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区未来的十个发展趋势

旅游业在我国是一个拥有6万亿元产出的产业,是国民经济一个巨大的消费领域,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龙头产业之一。景区是观光旅游者的主要诉求,随着旅游新时代的到来,景区的未来也会随之变化。以前景区强调自然景观,视觉成为第一要求,而现在对于景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是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体验。

作者近照

新时代,景区可向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专项旅游区、特色娱乐区等定位转化。笔者对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以下十个预判。

第一,从单一观光到综合开发是景区未来的总体趋势。从单一观光到综合开发,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各种不同的旅游类型有着不同的诉求,景区需要复合型的产品、多元化的发展。

观光游曾是以景区为王,旅游开发之前是研究有什么资源,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度假游是酒店为王,休闲游是娱乐为王,商务游是链条为王,复合游是元素为王。现在更多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发展,不一定非要戴一个景区的帽子。

第二,从景区到目的地是扩展趋势。面积大的景区,本身已形成一种旅游模式,更多景区需要向目的地模式转换。以安徽黄山为例,整个黄山市将近1万平方公里,在这种情况下,目的地模式或者向目的地转换的模式是必然。所谓目的地模式,就是在综合体模式基础上的扩大和升级,它的理想状态是终级目的地,中间状态是主要目的地,初级状态是顺访目的地。

现在谈到特色小镇,有两点需要思考。一是特色,我们能找出1000个小镇的1000种特色吗?不可能。二是产业,小镇聚集产业有没有归位,这是一个问题。旅游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很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一种新的趋势,特色小镇投资量大,运营相对困难,所以他们必然要“绑架”景区。景区要“悠”着点,争取在需求旺的时候做高价,这就是一个需求模式。

第三,从跑马圈地到功能第一是空间趋势。不能只满足于景区的面积大,过去所谓的跑马圈地,能有1000亩土地就不得了,能有500亩就过得去。可用土地是商业化的根本。景区规划需要分区,通过大分散、小布局的方式,强调内容为王,强化项目的功能性。

没有功能少搞,即使是标志性建筑也需要研究。总体来说,内容决定功能,功能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形式。现在好多项目是颠倒过来,先构想一个形式,形式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内容,导致很多景区花了钱却做不出好东西。

第四,从阶段性到全年利用是时间趋势。第一个时间,是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时间,1:1是底线,超越这个底线,就是超值。第二个时间,游客进景区5分钟要有一个兴奋点,15分钟要有一个高潮点。得让游客在景区停得有价值,停得有感受。现在景区有日光经济,如日出、观光、运动、活动;有月光经济,如夜游、夜景、夜宴、夜演、夜享、夜乐等。但也有好多景区像机关,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这是留不住游客的。

现在很多景区最常见的留住客人的方式是什么?为了坐索道排队3小时,这种留住客人的方式效果绝不可能好。景区未来应该通过塑造新形象、深化产品、丰富内容、打造四时产品等方式来延长客人的停留时间。

第五,从观光到沉浸是体验趋势。观光旅游者追求视觉震撼力,消费场景、消费过程、消费体验要让游客达到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沉浸。如果我们登山看到云海,那种体验是非亲历不可想象的,因为那是一个过程、一个场景,游客能真正感受。所以,要从身游到神游,要追求深度。

第六,情景规划与体验设计是深度趋势。情景规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需要投资,绿水青山怎么成长,需要研究其内容、功能、空间、时间方面的规划。

体验设计——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体验设计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努力让游客达到最好的感觉、最丰富的体验,不需要游客走的路一步也不要多走,需要游客走的路一步也不能少走。如果20公里的山路,以平路为主,且不断有场景变化,这就基本规划到位了。如果台阶的宽窄高低比较均匀,走起来有韵律,游客就感觉轻松。重视游客体验是下一步规划设计深度发展的关键。

第七,资源与区位是市场趋势。资源的垄断性决定市场的覆盖性,旅游场景具有一定周期性,但对于垄断性景区,不存在周期性的问题。比如,再过多少年,黄山还是黄山,故宫还是故宫,永远有第一代旅游者,他们的主要诉求是观光。当然,如果隔几年没有新花样,景区的竞争力肯定会下降。所以,现在一味搞初级产品、初级市场,只要你能应对这个落后的局面也可以。一流资源、一流产品也要建立竞争体系,这个竞争体系在中国已经形成,但一些体系化建设还不足。我们现在缺乏体系建设,要形成市场和产品的转化。

第八,A(吸引中心)+B(利润中心)+C(文化中心)是运营趋势。游客二次消费说了很多年,但现在的情况局限了二次消费。一是难在运营单一,因为景区单一主题、单一门票的模式多年来已经形成习惯。二是难在消费者的惯性。三是难在消费时间的短暂,景区这种传统模式本身就注定了二次消费的可能性很低。

据笔者所知,游客二次消费全国排名第二位的景区是江苏无锡的灵山,其旅游商品年销售额达3亿元。灵山有60多人的团队专门研究游客二次消费,目前已经有50个专利,另外,佛教主题可能更容易产生二次消费。有了多层次的产品、多层次的运营,游客二次消费才有可能。

所以,以增量拉动存量,以高端拉动中低端,最终的趋势就是A+B+C,一个大的项目、一个好的景区,就可能成功。

第九,智慧手段多元化是营销趋势。广义的智慧旅游,指的是针对广义旅游者不断变化和细化的需求,在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运用智慧的头脑,凝聚智慧的团队,采用智慧的手段,达到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的结果。狭义的智慧旅游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新技术为手段,以细分化为目标,形成为旅游者全面服务的网络。

目前,旅游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主流,难题不断被攻克,竞争日益激烈。借力OTA(在线旅行社)的同时也带来威胁,现在景区行业,包括民宿等已经被这些“绑架”了,在这一点上,景区要注意饭店行业的前车之鉴。

第十,IP先导是新竞争趋势。景区本身就有天然的垄断性,但IP的形成要经历创造、积累、培育、扩张的过程。IP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牌概念。国内通常是通过一个成功的项目突出一个人物,形成一种模式,最终形成IP。这其中,一类是项目模式,如山岳旅游之黎志、古镇旅游之陈向宏、湘西旅游之叶文智、旅游演艺之黄巧灵;一类是集团模式,如首旅集团之段强、华侨城之任克雷、开元集团之陈妙林。

上述现象的共同点在于,一是创造模式,二是坚守多年,三是突出个人。互联网条件下,新趋势形成新概念。景区天然具有异质性,集团模式很难采用,必须建立独特的IP。这意味着创造价值、获取价值的方式,要围绕着人员流动的要素改变,要提升效率、深化体验。创意不空、流程不空、人才不空,才能创造IP。所以,需要研究这个先导,超越智慧旅游,寻求智能趋势,对应需求,引发一系列的旅游变化乃至社会变化。

心境即欣境。在旅游的过程中,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时间并没有消失,固化在空间之中。空间展示了时间的变动,体现在旅游的方方面面。时空变幻,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继起的,在理念上是传承的,在文化上是提升的。时时是场景,处处是舞台,人人是演员,个个是观众。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 魏小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景区十大趋势:景区需要向目的地模式转换
魏小安:未来景区十大趋势 要好好研究!【智美旅游策划 第1903期】
后门票时代景区出路在哪里?
移动互联时代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趋势嘹望镜 | 2020中国文旅地产发展报告(上)
做强小众旅游目的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