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足掌中部-p50

足掌中部

解剖位置:

位于腹腔上方。肝上缘高到右侧第4~5肋间;下缘伸展到肋缘。肝脏的上面隆起而光滑,下面凹陷不平,血管、肝管和神经进出肝脏处,称为肝门。肝脏可分为左、右两叶,右叶较厚,左页较薄,重约500克。

生理功能:

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解毒与防御功能;分泌胆汁,在胚胎期和新生儿期还有造血功能。

反射区位置:

位于右足底第四、五跖骨间,上半部与肺重叠(跖趾关节),下半部至第四、五跖骨粗隆处(图3-34)。

手法:

推压法。食指第一指间关节,始自第四、五跖骨粗隆处,作离心推动到肺部位(跖趾关节)的2~2.5厘米。

按摩次数:

保健按摩10分钟以上,治疗根据病情推压

适应症:。

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肝腹水、黄疸、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

诊断:肝

肝反射区有气感、颗粒、条索状物或块状物四种类型的手感。气感是消化不良、嗜酒、长期服用化学药品;颗粒是各种类型肝炎(正在患肝炎)、或肝胆结石;条索状物是曾患肝炎或右上腹动过手术;块状物是肝囊肿、肝血管瘤或肝硬化;肝反射区肌肉皮肤稍僵硬,患者有稍胖,或该区有横纹出现,同时向外浮出,均可考虑脂肪肝。

在外观上此反射区不应生长异物,若有的话将影响肝的功能;颜色如有淤血或深紫色、暗灰。以表示肝脏有损伤。


解剖位置:

位于肝下面,胆管可分为肝外和肝内两部分。胆内管出肝门与肝外管连接,肝外管胆管由左右肝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组成。

生理功能:

胆是储藏、浓缩胆汁的器官,可容纳30~60毫升胆汁。进食时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对食物进行消化。

反射区位置:

位于右足底第三、四跖骨间缝中,相四跖骨偏,位于肝反射区内中方,并与肝反射区重叠(图3-35).

按摩手法:

刮压法。食指第一间关节垂直点压或刮压法。由于肝胆相连,肝胆反射区可一气呵成地作离心推压肝反射区,随即点压胆反射区。

按摩次数:

保健按摩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刮压。

诊断:胆

胆是深反射区,其位置基本上在右脚掌第三只骨与第四跖骨间,在肺反射区向心方向,肝脏反射区之内,有的人胆反射区向心方向移。一般来说胆反射区的手感较柔软。如有僵硬似木板样,可见是胆壁厚,多见于胆囊壁钙化、胆囊炎、泥沙样结石,有颗粒是胆结石;如有线条样感觉,可见于胆息肉。

此反射区外观变化有凸起状,可见于胆结石。

解剖位置: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侧9~1肋骨之间,为椭圆形,质软而脆,呈棕红色,受暴力打击易破裂,造成致命性出血。脾重约100~200克。

生理功能:

有造血、贮血功能,是人体的血库,贮存约30%血小板,能产生淋巴细胞,并产生抗体参与体内的免疫活动,还能吞噬死亡和衰老的红细胞,并为红细胞“修整”结构,清除血液中的其他异物。

反射区位置:

位于左足底第四、五跖骨底部,在心反射区同一纵线上,距心反射区下方约一横指处;或横结肠左连降结肠转折处(图3-36)。

手法:

点揉法或点压法。食指第一指间关节垂直按压,由于脾反射区面积小,则可稍作推移。

按摩次数:

保健按摩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点揉。

适应症:

贫血、食欲不振、厌食症、消化不良、发烧、各种炎症、免疫功能低下、再生性障碍贫血、月经不调、过敏性皮疹、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配合化学治疗。

诊断:脾

脾反射区检查方法是用拇指端或用食指关节顶点顶压。正常人此反射区都有颗粒,但只有一团颗粒(如牙刷刷面上网上一块薄布,用拇指腹在薄布上轻轻来回滑动的感觉)才是异常。此反射区无气感、块状和条索状。若有一团颗粒状,则为严重消化不良、贫血、免疫功能低下体弱多病、曾经患过结核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颗粒状有时也可能是结肠炎等问题。在外观上此反射区有大小变化,大则脾虚。


解剖位置:

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约3/4位于左季肋区,1/4位于腹上部,贲门约在第11胸椎左侧,上接食道,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下接十二指肠。

生理功能:

具有容纳和碾磨食物及分泌胃液和各种生物酶进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反射区位置:

两足底第一跖骨体,自甲状腺横段到横结肠之间1/2段,近甲状腺一端。或甲状腺横段下一横指宽(图3-37)。

按摩手法:

按推法。食指和中指第一间关节向心按推。

按摩次数:

保健按推10次以上,根据病情按推。

适应症:

急慢性胃炎、胃痛、胃胀、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幽门螺杆菌症、不典型增生、食道反流、胃纤维化。


解剖位置: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横贴于腹后壁、平第一、二腰椎处,外形狭长呈三菱形、重约70克。

生理功能:

胰有分泌和消化液两种功能,内分泌分泌胰岛素,对人体血糖及其其它营养物质的代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泌腺液,对蛋白质和脂肪等食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

反射区位置:

双侧足底,第一跖骨体下端,(在胃下方,约与甲状腺横段至横结肠的1/4).或在胃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图3-38)

按摩手法:

按推法。食指和中指第一间关节向心按推。

按摩次数:

保健按推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按推。

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及糖尿病、胰腺炎、胰腺囊肿等。

诊断:胰

正常的胰反射区仅有稍小一点软物。异常的胰反射区会有较大而硬的块状物,长可达一公分,宽0.3-0.4公分,常见高血糖、低血糖及脂肪代谢异常等病症。在外观变化上,胰反射区有较大硬的块状物。


十二指肠

解剖位置:

位于右上腹,紧贴腹后壁、在第12胸椎至第3腰椎的水平面上,是小肠的起始部分,上接胃的幽门,下接空肠形似“C”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全长约25~30厘米

生理功能:

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

反射区位置:

双侧足底,第一跖骨下段与楔骨关节前方(在胰腺与横结肠之间,约占甲状腺横段至横结肠的1/4)(图3-39)。

按摩手法:

按推法。食指和中指第一间关节向心按推。

按摩次数:

保健按推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按推。

适应症:

胃及十二指肠疾患、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物中毒、胆结石。

诊断:胃及十二指肠。

手感:

胃及十二指肠反射区可触及到气感、颗粒、块状物和条索状物。气感如水泡样感觉,见于消化不良、打呃、恶心,在十二指肠反射区有气感是十二指肠疾病。颗粒见于各类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块状物多见于胃结石、胃胀、消化不良、打呃、不典型增生,胃癌患者亦有块状物。

外观:

在胃反射区起点,紧靠甲状腺反射区有发青似女性化妆涂眼影色,多为慢性胃炎;如颜色发白,纹理乱而短,皮肤干枯多为胃或十二指肠有器质性病。若有瘀血或出血点,则可表示胃或十二指肠有慢性器质性病变,可能是胃、十二指肠出血。

在内侧足弓有变化可诊断胃切除或萎缩性胃炎,正常人其内侧足弓由前向后是平坡,患病时会变成陡坡,手术者会感到胃反射区下陷,即足内侧纵弓和前横弓弧度加深。


小肠

解剖位置:

位于腹腔中下部,上起自胃的幽门,下至盲肠,与大肠相连,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长约5~7米。

生理功能:

是消化、吸收最重要的器官,小肠有节律的不断蠕动使肠内容物向前运动;同时分泌肠液进行并吸收营养成分。小肠有淋巴组织,产生多种淋巴细胞,可消灭有害细菌。

反射区位置:

双侧足底中部,即楔骨第一、二、三骰骨、舟骨至根骨前缘间凹入区域(图3-40)。

按摩手法及方向:

按压法。手半握状,第二~四指屈曲,手背向上,向心按压到所需力度。

按摩次数:

保健按压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按压。

适应症:

肠胀气、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腹痛、便秘、各种慢性肠炎。

诊断:小肠

手感:

手感上可在反射区的后1/3处发现气感,表示消化不良、营养障碍或腹胀;曾患过伤寒、 副伤寒者会出现颗粒;有竖的块状物,为免疫功能低下,在此反射区后1/3出现一横的硬块,常见于腹泻,若坚持小肠反射区按摩,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外观:

若此处部位出现出血点或瘀血点,表示小肠功能有较重的紊乱。儿童此部位出现颜色发青或凹陷,表示消化不良、营养障碍。


27.升结肠p56(丁元根)

解剖位置:

位于右腹部,连接盲肠,沿腹后壁右侧上升,到肝右叶下面转向左,形成结肠右曲,转入横结肠。

生理功能:

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运送糟粕废料。

反射区位置:

位于右足底,外侧跟骨结节,沿骰骨外侧上行至第五跖骨粗缝连线(图3-41)

按摩手法及方向:

推压法。食指第一间关节向离心方向推压。

按摩次数:

保健按压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推压。

适应症:

腹泻、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便秘。


盲肠(及阑尾)

解剖位置:

位于右下腹,是大肠的起始部,上接小肠下连升结肠,盲肠内下方是阑尾,位于右髂窝内。

生理功能:

贮存运送。

反射区位置:

位于右足底外侧,跟骨结节处前缘和第五跖骨隆起部连线的后段区域。

按摩手法:

点压法。食指第一间关节点压盲肠反射区。

按摩次数:

保健按压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点压。

适应症:

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慢性阑尾炎。


回盲瓣

解剖位置:

位于回肠(小肠)通入盲肠的入口处。

生理功能:

回盲瓣是粘膜形成的瓣膜,有延缓小肠内食物进入大肠,使之得到充分消化吸收,并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

反射区位置:

位于右足外侧,根骨结节前缘与投顾接壤处(图3-42)

按摩手法:

点压法。食指第一间关节点压回盲瓣反射区。

按摩次数:

保健按压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点压。

适应症:

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小腹痛,回盲瓣功能性障碍等疾患。


横结肠

解剖位置:

位于腹部,全部被腹膜所包围,起自结肠右曲,接升结肠向左腹部至脾脏附近,转向下左接降结肠,后方接横结肠系膜附着于右肾、十二指肠与胰腺的前面,活动性较大。

生理功能:

吸收水分、贮存、运送新陈代谢产物。

反射区位置:

两足底中间,第一楔骨和第五跖骨底内侧连线的横带状区。也就是内侧中点向外的横向水平线至第四、五趾间,粗隆骨性突起的前侧(图3-43)

按摩手法:

按推法。大肠的按推方法应与其蠕动方向一致。按推时,双足并合,有右足的横结肠到左足的横结肠,是自右向左的“一个方向”。在按推时用食指第一间关节。

按摩次数:

保健按压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按推。

适应症:

腹泻、腹胀、腹痛、肠炎、便秘等。


降结肠

解剖位置:

在脾门处,起自结肠左曲,与横结肠相接,沿腹后壁的左侧侧下降至左髂骨脊处,移行于乙状结肠,后面结节缔组织附贴于腹后壁,故活动性较小。

生理功能:

吸收水分,运送及暂贮存废料。

反射区位置:

左侧足底,跟骨结束外前缘和第五跖骨底部粗隆与足外侧线平行一竖条状(图3-44)。

按摩手法:

按推法。食指第一间关节按压到所需力度向心推动。

按摩次数:

保健按压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按推。

适应症:

腹泻、腹胀、肠炎、便秘等。


乙状结肠

解剖位置:

位于左下腹髂窝内,上接降结肠,呈乙字状弯曲,至第三骶椎前移行于直肠。

生理功能:

吸收水分,运送大便。

反射区位置:

位于左足降结肠反射区下端(图3-45)

按摩手法:

点压法。食指第一间关节点压根骨结束外处。

按摩次数:

保健按压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点压。

适应症:

急慢性结肠炎、便秘。


直肠

解剖位置:

位于左下骨盆内,沿骶、尾骨前面下降,穿过盆腔膈而终于肛门,长约12~15厘米。

生理功能:

吸收水分,运送大便直肠肛门排出。

反射区位置:

位于左足脚掌跟骨前缘呈一横带线(图3-46)

按摩手法:

按推法。食指第一间关节自外侧向内侧推动。

按摩次数:

保健按压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推动。

适应症:

急慢性肠炎、便秘。


肛门

解剖位置:

位于盆腔内,直肠的终末端。

生理功能:

是新陈代谢产物排泄出体外的通道。

反射区位置:

左侧足底距舟关节区,外侧连直肠,内邻膀胱(图3-47)。

按摩手法:

按压法。食指第一间关节垂直按压。

按摩次数:

保健按压10次以上,治疗根据病情按压。

适应症:

痔疮、脱肛、肛裂、瘘管、肛周湿疹、直肠静脉曲张。

诊断:直肠

手感:

可遇到颗粒和块状。横结肠反射区不应出现异常。降结肠、乙状结肠与直肠易出现异常,尤其是乙状结肠反射区有疼痛点,要引起高度重视,抓紧按摩治疗。块状物会发生便秘、结肠炎、慢性痢疾;颗粒会发生肠炎、腹泻或过敏性肠炎。便秘的块状是排便后可以消退,如果块状物很硬,久不消退,同时有血便,应当考虑到癌变的可能。

升结肠会出现软小块状,一般不会癌变,而要考虑肠寄生虫症。

肛门反射区在足部上与膀胱反射区重叠,如果是敏感的压痛可能是痔疮或肛裂,也可能是膀胱的疾病。

                                                                          摘自《足部反射区按摩法---丁元根》

                                                                                                                  p5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底按摩穴位图
大便不通,怎么办?按摩手足横结肠反射区,立刻通便!
全足按摩程序
【充电学习】耳部、横结肠、颈项的足底反射区定位及按摩手法。
足底按摩穴位图 - 医疗健康 - 铜陵论坛 - bbs.0562.CC
足底按摩图解反射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