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补益也不温阳,二陈汤为什么能治心悸?

 小 编 导 读 

说到心悸的治疗,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炙甘草汤,除此之外,前段时间我们还介绍过,用真武汤温肾利水也能有很好的疗效。既然中医讲究“同病异治”,今天就为大家再介绍一个治疗心悸的新思路——二陈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调中兼祛湿,一切痰饮此为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不欲饮食,或头眩心悸,舌苔白膩,脉滑者。

【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服。

【方解】二陈汤为治湿痰之主方。湿痰之证,多由脾肺功能失调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致令咳嗽痰多。湿浊内盛,最易阻碍清阳,影响胃气失和,因此每见头眩心悸,恶心呕吐。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法。方中以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降逆和胃。以橘红为臣,理气燥湿祛痰,燥湿以助半夏化痰之力,理气可使气顺则痰消。痰由湿生,湿自脾来,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

煎加生姜者,以其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并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以甘草为使药,调和药性而兼润肺和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祛痰的通用方剂。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方以“二陈”为名。

【化裁】去橘红、乌梅,加枳实、南星,成为“导痰汤”;加枳实、竹茹,成为“温胆汤”。

案例一

王某,女,48岁。2005年2月8日初诊。心慌,气短1年。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心慌,气短,自觉心跳快,难以忍受,时发时止,伴胸闷,恶心,纳差,肢体倦怠。检查动态心电图后,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症兼见体形偏胖,面容憔悴,舌苔厚腻,脉沉滑。中医诊为心悸。证属痰浊中阻。治以燥湿化痰,理气宽中,宁神定志。方以二陈汤加减。处以半夏10克,陈皮10克,远志10克,茯苓15克,当归12克,石菖蒲12克,朱砂(冲服)1克,甘草6克。服5剂,症状减轻。续服5剂,症状消失。

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体形偏胖,脾胃中伤,气机不畅,运化失职,水湿停聚成痰,痰阻脉络则血行不畅,故心悸动,胸闷,气短。痰饮停聚,胃失和降则恶心,纳差。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则肢体倦怠。治疗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论心病治法》曰:“此多因心下停有痰饮,心脏属火,痰饮属水,火畏水迫,故作惊悸也。宜清痰之药与养心之药并用……”故二陈汤化痰和中,当归活血补血,石葛蒲化痰开窍行气,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朱砂重镇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祛痰和中、宁心安神止惊悸之功。

案例二

汤某,女,62岁。1995年12月10日就诊。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史约5年。常觉心悸,胸闷,气短等。近1个月来因劳累而症状加重,胸闷憋气,心慌,头晕,四肢冷,不欲饮食,睡眠多梦,舌胖暗,苔腻,脉沉迟。血压165/90mHg,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8次/分)”。诊为心悸。证属心脾阳虚,痰湿内生。治宜温心脾阳,燥湿化痰。方用二陈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味。处以茯苓20克,党参20克,甘草6克,干姜6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附子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细辛3克。服药10余剂后心率提高至56次/分,诸症大减。

按语:迟脉属于现代医学的窦性心动过缓等病症,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系由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所致。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脾、肾阳的虚损及由此而生的痰、瘀等病理变化。二陈汤稍一变通即成一首温阳化痰之剂,兼有瘀血者可合活血之品。以此方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把握好方、病、证三者的统一,可收到意想不到之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个汤可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二陈汤—Earls360
二陈汤
百科
二陈汤的组成和功效
燥湿化痰剂之二陈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