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一,股市将这么走!(楼市资金有望流向股市)


重要提示

本文内容为编辑集纳而成,旨在让读者了解市场各方的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周大盘
沪指站稳3000点,房地产股领涨






本周上证综指上涨2.48%,报收3050.67点;深证成指上涨1.80%,报收10528.10点;创业板指上涨0.70%,报收2123.84点。本周沪市成交9035亿元,较上周放大18%;深市成交13196亿元,较上周放大13%。


从本周各大板块表现来看,银行、综合、房地产、非银金融、建筑装饰位居涨幅前五位,涨幅分别为4.73%、4.27%、4.19%、4.18%、3.90%。由于金融、地产为首权重股多集中于沪市,使得沪市本周涨幅更大。(来源:大众证券报)



个股推荐
二季度五大机构持仓“底牌”曝光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北京)


随着上市公司2016年中报逐步披露,机构在二季度的进退“路线图”渐渐清晰。作为A股市场的长线资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券商对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健增长的白马型公司青睐有加。而阳光私募更偏好重组类型公司,押宝的味道更浓。


QFII:偏爱成长预期强的绩优股


截至8月10日,在已披露中报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有14家公司在二季度被QFII新建仓。在QFII二季度新进个股中,持续稳定增长的业绩是QFII重点考虑的因素。



记者发现,业绩稳定的大消费、大蓝筹是海外投资者的“最爱”,而医药股仍是QFII上半年重点看好的行业之一,这也符合了他们一贯的投资偏好。除此之外,家用电器也同样得到了QFII的认可。


保险:对国企改革概念股情有独钟


作为重要的资金力量,险资所代表的投资逻辑值得关注。从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行为来看,他们所选标的大多是以防御性为主,倾向于“稳中有进”的行业,持股比例靠前的仍是大蓝筹。


截至8月10日,在已披露中报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有29家公司在二季度获得险资青睐,出现年内首次建仓。



社保:青睐高成长的中长线白马股


与保险资金差不多,社保基金在配置风格上同样偏好大盘蓝筹股。


从社保基金选股标准看,业绩及稳定的成长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的弱势行情中,业绩增长确定的个股最受社保基金青睐。从二季度新进个股所属行业看,生物医药类公司占比居多。





大势研判

冰火考验,股市纠结


来源:国信策略(ID:GXZQ_Strategy);作者:郦彬、王佳骏



上周A股呈“沪强深弱”格局,上证综指在银行、地产、非银金融等大盘蓝筹带动下周涨2.5%,收于3051点;而创业板指则小幅收涨0.7%。尽管自8月初以来,上证综指自2950点小幅反弹了100点,但我们认为当前A股依旧无法走出区间震荡,主要理由仍然在于:


1)整体宏观面边际平稳,虽未有断崖失速风险,但也难言乐观,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较6月回落0.2个百分点;


2)投资回报下降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企业投资意愿低迷,融资需求萎缩,7月M1-M2剪刀差再创历史新高,而企业新增信贷出现负增长;


3)金融监管延续“脱虚入实”基调,金融去杠杆依旧在进行中,货币政策仍然以稳为主。


在政策不确定性和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难以回升,尽管7月以来代表无风险利率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67%,但在风险偏好依旧低迷的情况下对估值提升有限。并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也反映出投资者对长期经济增速的悲观预期,也压制了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利增速的预期。


此外,下半年以来证监会的IPO发行有提速迹象,尽管历史上IPO发行规模与A股走势呈同步态势,并且长期来看IPO发行的提速也有助于拉动VC、PE的投资规模。但在当前存量博弈格局,IPO发行提速一定程度加大了股票供给压力,对市场情绪会有所影响。


因此,综合而言,我们依旧维持A股处于区间震荡的判断。配置上依旧以业绩为王,建议自下而上精选成长股。


此外,建议关注下半年去产能有望提速的煤炭、钢铁龙头,主题方面可关注PPP、深港通等。



名家看盘

李迅雷:楼市部分资金望流向股市


源:公众号lixunlei(ID:lixunlei);作者:李迅雷


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负增长,表明房地产泡沫迟早要破,只要存在市场,且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价格波动就难以人为控制;本币贬值将是渐进的,因为汇市还不能真正称之为市场,政府具有强大的调控能力;股市泡沫的危害相对较小,投资者早就有风险承受力,如今杠杆率已经明显降下来了,在从严监管之下,投机性资金减少了,目前楼市去杠杆的过程中,部分资金会流向股市,存在偏弱的跷跷板现象,故中国股市的高估值现象长期存在。


中国经济下行趋势未改,如果弱化稳增长目标,则有利于结构性改革推进。在全球货币膨胀的时代,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中国恐怕更难行得通,要应对过去为稳增长、持续超发货币而堆积起来的各类资产泡沫,估计会推行“有管治的市场经济”模式。


前不久的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要“抑制资产泡沫”,因为任由资产泡沫膨胀,其结局肯定是泡沫破灭。但要让泡沫逐步消退,就必须来控制货币总量,避免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就是为了抑制金融投机和金融泡沫。


资产泡沫究竟是指什么资产呢?除了房地产之外,债券、股票等大类资产也都存在泡沫。至于其他的小类资产,可能泡沫更大,但由于影响面有限,所以就不在重点监管之内,如古玩、艺术品等。


从资产的体量看,房地产显然最大,如全国城镇住宅的总市值,估计在120万亿以上,超过A股总市值的两倍。至于债券的泡沫,我的理解,主要是指非金融企业发行的信用债,目前余额大约15万亿左右,位居全球第二,也不算小了。


从2014年国内市场打破刚兑至今,信用债总共违约金额在376亿元。其中今年大半年的时间,违约金额几乎已是前两年的2倍之多。


从以上这些数据中大致可以判断,房地产的泡沫应该是目前资产泡沫中体量最大的泡沫,且房企的杠杆率本身就很高,居民房贷加杠杆上升的速度很快,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冲击会非常大,同时也会影响到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相关产业。因此,政府要管治的重点应该是房地产。从最近几个房价涨幅较大的城市重新限购或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等举措看,似乎也印证了我的这一判断。


如果按权威人士的说法,“货币不要再扩张了,因为边际效应递减;股市、汇市、楼市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对此,我的理解是:今后货币政策回归中性,M2增速不是非要达到13%不可,股市和楼市都不再去刺激,不要为了保增长而放弃调结构。


因此,我对于今后资产市场的结局的判断,基本上和过去的判断一样:


房地产泡沫迟早要破,因为这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只要是市场,价格就难以人为控制;本币贬值将是渐进的,因为汇市还不能真正称之为市场,足够多的外汇储备及资本项下的管制,使得政府具有强大的调控能力;股市泡沫的危害相对较小,投资者本身就有风险承受力,目前主要是杠杆率降下来了,投机性资金减少了,在对房地产市场去杠杆的过程中,楼市的部分资金会流向股市,存在偏弱的跷跷板现象。


因此,我仍坚持过去长期以来的判断,中国股市的高估值现象长期存在。


如果今后弱化稳增长的目标,则对于调结构是好事,这样一来,下半年经济下行的速度会加快,但在既无通胀,又无失业压力的情况下,经济下行不正是配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合适条件吗?


在全球货币膨胀的时代,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中国恐怕更难行得通,要应对过去为稳增长而堆积起来的各类资产泡沫及超发的货币,估计会推行“有管治的市场经济”模式。即要对过去西方国家要求新兴市场推进的放松管制做反思,为了防范爆发危机,唯有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管制。


欢迎股民关注↓↓

敬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股票涨停板V”(ID:gpztb998


股海沉浮,谁能提供风向标,股票涨停板V指引你在股海乘风破浪。每日原创盘面分析,掘金最新热点板块,直击潜力股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楼市正在重蹈股市的覆辙
多重利空重压股市,A股走势或已确定
现在卖股买房等于5100点卖房买股,富人正在撤离,他们的钱去了这里
杠杆牛之后猛降杠杆 楼市在走股市老路
中国楼市和股市会否成为“跷跷板”?
影响2011年股市的几个关键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