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型糖尿病会变成1型吗?除了3多1少,还有哪些症状易被忽视

在很多糖友发的私信里,有这样的一个疑问:2型糖尿病会转成1型糖尿病吗?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1型糖尿病是一种比2型糖尿病较为严重的疾病,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2型糖尿病可以不用胰岛素,甚至不用吃药也可能控制好血糖,只有转变成了1型糖尿病,才会使用胰岛素。那么,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另外,对于糖尿病的症状,不少糖友,估计是刚患病的糖友,他们感觉很疑惑,认为自己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平时没有太多不舒服的感觉,怎么就诊断出糖尿病了?

针对这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

2型糖尿病会变成1型糖尿病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1型和2型糖尿病虽然是两种最常见的糖尿病,但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1型糖尿病其实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占糖尿病总数的一成左右,简单的说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这种细胞死亡,最终胰腺失去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所以在一般情况下,1型糖尿病在儿童时期就可发病,大部分患者在青年时期就能确诊,并且需要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否则可能无法生存。而1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基因变异。

2型糖尿病首先应该是胰岛素抵抗形成的一种疾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属于这类,大约占总数的90%左右,因为有胰岛素抵抗,就说明人体无法很好地使用自己胰腺分泌的胰岛素。造成的结果就是,由于胰岛素没有发挥其正常的控制血糖的作用,导致胰岛素相对减少,出现血糖升高的问题,而血糖升高会造成胰腺β细胞的损伤,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胰腺停止制造胰岛素。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初期的患者,可以通过减轻体重、合理饮食、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来控制血糖,越早控制效果越好。但随着病情加重,2型糖尿病的大部分患者还是需要通过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甚至到后期患者也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但这里要了解的是,使用胰岛素并不意味着2型糖尿病转为了1型糖尿病,因为2型糖尿病发病除了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外,跟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比如肥胖或者超重,饮食不健康以及久坐不运动,所以预防2型糖尿病也主要通过这几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所以,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也出现问题,这跟现代人饮食习惯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同样跟儿童体重超标有关。

所以说,2型糖尿病不会变成1型糖尿病。但是,有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一般在临床上有这种情况,一个成年人被告知患2型糖尿病,但实际上他患的有可能是1型糖尿病,以前这种糖尿病被称为1.5型糖尿病,也被称为“成人迟发性免疫性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往往因为发病的是成年人容易跟普通的2型糖尿病发生混淆,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可能开始有些效果,但很快会发生控糖不利的情况,因为没有对胰腺损伤进行必要的保护,所以准确了解糖尿病的分型对控制病情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让人容易混淆1型和2型糖尿病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肥胖的人更容易c发生2型糖尿病,不过最近的研究显示,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糖尿病风险更多地取决于体重而不是基因。

肥胖人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

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2型糖尿病跟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其中父母单方患病,子女4成的几率患2型糖尿病,父母双方患病,子女则有七成几率患病。而且遗传基因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风险因素,所以对于如果家中有病患的人,往往会有一种没患病是幸运,患病是必然的想法。

但是,除了人的基因外,还有许多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包括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等,尤其是体重因素,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项最新研究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和意大利米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提出的,其研究的目标是比较遗传和体重因素来确定,哪种因素对于患2型糖尿病更重要,这样来帮助人们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该研究涉及40万人,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男女各占一半,该研究的方法是首先通过分析参与者的基因,并根据其家族史来判断其患糖尿病的风险,根据高低分为5组,与此同时测量每个参与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是通过身高和重量来测定的体重指数),也是将其从低到高分为5组。

随后在8年的时间里,进行随访,结果有3万人患上了2型糖尿病,而且根据数据发现BMI指数对糖尿病的影响要大于遗传因素,其中BMI最高的组其患病的几率是最低组的11倍,而且无论这些人是不是高遗传风险的人,其患糖尿病的几率都是最高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处于高BMI时间长短与糖尿病关系不大,只要他超过标准BMI,那么他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相应的升高。

因此,在糖尿病早期,或者糖尿病前期,通过减重,有可能有助于逆转糖尿病,或者降低其患病风险,也就是说胖子可以通过减重来预防自己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

在我国标准BMI指数为18.5-23.9,超过最高值则为超重,超过27则为肥胖,当然除了BMI以外,腰围也是衡量一个人胖瘦的标准,我国正常标准为,男性低于85厘米,女性低于80厘米。

说完了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我们再来看看开头说的第二个问题,有关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问题,其实糖尿病有很多相关症状,不过这些症状大多与人们平时遇到的异常相似,这样往往会让人忽略掉,结果就会生出错觉:自己没有患病,因为没有三多一少。

那么,除了“三多一少”外,还有哪些症状预示糖尿病。

六种糖尿病症状容易忽略

大多数人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口渴、容易饿、排尿增多,有的人会出现消瘦,而有的人没有消瘦的情况,但实际上这种典型症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所以如果拿这些症状来判断是否有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贻误病情。对于很多患者来说,糖尿病的最初症状可能是并发症引起的,并且这些症状跟”三多一少“没有任何关系,也可能类似平时人们常见的一些小毛病或者小问题。

1、视力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视力问题可能是人们患有糖尿病的第一个征兆,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有可能伤害到眼睛的微小血管,这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被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会导致眼睛的微小血管出现渗漏,导致视力出现变形并有可能出现所谓的“漂浮物”或者”黑色斑块“,也就是在人的视野里出现移动的深色斑点。此外还有黄斑部的水肿,一般来说黄斑部水肿会导致视力出现模糊的情况.

所以,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2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6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可以早发现问题。对于糖尿病引发的视力问题,通过控制血糖以及血脂,能够缓解或者延缓发展,必要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激光和眼部注射治疗,挽救患者的视力。

2、出现神经痛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之前常会有,腿脚或者手部的刺痛、麻木、烧灼的感觉,其实这些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长期的高血糖以及甘油三酯偏高会损害人体的神经以及供应神经营养的血管,导致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这种并发症多以末端肢体的疼痛、无力以及有可能平衡力减弱为特征,一般出现轻微的神经便便,可以通过控制血糖来挽救神经的病变,而且有些药物比如甲钴胺等可以进行治疗。

3、疲劳

其实疲劳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有,但由于疲劳是人们比较常见的情况,往往容易让人们忽视。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出现疲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血糖不受控制,细胞无法获得能量导致疲劳产生;第二,高血糖对肾脏产生了损伤,导致肾功能受限,体内代谢的废物在人体过多堆积,也会导致疲劳的情况产生,因为避免运动会减少代谢物生成,这是人体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但这时候往往肾脏没有症状,但可以通过检验尿液,检查是否有血尿或者蛋白尿出现。

所以出现持续性的疲劳,也要考虑是否跟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变有关,越早诊断肾脏病变对于治疗越好,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血糖和血压维持肾脏的健康,其中控制血压的药物,ACE抑制剂以及ABR类药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普利和沙坦类药物,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4、胸痛

胸痛很多情况下会被人考虑为心脏有问题,但实际上如果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胸痛的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的几率远高于普通人。而心脏病的一种征兆就是心绞痛,出现胸痛或者不适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心脏的肌肉没有足够的氧气或者营养供应而导致的。有时候心绞痛的表现,也可能是胸闷或者胸部有压迫感,也可能会出现肩膀,手臂,脖子,下巴或背部的疼痛,有时候也可能它也可能被误认为是胃肠的不适。

对于这种情况,在控糖的前提下,还应该通过例如硝酸甘油等药物扩张心血管,避免心绞痛,日常生活中应该均衡饮食,降脂降压,并且戒烟来降低发病风险。

5、男性功能障碍

很多人很难想到,糖尿病会跟男性功能障碍有关,但实际上它也是征兆之一。糖尿病引起的血糖过高会损害神经和血管,如果损伤到控制男性功能的神经和血管,那么就必然会导致障碍出现使勃起成为可能。一旦诊断出问题,便可以用更好的糖尿病控制,药物和各种设备进行治疗。

6、口臭

口臭的问题也会是糖尿病的症状,因为不能控制好血糖,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口腔中的有害细菌生长,这些细菌有助于形成称为牙菌斑,从而出现蛀牙,蛀牙,牙龈疾病以及口臭问题。而且牙龈发炎有可能发展为牙周炎,牙周炎会导致牙齿脱落坏死,也会助长口臭问题。牙龈疾病比如口臭,可以通过控制糖尿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以及定期清洁牙齿来缓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验方
你有没有糖尿病?5个症状就能判断!
4个症状提醒你,再不控制好血糖,糖尿病真的“找上门”了!
提前预防!看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根治药 跌糖丸
血糖突然升高可能是胰腺癌前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