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骞是个二杆子

成功需要奋斗,奋斗需要勇气,而要有足够的勇气,我想,在事业上迈出第一步去的时候,不妨来点儿鲁莽,来点儿二杆子精神。

——沈石溪 《牧羊神豹》

(一)应募出使

张骞,“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走向世界第一人”。你肯定读过很多他出使西域的故事。他是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我认为他还是一个二杆子。

别的小伙伴在汉中城固这个小江南,过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逍遥日子,放牛、娶媳妇、生儿子,儿子放牛娶媳妇。张骞不想过这样的舒服日子。

张骞决定离开家乡,到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长安漂泊。小伙伴都劝他,巍巍秦岭不仅有熊猫、朱鹮和羚牛,更是华南虎中山狼出没之地。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即具有坚韧不拔的二杆子精神,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张骞二劲一来,沿着秦灭蜀的褒斜道来到了帝都,凭本事当了皇帝的生活秘书(郎官),年轻,人也长得精神。长安户口,有房有车。比起一辈子没出过家门的小伙伴,他没白混。

这是的大汉,也正年轻,浑身也是二劲。汉武帝刘彻听说从敦煌、祁连间西迁的大月氏原是匈奴的死敌,因此想募人出使大月氏,联盟大月氏与汉夹击匈奴,顺道找一下天河---黄河的源头。汉之前,人们只知道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而当时把西部的山都称作昆仑山(西部之山皆出昆仑),昆仑山有神仙,住着西王母,刘彻想讨要点长生不老仙丹。

张骞觉得朝九晚五没意思,世界那么大,想去走一走。于是,他想都没想就决定应募。

大月氏在哪里?在西北。但具体在什么位置,汉武帝不知道,整个汉朝没人知道。肯定是个比沙漠荒原还穷的地方,那儿的人都是野人。大家都认为,这个二货一定会暴尸野外,或许尸骨无存。

张骞临行前回家向母亲辞行。咥饱了他妈做的面皮菜豆腐,他爸给皮囊里灌满了城固特曲,喝多了耍二杆天王老子都不怕。还装了好多汉中仙毫茶,想送给外国人尝尝。

后来被匈奴扣了,茶叶结成块发酵成砖茶,匈奴人一喝,嗨,还解油腻。从此,茶马古道铃声叮铛

(二)一出西域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经过河西走廊时被匈奴守军俘获,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呼和浩特一带)。为使张骞屈服,便挑选一名漂亮胡女为妻,以为这样就可以攀扯住张骞,忘掉自己的使命。张骞是有史记载第一个娶洋媳妇的汉人。

十年后,张骞终于找机会带着逃走了。冒着飞沙烈日,回避匈奴哨所,风餐露宿,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的沙漠里行军。

张骞终于抵达大宛国和大月氏。在此期间,张骞对中亚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做了详尽的考察。

经过罗布泊时,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他认为就是黄河的源头。

《荆楚岁时记》是南北朝时记录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说明各种风俗的来源,偶尔也记载北方的节令时俗。其中曾记载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

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一机石(支纺织机的石头)。张骞持机石返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将机石献给汉武帝,并将寻找黄河源头、到银河、遇织女、赠机石和经过一一禀报汉武帝。

自此,中国便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但那只是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有没有历史版本呢?回答当然是有的。在历史的版本里,牛郎即是张骞,织女即是传说中的西王母,历史上西域某个国的女王。就像唐僧遇到女儿国的国王一样,张骞坚决回来了,是有史记的第一个海归。

大月氏过着小日子,不想也不敢打匈奴。张骞等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回国。

在西域的时候,他闲得无聊就去逛街。走啊走,突然他看到了震惊的一幕:黄胡子、白皮肤的老外,穿的衣服居然是四川布料做的,手里拿的也是四川产的竹杖。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到了外星球,那里竟然有人穿着杭州丝绸。

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张骞怀着兴奋的心情,拉着老外的手说:“兄弟,都是缘分啊。能不能告诉我,你的衣服是哪里买的?”

那个老外告诉他:“实话跟你说吧,我这是从印度买来的。”

回国途中,为摆脱匈奴的阻挠,他不再走天山南麓,改从昆仑山北麓,沿着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边缘向东。先后经过行至羌中(今青海柴达木盆地附近),再次陷入匈奴军,又被拘禁。

匈奴单于逝世,国内混乱,张骞乘机带上老婆和随员堂邑父逃出,终于回到长安。张骞出国时带有一百余人,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

他向汉武帝报告了沿途国家的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人情。汉武帝大加赞赏,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后因军功封为博望侯。张骞妻子、位子、票子、房子、车子都有了。

(三)吃二遍苦

匈奴受汉王朝多次打击退出河西走廊,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但匈奴对汉的威胁尚未根本消除,汉武帝仍想西连夹击匈奴。

在西域遇到有人穿蜀绵拿蜀杖,给张骞的印象特别深,他就跟汉武帝汇报:“既然四川的布匹能到印度,就证明距离不远,我还是再去一趟吧。”

汉武帝的理想可是星辰大海,张骞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随即大手一挥:“去吧。你办事,我放心。”

张骞继续发扬二杆子精神,二次出使西域。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率使团从长安向西域进发。

使团后来分成四路,向云南前进的那支队伍,却受到了不一般的待遇。

他们被夜郎国王客客气气的请到王宫里,好吃好喝的招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使者们正看着台下那些土著妹子们跳舞呢,紧接着夜郎国王的一句话,差点让他们岔气:

“汉朝的疆域,有我的夜郎国大吗?”

哈哈哈哈,使者们想笑又不敢笑,使劲憋着一口气,把脸涨得通红。

其实这也不能怪夜郎国王没见识,毕竟客观条件就摆在那里,

你不能指望一个非洲部落酋长,能突然冒出“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觉悟。

就这样,张骞为我们的成语字典添砖加瓦,也难为夜郎国王做了两千年的背锅侠,并且将继续做下去。

使团到达乌孙国都赤谷城(今伊什别克附近),张骞拜见乌孙国王,赠予丝绸和黄金。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先行回国,乌孙王派遣使者和翻译数十人,礼赠良马数十匹答谢汉廷,护送张骞直抵长安。张骞历时4年,第二次完成出使西域的使命,带回了胡麻、蚕豆、大蒜、香菜、苜蓿、黄瓜、石榴、核桃、葡萄等物种。

汉武帝为表彰张骞的功绩,封他为外交部长(大行令,位列九卿,负责边地民族及对外事务)。张骞由于长期奔波,积劳成疾,元鼎三年(前114)病卒。

历史始终是一面镜子,在无法走出当下生活困境的前提下,看看张骞,绝望中看到希望;困顿中捍卫初心;决绝时恪守气节,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往往在很多的时候,人还真需要那么个“一根筋”和“二杆子劲”,既要跟自己较真,还要跟自己较劲,在最艰难的时候,就要来点“二杆子劲”,战胜自己,挑战极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 开辟者“张骞”走了13年
张骞
河西四郡的来历
邮票欣赏:1994
张骞出使西域到了哪些国家?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
史学界争议,张骞出使西域到底走到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