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吃饭“做假”说起

谨以此文献给农村出来的儿女

从吃饭“做假”说起

                         欧阳军

 国庆放假回农村老家,见到了三叔和三婶,他们在北京儿子家住了三四个月,刚回来没两天。三婶本来健谈,说起北京的事情来,更是滔滔不绝,满脸得意。父母都没去过首都,带着羡慕陶醉地听。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以后务必抽出时间带父母到北京逛逛,也让他们有资本在邻居们面前显摆显摆。比这个想法更奇怪的是,三婶居然说他们在儿子家吃不饱。原因是“小锅小灶的,儿子和媳妇吃的和猫一样多,最多一小碗,那碗也太小,和茶杯差不多。每次人家就早早吃完了,自己又不好意思吃了一碗又一碗,憨儿子又不会让来让去,只能半饱将就着。幸好小区不远有打饼子的,过几天就买一些,藏在柜子里等人家上班了,两人偷着吃。”

 三叔三婶走后,我和母亲聊了起来:

“三婶也忒假了,在自己儿子家都吃不饱,谁信呀?”

“三婶说的是真话,咱家的大碗我和你爸还要两碗才饱哩。”

“哪就吃呀,又不是外人,不够再做。”

“你不懂,吃饭不做假,别人笑话哩。”

“吃饭做假?说的啥呀?” 

我真的是晕了。

经过几天的细心揣摩、推理和考证,结合自己有些淡忘的记忆,我明白了。“吃饭做假”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且是流行于780年代之前的文化现象,和问候语“吃饭了吗”一脉相承。这种文化现象70后可理解,80后、90后无法理解,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也许会消失或者是转换。

 “吃饭做假”的内涵是,走亲戚或到别人家不能如狼似虎,放开肚子吃,要含蓄谦让。基本标准有三:一是主人不让我不吃,主人停吃我不吃;二是吃个半饱,不管碗大小,不管干饭稀饭,通常是一碗,再三让的话,可加半碗,万不可加满;三是不得有不雅吃相,如稀里呼噜声,站着吃,躺着吃等。尤其是相亲,女婿第一次到丈母娘家吃饭,三条标准一有犯规,十有八九玩完。即便侥幸过关,也要被四邻五舍嘲笑一辈子。再就是吃席,农村婚丧嫁娶大事摆席宴请,主要亲戚坐上座,有专人陪酒陪吃,饭菜上来,必须让来让去。不让就吃必招致嘲笑,且很快就传遍大街小巷。就是逢年过节走亲戚,凡体面些的人都是“吃饭做假”,吃不饱回到家再吃。

 细想“吃饭做假”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生活贫穷所致。大家都是一贫如洗,亲戚到家,往往是走东串西借一瓢白面回来张罗做饭。彼此彼此,这种情况下,哪来放开吃的勇气,怎能不瞻前顾后?要么谎称吃过了,要么装着吃饱了,无非是省出来一些,自己走后,孩子们也能跟着吃点好的。大哥说,有一年到同学家,那是缺粮食的年代,吃了一碗面条后,同学母亲问还吃吗?走了十几里路,又饿又乏,把“吃饭做假”忘到一边去了,随口说还吃。结果尴尬极了,因那是仅有的一碗,这件事成了彼此心里永远的疤痕。

 “吃饭做假”的另外原因大概是礼仪谦让。祖宗的规制延续流传了几千年,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国民。“让”和“礼”的文化基础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权且不论利与弊,也不论虚伪与造作,单就家庭和谐来讲,以尊老爱幼的心态,每次先让老人和孩子吃;以理解万岁的心态,体谅着别人吃;以感恩回报的心态,设身处地观察入微地吃应当是幸福的,美满的。

说到此,问题基本清楚了,文化属性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父母和三叔三婶的“吃饭做假”还会继续。

为人子女,当理解父母,善待父母,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吃饭时做到一让再让,千万不可马虎大意!做不到这点,何谈孝字!

为人父母,当把“吃饭做假”的文化传承给子女。让他们知道国人历史的艰辛与现实延续,知道具体生活的文化表现,知道灯红酒绿与血脉汗水的直线联系,知道简单与厚重的辩证关系!

但愿我们老了不会像三叔三婶一样在儿女家里饿肚子!

 

 

                                   2009109

欧阳军,043015,山西省侯马市258号,

侯马普天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邮箱:hmptoyj@sina.com 

电话:0357416298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实:儿子结婚,我负债15万——一个农村家庭操办婚礼的全程手记
我在城里的'富亲戚'
我的三叔,因娶了一个胡搅蛮缠的媳妇,晚年日子乱成了一锅粥
江西雨桐妈
农村人过年,真的需要走亲戚吗?
“碗有三不端,财有三不发,债有三不欠”这句农村俗语寓意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