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夜雨无声(时习之评)
  出句:雁字云书,一纸空文秋过目 [林间姝境]>dB
   对句:斗图天画,七星布阵夜搭台[空山新雨后]@qyLn.
  出句属于意巧两兼类型,从内容上看,秋天里大雁排成人字或一字在天空中飞过,就象以云为纸写下了文字,由秋过目(这里把秋拟人化了),全句描写秋景,相当自然。从技巧方面看,成语“一纸空文”作了别解,解作“一纸空中的文字”,对句时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成语别解。H
  对句用晚上北斗七星在天上布成阵势,画出图形(因为是夜晚才有,所以说“夜搭台”)来对,在内容上没有什么问题,整句格律也与出句相对,没有出律的地方。主要不足有两点,一是没有解决成语别解问题,“七星布阵”不但没有别解,甚至算不上是成语;二是对仗方面有的地方宽了一点,特别是“布阵”对“空文”。
 
  出句:落叶沙沙,且听秋日谁私语 [秋韵]oL|p
   对句:流莺恰恰,畅想春天我奏鸣[夜雨无声]a(#*
  出句把秋天叶落时发出的沙沙声比作窃窃私语声,提出“且听秋日谁私语”之问,全句前后联系紧密,联意自然,平仄合律,虽然还算不得上乘之作,但已经相当不错了。v
   对句“流莺恰恰”化用杜甫“自在娇莺恰恰啼”诗句,对上联“落叶沙沙”很工整,接下来说我畅想流莺恰恰的春天而奏鸣,自身也比较自然,除“奏鸣”对“私语”稍宽外,全句在对仗和平仄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c
  这里想顺便说一个问题,就是常常有联友见到上联有春(或秋、冬)就想用夏来对,其实由于时令上的不一致,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很容易使上下联对而不联的。夜雨总长在此联中“畅想”而不实写春天,大约也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吧。{)
┮褂晡奚粤?--对联爱好者的大本营。以理治坛,以联会友,以诚待人。  lP;V
   出句:梨花带雨惜春泪[夜雨无声]Il#\
   对句:柳絮含烟入画帘 [秋韵]~v
   对句:竹影探窗麝月情[秋韵]A`3
  出句使用了嵌名的技巧,嵌入了《红楼梦》人物“惜春”的郑淞馐肿匀弧!坝袢菁拍崂桓桑婊ㄒ恢Υ捍辍笔前拙右住冻ず薷琛分械拿栊囱钣窕房奁氖洌饫锸撬道婊ù庞甑危孟笠蛭П鸫禾於飨铝搜劾帷5比灰部梢运党鼍浠褂辛硪徊阋馑迹聪Т嚎薜孟罄婊ù辍2恢艹こ鼍涫笔欠裼姓飧霰疽猓?FONTCOLOR="#FFFFFF">0 y$x

  对句即使不考虑第二层意思,但至少要考虑嵌入人名,因此判断哪一句更合适一点的首要标准是嵌名是否嵌得好?两句分别嵌了《红楼梦》人名“入画”和“麝月”。第一句可以解作柳絮含烟飘入画帘,后一句可以解作月光把竹影投射到窗上,这是月亮的情意。从人名对仗的工整程度来看,“入画”对“惜春”比“麝月”好;从所嵌的人名在联句中的别解来看,“入画”可以别解,而“麝月”只是一个名词,不能别解;当然秋韵所说的第二句和出句更接近一些也是事实,但权衡利弊,应该是第一句稍优一点,不过“帘”字是否可以再斟酌斟酌?%

   对句:山耸巨炉喷紫雾[风中的眼睛]X-+7(
  出句:瀑垂长链锁白云[鹏翔蓝天]X) fP
  对仗和平仄(按今韵)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感觉出句内容上有点欠妥,常见有把瀑布比作白练的,但如果比作链条是不是太细了?另外瀑布向下垂而能锁白云,这瀑布似乎也太高了一点,总之感觉不太自然。对句把山比作喷紫雾的巨炉,相对来说要自然一些,但一般山生云雾,是在半山腰处的山洞或山谷(所谓“云无心而出岫”大约就是这种情况),现在按对句的说法则是山顶向上冒紫雾了,也有一点少见。|

  妙理经天,古寺钟声陶醉鹭;_)ah?Y
  因循圣水,平湖月色赋闲鱼。$pQFCn
  Bc!=
  鹭起摇星,百度妙因施正果;A
  鱼惊动月,千年白塔逐心潮。tF`
  恕我直言,这两联想得奖都是没有希望的。第一联中“因循圣水”不好解,有为嵌字而凑字之嫌,又与上联失对。另外“陶醉鹭”和“赋闲鱼”也不见得好。第二联“鹭起摇星”和“鱼惊动月”境太近,又与后面没有什么联系。“正果”应该是修来的,用“施”似乎不妥。在网上查了一下,好象那里没有什么千年白塔,下联这样写有没有根据?另外“妙因”对“白塔”,“正果”对“心潮”宽了一点。

  出句:行色匆匆,驿路梨花空似雪; [夜雨无声]&Ko:+]
  对句:流水潺潺,沙堤月色皎如银。[心韵]&d=
  记得我曾指出过,出句的“空”字是扣合“行色匆匆”的,而“行色匆匆”是写人的。正因为行路人“行色匆匆”,所以才对路旁“似雪”的“梨花”视而不见。只有这样解,“空”字才有着落。对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处理好,另外有几处平仄失调并重了“色”字。        Xz86}/
   edI|
  对句:琴棋书画,风雅显才华,百世流芳,永远都是文人志;[心韵]0v0eG
  出句:禹汤尧舜,王道最贤能,万古传颂,而后仍为仁者师。[空山新雨后]Fu''
  从内容上看,出句是“王道”和“仁者师”这样的“重大题材”,对句用“琴棋书画”这一类“小道”来对,首先就使人觉得不太相称。单就对句自身来看,说“琴棋书画”“永远都是文人志”,似也把“文人”的“志”写得小了一点。在平仄方面,出句已经有小瑕疵,对句毛病更多一些,在“棋”、“画”、“才华”、“世”、“远”等位置上都与出句同平同仄。

此联不符合本帖说明的第一条,原可不评的,但近来门庭冷落,不免想说几句。a>HU,2
  山上林间水畔,世博园星星点点,点缀一方,应知紫气东来意;
   朝前幕后宫中,清皇殿雨雨绶纾缌骷复陶窕牒幽舷虏ā?FONTCOLOR="#FFFFFF">$?Wclt

  这次征联早在去年11月就已经结束。据联都的消息,结果是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00名,得奖者要持本人身份证去沈阳领取价值150元的3张世博会门票。k,`
  原上联第一句是“山上林下水旁”,修改后平仄协调而不改变原意,应该说是好的。对句在平仄和对仗方面没有大毛病,但作为应征联是要和出句一起悬挂在沈阳世博园的,这样来要求,那么对句的内容虽然也是讲沈阳的,但重在清初的历史上,就有一点不太合适了。另外上联末句颇有气势,下联也有点压不住(沈阳大打“紫气东来”的“清文化”牌,此举引发不小的争议,是另一回事,这里不讨论)。

  出句:寒堤卧雪 板桥独醉寻芳酒 [搴舟中流]MNyK2
   对句:黛岭寻兰 山谷孤行伴清风[曼雨芳菲]pct@h
出句是比较好的,对句有几处欠妥,一是重了寻字,二是清字当仄用平,三是寻芳酒似应理解为寻芳之酒,而不是寻找芳酒,因此伴清风在结构上也有问题了。_

   出句:摇波月影惊鸥梦[修忍居士]  ~z
   对句:沁脾梅香谢雪情[曼雨芳菲],nZm
出句是说由于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而这种光亮变化,惊醒了鸥的梦。对句在这方面有所不如,当然在格律和字面对仗方面没有大的问题。

  出句:赤壁入丹青,波浮晓日云凝紫;4
  对句:白门叠锦绣,舟载祥光鹭染金。T
  19擂的这个出句,应该说是比较好的,赤壁入丹青应该怎样解?我以为最好是不要解作赤壁真的入了图画,而是解作“江山如画”(这是苏轼词中的原句),即在赤壁的江边,看到如画的景色,大江东去,波浪滚滚,一轮朝阳浮在江面上,日光照射到云上,形成紫色的朝霞。由于出句用了四个带颜色的字,关于对句是否必须用带颜色的字来对,还曾引起争论。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不用颜色对不扣分,但是要对得工整还是应该用颜色字或者其他有利于改善对仗工整程度的办法的。另外赤壁是地名,日和云都是天文类字,在对仗方面也应该有所考虑。格律方面因为后一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结构,对句要注意避免孤平。在内容方面,出句说赤壁,对句最好要与其有所关联。8I
  下面来看对句,此句在第一轮投票中得到4票,因为没有本论坛评委而吃亏,否则5票就可能进入下一轮,可见没有太大的问题。毛病大致有以下几点:B"nM
1.白门不是一个正式的地名,而且与赤壁也没有明确的联系。`
2.叠字用得欠斟酌,白门怎么叠锦绣呢?zx
3.出句的波、日、云彼此关系很明了,而对句舟、光、鹭彼此没有紧密的联系。~[bb
4.出句前后句呼应得比较好,后一句就是对“赤壁入丹青”的具体描述,而对句在呼应上也明显不如出句。U!E1%C
5. 舟对波,鹭对云偏宽。

题陈家沟太极祖祠7X
推拿日月,吐纳风云,真乃黄河气象!Le"B
武德千秋,陈家一脉,粲然太极光辉6`┮褂晡奚粤?--对联爱好者的大本营。以理治坛,以联会友,以诚待人。  |
贺海南省楹联学会成立十五周年N3+
旗擎海角天涯,联界万千皆仰止m8N
笔扫天风海雨,年华十五正雄哉r~iL

应该说这两联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没有什么明显的大毛病。v"1ip
  第一联用自对,上联“推拿日月,吐纳风云”,与太极拳很贴切,黄河切地;下联称赞陈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说有可斟酌处的话,一是“黄河”对“太极”稍宽,二是“粲然”有歧义,不如用“灿然”。yeEN.
  第二联感觉上联后一句称诵过了一点,下联的“扫”和“雄哉”还有可斟酌处,其他方面提不出什么意见。

上联内也困外也困双困欲双除 双困困双处 且内外交困人。  p下联 左亦难右亦难 两难想两全两难难两全故左右为难K
横批 困难重重N8

正如武侠小说里所说的内功外功练到最高境界会内外双修,融会贯通一样,技巧联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意巧兼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此联是达不到这一层次的。因为没有什么较深的意思,只能算是纯粹的技巧联。那么下面就从纯技巧的角度来看此联。上下联分别以“内外”对“左右”,以“困”对“难”,以“亦”对“也”,以“双”对“两”,均多处重复出现,使联句的难度提高,句末又用成语对成语,相当工整,意思上也讲得通,总体而言是比较可以的。但是有两点欠妥之处,一是下联两个“全”字上联用了两个不同的字来对,虽然谐音,但在本联这种特别强调重字相对的技巧联中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二是上联的“且”字用得无理由,已经说了“内也困外也困”,当然是“内外交困”,有什么必要再用“且”字呢?

[2001原创]千帆过尽水无痕 [清风扬柳]
[2006新对] 几雁书成天有迹/色/字 [九寨芳子]^9E

4偶然拜读前輩佳作,喜此出句,芳子试对之,思迹字近乎合掌,欲改为色、为字,推敲不能决,请先生赐教,请茶先谢!

先不考虑是否合掌问题,而是来看“迹”、“色”、“字”这三个字哪一个更合适。出句说当千帆过尽之后,水面上一切都归于平静,了无痕迹。对句说有几只雁在天空中排成一字或人字,因此天空有了——什么呢?这样一看应该比较明显了“色”字是最不妥的,天空本来就有色,天是蓝的或者灰的,云是白的或者其他颜色的,并不是有了雁才有色的;“字”字是讲得通的,但感觉太过直白,“书成”的当然是“字”,再说“字”似无必要了;“迹”字相对说来是较好的,至于所谓的“单字合掌”其实是一个误区,在上下联内容并不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去顾虑什么“单字合掌”。@@
  下面想说一点题外话。恕我直言,对句是不如出句的,因此与其斟酌一个字,不如重新构思对句。另外“几”字也大有斟酌余地。

这次来欣赏一副题杭州吴山伍子胥庙联,作者是浙江省楹联研究会会长、中楹理事王翼奇先生。全联如下:
  千年青史鉴碧血丹心,于今告慰馨香,吴越同舟非敌国;
  万叠银涛驰素车白马,终古奔腾潮汐,春秋故事蔚奇观。
  伍子胥的事迹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详细介绍,直接看联吧。
  上联的出彩点在“吴越同舟非敌国”。“吴越同舟”典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人们习惯上是以钱塘江作为吴越的分界的,所谓“到江吴地尽 隔岸越山多”就是这个意思。在伍子胥时代,吴越是互相攻杀的世仇之国,而如今早已是吴越一家了。在位于钱塘江边的杭州吴山上的伍子胥庙题联而以“吴越同舟非敌国”来“告慰”伍子胥,这大约是前人所没有说到过的。
  伍子胥死后据说成了钱塘江上的潮神。《太平广记》记载:“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鱼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奔雷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这就是下联“万叠银涛驰素车白马”的出处,而所立的庙据说就是立在吴山(当然早就毁了,这次是新建的)。吴山虽然不是太高,但是在山顶是可以看到钱塘江的,因此联末的“奇观”也就有了着落。
 此联的第一句对仗也很工整,特别是六个颜色字。

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诗笔记(五)对仗
学习对联,有它不求人
拗救
【对联基础知识】(二)
转:对联浅说
对联(20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