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诗赏词039期 | 思尘 | 关于诗词创作的几点认识

关于诗词创作的几点认识

这里主要谈谈对古诗词创作的一些认识,其中有的观点、素材来自诗界,先致谢意。

写作者在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基础知识时,对诗词创作的方向的辨识很重要,这关系到诗词的新颖与厚度问题。

具体的方法属于“术”,而认识则是“略”。术与略的关系,值得琢磨。

一、诗写生活

诗,写什么?这本来是个老得掉牙的话题,但却很有必要重新强调。

写人、写景、写物、写事,塑造出人、景、物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总之:诗写生活。

这看上去貌似很简单,其实落实起来并不容易,当前很多网络诗词,写的就不是生活,而是闭门造诗,写的是假诗、伪诗。

写诗两种基本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诗离不开想象,但绝对不是完全的凭空捏造,所写之景、所托之物、所抒之情,真吗?各位不妨扪心自问一下。

诗是什么?就是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就是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就是寂寞梧桐树下的寻寻觅觅,就是化作春泥的点点落红。

生活,是诗歌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诗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三条建议

1

不闭门造车,不滥情

情感是一切文学的生命,诗尤如此。无情则无诗,情矫则诗伪。

例:打油:戏说诗坛

号角

痴男怨女一大群,无疾偏做病中吟。

纷持罗帕学周柳,乱舞吴钩效陆辛。

闲坐家中历天下,懒依床铺说游春。

严冬争写春秋怨,滴酒未沾发醉音。

这是一位叫号角的诗友写的打油,对当前诗坛泛滥的闭门造车的诗风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闭门造车的诗,我称之为“假山盆景诗”。

诗贵精,忌滥情,日赋千言。熊东遨说:“诗者,文学之精也,难从笔上得来,应自心中流出。心中无激情,不可强做,勉强落笔,恐其画虎不成反类犬耳,纵有千言,何足言价?”

现在,微信时代,交流更加便捷了,常看到有的人,各个群天天发诗,甚至多首,几十首,N首,仔细看,里面的东西几乎全是假的,就像工厂流水线出来的产品一样。中国古代传诗最多的人是乾隆皇帝,四五万首。我估计,这个记录早已经被打破刷新了。

我就奇怪了:这些人不要上班吗?如果这些人是退休了,不要带孩子吗?不要锻炼吗?不要做饭吗?他们怎么感情那么丰富啊?

更有甚者,以为爱好诗能写诗,就显得自己志趣高雅,风流不群,有别于凡夫俗子,有的甚至以此作为社交时卖弄的一种工具、本钱,这就更要不得了,这是背离了诗歌的本质,缺少诗人的本真:诗心。

诗词创作中,想象力固然重要,但绝非纵容主观臆造;景美境清肯定也必须保证,但绝非允许假得不切实际;风花雪月固然是多情男女尤其是诗人的本色,但绝非长年整日的全部内容。

这里有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你写的诗,能记住几首、甚至是几句?你写的诗,别人能记住的有几句?

2

写诗,要师古不泥古

古体诗词出路的问题,无外乎就是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在于吸收古典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生活的元素,把视线投向我们的身边、社会乃至世界,倾注自己的真情,明确自身的责任,去喜去怒,去悲去诉,去笑去骂。而非以奢靡之风,沿袭古人生活、思想,一味模仿。

一味地仿古,奢靡之风是不可取的,这成了“古墓派”。细察不少诗友诗词,玩的是文字游戏,脱离了实际,堆砌词藻,照搬古人,动不动就“折柳”“更漏”“看剑”之类的,甚至“妾”呀“奴”的,以为搞点仿古词,诗就美了,殊不知这些几近消逝的词,根本就失去了现实生活意义。

例:桃花树下

廖国华

折来斜插女儿头,花样年华水样柔。

遮面拟防新蝶扰,看她含笑又含羞。

望着艳艳的桃花,忍不住折下一朵,插在女孩的头上,不由为女儿这花样年华而生喜生羡。三四句是此诗的出彩句,构思新奇:她把桃花遮住面庞,来遮挡蜂蝶,桃花人面互相映衬,人与花娇羞含笑。

此诗好,好在古诗翻出了新意,好在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却又一摒崔护望桃花的失落寂寥,洋溢着对大好春光和花样年华的溢美之情。

例:春兴

胡文汉

重来陌上探春华,悄对嫣然每忆些。

蝶绕芳枝犹似昨,细看不是去年花。

又是一年春来到,诗人来到野外田间,一览春光,对着满目芳华,总能勾起丝丝回忆。眼前,依旧蜂飞蝶绕一如往年,仿佛就在昨天,只有仔细看,才醒悟到这些花,已经不再是去年的了。时光悄然而逝、一丝淡淡的感伤跃然纸上。

这些诗歌,皆取材生活,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于细微处发现诗情,语言浅显,明白如话,却耐嚼耐品,这告诉我们,诗歌,未必要故作高深,没那么玄乎。只要你用一双敏感细腻的眼睛去发现,用心去体悟,生活中,处处是诗。

总之,写生活,写当下的生活;写自己,写真实的自己,不穿越回到古代,照搬陈词旧句。

例:中秋独酌

(一)

独酌杯单身似猴,出门尤怕度中秋。

一轮圆月枝头挂,也照家乡那座楼?

(二)

圆月丰姿别样娆,关门静坐遣无聊。

西风何故来寻我?直把西窗缓缓摇。

这两首绝句写中秋思乡,“身似猴”“无聊”等口语词,让此诗有了生活味。

很多人觉得,我要让诗词美起来,新词似乎做不到,我总不能在诗词里写飞机大炮吧。我的看法是:可以!完全可以!就看你怎么表达了。如湖南益阳木月清辉先生《喜迁莺赠穆清》:“舷窗外,任横空掠过,烟云如缕”,这“舷窗”,不就是飞机上的吗?

例:立秋有感

胡文汉

南国交秋未肯凉,晨昏气浪热如汤。

夜深忽听檐蓬雨,却是空调滴水忙。

此诗具有生活味,清新细腻,作者抓住生活细微,让你读来会心一笑。都已经立秋了,但南方的气温就是不肯凉下来,一大早起来,便让你燥热难受;夜深了,忽然听到屋檐下哒哒地响,好像是下雨了,原来是空调在往下滴水——还是热。诗人把一份盼凉不至的小郁闷写得如此有声有色,充满情趣。这里的“空调”,不就是新词吗?一点都不伤诗的雅。

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情性也。”刘熙载说:“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孙联奎也说:“惟有真性,故有真情;有真情,故有真诗。”大家可以琢磨品味一下这些话的含义。

3

诗要有风骨,讲良心。

杨子怡教授说:“诗倡风骨,应讲良心与责任,忌媚骨奴性,不能丧失人性。真情是诗的灵魂,真语是诗的肌体,风骨是诗的脊梁。”

诗人需要的责任与良心,诗人必须的胸怀与姿态,提醒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诗人,你必须把目光投射到生活、社会:那里的世界很精彩。杜甫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茅屋为秋风所破”狼狈愁苦之时,犹能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切呼唤,这种由小我转向大我的襟怀,尤其值得那些陷入“自我”太深、一叶障目尚洋洋自得的小男人、小女人们思考。山,之所以为山,立于大地,不拒土壤也,不厌高也,故能成挺拔之势。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塑料之花,虽能一时迷眼,然终为假象,或是昙花,仅聊以自慰尔。

例:秋雨

天公挥帚扫残秋,连夜敲窗惹白头。

忍听湖心荷渐萎,静观檐下水轻流。

朱门照奏清平调,茅屋犹寒寂寞洲。

广厦安曾居短褐,少陵依旧怕登楼。

这首步韵诗,以用典、对比手法,借秋雨表达悲悯情怀,其中格调可见。

常看到很多群规、很多人说,本群、我就只写诗,不议政。一副“莫谈国是”的样子,既可爱,又可怜,好像只有风花雪月才是诗,真是大错特错了,其实,诗的本来功能就是言政。在西周。诗往往是礼乐政治活动,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会把诗与言政独立开来。

诗,就是言志,就是干预,就是责任。称诗不言政,只是风花雪月者,算是根本不懂或曲解了诗之功能;把献策演绎成溜须拍马、歌功颂德者,往往让人起鸡皮疙瘩;把建言揭弊放大成无休止的谩骂,似乎骂得越凶就越爱国,显得自己有骨气。这是不行的,这里有个“度”的把握问题。

例:挽彭德怀元帅

杨启宇

铁马金戈百战余,苍凉晚节月同孤。

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

这首诗既怀人又言史,沧桑凝重,深沉警拔,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三四句用失粘的折腰变格,依然在第一届中华诗词大赛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诗词界很多名家认为,在众多咏彭德怀元帅的诗中,这首难以超越。

遗憾的是,当今很多诗词,把言政当做歌功颂德,一味的唱颂歌喊口号,并且还动不动就给自己贴个标签——正能量,这种所谓的正能量,其实是打着正能量的旗号在溜须拍马,恰是负能量的表现。

当下,忧国忧民的情怀必须得到肯定。谁敢说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是正能量?

写诗,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做人的艺术,表里如一,才是真正的诗者。歌颂,注意诗意形象,颂出文采;揭弊,注意诚恳公心。这才是写诗者言政的正确方向。

三、写诗要有诗性思维

1

关于诗性思维的理解

11

什么是诗性思维

人的日常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即人在认识过程中一般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诗性思维又称原始思维,意指人类儿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思考方式,特征为主客不分,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的主体境界。

与诗性思维相对的,大概可称为固定思维、陈旧思维、僵化思维等等,缺乏活力。

21

诗性思维的特征

诗性思维是格律诗词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诗性思维有三个特征:

● 悖常性。

● 创造情景相融的境界。

● 借助想象。

31

诗性思维对诗词创作的意义

● 诗性思维实际是一种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它要求作品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

● 诗性思维一种情感思维,它要求作品有真情实感,情有所系,不能情感空洞。

● 诗性思维还是一种形象思维,它要求作品讲究形象性,创造出鲜活的意象和灵动的境界,让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诗性思维的具体运用

● 反思你几十年来在教科书上接收到的诗词信息,尤其是你在语文老师手上那本教学参考书上得到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是否有问题。

一些空泛的答案,其实是有问题的。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的中心,当初接收到的答案往往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再比如有的作品中心,往往给你的答案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李白赞美的明明就是庐山瀑布,可教参上的一些答案,往往口号化了。按这逻辑来,这“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句话就像万金油适合任何一首咏山川名胜的诗,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这答案还有具体针对性吗?同样,只要是写百姓苦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话也适用。这叫啥?叫空洞口号式答案。就像学生做语文阅读题,如果题目问你“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你的答案是“作用很大。”大家想想,这样打包围战,这能得分吗?

如果受这种思维影响过大,落实在创作中,就很难有新想法,诗很难出新出奇。需知:诗,不是产品,而是艺术品,是孤品。人云亦云地跟风,无任何价值。

● 出奇制胜:诗出奇趣,留有余味,不人云亦云,有新意。言他人所未言,言他人所言不出,言他人所不敢言。

这里介绍几种诗性思维运用下的曲笔方法。

11

落笔对方

有个词,叫“换位思考”,就是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

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曲笔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采用这种手法的诗词的数量也最多。

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

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诗人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就使自己思念家人之情加倍托出。 我想,家里人深夜坐着,他们在谈论着那个远行人:我。

21

移情别恋

移情别恋就是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在言彼,而实质上是在“此”。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移情别恋能够达到“倍增情感”的效果。

例:刘皂《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原情:思念故乡咸阳。

移情:把并州当故乡。

效果:并州尚且如此牵挂,那真正的故乡呢?作者去品味。

想回乡,结果却南辕北辙。“却望并州是故乡”,旅居仅十年的并州现在居然感到如此的亲切,那么故乡也就更加让人魂牵梦绕了。

至此,诗人的乡思之情在这种曲笔手法中得到了超强的表现,既微妙而又真实,言简意深,耐人寻味,而这绝非正面实写所能达到的。

31

反弹琵琶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这是曲笔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戴复古《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此诗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的惯常技法,辛弃疾有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戴复古独辟蹊径、琵琶反弹: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

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

例:也说李白

性本狷狂当可哀,是仙何必下凡来?
书生气壮诗中事,给尔江山败几回。

一提李白,一般人马上想到的是“诗仙”“浪漫主义”,此诗却从李白的政治才能低下入手,提出思考:假如李白政治上得意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得出结论:其性格不适合从政。很多人往往感叹“怀才不遇”,但是否想过一个问题:有诗才、文才,就等于有治国之才吗?

例:说勾践

绝义春秋脸面轻,会稽一战息刀兵。

卧薪挂胆甘尝粪,无耻偏能留霸名。

提起勾践,一般人马上就想到这个人很励志——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诗却从勾践的“无耻”入手,反思“春秋无义战”。

反弹琵琶,就是反向立意,反向角度。立意、选材上与众不同,就不容易陷入俗套。

四、寄语

●  做一个真性情的诗人。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诗,是劣诗、伪诗;传递真性情,才有真诗。

●  做一个有良心的诗人。远离口号诗,需知口号喊得响未必就是正能量;为苍生立命,养浩然正气,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  做一个不盲从的诗人。抵制应景趋时,千人一面,逢节必唱,遇庆必和,远离泛滥成灾、形形色色的节日诗、婚庆诗、寿宴诗、庆典诗、会议诗。别去掺和那些一哄而上的诗歌大接龙,不要去凑一诗万和的热闹,学会做一个知静的诗人。

思尘,浙江省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兼教研部主任,广东珠江诗社社长,香港《东方之珠诗刊》总编。

刊头题字  ▏北斗

编辑  ▏宁宁kerry

编辑器  ▏秀米

图源  ▏花瓣

梦笔 | 文学 | 书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欣赏表现手法方面常用方法
诗艺杂谈
【诗词微塾】立意
曲折写情 委婉感人——谈古诗中的几种曲笔
流云诗词第113期流云诗话:诗人为什么能思如泉涌,而我们常常无话可说。
梦欣:说说绝句结尾十六法精简版(二)|《小楼听雨(2016-20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