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跃亭、雷军们错了,乔布斯用后10年成功骗了一批忠诚跟随者!

作者: 王方

近期乐视新闻满天飞。曾被媒体追捧的中国”乔布斯“——贾跃亭终于离职乐视董事长,直奔美国造车现场。乐视再爆新闻,乐视遗产:630亿总负债和深不见底的亏损……7月6日上午,贾跃亭在自己的微博发表公开信,宣布“乐视至今日之巨大挑战,我会承担全部的责任,会对乐视的员工、用户、客户和投资者尽责到底。”

但关于贾跃亭跑路的舆论一波接着一波。贾跃亭回应美国豪宅:感谢又“被富贵”了,变革百年汽车产业的梦想,只有懂得的人才懂。

与此同时,还有人呼叫贾跃亭,要回来,从卖视频开始!还有知名作家吴晓波就说,当务之急的第一个动作,应该就是先回来。

回来不是再开发布会,也不必写公开信,也不用再讲梦想,而是把“蒙眼狂奔”后的眼罩摘下来,认真地协助现有的管理层处理当前危机。你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

更有甚者,有人要与贾跃停划清界线!

【腾讯创始人曾李青称乐视是庞氏骗局 马化腾和徐小平点赞】近日,乐视危机持续发酵。腾讯五位创始人之一曾李青在朋友圈表示,对乐视这样明显的庞氏骗局都看不出来的人不配在投资圈混,也不适合创业。并将乐视与ITAT类比。截图显示,疑似徐小平和马化腾点赞了曾李青此条朋友圈。

随后,知名媒体人秦朔今日发朋友圈称曾李青应先学会好好说话。秦朔称,看到有朋友在整理投过乐视的名单,从云峰基金到柳传志,看起来“三不配”的人真是不少(不配做投资、不适合创业、不适合在曾李青的朋友圈里)。

秦朔表示,极化思想是一种病毒,人人可能传染,贾跃亭的PPT是一种极化风格,曾李青的话也是,“我劝曾李青回去读读卡耐基《语言的突破》,学会好好说话。”

其实上述针对乐视乱象争论需要回归本质:对中国互联网界来说,真正需要来一次乔布斯思想遗产的梳理,否则会让很多中毒越来越深,甚至不能自拔!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过,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某个已故多年的思想家的思想奴隶。成功学更是如此,很多因此成为培训大师和成功学大师。

互联网科技竟也如此,共同造了一位大神“乔布斯“。

这几年我们听到了贾跃亭之贾布斯、雷军之雷布斯、同洲电子创始人、前董事长袁明自称袁布斯,但结果,如何?

这一轮中国”乔布斯“模仿中,乐视贾跃亭可能最像:专门广告片制作挑战苹果;公开发表了致苹果的一封信——《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不再需要专制者》!尽管贾跃亭公开说“我们认为是否超越BAT不是我们的目标,是否超越 IAT(苹果、亚马逊、特斯拉)也不是我们的目标。”但仍声称乐视生态模式美国都没有……乐视贾跃亭的初心是好的,但当乐视能在一年中用200天开发布会,宣讲PPT,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偏离了正道,没了目标聚焦,危机再所免!

而贾跃亭最需要记住的是,乔布斯在说到创意时:“我总是深有体会的一点就是,要变得有创意,就像跳到半空中一样,你急切地想要确定落下来时地面是否还在。”而马云曾说,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是做简单的事情。就一件事情。围绕一个主题。做最简单和最快乐的事情。不做大战略一类的事情。初创公司,千万不要去做这些事情。没战略,活下来就是战略。

很显然,在BAT及苹果眼里,乐视仍是一家创业板的小公司。但却做了战略的大事。当生存都存在问题里,创新如何落地?贾跃亭学的是乔布斯辉煌时代的苹果,而在犯乔布斯早斯的错误!

除了贾跃亭正经历他一生中到现在为止最大的风暴外。雷军的小米在2015年神话已告破灭,2016年日子不好过,不断被媒体,用户和投资者质疑。小米手机销量也被挤出前五名,雷军宣布转型新零售,向无印良品、Costco学习……

同洲电子创始人、前董事长袁明早退出了公司,公告称同洲电子2016年巨亏4.9亿 营收仅为高峰期26%。而同洲电子曾在报纸公开挑战 “挑战乐视小米”!

而时任董事长袁明公开表示:志在成为中国乔布斯、坚决不做跟随者、抄袭者、一定是做精品、续写乔布斯四屏合一的梦想、我的使命就是三网融合……

但结果如一场梦!

如何反思乔布斯思想遗产?

我曾在朋友圈里写道:【很多人被乔布斯骗了】偏激、自以为是,总以自己比别人强,逞口舌之快,希望一个产品就能定江山都是混蛋。离开苹果的那些年,史蒂夫·乔布斯学会了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控制自身的弱点。但“很多想模仿乔布斯的人只学会了他混蛋的那一面和被后十年辉煌蒙骗,却学不会他作为天才的那一面和他是如何改变。” 乔布斯的传记记者布伦特·施兰德曾经问乔布斯是否享受创建公司的过程,乔布斯的答案是:不享受。“对我来说,创建公司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产品。创建公司只不过是手段,只有建起一家强大的公司,招揽优秀的人才,营造合适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打造出伟大的产品。”

首先是独立思考

关于独立性。

乔布斯的传记记者布伦特·施兰德曾经问乔布斯是否享受创建公司的过程,乔布斯的答案是:不享受。“对我来说,创建公司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产品。创建公司只不过是手段,只有建起一家强大的公司,招揽优秀的人才,营造合适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打造出伟大的产品。”

乔布斯说,企业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之一,强大的公司架构,并不是为了将人限制住,而是用来汇聚人的力量。

最新,华为公司资深管理顾问田涛教授的一次演讲中透露,任正非读书甚多,什么样的书都读,就是不读管理的书,没读过管理的书。

《阿里传》作者 波特·埃里斯曼和马云

波特·埃里斯曼有《阿里传》中透露,我过去常常给马云一些有关eBay的书,但是他从来不读,他说我们所做的事很相似,如果读了一定会在中国建一个一模一样公司。然而更重要的是服务好自己的顾客,而不是简单的抄袭。

第二、真实的乔布斯是“天才+失败+转变+成功”的综合体

乔布斯从傲慢轻狂到学会迂回忍耐

《成为乔布斯》作者布伦特·施兰德称,目睹了乔布斯从一位20多岁的高傲反叛青年,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企业的领导者的过程。

”乔布斯的形象并没有被真正理解。我认为Walter Isaacson的传记是对乔布斯的伤害。《史蒂夫·乔布斯传》只是在炒现饭,纠结于他个性的细枝末节。看了那本书,你可能会断定乔布斯是个贪婪、自私的自大狂,这根本不是乔布斯。如果乔布斯是书中描绘的那样,我根本就不想和他一起工作。我从没说过他是神,也没有人这么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成为乔布斯》的作者在书中提到,Cook的这一观点”反映了乔布斯许多挚友的心声”。

该书中的乔布斯,不是以一个“商人”的角色出现的,而是一个“人”。他也不仅仅是执着、专注、追求完美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也会彷徨,会脆弱,会自大,会焦灼的人。在描述乔布斯这样一个登顶神坛已久的人物时,很多人会用上些浮夸的显傻的修饰词,比如,“苹果教父”、“没有什么不可能”、“神一样的传奇”……而《成为乔布斯》的副标题则更能和“成为”这两个字契合起来——“从粗俗暴发户走向卓越领袖”。

真实的乔布斯是什么?我认为是“天才+失败+转变+成功”的综合体。

首先,乔布斯如此年轻之时创建了苹果,打造出了改变世界个人电脑品牌,成为年轻的富豪。但是,因自身的缺点、一意孤行被逐出苹果公司,创办NeXT并不成功,一度被公众遗忘,他个人也从电脑产业的高峰跌落……

但回归苹果后,他开始控制自已的弱点,放大优点,真正收获创新的高产期,一举高峰全球最具价值公司!

乔布斯的启示:

不再只是要执着,要坚持,要创新

更重要的却是——自省

年轻时的他是利己的,他带着不顾周遭的果敢,所以说退学就退学;是极度自信的,以自己的价值判断驱动公司的导向;是极不成熟地自我保护着的,对私生女 Lisa 避而远之;也是极端自我导向的,受不了任何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事情发生。但随着被苹果流放,重新组建 NeXT,在 NexT 又经历了跌宕起伏,以及遇见爱情,乔布斯固然是一个相比于常人更执着的人,但也为了消减身上的锋芒和戾气不断修剪着自己。乔布斯给我的启示也不再只是要执着,要坚持,要创新,更重要的却是——自省。

愿意倾听、不急不缓、相信直觉

发生在他身上的最大变化

布伦特·施兰德在书中写道:乔布斯逐渐了解到“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唯我独尊之间的区别。创业初期,“直觉”意味着对自己才华的盲目自信,他固执己见,拒绝听从别人的意见。到了2005年,直觉则意味着充分权衡各种可能性后再采取行动,既考虑自己的想法,也听取团队的意见……

愿意倾听、不急不缓、相信直觉,是乔布斯回归苹果,特别是2004年查出癌症之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最大变化。或者是他与生俱来的某些特质,这个时候才开始显现出来。

成功源于点点滴滴的联系,而不是突然出现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那次著名演讲中,乔布斯说到:你一定要相信那些点点滴滴在将来一定会以某种形式联系起来。你一定要相信一些事情—你的直觉、命运、生命、因缘,无论是什么。这一方法从没有让我失望过。它对我的生活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被逐出苹果前,还是创建NeXT后,史蒂夫一直坚信自己有能力比手下更加出色地完成任何事情。但当他重回苹果后,不得不相信点点滴滴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

iMac的外形灵感来源于被史蒂夫亲手扼杀的eMate项目,iPod和iTunes的灵感来源于失败的视频编辑软件,iPhone的灵感则来源于5个不同的团队,在史蒂夫的支持下,这5个团队从不同角度对手机进行探索,最终让史蒂夫暂缓了他真正想要打造的平板电脑项目(iPad)。

史蒂夫越来越习惯于顺其自然,相信点点滴滴总会在事后以某种形式串联起来,而不是在事前去强求事物之间的关联。史蒂夫的日渐成熟和他一手打造的才华横溢的团队让这一切变成可能。

改变自已,才改变世界

“乔布斯一路走来确实成熟不少,也转变了许多。如果生而为人是一段把优点放大、缺点缩小的长途路程,乔布斯可说是把前者发挥得淋漓尽致,却未必能改善个人缺点。

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同比尔·盖茨的谈判就是一个变得圆融的典型例子。没有人能够想到乔布斯竟然会和老对头比尔·盖茨握手言和,并且接受微软的投资。

在皮克斯和迪斯尼谈妥并购协议后,乔布斯的病情也已经加重,但尚未对外公布。并购后,乔布斯会成为迪斯尼最大的个人股东,也是其董事会成员。因此,乔布斯对迪士尼的CEO鲍勃·伊格尔吐露了病情,并且说如果鲍勃·伊格尔认为这会是一个问题,他们可以在最后一刻撤销合并。这也是一个无私的人才能有的表现。

尽管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有收获,需经历 NeXT 时期的挫折、皮克斯时期的重整,到重归苹果才得到的稳定,但结果终究还是往好的方面发展。

比如他在皮克斯学习动画电影制作,他在回归苹果后也会在采取某些行动前听听别人的意见。

第一代iPhone发布会举行时间是2007年1月9日,在一个小时的演讲中乔布斯向世界介绍了这款伟大的产品。乔布斯称它是一款革命性产品,并表示它是三款设备的结合体:即支持触控控制的宽屏iPod、革命性手机以及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器。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用于演示操作的iPhone还没有完全完工,换而言之只是工程机,随时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当有人质疑没有应用程序时,乔布斯还“我平不想造一个怪物”。

不管乔布斯反对的原因是他觉得这个主意不够好,还是他担心如何管理的问题,苹果在几个月后一反初衷,在2007年10月宣布打造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让开发者可以编写原生应用,性能强于当年早些时候乔布斯推荐的网页应用。但开发者需要保持耐心:

“到2008年2月才会发布SDK,因为我们试图同时做两件截然相反的事情:向开发者提供先进的开放平台,同时保护iPhone用户免受病毒、恶意软件、隐私攻击等等的困扰。这不是个容易的任务。”乔布斯在苹果的热点新闻(Hot News)页面上写道,“我们认为,几个月的耐心将带来多年的回报,使用户可以在安全和可靠的iPhone上运行出色的第三方应用。”

这是保守的说法。2008年7月,App Store上线,虽然苹果收取30%销售提成的做法受到了一些批评,但实际上这个比例相对而言更加亲民,当时其他的移动应用平台收取更高的提成。开发者明显也是这样想的。他们开始为iPhone编写应用,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关于公司、产品与人:

创建公司只不过是手段,目的是伟大的产品

才有可能打造出伟大的产品

乔布斯的传记记者布伦特·施兰德曾经问乔布斯是否享受创建公司的过程,乔布斯的答案是:不享受。“对我来说,创建公司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产品。

创建公司只不过是手段,只有建起一家强大的公司,招揽优秀的人才,营造合适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打造出伟大的产品。”

乔布斯说, 企业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之一,强大的公司架构,并不是为了将人限制住,而是用来汇聚人的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来缅怀乔帮主吧![多图]苹果发布会ppt风格的乔布斯纪念专文】
用iPhone的赶紧收藏! 不懂苹果,实在是愧对乔布斯!
iPhone 8/X 都来了,乔布斯的中国“学徒”们今何在?
乔布斯生前已规划苹果未来四年蓝图
乔布斯自传漫画
苹果黑色的日子:史蒂夫·乔布斯(1955-20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