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治疗33例脊椎炎(腰痛)的初步报告-郑魁山整理

腰痛是常见的一种症候,分类很多,在这里所举的33例腰痛多为畸形性胸、腰、荐椎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和类风湿两种,这类患者,常常因顽固性的疼痛、运动困难而长期苦恼,影响工作的进行。而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在原华北中医实验所李振三所长(此时无X线设备无化验室,是根据各大医院的诊断)和现在的中医研究院朱琏院长的领导下,并在郑毓琳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对本病的针灸治疗工作,所收效果尚属良好,故提供诸位同道参考,并请给以指教。

(一)中国古代医学的记载

1.症状

《素问·刺腰痛》云:“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 “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不能屈曲、弯转、抬举,运动困难的意思),“衡络绝,恶血归之。”(风寒湿侵袭腰部,使小血管瘀滞不通,障碍血循环)。又云:“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努弦。”(疼痛弯曲困难,强直的意思)。又云:“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欲僵仆”等症状记述,都很丰富。

2.病源

《素问·痹论》云:“痹之发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风气胜者,为行痹。”(游走性的疼痛),

寒气胜者,为痛痹。”(痛有定处,发炎现象),

湿气胜者,为著痹。”(肌肉风湿和神经麻痹)。

又云:“冬遇为骨痹”(风湿在骨节),“春遇为筋痹”(风湿在肌肉),“夏遇为脉痹”(风湿在血管),“秋遇为皮痹”(风湿在皮肤)。以上是说明风、寒、湿、侵犯人体对气候季节有密切的关系。

3.预后

《素问·痹论》云:“痹病入脏者死”(可能是指风湿侵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时难治),“其留连筋骨者痛久”(在肌肉深处和骨节者,治疗时间须长)“其留连皮间者易已”(在肌肉皮肤浅处者易治愈)。又云:“此亦其饮食居处为其病之本也”(对居住地区之高低、潮湿,气候冷热和饮食生活等情况,对体质的影响,为致病和治疗的根本)。

4.针灸治疗

《素问·痹论》云:“五脏有俞”(刺五脏俞穴,如肾经俞穴太溪之类),“六腑有合”(刺六腑合穴,如膀胱经合穴委中之类)。又云:“六腑亦各有俞”(此言背部俞也,如胃俞、大肠俞之类)。由以上可以看出,祖国医学在两千多年前,对此病的症状和病源的分析认识以及治疗预后等的详细记载,是多么宝贵,期待我们中西医务人员大力发掘。

(二)病历介绍

1.病历号220,朱某,男,41岁,河北省人任司药职务。于1951年5月开始腰痛和左侧腿痛,至1952年症状逐渐加重,曾在协和医院经脑系科和骨科检查(由1952年12月至1953年10月),经过X线照片六、七次,诊断:①腰荐椎关节炎。②坐骨神经痛。曾服用水杨酸钠、维他命,并做过组织疗法和烤电,又用过电离透入法,经过长期时间用各种疗法治疗,但未见明显的效果,于1953年10月介绍到本所治疗。当时症状腰腿酸痛,不能弯腰,不能蹲坐,站着大便,已两年之久,特别是阴天变天疼痛更加剧烈。检查:脉搏72次,血压120/78mmHg。心、肺、肝、脾无异常。第二腰椎至第二荐椎(编者注:荐椎,即骶椎,骶椎关节当年又名“荐肠关节”,腰荐部即腰骶部)稍肿(不红)压痛,左臀部肌肉肥大,右臀部肌肉萎缩。同意协和医院诊断。于10月16日开始针灸治疗。针到五次时,疼痛减轻,即能蹲坐,解除了大便时的痛苦。针到两个月,计针40次时,疼痛基本消失,能弯腰和蹲坐,开始上班工作,以后每星期针一、二次,一方面治疗,一方面观察,共观察七个月,又针20次,先后共60次,即恢复了健康。同时臀部肌肉逐渐恢复了正常。于1955年12月3日经本所X线照片情形良好,未发现病变。

2.病历号39,张某,男,38岁,河南人,干部。于1943年全身关节痛,尤以腰部脊椎部为甚,卧床一年多未起,疗养三年症状减轻,但是时好时坏,已十年之久。1953年症状复发,此前加重,主要是腰部酸痛,两腿无力,有时自行摆动,经常心跳不匀,头痛失眠,疲劳无力,右侧腰部肌肉萎缩,经湖南湘雅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认为在潮湿地区无法治愈,须转干燥地区长期疗养。于是来京住协和医院,各科大夫进行会诊,前后照X线片近20张,认为是腰荐部关节发炎。曾经内服药和各种疗法,并去北戴河疗养。对头痛心跳有效,腰荐部疼痛和腿痛等症状无明显的改变。于1954年2月17日来本所治疗。当时症状:整个脊椎酸痛,尤以腰部为甚,酸困,疲劳;两腿酸痛无力,疲劳时两脚自行颤抖摆动,饮食减少,消化不良。检查:脉搏68次,血压90/50mmHg,面部潮红,心肺肝脾无异常,腰荐椎弯曲不平,腰荐部肌肉萎缩,皮肤不润泽呈萎黄色,弯腰困难。同意其诊断为风湿性腰荐椎关节炎。于1954年2月17日开始针灸,针到20天,计针13次,背部发现片片红点(充血点),皮肤发痒,腰痛即停止。继续治疗到两个月针达39次,周身疼痛完全消失,遇到天气变化时亦不发现难受感,即开始上班工作。唯因患病太久,身体衰弱过甚,如工作较久用脑过多时,仍感疲乏腰酸,以后开始每星期针一次,观察至5月底,又针了3次共治三个半月,针共42次,腰部荐部肌肉萎缩情形好转,腰部弯转自如,精神体力增加(同时也治愈了他的消化不良),恢复了健康。为了继续观察,除经常联系外,于1955年8月间曾照X线片一次,未发现病变,据最近联系,仍照常工作,腰部肌肉恢复已接近正常。

(三)穴位和手法

1.取穴

大椎、风门、肝俞、大杼、脊中、命门、肾俞、关元俞、膀胱俞、次髎、秩边、环跳、曲池、委中。

2.手法

采取“进火补”手法。我们的操作方法:令患者呼气一口,随呼进针一分,找到感觉,将针急插慢提三次,令患者鼻中入气,口中呼气三次(自然呼吸)再进针二分,做同样的急插慢提三至五次,把针摇动(如有酸胀热的感觉,即将针慢慢提出急按其穴),如无酸胀热的感觉,再进针二分,做同样的急插慢提三至五次后,即将针慢慢提出急按其穴(有时不利用呼吸也可)主要是分天、人、地三层三段进针,在浅层找到感觉后再针达深层(如针三寸深的针,二分找到感觉,即在二分处定为天部,一寸七分为人部,二寸二分为地部,或差点也可,不必死板。有时在一层找到热也可将针提出)

(四)讨论

按现代医学来说,风湿性脊椎关节炎是关节疾病中较多的一种。本病常发生在成年人和老年者。病变区域有时可扩展到整个脊柱,但一般仅限于一部分,特别是腰荐关节部,当病情严重时,常并有风湿性心脏病,过程较轻时,特别在老年人,往往仅出现关节方面的症状。这些症状每以慢性方式进展,持续较久而多顽固,致使关节部骨质改变、软骨及肌肉萎缩、关节囊增殖肥厚,发生关节周围纤维组织炎,使关节陷于强硬状态。以先进的苏联医学观点认为:风湿病不仅是由于某些微生物和其他刺激因素所促成,而是一种有神经因素参加的变态性疾病。在这种变态反应性反应中,有着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特别是已经确知的大脑皮质的兴奋性降低。同时,皮层与内脏的相互关系,亦因关节方面向脑皮质内发出的病理性冲动而有所改变,这样便奠定了本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从治疗方面来说,每以保守疗法为主,在慢性过程中间常采用各种理疗,如深部X线透视、电气疗法、游子透入等,止痛剂、柳酸剂亦常被应用,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有的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伟大的祖国医学文化遗产之一的针灸疗法,对本病有着良好的效果,从本文33例病案治疗分析中痊愈者占42.4%,显效者21.2%,进步者30.3%,无效者6.1%,除有严重的脊椎骨折和脊椎畸形效果不良外,一般并不因本病病程的长短、年岁大小、性别和职业的不同而影响疗效。这是值得令人兴奋的。究竟为什么针灸对风湿性脊椎炎有如此惊人的疗效呢?从针灸疗法的机制——激发和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和风湿性疾患的病因——有着中枢神经系统主导参加下的一种变态性反应来看,就不难想象,正是因为针灸能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改善皮层与内脏的正常关系,所以使疾病得愈。根据我们针灸脊椎炎的经验,所采取的穴位,多以局部病区为主,如腰荐椎关节炎,则以肾俞、关元俞、膀胱俞、次髎、秩边、大椎、命门、脊中等背部穴为主,有时并配合环跳、曲池、委中四肢穴。一般治疗次数,在20~60次之间,隔日针一次,待疗程结束后观察期间,则每周一、二次即可。另外必须指出,除针灸疗法外,应时刻嘱咐患者,注意止过分疲劳,应适当的加强营养,以巩固疗效。

(五)结语

本文报告了用针灸疗法治疗33例风湿性脊椎关节炎患者,获得一定的疗效,并根据点滴经验做了初步的时论,惟因治疗此类疾病时,限于技术设备条件,未能进一步全面检查,仅以两例X线片(疗前疗后对比),以助说明,希同道指正。并感谢各大医院对我们的协助检查,借给我们照片,并告知我们当时的诊断情况,使我们在诊断上和治疗上均有一定的提高,特致谢意。

(注:本文由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郑魁山整理,发表于《中医杂志》1956年8期)

郑氏针法研究会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 针灸治疗33例脊椎炎(腰痛)的初步报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知识】风湿性关节炎,“针”治你的“痛点”
刘炳权:刘、梁氏背针疗法腰痛
痹证
中医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中医医术专长陈述如何写?
针灸治疗腰痛八法及病案举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