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昌的老街旧屋

  南昌,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千百年来,市区街巷错列,路陌如织,有街道总数为537条。

   旧时南昌城内外,沟濠纵横,水系成网,许多街道从千百年前始,就以这种地理特征作其名称。沿江北路,沿江南路和沿江中路,上、下河街,因这些街道右侧有一赣江和赣江支流抚河而命名。环湖路、南湖路、西湖路、北湖路和西湖横街,因街侧有东、西、南、北西湖取名。惠民门、章江门、广润门、永和门、进贤门、顺化门、德胜门,这些街道旧时属城门区域。三道桥,原名洪恩桥,因从灵应桥、状元桥到洪恩桥处须经过三道桥,基于这种地理环境,后改洪恩桥为三道桥。旧时南昌多属石子泥沙路面,原西湖区有一街面均用长石条铺筑,后命其为石头街。

   许多街道以街巷形状作其命名,老福山,原此处有一地形状如老虎,因“虎”属凶兽不甚吉利,故易名为老福山。墩子塘、偰家塘、罗家塘,都因街道附近有水塘而得名。塘塍上,过去这条街周围临塘,后由塘沿扩充为街。上、下湾街,因此处街道环境迂回曲折故以“湾”取之。水关桥,旧时此处有一桥,一条沟通南昌河湖的水闸装设在桥下,故名水关桥。旧时的南昌土坡凹地多处,故有坡头街,总镇坡,铁树波等所俗传的十八坡都是以地形呈坡状而得名。南昌过去城墙下修有许多环城的濠沟,东濠街名即以此濠沟位置处东而命名。花园巷,原是富贵人家赏花逛园之地,后辟为街道,火巷亦如此,相传火巷过去火灾特多(系板壁房屋集中所致),故名火巷。旧时南昌无自来水,居民多掘井取水,故“井”遍布,以井命名的街道也多,诸如二眼井、四眼井、六眼井、方井头、土进井巷、大井头,都与井的圈数而作街道命名。李家巷附近有一扁担巷,此巷中间阔,两头狭,形似扁担,夹在射步亭和李家巷之间,故名。棋盘街,整个一条街道和周围的建筑物,形同棋盘,棋盘街也就成了街道名称。

   草鞋巷,原住户不多,街状如一草鞋形而得名。半步街,形容此街狭小,有一条小巷,形似琵琶,故名琵琶洞。南昌城北临江地多的是沙丘,此处后辟为街道,称上、下沙窝,名称沿袭至今。上、下水巷,因地处水流的上下游之故而取名。其它象朝阳洲、里洲,观洲等九洲街道命名,亦因地处河丘,故街名都以“洲”字命名之。南昌以桥命名的街道特别多,除三道桥外,象状元桥、灵应桥、陈家桥、八一桥、算子桥、抚河桥和洛阳桥等,都以“桥”的地理特征作了街道命名,可见过去南昌素称“三湖九津”有其依据。另外,以地形命名的还有:因街面形似坛子的坛子口,街道前后看去象只船样的洋船头,都是以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命名的。

 南昌部分街道名字的由来

二七南路:在市区中部偏东南,解放前是一条小街称前街,1950年拓宽称站前街,1966年为纪念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改称二七街。 
丁公庙巷:清光绪年间形成街巷,因庙得名。据清光绪33年《南昌县志》载,丁公即丁永祚,明朝盐粮参政,后升任江南巡抚,为官较清正,后人立丁公庙纪念。 
丁家巷:清末民初次处居民多以打钉、卖钉为生,后逐渐形成居民点,谐音名丁家巷。 
九郎巷:因巷内有九郎庙,清乾隆年间称九郎巷。 
了望巷:巷内有了望台,以台名巷。 
三台巷:巷内原有三台庵,明朝巷亦称三台庵 
三眼井:据清乾隆二十二年《江城名迹记》载,东晋时,南昌为水乡泽国,城内江河纵横,洪水成灾,相传西山道士许真君为根除水患。亲自择地凿井擒龙斩妖,在南昌连凿1~6眼井,此处有一口三眼井。 
干鱼街:清代此处是买卖干鱼的集市,民国初年撑干鱼街。 
下沙窝路:此处原是德胜门外的一片沙地。蜿蜒如龙,故自汉、晋以来即誉为龙沙胜地。1934年左右称下沙窝。 
下塘迎街: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称子为塘寅上,因此处原有2口大水塘,巷因塘名。 
大士院巷:当时此处有一供奉观音大士的寺院,清康熙年间称大悲院。道光年间称大士院。 
大井头巷:因巷头有一口直径为6市尺的大石井,清光绪年间得名大井头。 
大凌云巷: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载,此处原有青石牌坊,上书“凌云之志”。 
小金台路:南起后墙路,北制建得观街。相传有一富户用黄金制作了一个小神台,供奉在厅堂中,路由此得名。 
子固路:长820米,宽13~14米。民国25年(1926年)南昌市全图自北向南分段标称吉祥庙街、西大街、下西大街、上西大街、江东庙。1934年改名市府路。1935年统称西大街。1950年拓宽改称子固路。1966年更名星火路。1984年复称子固路。 
马家井巷:此处原有马姓公馆,西有一水井,光绪年间称马家井。 
文孝庙巷:据清乾隆年间《南昌府志》载,此地原有祀奉南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之文孝庙。 
天佑路:为纪念詹天佑,于1984年命名。 
元字街:清光绪年间在潮王洲(即今之潮阳州)上首建此街,得名元字街(元,始也)。 
太平巷:清光绪年间此处房屋密集多火灾,为安全计拆屋修巷,为求吉利而称太平巷。 
友竹巷:此处原为明朝太师严嵩府第的后门,为求高升而从后门给严嵩送礼者不绝,清光绪年间称高升巷。严府之后花园种有友人赠送之名竹,民国年间称有竹花园。巷内设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中山路:民国25年(1926年)南昌市全图自北向南分段标称席公祠、石公祠街、百花洲街、万子祠街,府学东街、府学中街、府学西街、书街、甲戍坊、五把公所。民国17年(1928)统称中山路。 
丹霞路:地处丹霞观地片 
乌井路:1970年修,因通向乌井水库得名。 
半边街:解放前,一边是小街,另一边是菜园,故称半边街。 
永外正街:地处永和门外 
永叔路:民国17年(1928)拆除城墙后修建 
石头街:因用麻石铺成而得名。 
右营街:清末是都督欧阳武的右营坊所在地,故称右营街。 
东上谕亭街: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载“上谕亭在瓦子角地段,为张挂皇朝上谕的地方” 
东龙须巷:相传此巷正对新建县县衙,把县衙比作龙首,视巷做龙须。 
书院街:在豫章书院旁 
东湖书院巷:南宋嘉定四年(1211)通判丰有俊在此创建东湖书院,巷是书院通道。 
东濠街:1927年拆墙填沟形成街巷。 
禾草街:街形似禾草 
民巷:清代因紧靠巡抚部院围墙,巷内多官员居住,得名官巷,南端偏东有2条并列小巷,分称罐子巷、草鞋巷,1977年统称民巷。 
民德路:贡院背、为国求贤街、状元桥、三义祠、风神庙、磨子巷横街、学院前街、东辕门、西辕门。1926~1928拓宽合并称培德路,1933年改称民德路。 
羊子巷:巷内为回民聚居场所,有羊交易市场。 
关马祠:关马祠建于明朝,祀奉关公和白马将军。 
西濠街:东起阳明路,西偏南至沿江北路。 
百花洲路:清以前是东湖堤岸 
朱紫街:西湖北岸设有南昌、新建两县学府,考生种榜后要披红挂彩经过此路。 
后桶巷:清初有一李姓木匠在此做木桶,手艺出众,生意兴隆,故称桶巷。 
阳明路:1928年拆墙修路。 
坝口巷:相传巷内原住一大汉,身高力大,称王称霸。 
花园角街:1934年筑路时占了花园一角。 
杨家厂巷:据新建县志载,元朝曾设平章府于此,明代改为都指挥使署,清初改为提督军门府,康熙元年给为总督官署。四年改提镇衙门,十三年提镇杨富叛逆被杀,衙门被废,俗称杨家厂。 
李家巷:因李姓集居并建有李家祠堂。 
育婴巷:清同治7年江西巡抚在此建育婴局收养婴儿。 
易家巷:清光绪年间有一易姓寡妇主此并立有贞节牌坊。 
金盘路: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载“相传昔有茶肆名金盘露,今街乃称之”。 
将军渡巷:据清同治九年《南昌县志》载,相传此渡口因东晋平南将军温峤来南昌石官船在此停靠,故称将军渡。 
南海行宫巷: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因有祀奉南海观世音的南海大士行宫而得名。 
炭巷:清初是惠民门外一条靠河的小巷,巷内有炭行。 
香平巷: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称此为香巷,传说铁拐李在此拉了一堆屎,香气扑鼻,故名。后房屋被烧,光绪末年重建,为求平安改称香平巷。 
保赤仓巷:清乾隆时养生堂的粮仓设在此处,粮食用于为养弃婴(婴有赤子之意),故称保赤仓。 
皇殿侧巷:南堂中主李憬于交泰元年决定建南都于南昌,并营建常春殿、澄心堂等。 
胜利路:洗马池、佳山庙、杨家厂、中大街、开元观街、褡子巷街、吕祖祠街、德胜门街。中大街是旧城三条大街之一。1928年扩建称德胜路。1937年改中正路。1949年改称胜利路 
烟筒巷:路形似烟筒 
都司前街:江西都指挥使司衙门建于明洪武年间,旧址在南昌市二十中内。 
鸭子塘巷:此地原有一口水塘,旁有一鸭店,以塘养鸭。 
铁街:清光绪年间此地多铁匠,故名。西段因制伞户多,称伞街。中段支巷因正对原总镇府,称总镇坡。 
射步亭巷:长200米,清雍正年间此地为巡抚部院的武将习武射箭之地,名射圃,圃中有一亭,称射圃亭。 
康王庙巷:据清同治九年《南昌县志》“康王庙建于宋真宗年间,系奉祀宋朝忠臣康保裔”。 
萝卜巷:原是买卖罗帛、手巾及丝织品的地方,成罗帛市。宣统二年成萝卜市。1986年改名萝卜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疯转!南昌路名的由来,你知道多少?
南昌56个地名的有趣来源
丽水古街古巷的名字由来,丽水的孩子必须知道啊
太原古街、村、名称故事和来历(不断完善)
走近镇江大街小巷 探寻民居前世今身(值得珍藏)
崇州元通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