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革命”悄然进行 互联网成为重要推手

  作者:龚进辉

  在中国这个看重忠贞的国度,性,30多年前被当成洪水猛兽,谈性色变是社会主旋律;30多年后开始走入高堂雅室、走进学校课堂。

  毋庸置疑,今天中国人的性观念大有变化,朝越来越开放发展,无论是婚前性行为比例还是对同性恋的包容,无不体现国人性观念得到逐步解放,8090后等年轻人尤为明显,“约炮”“约吗”等词汇迅速流行开来。放在30多年前,一张接吻剧照、一幅裸体壁画在社会还引起不小的争论。

  在性观念提升的过程中,科技进步功不可没,不仅增加用户对陌生性领域的涉猎,更为重要的是,其代表的开放、自由精神对用户产生深远影响,即解放人性,摆脱压抑许久的性禁锢状态,逐步走向性开放。

  无性社会到性革命

  30年来,中国社会出现过两次有关性的社会大讨论,一次发生在1976年,导火线是一张电影的接吻剧照;另一次发生在20084月,导火线是一堂婚前守贞课。

  1979年,《大众电影》杂志刊登了一张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男女主人公接吻的剧照,立刻引起读者反弹,一封言辞激烈的读者来信让时任主编林杉感到错愕,“你们竟堕落到这种和资产阶级杂志没什么区别的程度,实在遗憾!我不禁要问:你们在干什么?”

  到影协书记处请示后,林杉决定把这封读者来信全文发表在下一期杂志中,并请读者就“接吻剧照”进行讨论,不到2个月,11200余封讨论信像雪花般飞入《大众电影》编辑部,反对声音超过1/3。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关于“接吻”的全民大讨论,后来成为性学家研究“性解禁”的经典案例。

  事实上,1978年前中国是“无性社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一场“性革命”迅速终结“无性社会”,接吻剧照的讨论只是开端。2008年,一篇名为《婚前守贞课进入大学课堂》的文章出现在各大网站的头条。原来,浙江大学课堂开设了一门“婚前守贞课程”的选修课,倡导学生在接受培训后做出决定:保持性禁欲直到结婚。

  这件事通过网络媒体传播,迅速在全球华人社区引发广泛讨论。出人意料的是,赞同婚前守贞的大多数是匿名普通网友,而几乎所有性学专家都持保留意见,不少人开始反思国内性教育。要知道,保守的性教育或者禁欲主义教育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

  当然,守贞课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并不能有效阻止“性革命”的进行,包二奶、同居、一夜情、婚前性行为在社会上越来越普遍。数据显示,与2000年相比,2006年国人的性伴侣、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都有明显增长。其中,超过2个性伴侣比例从16%增加到25%,国人婚前性行为比例从39.2%增加到43.5%

  如今,年轻人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更上一个台阶,处女情结成为婚姻枷锁的作用正在不断弱化,悄然进行的“性革命”使国人观念和行为发生重大变化。

  互联网是性革命的重要推手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性革命”中,飞速发展的科技扮演重要角色,一股性开放、性自由的暗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暗潮汹涌。PC时代衍生出见网友的风气,被视为或明或暗的性需求;移动时代则进一步明确,附近的人等本地交友功能,使年轻人激荡的荷尔蒙找到宣泄出口,“约炮”成为时髦用语。

  在我看来,互联网主要从两个层面为“性革命”摇旗呐喊。

  一、知识面拓宽。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无疑是填平信息鸿沟,过去男女面对懵懵懂懂的性问题或性困惑时,往往选择逃避或难以启齿,现在拥有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成为用户眼中的“百科全书”,对性的不解、好奇等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一览无遗,不少90后靠互联网无师自通。撇开性观念正确与否不谈,互联网对年轻人了解性、认识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摆脱过去想知道但无从所知的尴尬状态。

  二、思想更开放。如果说知识面拓宽是“性革命”的1.0阶段,那么思想走向开放则是“性革命”的2.0阶段。众所周知,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的进化才能促使行为的实质性转变,约炮、一夜情、养小三等社会普遍现象的发生,正是思想开放的结果。

  互联网公司深谙产品和营销的精髓,性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黄金定律。门户带有“强奸”“走光”等字眼的内容,游戏中衣着暴露的女性角色,成为吸金的重要法宝,而且屡试不爽。移动社交应用和风生水起的网络直播类产品,更是将性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性对营销也具有天然的拉动力,邀请嫩模、靓女助阵已成为互联网公司发布会的标配,颜值爆表的明星跨界也成为一大趋势,大大增加活动曝光率和话题性。不少公司在如何借势“性”上操碎了心,既要避免打擦边球,又要保证传播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性本身也是一大产业,性观念的解放对创业者也是一大利好,做成生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情趣电商平台春水堂发展势头迅猛,今年或将登陆新三板;小米前员工刘克楠创办的大象安全套,凭借出色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手段,也俘获不少年轻粉丝。

  与其说互联网助推用户性观念更开放,不如说互联网充分迎合人性。开放、自由、共享是互联网的精神,也是其魅力所在,无论是产品打磨还是营销互动,都是从人性深处的真实需求出发,即好色是人的本性,关于性的方方面面,人天然有窥探、接触、实践的欲望。通过技术手段的升级,互联网使用户在性方面具有更多操作空间,使长期压抑的性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浏览资讯、网络交友、直播互动成为可能,最终演变为性行为。

  当然,性观念的开放恰恰折射性教育的落后。互联网世界错综复杂,不少淫秽文字、视频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国性教育没有与时俱进,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后者只能借助互联网学习性知识,性观念的形成难免出现偏差,比如不少90后把岛国爱情动作片当作学习范本。性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年头女人还婚前守贞?
我们该如何看待婚前守贞?
李银河:守贞已不合时宜(图)
女硕士建"贞操网"惹争议 展示处女膜完整报告
谈心论“性”
“贞操女神”为谁而代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