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电影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数字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视觉文化迅速扩张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对视觉图像及文化的研究与关注,已成为探寻人类社会结构、生活环境、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要方式,并且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个视觉化的时代,电影、电视、平面设计等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较之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更趋于主导性的位置,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面对视觉化时代的来到,我们有必要对其特性及对人类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视觉艺术的特殊魅力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儿童电影作为针对性极强的细分化视觉影像产品,也因此成为儿童精神文化食粮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视觉化时代儿童电影对少年儿童情感教育的影响为题来进行探讨,希望通过这些探讨能够挖掘其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儿童电影在儿童情感与心智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的媒介优势在于,借助其特有的视听表现手段,吸引观众眼球,通过逼真的影像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来的势不可挡的魅力与感受。同时,因为儿童电影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引发美感经验这一重要的情感体验。通过长期观看优秀的儿童电影所获得的宝贵的情感体验,将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倾向,从而有助形成自己完善的人格。


  一、鲜明的艺术形象容易获得儿童心理上的认同,并促使移情作用产生

电影能够使观众融入剧情,产生联想。比起那些单纯的、抽象的理性联想,由电影产生的联想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思维活动中更加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更能产生移情作用。成功的儿童电影里,都有我们难以忘怀的儿童形象。像《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可爱的卡通形象,《小鬼当家》中那个的古灵精怪的小男孩,《城南旧事》里目光清澈的小英子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观众来说,片中角色的动作、说话语气和思维方式要像他们自己,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厂》里的孩子,有任性小公主,自以为是的小霸王,还有诚实、善良的小男孩查理,影片中塑造的每一个儿童角色,观众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十分鲜活的原型,就像观众身边的朋友一样,使观众十分喜爱。


在儿童电影中,摄影机常采用儿童角色的视角,促使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比如电影《宝葫芦的秘密》里,许多镜头都采用的是小学生王葆的视角,以低角度拍摄,只表现主人公能够看到的画面。这时,观众们不由得会以那个充满好奇的小学生王葆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那么,在角色赢得了观众的认同之后,就很容易发生一种移情心理现象:观众会由此进入一种忘我的审美境界,和片中的角色合二为一。如看到《狮子王》中辛巴的爸爸死去了,观众的心也碎了。看到《小鬼当家》中独自在家的小男孩遭遇危机,观众的心也悬到了嗓子眼。鲜明的儿童形象让小观众感到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将自己的情感移注到角色身上,因而从角色身上得到种种情感体验。由移情效果产生的情感,必然存在着体验的深刻与否、精确与否的差异。但整体上,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总是不差的。所以,移情效果有助于促使孩子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观众日后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带来启迪。


观众被角色所打动时,角色的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他们在心理喜爱、赞美这些鲜明的形象时,那些美好品质也植于他们心中,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一个鲜明的儿童形象被深深记住后,有时会成为观众一生的榜样。像《我的九月》、《和你在一起》等片中的小主人公,他们都那么善良纯朴、坚强执着,有着坚定的理想。他们的表现会让观众在感动之余,萌发向他们看齐的愿望。

  二、放飞童真,培养丰富情感


在电影中,平凡而微小的事物通过特写镜头会在银幕上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生活中一些我们注意不到的事物,在放大后却强迫我们关注。优秀的儿童电影正是从儿童心理出发,将充满爱和阳光的事物通过银幕予以放大,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影响孩子们的情感,给孩子们带来美好的熏陶。


韩国儿童片《爱·回家》临近结尾处有这样一个情节,因为外孙相宇要回到妈妈身边,所以在临走前为外婆把所有的针穿上线。影片没有外孙穿线的任何一个镜头,却只用一个针线团的特写镜头来表现这一场景。小小的线团上插满了穿好线的针。在观众看来,一个平时不会引起我们注意的针线团显得那么令人震撼,密密的针就像在表达着孩子对外婆密密的爱。这种平凡事物放大后产生的震撼力会让孩子学会感知身边的美好事物。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景。也许他们从未被感动过,但观看过影片后,他们也许会更加敏感地发现爱。

  三、寓教于乐,声画效果的吸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选择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而才能促进情感教育的发展。


在视觉化时代,电影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效果带给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真实感。电影故事中的画面是实实在在拍摄下来的,是目前技术手段上最为逼真的再现。银幕和现实的关系,就像镜像和真人一样,难以辨别真伪。有声电影诞生后,虽然对白的声音是从两边音箱里产生的,但观众们相信那就是从人物的口中发出的。人们总说眼见为实,在银幕前,观众们的确如同亲眼见到了故事的现场,亲耳听到了人物的对话一样。于是观众在心里更相信影片讲述的故事,也更容易投入自己的情感,这些感受是文字等其它媒介所不能给予我们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这说明有声画艺术之称的电影正是切合儿童思维方式的传播媒介。电影的各种画面要素中,颜色是令儿童最为敏感的。儿童偏爱的颜色是红、黄等暖色,也许因为他们的内心是热情而温暖的。所以,影片色彩搭配上尽量使用明快的颜色。儿童在看到这些色彩时,能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并产生愉悦的感觉。


画面的构图上,应该避免压抑感,而要给儿童舒展自然的感觉。而且,好的儿童片不应出现儿童难以接受的一些场面调度,如惊悚的、血腥的场面,它们应注意保护儿童脆弱的心灵。比如《美丽人生》中小孩子的父亲被纳粹枪杀的情节,只用了一个空镜头加一声枪响来表现,这样的处理不仅避免了残酷镜头的出现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惧和不适感,还给情节增加了情绪的张力和含蓄深沉的悲哀。


优秀的儿童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应该有适当夸张而又不失自然的表演,在尊重儿童的感受的同时,照顾儿童较弱的理解力。演员的面部表情应能够使观众受到感染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因为儿童只有理解了人物的表演,才谈得上体会到人物的情感。


除画面的魅力外,有时一首动听的歌曲能使一个故事被人铭记很久。把美丽和动听的音乐结合得最好的要数《祖国的花朵》了,画面里有着蓝湖白塔、绿树红墙,片中的人物在其间欢快地荡舟,耳畔传来的是既抒情又欢快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通过儿童喜爱的声画效果,对孩子情感的培养才不是被大人强灌进去的,而是自己和电影里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而得来的。用儿童如此热爱的方式对其进行情感教育,将是名副其实的“寓教于乐”。通过以上论述的优秀儿童电影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影响,我认为大致可以说明儿童电影是儿童情感教育的良好媒介。

  结 语

如今,视觉风暴已经吹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视觉化时代的背景下,儿童电影媒介以其独特的视听艺术,在夸张与浪漫,梦幻与想象中为儿童搭建良好的文化成长平台,为培养儿童情感,进行优秀文化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 | 恐怖电影魅惑观众的秘诀
《侍神令》够格突破次元壁,陈坤不愧是最美强惨晴明
如何看待假面骑士以动物为原型?其中的奥妙,有很多
厚睦莱照明|浅谈戏剧舞台led照明于艺术创新的重要所在
PS教程:打造烈火勇士电影海报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精美的海报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影的兴趣。
蜘蛛侠电影,何以称霸漫威6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