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用针灸保健取穴一览表,多少人求而不得!(收藏)

针灸是中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对亚健康的调治应体现自然、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原则,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疗法恰恰体现了这一原则,通过刺激经络和腧穴,调节机体脏腑、气血、经络的阴阳平衡,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以往的实验已经证实,针灸能双向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并减轻肌肉的疲倦。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保健要穴。

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①针法:用30号1寸毫针成15°角向后平刺入0.5~0.8寸,也可从右往左刺入一针,成十字刺法。留针30分钟(预防高血压)至数小时(预防竞技综合征)。②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分钟或依据情况而定。

2.印堂

4.太阳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及头痛发作。

操作:①直刺:以30号1寸针刺入0.5~0.8寸,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度,留针30分钟,用以预防感冒。②平刺:以30号1.5寸针成15°角向耳尖方向刺入1~1.2寸,留针30分钟,用以预防头痛。③点刺:以消毒细三棱针点刺出血,用以预防感冒和急性结膜炎。

6.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清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此穴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操作: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唯愈疾,亦且延年。”可做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7.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用本穴增强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①灸法:为主要的操作方法,着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瘢痕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分钟。②针法:直刺1~1.5寸,针尖微向下,使针

9.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证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①针法:直刺1~2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腹及线状放射到外生殖器,留针15~20分钟。②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分钟。


12.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患者正坐直腰或俯卧,先触到第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于平时保健防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①灸法:着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瘢痕为宜;艾条灸,温和灸15~20分钟。②针法:直刺1~1.5寸,以局部酸胀为宜,留针15分钟。


取穴: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冠心病心绞痛等病证。

操作:直刺0.5~0.8寸。为避免伤肺造成气胸,可在穴位向外旁开1cm处,成45°角向脊柱侧斜刺1~1.5寸,酸胀感可向前胸放射,一般不留针。

15.膈俞

作用:预防肝炎、胆结石及白内障等。

操作:针法为主,直刺进针0.5~1寸,亦可在穴旁1cm处成45°角刺入1.5寸,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有时可向肋间放射。

18.胆俞


取穴:第2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①针法:微斜向脊柱直刺,深1.5~2寸,针感以腰部酸胀为宜。②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分钟。


取穴:手背,拇指、食指间,当第二掌骨中点,稍偏食指侧。

作用:振奋卫阳、护卫肌表。对预防多种急性传染病有效。

操作:①针法:直刺0.8~1寸,以局部有较强烈之酸胀感为宜,一般不留针。②灸法:艾条灸,以雀啄法灸10~15分钟。

25.血海


取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可令患者正坐屈膝,按取腓骨小头和胫骨粗隆,向下呈等边三角形,其下角端即是穴位。

作用:疏肝清胆、舒筋活络。有消除疲劳,预防胆石病之作用。

操作:①针法:直刺1~1.5寸,待局部酸胀明显后运针,针感向下放射至踝,亦可上传至膝及大腿。不留针。②灸法:艾条灸,以温和灸10~20分钟。

28.委中

取穴:腘窝横纹中点,注意避开动脉。

作用:解血毒、强腰膝、固肌表。可防感冒、中暑、中风等。

操作:毫针直刺1~1.5寸,以局部酸胀为度,或有麻电感放射至足,不留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腰疼: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29.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作用: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的作用。可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妇女经带疾病。

操作:①针法:毫针直刺1~1.5寸,局部酸胀,留针15~20分钟。②灸法:着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以温和灸10~20分钟。

30.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跖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①本穴针刺时剧痛,故以灸为主。②灸法:艾条灸,以温和灸10~20分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保健防病常用穴位:常用体穴(一)
常用针灸保健取穴一览表,多少人求而不得!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穴位大全
金针王乐亭针灸操作手法详解(干货)
揭开针灸的神秘面纱,想学和初识针灸的转走看看
金针王乐亭针灸操作手法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