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念往往不是刻意的》:那年、那人、那景、那情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1859/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098

木心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给一个人写信,给一个爱的人写信,对于当下的我们,仿佛是很久远的事。

现在的信息网络发达,一点想念,一句问候……瞬间抵达。但是却少了那种文字通过笔尖流动,融落在纸上,慢慢汇集出满满温情的感觉。

沈从文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知名作家。

在那个弥漫着动荡与不安的年代里,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述说那些刻骨铭心的人与事呢?

    1、初见,便是一生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湘西一个小镇上,只读完小学,便在十四岁时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川等边境地带。

后正式参军,1922年脱下军装后,重又燃起读书的愿望,但因经济原因,选择在北京大学做了一名旁听生。

并于1924年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作品。后在徐志摩的介绍下,被胡适破格聘为教师。

在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时,遇见了那个萦绕他一生的女子一一张兆和。

从此,这个有点木讷的年轻教师固执地爱上了自己的学生。

张兆和1910年出生安徽合肥一个名门望族,她的曾祖父张树声是淮军中的重要将领,曾任两江总督等要职,父亲张冀牖是一个有着兴办女校的新思想的人。

家中除了拥有万顷良田外,还热心结交像蔡元培等这样的教育界名流。

有如此眼光的父母与家世,张家成功培养了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张兆和在姐妹中排居第三。

在十八岁时,张兆和就曾夺得中国公学女子全能第一名。

如此聪慧、可爱,又有良好家世的张兆和身后自然不乏追求者。她调皮地把他们编为“青蛙一号”、“青蛙二号”……

二姐张允和曾取笑说沈从文大概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

如此差异的家庭背景,注定了沈从文追求爱情的道路是不平坦的。

自卑、不善表达的沈从文另辟途径,通过写信,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张兆和的热切与倾慕之心。

在长久的情书攻势和胡适的帮助下,张兆和终于被打动了,接受了这个她一开始认为自己根本不会爱上的人。

而文人的求婚方式也是带着诗意的温情与浪漫。

1932年夏天,先生从青岛去苏州张家探访,临别时,他请张允和帮忙向张父提亲“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开明的张家父母欣然同意。

不管是结婚前还是结婚后,在陆地上还是涉水渡河时,先生总是用笔通过信件向他心中的“三三”倾露着相思与对时事事物的所感所悟。

1934年1月,先生坐船去辰州的水路上,在手都冻木了的情景下依然在信中写着:

“……我已快到地了,假若这时节是我们两个人一同上岸去。一同进街一同去找人,那多有趣味!

我一到地见到了有点亲戚关系的人,他们第一句话,必问及你!我真想凡是有人问到你,就答复他们在口袋……

这甜蜜的“狗粮”,就是放在今时今日也依然会惹来无数人羡慕的吧。

    2、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三日

1931年,是先生心情沉郁不欢的一年,在十个月内,身边最熟悉的四个朋友先后离开了人世。

先是革命者张采真在武汉被斩首,再是满振先在那个令读书人神往、倾心的桃源洞口前被捷克步枪打死。振先是作者早年在跟着土著部队认识的朋友。

还有“左联”五烈士之一的胡也频先生和二十七个同伴一起躺倒在一个臭水沟里。

此刻,他正坐在由青岛过济南的火车,去看望他的另一个朋友一一徐志摩,去见他的最后一面。

望着窗外被乳白色薄雾笼罩的一切,他沉浸在一种不真实的虚境中,他不相信志摩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他才三十多岁啊!

在这沉闷的快速前进着的三等车厢里,大多是脸上刻着关外风雪记号的农民。

他想,是不是能有一个学生模样的人,他认识徐志摩,还读过志摩的诗;他想告诉他,徐志摩死了,那个给年轻人带来蓬勃生气的诗人死了。

他想要寻一个人说话,可是一个人也没有。

他想起志摩的《火车擒住轨》那首诗。如今无数的长列火车还在寒风里奔驰,写诗的人却已在云雾里全身带着火焰离开了……

从傍晚到第二天清晨,火车进了站。

先生先是到齐鲁大学和朱经农先生见面,朱先生告诉他,南京来了两个人,北平来了三个人,上海也会有三四个人来。

他又一路赶到津浦车站,同粱思成、金岳霖、张奚若会面,尔后一同去中国银行寻找一位陈先生。

这个陈先生是料理徐志摩死后一切事物的人。他与志摩生前并不认识,但听说此事后,放下自己的的业务,带着“人伕”冒雨赶到飞机失事地点。

把诗人从飞机残烬拖出,把烧焦的衣物褪去,洗涤、装殓,并一路伴着遗体同车回到济南,停在城里的一个小庙里。

邮政飞机失事是在十九号,那时正值多湿雾季节,山峦、河流与村庄,一同包裹在雾气里。

在飞机到济南差不到三十里时,正常的情况下几分钟就能落地了。机师是济南人,对于地势很熟悉,已经平安超越了泰山高岭。

估计是为寻觅路途,戓是机场,把飞机降低,盘旋了许久,于是訇的碰到了山头着了火。

飞机着火后,翻滚到山脚下,等到火光引起村子里人的注意、再赶到后,飞机已燃成一团火了。

两个机师已成为一段焦炭,徐志摩坐在后面,除皮肤部分灼伤外,其它处并没有着火,致命伤是在脑部。

夜里降了小雨,直等到第二天才被离失事地点较近的火车站站长知道。

沈从文先生一行人在二十二号大清早赶到济南时,已是离出事时第三天了。

根据一个参加诸事料理的工人按照情形分析:当飞机同山头碰撞时,志摩大致即己死,并不是像传闻中说的那样一一是撞后在痛苦中死去的。

那个喜欢各种热闹,生气勃勃的,永远不知道有“敌人”的、年轻的志摩不在了,向着另一个清冷、宁静的虚无里去了。

众人除了在静默里温习死者生前的声音与光彩,别的什么话也说不出了。

到了晚上十点,先生坐上了回青岛的火车。

用沈先生的话是:“纪念志摩的唯一的方法,应当扩大我们个人的人格,对世界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生死虽是大事,但同时也是平常的事,这是活着的人必须要承受的苦痛。

循着先生的意思,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保留他积极的一面,并受这种稀有精神的影响,这才是他能够长久活在友人心中的可贵的部分。

    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先生忆起小时候的事是从两岁左右起,从两岁到四岁,他长得健壮,如同一只小豚。

那时的他已经认识六百个生字,但习字的场景往往是,母亲在教他认字,外祖母在旁边喂他糖吃。

后来生了一次蛔虫病,便慢慢瘦了下来,从此与胖无缘了。

六岁时,先生便已独自上了私塾,因在家中已经识得不少字,所以学习上比较轻松,还处处显出优势来。

那时父亲极爱他,对他抱有很大期望。

第二年,家里便为他换了私塾,在这个新环境中认识了几个比他大些的学生,渐学会了顽劣孩子抵抗顽固私塾师的方法,逃避上课,从而多了机会去接触自然的世界。

尝到甜头换来的是不断地逃课与两头说谎,为的是躲避逃学的处罚。

父亲由最初的夸他明慧,给他讲祖父的许多勇敢光荣的故事,到后来渐渐失望,把重心与期望转移到小他四岁的弟弟身上。

这时候的他便有更多自由了,如何还能受拘于私塾里的一小片天地呢?

他向往的是外面的自由和日光下大千世界微妙的光色,及万物的动静;这些都能够激起他的好奇欲与对不明事物产生的疑问。

有一张姓表哥常带他到他家中的橘柚园中玩,也到城外的山上去玩,混到各种“野孩”中一起玩,并教他编出谎话对付私塾老师的监察。

有一次,学塾出于安全考虑,防止学童们下河玩水、洗澡,就在中午放学后,在每个人的小手心里用朱笔写个大字约束他们。

而他们则高举着一只手,照常能在水里玩上半天。

这份看似顽皮、逃课的一段生活经历,却无意锻炼了他细微的观察能力,以及日后独自闯荡世界的勇气。

先生在文章中写到,二十年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他把这份性格的形成,溯源于小时候在私塾中逃学的那段经历。

他的向往天地自由,不喜拘束,和善于观察的品质或也是他日后成为一个作家的必然源头。

    4、结语

《想念往往不是刻意的》中,收集了沈从文先生许多代表性的美文。

除了工作,爱情、亲情、友情,这些让人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感,是陪伴着我们成长的一大部分,也是侵入我们忧伤河流中静寂的一部分。

就算是如沈先生这样的文人也不例外。

作者:y,精读读友会会员,从简约中汲取生活的清香。

↓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30个词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志摩坠机:陆小曼愧悔交加终生素服(图)
沈从文忆徐志摩死后惨状! 冰心悼词, 是女人误他! 还是他误了女人
人物|徐志摩在济南留下的那些记忆片段
沈从文,常忆徐志摩 | 大家
李辉 | 先生们之沈从文:徐志摩友情常在心中
徐志摩死前林徽因早有预感,他死前最后一封给林徽因便条写了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