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一点还是近一点?
远一点还是近一点?

有些时候,你我要靠得近一点。
另一些时候,你我要离得远一点。
人与人的沟通,很多时候靠的不是语言,而仅仅只是物理的距离。

距离,是个微妙的东西。往往,它能决定一切的走向。

很多人都听过“安全距离”的说法,美国心理学家邓肯提出的人际安全距离是1.2米。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的距离应该保持这个数字标准,过远会显得疏离,过近会令对方感到威胁。

安全距离也并不见得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个性的不同、职业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安全距离的定量也有不同。所以,交谈的过程中,有些人喜欢离得近一些,有些人习惯离得远一些,这是每个人对交谈的安全舒适度的需求不同。

今天的主题不是安全距离。而是如何用好交谈中的“距离”,

社交就是个沟通的过程,谈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的谈话分三步骤,先是相互寒暄,而后是交换信息,最后才是交流想法。

第一步骤属初步搭建关系的阶段。寒暄、问好、相互奉承。这三到五分钟里,是浅层交谈阶段,基本上聊到的话题是无用的。正常的社交礼仪中,开头通常不会说真话和难听的话。也是因为这个交谈的最初阶段里,两个人的脸最热情,但心却是最戒备。这第一步骤的3~5分钟,也是一个人际筛选的过程,若是彼此觉得没有进一步合作价值,会寒暄之后选择微笑道别。

留下来的人,就顺理成章地进入第二步骤。通常这个阶段的沟通时间不限,因这是个建立信任的阶段,最短亦需要8~10分钟的时间。这是在寒暄过后,进入的中层交谈阶段,这时候交谈的内容会涉及一些更有针对性的话题,但这个阶段的沟通以彼此间的互问互答为主,通常双方只会表述自己掌握的客观信息,基本不会表达自己对这些信息的看法和态度。这是因为双方还未真正达成信任的共识,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所以要切记一点,在交换信息的阶段,不要一味地询问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因彼此还未真正达成信任,一则你得不到真实的答案,二则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能进入第三步骤交谈的人,在社交场合基本就少之又少了。能进入交流想法阶段,可见双方已经把彼此纳入了长久性交往的范围,这个阶段的交谈内容,已经到达较为深层的沟通状态了。其实前两个阶段都是沟通中的信任树立阶段,而顺利完成这前两阶段的交流最少也需要十分钟的时间。我们要知道,在经历了十分钟以上的中浅层交谈之后,彼此间已经建立起了最初步的互信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时候的交谈双方基本已经在某方面达成了进一步交往的共识,也愿意更多地展露自己真实的观点和想法了。所以要记住一点,这时候去询问你最想从对方口中知晓的事实,才是有效的。在前两阶段去询问,即便有了答案,也未必会是真相。

搞清楚交谈步骤和各步骤的不同心理表征,对接下来的社交沟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让你明白,在哪个阶段该聊哪些话题。

随后再回归到安全距离的问题上,便可以更好地运用其中微妙的学问了。

在交谈的前两个阶段中,必须要恪守安全距离。具体的距离数字以交谈时的舒适感为标准。

至少在这开头的十分钟里,不要着急地去拉近距离。等度过了交换信息的阶段后,若仍然有进一步沟通的愿望,可以尝试找机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比如,在聊到一些对对方表示关心的话题时,可以尝试着上前一小步,这会让你的关心显得更真实、更急迫。再比如,你可以在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时候,用上前一步的方式,更近距离地去表达。这会令对方感到被信赖,有“你已把我当自己人”的安全感受。

安全距离在最初的沟通阶段,是必须遵守的法则。但过了最初的攀谈阶段,巧妙地去打破它,可以缩短彼此的心理间距。

安全距离逐渐缩短的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亲密度不断增进的过程。当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彼此心理上也会发生亲密变化:会更愿意认同这个距离自己最近的人,是自己最值得信赖的亲密朋友。

安全距离到亲密距离,就是这样发生转变的。

安全距离也并非人人适用。懂得安全距离的人,会是大家喜欢的社交对象,但若不懂得缩短它,你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朋友。很多人总说自己交不到真心朋友,大概是他一直站得太稳。适当的时候,脚往前一步,心也才能更近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话技巧: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
近距离危成关系(上篇)
办事中如何没话找话
交谈礼仪有哪些要求?
社交中如何寻找话题_浪客源心
下辈子,请靠我近一点【情感美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