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晕针也能治病?

从“晕针治病”谈晕针

晕针也治病?

1991年在莫斯科行医时,一男子身材高大,体格极其强壮,体重达100多公斤,但有严重的过敏性哮喘,每天晚上均会发作,靠西药维持。郝学君告诉他:“这个病很难治愈,但可以缓解症状。”

在问明针刺无碍后,郝学君给该男子针刺了定喘、肺俞、膈俞、肩井、天突、膻中、合谷、鱼际等穴。留针3~5分钟后,男子突然晕倒。经过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2~3分钟后,该男子苏醒,诉无其他不适。2天后,该男子来诊说:“这两个晚上,哮喘均没有发作。”

郝学君对笔者说:“我当时也很奇怪,没想到晕针能治病,考虑可能与晕针所导致的身体内环境及其机能改变有关。”[感觉有点像电脑有点小问题重启一样]

晕针的表现

晕针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心理原因,因为害怕、紧张心理因素产生的晕针。二是体质原因,如体虚、饥饿、醉酒、过敏体质、疲劳者易发生晕针。三是病理原因,如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四是穴位刺激过强,除毫针外,穴位注射和耳针亦可引起晕针。五是体位原因,以立位及正坐位发生晕针者多见,但也有卧位产生晕针的。六是环境原因,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里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此外,晕针可分不同时期。

晕针先兆期:如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但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毫无感觉。

晕针发作期:患者则表现为: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凉、发软,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每分钟减缓至40~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晕针后期:晕针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感。

上述为典型发作过程,轻症者可在仅出现先兆期后直接进入后期,而无发作期。晕针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病人在起针后数分钟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症状,被称为迟发型晕针,国内曾有迟发型晕针的报道,应该引起注意。

青壮年尤应预防晕针

郝学君说:“从临床看,年轻人较老年人容易晕针,甚至体格强壮者更容易晕针。预防晕针可采用如下措施: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感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针刺时,通过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其放松。如遇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令其休息。特别对有晕针史者和初次针灸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一旦病人有先兆晕针症状,应立即处理。针灸治疗结束后,令患者在诊室休息5~10分钟后方可离开,以防发生延迟型晕针。

郝学君还强调,越是青壮年越要慎重,尤其是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由中医书友会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晕针治病?值得研究!
中医针灸晕针的处理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
【引用】浅谈晕针、晕罐、晕灸的处理方法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都有哪些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