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让生活化的数学教...
九街镇中心小学20...
关于“培养低年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
阅读教学中的板书...
与 好 书 为 伴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内心体验。从课堂教学的意义上说,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会是苦恼、厌烦的情感。《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的多元化,除了对知识能力的关注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之乐,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源源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呢?
—、以课前学生收集的信息为学习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以学生收集的信息为学习材料,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例如,某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教师首先组织信息发布会。生1说:“我们三社有98%的人家有彩电。”生2说:“我们班有20%的学生,家有电脑。”生3说:“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达到32% 。”……学生个个争先发布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热烈的信息发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情绪,同时诱发了学生了解认识百分数的欲望。接着,教师抓住这个时机提出:“各组从这些信息中任意选择信息材料,共同研究百分数的意义。”明确而又具体的活动要求,立刻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课题上来。顿时,教室里充满了学生发表见解的声音。汇报时,生1说:“98%的人家有彩电,表示100户人家中有98户人家有彩电。”生2说:“  20%的学生,家有电脑,表示100位学生中,有20位学生,家有电脑。”生3说:“绿化面积达到32%,表示把学校总面积平均分成100份,其中有32份的面积已经绿化。”……学生面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发现,感受到百分数无处不在。进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取得共识: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当学生翻开课本,看到自己的结论和课本一样时,张张小脸上绽开了笑容。教师如此抓住学生收集的信息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欣赏自己,欣赏伙伴,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有效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联系生活,创造有效的学习情景。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首先CAI课件,呈现给学生“美丽的大自然”情景,教师说:“咱们到大自然中寻找哪些是对称的。”每个学生都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们认真寻找,踊跃发言:白兔、蝴蝶、叶子……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找到他们是对称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方法:白兔的眼睛、耳朵两边一样;蝴蝶左右翅膀都一样……教师又提问:“怎样来断定这些平面图形都是对称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对折全部重叠。”然后课件依次进行白兔、蝴蝶、叶子……的动态对折演示,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更加兴奋,感受到数学在大自然中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情感。
三、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验证猜想。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学生大胆猜测、自由畅想,自发地产生了创新思维,为自主验证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充分引导学生猜想、动手实践、自主验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首先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我说:“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正方形,你能否大胆猜测一下,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说:“我猜可能是100。”生2说:“我猜可能是1000。”……然后我启发学生说:“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呢?请你认真思考一下,动手试一试。”学生听了,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活动。学生有的用尺子测量起正方形的边长,有的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摆。……在一番自主活动之后,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过程。生1说:“我和同桌是用计算的方法。先量出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10×10=100,所以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生2说:“我们是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在这个大正方形的一条边上能摆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正好能摆10排,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上一共能摆一百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他们讲解、展示的思考方法和探究过程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在热烈的掌声中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此教学,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更重要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师对学生说激励性的语言。
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回答问题一时语塞,教师如果以鼓励的语气说:“别着急,慢慢想,你会答出来的,”教师宽容和充满爱意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里得以缓和,思维立刻活跃起来,问题也可能迎刃而解。相反,如果教师怒目而视,板着脸大吼:“快点,你真笨!”结果往往一塌糊涂,学生既被吓忘了知识,又被吼掉了自信。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利的,《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新理念,既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每位学生都渴望被关注,梦想成功。激励是“爱”的形式之一,也是成功的教学艺术,他能使气氛和谐,心情愉快,从而加速思维的活跃,有助于创造力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要对每位学生说激励性的语言。例如,有位教师课堂练习时,布置了一道题:草地上有24只白兔,                      ,有多少只黑兔?按常规要求,这道题要先填一个谁是谁的几倍的条件,再列式解答。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完成作业,生1问:“老师,我想出两个不同的条件,都能写出来吗?”教师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谁知其它学生听见这句激励性语言,叽叽喳喳地嚷开了,积极上进的生2说:“我能写三个。”增强好胜的生3说:“我能写四个。”班长说:“我能写五个。”享有“数学大王”之称的生4说:“我能写八个。”教师灵机一动,连忙说:“写出一个老师就给50分。比一比,看谁得分多,看谁最聪明,”霎时间,学生或者挥笔作答、或屏息凝思。最后统计:2人得600分,四人得500分,7人得450分,9名后进生也全获100分。作业中有“白兔的只数比黑兔的4倍还多4只”这样高、深、难的条件,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采。教师这样对学生说激励性语言,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情感。
五、数学作业情感化。
传统的数学作业是填空、抄题计算、抄概念、默公式、每课一练、基础训练、单元训练等,天天如此,形式单一,内容机械重复,单调、枯燥、学生把作业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学生做此类作业往往缺乏激情和主动性,抄袭他人的作业和少做、缺做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家长、学生都苦不堪言,学生的潜能未能发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数学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能在学生中建立起积极的情感,学生不仅会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作业中,而且作业也会成为师生交流和联系情感的重要纽带。例如,某教师教学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对学生说:“同学们能用学过的图形和其他各种数学形体,画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吗?”学生兴趣盎然地说:“能。”接着教师布置作业说:“同学们利用彩笔把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画拼成你最喜欢的物品。”学生听后,个个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积极认真地画起了自己喜欢的物品:球拍、不倒翁、汽车、山和太阳、小树、机器人……这样的作业,学生兴趣很浓,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激发了学生作业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情感油然而生。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师的要求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出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学生将会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数学的学习情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复习
别以为小学数学很简单,没有专业知识,一般家长还真辅导不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