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医案之针灸大家石学敏的中风先兆治疗经验

导语:石学敏院士依据传统中医理论,采用国际公认的诊疗标准,针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特点,逐步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一整套完整、独特、规范的中医治疗中风病综合方案——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大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石院士的六则中风先兆医案,供同道参考学习。

病案一

陈xx女69岁家庭妇女

患者于两日前晨起自觉头晕,眼前发黑,头重脚轻,随即右上下肢活动无力,欲跌扑,卧床休息约30分钟后,症状消失。下午2时又发作一次,症状与上午相同,遂来就诊。患者平素高血压病史10年,波动于160~210/90~120mmHg,间断服用降压药(具体不详)。患者精神弱,面色无华,两目无神,口眼歪斜,右上肢软弱无力,动作缓慢,行走需搀扶,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辩证:患者年近古稀,齿摇发脱,天癸竭,肾气衰。加之宿疾眩晕乏力,为肝肾阴虚之体,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肾精亏耗则髓海不足,肾阴虚弱则水不涵木,肝阴被耗,阴虚则阳亢,风阳内动,上扰清窍则眩晕,经脉被扰,气血运行不畅则半身无力,振振欲僻地。为中风先兆之象。《景岳全书》曰:“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

治则: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滋补肝肾。

选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太冲、绝骨。

操作:先针双侧内关,直刺1寸,施提插捻转复式泻法,施术1分钟,继刺人中,进针5分,采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1~1.5寸,用提插之补法,使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是上肢抽动3次为宜;太冲直刺1寸,施捻转泻法,绝骨直刺1.5寸,施捻转补法。二穴均达局部酸胀为度。

治疗经过:上穴每日针2次,1次治疗后患者头晕减轻,3次治疗后右上下肢活动有力,头晕基本消失,继针刺5次后,诸症消失,四肢运动如常,临床治愈。

病例二

孙xx男54岁 干部

患者于3日前晚间饮酒后,出现右手麻木,2小时后自行缓解。次日早晨出现右半身麻木,持物脱落,行走不稳,就诊予苏合香丸后症状不能缓解。现患者轻度口歪,精神可,面色润泽,形体胖盛,目光有神,言语清楚,右半身活动有力,舌苔白腻,脉弦滑。患者高血压病史2年,平素时常头晕。

辩证:患者体质肥胖,嗜酒无度,湿热内存,日久湿聚生痰,痰湿互结阻于脉络,经脉壅塞,气血不能达于四末则见肢体麻木,湿热郁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髓海空虚则眩晕,苔白腻,脉弦滑为痰湿内停之象。

治则:清热利湿,疏通经络。

选穴:风池、极泉、委中、曲池、丰隆、内关、人中。

操作:风池向鼻尖斜刺0.8~1.2寸,曲池直刺1.5寸,丰隆直刺2寸,均捻转泻法,令局部酸胀为度,委中采取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进针1寸,用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次即可;风池针向喉咙,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施手法1分钟;余穴同病例一。

治疗经过:每日针2次,1次治疗后,右半身麻木感减轻,握力增强,3次治疗后,右半身运动自如,继针7次以巩固疗效,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患者健康如常。

病例三

刘xx男61岁 退休工人

患者发病3小时前曾与家人生气,后自觉右半身无力,当即摔到,右半身不能动,口角歪斜,无神昏、呕吐及遗尿。休息20分钟后症状缓解,但1小时后复发,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潮红,目光有神,言语謇涩,右上下肢活动不灵活,手不能持重物,步态不稳,舌质红,脉弦。患者高血压病史20年,性格急躁且经常头晕。

辩证:患者平素急躁易怒,且面赤眩晕,为阳亢火旺之象,适遇恼怒郁闷,气郁化火,风阳内动,阳气浮越,致阴陷于下,阳亢于上,扰及神明则眩晕、面赤,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脉络失畅则肢体无力。舌质红,脉弦为肝火旺盛之征。

治则:醒脑开窍,滋阴潜阳,疏通经脉。

选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委中、太冲。

操作:同前。

治疗经过:每日针刺2次,入院后立即采用此法治疗,诸症明显好转,并针对其高血压予以补肾泻肝(滋阴潜阳)针法,加曲池、复溜、行间,2次治疗后血压降至200/120mmHg,3次治疗后,语言清楚右侧肢体活动有力,血压稳定,生活可完全自理,临床治愈出院,一年后追访,患者身体健康。

病例四

董xx女48岁

患者于4日前晨起自觉头晕,随之左半身无力,约5分钟后症状缓解,于同日上午9时复发,自服降压药后,头晕缓解,但左半身仍觉无力且有麻木。当夜发觉左半身不能随意活动,沉重、麻木,语言欠流利,于某院就诊后症状不减;患者形体肥胖,精神可,面色润泽,目光有神,左侧肢体笨拙,握力不足,行走欠稳,舌苔黄,脉弦滑。患高血压病史10年,偶有眩晕,间断服用降压药。

辩证:体胖者多湿胜,湿聚生痰,痰湿内蕴,化火生风,风阳内扰,阴阳失衡,阴虚阳亢则眩晕,内风扰窜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则肢体麻木无力,舌苔黄,脉弦滑为痰湿内聚之象。

治则:醒脑开窍,祛湿通络。

选穴:风池、极泉、委中、三阴交、合谷、内关、人中。

操作:合谷向食指斜刺1寸,得气后向拇指斜刺1寸,施提插捻转泻法,余穴同前。

治疗经过:上穴每日针刺2次,经4天治疗后,左侧肢体麻木已缓解,10天后左上下肢活动有力,生活自理,痊愈出院,一年后追访,体健。

病例五

唐xx女77岁 家庭妇女

患者于5日前下午突然左半身活动不灵活,口角向右歪斜,同时伴有头痛、头晕症状,自服牛黄清心丸等药,2小时后缓解。次日去某院就诊后,于昨日及今日先后又发作2次,均能自行缓解。患者精神弱,面色萎黄,目光无神,左上下肢活动笨拙、无力,舌苔薄白,脉弦细。患高血压史10年,经常眩晕。

辩证:患者乃古稀之年,冲任不充,肾气已衰,水不涵木,木火自生,肝阳亢盛,肝肾阴虚则筋脉失养,髓海空则发眩晕,半身无力,舌苔薄白,脉弦细为阴虚之象。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选穴:内关、人中、极泉、委中、三阴交、复溜、行间。

操作:行间直刺1寸,复溜直刺1寸,行间施捻转提插泻法,复溜施捻转补,二穴均达局部酸胀为度。余穴同前。

治疗经过:经1次治疗后,头晕减轻,左半身力增,但握力差,经7次治疗后,可独自行走,头痛头晕消失,巩固治疗5次后痊愈出院。1年后追访,身体健康。

病例六

邵xx女75岁 家庭妇女

患者发病前因家务劳累,于两日前凌晨4时,自觉周身不舒,晨7时自觉右半身无力,语言不流畅,且头晕,半小时后自行缓解,当日上午9时再次发作,症状相同,于医院就诊后症状无明显变化,于今日上午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患者精神恍惚,面色晦暗,目光呆滞,语言欠流利,右半身运动缓慢无力,步履艰难,持物坠落,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弱。

辩证:患者操持家务,劳累过度,耗伤气血,气血双亏,脉络空虚,四肢无以所秉则见半身无力,气虚不能上营,血虚难达巅顶,连及舌脉而见语言謇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虚弱之证。

治则: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补益气血。

选穴:内关、人中、极泉、委中、三阴交、廉泉、风池。

操作: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1.5~2.5寸,施捻转泻法,令舌根及喉部发胀为度。余穴同前。

治疗经过:上穴每日针2次,经过5次治疗后语言清楚,右半身较前明显有力,经7天治疗后,四肢活动自如,语言流畅。痊愈出院。

按语:本组患者均采用醒脑开窍法治愈,在立法处方上,以醒脑开窍为大法,以取阴经腧穴为主,方中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心包之络穴,有养心宁神,疏通气血之功:人中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督脉起于胞中,上行于脑,可健脑醒神,开窍启闭;三阴交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之会,有益肾生髓之效;极泉、委中为疏通经脉气血之要穴。故此法治疗中风先兆有较为可靠的疗效,临床常用。

来源|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眩晕症的辩证治疗
学员医案:三次治疗让患者看到了希望
口酸、口咸针灸如何辩证治疗?周左宇古典配穴法医案解读
肝气上逆型高血压的辩证治疗
标题:草草诊断||中医何来立竿见影的疗效
中华眼针治疗中风半身遂立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