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能过剩化解之道:出海 下乡 重组 以旧换新
userphoto

2024.03.18 广西

关注

导读产能过剩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长期性、周期性的问题,而与之相对应的去产能无疑也是。在去产能的过剩中,要么介入更新方,为其提供资金来购买新的设备;要么介入设备的提供方,帮助其继续扩大产能。可以预期的是,提供设备的一方在这一轮“以旧换新”的过程中应会进行重新洗牌,而更新设备且能够获得政府补贴的一方相应也将具备合适的介入条件并产生相应规模的融资需求。所以现在需要关心,谁会更新设备?谁能提供可更新的设备?以及什么样的设备及市场主体可获得政府补贴?这些很重要

【正文】

本文聚焦产能过剩这一话题。

一、近期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关注,需要特别注意

产能过剩虽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在近期的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中均有提及,表明这个话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具体看,

(一)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随后的中财办进一步指出“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产能过剩”。

(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发改委的2024年计划报告亦指出“受出口增速回落、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影响,一些行业生产恢复不及预期,工业增长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

(三)聚焦刚刚结束不久的两会来看,产能过剩亦成为热议话题。简要例举如下,

1、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提交了《关于合理规划和审批化工产能,引导行业有序发展的建议》,其提出“过去几年,部分区域和企业无序扩张,造成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影响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合理统筹化工产能,引导行业良性有序发展;对过剩领域开展去产能行动,限制项目审批、企业融资等”。

2、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指出“自去年以来,光伏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阶段性的产能过剩很正常……能够有效推动能源转型才是本质”。

3、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杰的提案则聚焦“采取有力措施,防范新兴产业产能反复过剩”这一话题。

4、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刘晓华建议要“深化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建立国内通用类严重过剩石化产品名录和项目库并予以宏观调控,提高新建项目技术和投资门槛,鼓励中小型石油化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整合优化和中低端产品产能置换”。

5、全国人大代表、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的提案主要围绕着铅酸蓄电池绿色循环发展展开,聚焦“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再生铅行业亟需供给侧改革”这一话题。

(四)今年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人行行长潘功胜亦指出“人民银行将更加注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地评估风险,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

以上意味着,本轮产能过剩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石化、家电等),还包括很多新兴行业(如光伏),而与产能过剩相对应的是资金端也出现了过剩,这大概是当前决策层频繁强调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资金供给的真正背景,即产业的供给端与资金的供给端均出现了过剩。

二、产能过剩是困扰中国经济的长期性、周期性问题

由于盲目大干快上的冲动,产能过剩问题在中国不仅长期存在,且已经成为一个周期性问题,甚至很难从根上解决。为此,决策层一直在强调要防止一哄而上盲目“铺摊子”。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似乎无济于事,中央与地方、政策部门与市场之间相互博弈的很厉害。

市场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不过其内涵始终在发生着变化。

(一)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明确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并聚焦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随后2014-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及“产能过剩“问题。其中,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把“去产能”放在首位,引发了持续三年左右的“去产能”浪潮。

(三)需要指出的是,2014年以来的十年时间里,有五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了“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即2014-2016年、2018年以及2023年,2017年、2019-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提及产能过剩。

(四)但是没有提,不代表不重要。实际上,2017-2020年连续四年里,国家发改委均有发布与产能过剩有关的政策文件,分别为《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发改运行〔2017〕691号)、《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8〕554号)、《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9〕785号)与《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0〕901号)。

其中,2021-2022年之所以没提,背后的原因应该是和疫情有关。不过,从PPI的表现来看,疫情以来的这几年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三、产能过剩的化解之道:出海+下乡+重组+以旧换新

(一)过去产能过剩化解路径的特征:一刀切、行政性

过去十几年,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频频出台,其给出的产能过剩化解路径较为单一,行政、计划性色彩较为浓厚,即“一刀切”压降、行政性分配压降指标及关停并转等。具体看,一旦某一行业被定义为过剩产能行业,在控制新增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基本均实行“一刀切”的粗暴政策,资金端也会快速收缩。同时,为完成压降任务,中央向地方、地方向下级基本属于层层下达指标,导致最终去产能的效果与质量均不太理想。

很容易想到的一点是,由于产能过剩很大程度上是地方盲目大干快上、投资冲动后的结果,那去产能一定会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激烈博弈,以“各自为政”为代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必然会导致“去产能”之路较为曲折,也会产生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

(二)常规的化解路径:出海与下乡

产能过剩的另一个表述是供给过剩,即意味着需求不足。故按此逻辑的话,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内外需求端的收缩,为此从需求端发力便成为常规的解决之道,出海与下乡能够从外需与内需上发力,帮助弥合供需两端的缺口,不过这种路径显然是市场化行为,具有见效慢、成本高、压力大等短板。

当然,即便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出海这条路也要走,即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毕竟只有出海才能在去产能的同时帮助产业进行升级。不过如果从化解产能过剩困局的角度来理解,则无疑更能发现出海的本质,比如目前的新能源汽车。

(三)政府主导下的化解路径:重组(官方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化解产能过剩的另一个路径是重组,其官方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过于乐观导致其盲目投资、行业无序竞争导致大量重复建设以及地方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盲目铺摊子等等。

无论哪种原因,均表明相较于需求而言,一些无效或低效产能的大量出现。那么化解这些无效或低效产能,必然意味着产能之间的结构调整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兼并重组,也就是所谓的“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因此,通过重组方式来化解产能过剩困局意味着产能过剩领域的市场主体需要进行一轮出清,部分市场主体需要被淘汰。

(四)政府目前尝试主导的路径:以旧换新

1、前面已经指出,出海与下乡这两种路径更多靠市场主体自发推动,而重组这个路径又会产生诸多问题,那么“以旧换新”这个近年成为化解产能过剩困局新宠的路径便受到关注。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其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为了化解产能过剩,即希望挖掘重点行业的产品设备更新换代需求,来消化产能、助推消费。

2、7号文的关键词需要特别关注,即“引导商家适度让利”,而需要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的重点行业(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又以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为主,这些产能过剩行业之前没有进行换代更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应该也是资金问题。因此,商家让利是一方面,政府补贴与金融机构让利可能也不会缺席。

四、结语:“以旧换新”的本质是去产能,而去产能是一个长期过程

(一)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产能过剩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长期性、周期性的问题,而与之相对应的去产能无疑也是一个长期过程。特别是,7号文告诉我们,“以旧换新”的去产能过剩要持续至2027年,这种情况下不宜盲目介入相关领域,可以再观察观察。

(二)在去产能的过剩中,要么介入更新方,为其提供资金来购买新的设备;要么介入设备的提供方,帮助其继续扩大产能。当然看,哪一方更合适更安全,其实很难定。一个简单粗暴的逻辑是,谁需要让利,谁的产能大概率也是过剩的。

如果认为去产能是一个长期过程,尝试观察一段时间再介入似乎更为妥当,提供设备的一方在这一轮“以旧换新”的过程中应会进行重新洗牌,而更新设备且能够获得政府补贴的一方相应也将具备合适的介入条件并产生相应规模的融资需求。

所以现在需要关心,谁会更新设备?谁能提供可更新的设备?什么样的设备可获得补贴?

(三)既然产能过剩是一个体制机制性问题,那么现在便比较好理解近年来中央在遏制地方投资冲击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显然这种努力需要坚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伏行业回暖警惕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中国太阳能产业尚未迎来黎明
深度好文‖地炼如何冲破国内行业产能过剩魔咒,值得收藏!
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
【观点】中国炼油产能过剩下的问题
改变“僵尸企业”横行格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