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营销心理学:让你的商品在顾客潜意识里上架

为了追逐流行时尚,人们会去购买当季的最新名牌时装、聆听排行榜上最受欢迎的歌曲、到超人气的餐厅订位用餐、阅读目前话题正热的书籍。从这些追逐流行的消费行为中,人们得到满足,以及一种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心情,让自己感觉不孤独、不自外于这个社会。

 

虽说购买行为可分为冲动型理智型,但那只是根据消费过程中的思考模式来分类;真正的消费行为,是源自于感情,一种你可以从付费获得的商品上得到的心理反应。这,就是明治大学教授友野典勇今年五月在日本出版的新书《行为经济学》所谈的主轴──经济,是由人的感情所推动运转的。

 

经济学与心理学是一体的

 

友野典勇在书中表示,更精确一点来说,经济是由所推动的。所谓的,包括知觉、认知、判断、决定、感情、意志、动机等。心,决定了人类的行动,而人类的行动,则推动着经济活动的运作,因而发展出行为经济学。经济活动背后蕴含心理的、社会的、生物的基本要素,正是行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行动经济学的范畴相当广泛,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甚至牵涉到人类学、进化生物学、行动生态学、脑神经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科学。

 

行动经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尤其密切。事实上,在十八世纪时,经济学已是确立的学科,而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科学,因此,当时的经济学者往往兼任心理学者的角色。后来,认知心理学受到进化论的影响,衍生出进化心理学,并与脑神经科学汇流,产生认知神经心理学──这些都对行动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

 

人们对资讯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两种,一个是直觉,另一个是分析。长久以来,学者认为人们会以直觉分析这两种方式的其中一种,来处理当下所接收到的资讯。

 

然而,最近心理学界更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双重流程理论。所谓的双重流程理论,是指人们对于处理资讯的方式,其实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地分成直觉分析两部份,而是分成两个层次来处理同一资讯。

 

双重流程理论包含两大系统。第一系统的特征是:直觉的、联想的、迅速的、自动的、感情的、横向并列处理的、无须费力处理的。第二系统的特征则是:分析的、统制的、纵向直列处理的、规则支配的、须费力处理的。无论人类或动物,都拥有第一系统的资讯处理能力;但第二系统的能力,却只有在生物界已进化的人类才拥有。

 

以开车为例,刚学开车的人,是以第二系统来处理资讯。因此,他会牢记每一个动作(例如:转弯时方向盘该打几圈、油门该踩多少、路边停车时的角度),以分析的方式来开车。然而,慢慢熟练之后,开车的方式会从分析变成直觉,处理资讯从第二系统转为第一系统。

就像开车一样,人类许多透过学习而来的行为,一开始是透过第二系统,但后来都会慢慢转变为第一系统。因此,第一系统在人们做判断与决定时所担任的角色,愈来愈为心理学者与认知科学的学者所重视。

 

打品牌,先抓住顾客直觉

 

这正是企业应该注意的重点:让自己的品牌,从顾客脑中的第二系统进入第一系统。

 

市面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产品与品牌,企业透过广告与行销,释放大量相关讯息。消费者一开始,是以脑中的第二系统,来接收并学习这些资讯。

 

然而,如果你的产品或品牌讯息,能从消费者脑中的第二系统进入第一系统,将会发生令企业欣喜的情况。那就是,顾客要购买某一类产品时,当他走进卖场,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品牌,但他看到你的品牌时,脑中会在一秒之内辨识并直觉地判断我就是要买这个,然后毫不迟疑地直接拿起你的产品,放进购物篮里。因为,对于你的品牌讯息,消费者已从先前透过学习、分析的第二系统,到后来进入凭直觉判断的第一系统。

 

这,就是所谓深植人心的品牌在消费者脑中形成的过程。企业若希望自己的品牌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就必须抓住顾客的直觉

那么,该如何让品牌从消费者脑中的第二系统进入第一系统?要考量哪些原则?营销与消费心理学会告诉我们答案。

 

思考1

感觉左右着顾客的抉择

 

同样是法国料理,在台湾的高级法国餐厅吃,即使厨师是特别从法国礼聘而来的,也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但若在巴黎的餐厅用餐,就觉得够道地。

 

同样是美国籍、具资格的英文老师,但亚洲家长就是喜欢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而不要东方脸孔的亚裔老师,即使这位东方脸孔的老师是在美国出生长大、教学经验与师资程度均优。

 

品质、功能、价格都差不多的商品,为何会给顾客不同的感受?其中关键,在于各种细微的变化的感觉。包括店面的温度、光线、气味,商品的触觉、视觉、味觉,其中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心里感受,进而影响其购物抉择。

 

此外,甚至当天的天气、当天的热门新闻,都会牵动人们的心情,进而间接地影响消费的选择。例如,倒扁红衫军新闻正热时,同样属于较低调、不参加游行的大部份群众,到服饰店消费时,有的会特别选购红色衣服,以无言地表示自己对时政的不满;有的则刻意不买红色衣服,以避免被人贴上政治标签,即使自己本来就很喜欢红色。

 

感觉的变化,不是来自单一的绝对值,而是取决于相对的比较值。例如,一个年薪一百万的人加薪变成年薪三百万,除了心情上欣喜若狂之外,原本的消费习惯也会开始升级;年薪五百万的人被减薪为三百万,则会觉得人生变黑白,开始思考如何节约度日,少买一些名牌。二者同样是年薪三百万,同样是社会上较高收入的阶层,但由于感觉的变化,也影响到他们消费的态度。

 

当你的品牌还停留在顾客脑中的第二系统时,顾客每一次接收到你的讯息(包括广告、行销、店面、商品、设计等),都在跟你前一次的讯息、以及你的竞争对手所释放的讯息做比较。每一个讯息的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因为,它们都决定着你的品牌日后能否赢过竞争对手、抢先进入顾客脑中的第一系统,让顾客在卖场面对众多品牌争妍斗艳时,能够不假思索地拿起你的产品去结帐;或是在逛街时,看到眼前同时出现好几家相同性质的专卖店,而他就是会走进你的店里去。

 

例如在欧洲,同一条街上出现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等服饰品牌专门店,二者同样是走平价路线。其中,Zara凭着快速时尚策略,让顾客每个月上门都能看到新上架、新设计的服装款式。久而久之,消费者心中每次到Zara都有新货色的印象进入脑中的第一系统,那么,当他同时看到好几个同等级品牌的服饰店横陈在眼前时,他自然而然就会走进Zara的店里。

 

思考2

满足顾客的公平感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除了品牌印象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公平感。

 

所谓公平感,是指顾客认为自己付出的代价,跟商品所能提供的满足是平等的。能物超所值当然更好。

 

到百货公司刷卡血拚名牌,跟在路边摊买一件便宜却好看的衣服,顾客心里的期待是不同的。若能把地摊货穿出名牌的质感,顾客会更乐,因为商品带给来的满足,超越所付出的价格。

 

公平感不只发生在价格,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也会让顾客拿起心中的那把尺来丈量。例如,某一家卖甜甜圈的店,门口大排长龙,顾客因好奇想知道是否这家特别好吃,而去排队购买。若是排了许久的队才终于买到,吃起来却觉得没什么特别,那么,即使甜甜圈的定价与口味都能接受,顾客也不会再上门,因为他觉得自己排队所付出时间,与对甜甜圈的期待不公平

 

企业要特别注意的是,可千万别让顾客觉得你的产品辜负了他所付出的价钱。否则,只要发生过一次,你的品牌不仅在顾客心中永远淘汰,顾客还会到处宣传诉苦,彻底发挥负面的病毒式行销威力,你的产品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此,企业在打造商品时,从设计、功能、价格到品牌形象,都必须考虑顾客花钱购买之后使用的感受,而不是靠广告与行销手法卖出去就好。

 

思考3

满足化vs.最大化

 

桌上有个杯子,里面装了半杯水,你会觉得杯子里只有半杯水,或是杯子里还有半杯水?这跟你只想喝两口解渴、还是畅快地一饮而尽是否有关?

 

皮夹里有一百元,你会觉得我只有一百元,或是我还有一百元?这跟你待会儿想买的东西价格是否相关?

 

对于同样的事物、同样的状态,不同个性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解读。

 

类似的情形,也反映在消费行为上。价格与品质,是消费者抉择时的拔河战。顾客购物时,有两种不同的考量:一个是只要便宜好用就好,一个是要买就买最好的。前者是满足化即可的消费心态,后者则是追求最大化

 

例如,去店里买零食的时候,架上的A产品定价两百五十元、B是两百元、C是一百五十元。从A与B两者做考量时,人们通常会选择A(只差五十元,干脆买好一点的);从B与C考量时,会选择B(理由同上);但从A与C考量时,你会选择哪一个?

 

同样地,当你跟朋友或同事去吃饭,菜单里有两百五十元的牛肉套餐、两百元的鱼排套餐、一百五十元的排骨套餐、一百元的卤肉饭套餐,你点餐时会考量哪一点:皮夹还剩多少钱?这个月已花了多少?在座的同事有谁?同事点了什么?当时是否很饿?真正想吃哪一种餐?

 

你的品牌形象与定价,跟其他竞争者相比时,顾客也会依满足化最大化的需求来做抉择。因此,你的品牌定位必须清楚,在市场上有一个明确的位置,那么,顾客在考量时(无论他是以满足化最大化做为思考基准),才会把你的产品列入选项。

 

手机市场,是观察顾客满足化最大化消费心态的最佳例子之一。

 

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价位与功能的手机款式,令人眼花撩乱。但其中,其实可以分成几大类:昂贵的多功能手机、平价的多功能手机、便宜的阳春手机。不同的消费者,对手机有不同的期待,因此,厂商的产品也有不同的定位,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阶层。

 

有人把手机当成身分与时尚的表征,不只功能必须齐全,还讲究设计与质感──这就是追求最大化消费型的顾客。所以,摩托罗拉推出镶钻手机V70Vertu更推出可根据客户喜好量身打造的全球最昂贵手机,材质包括白金、黄金、不锈钢,价格从二十万到七十万台币不等。

 

有人只要手机可以打电话就好,其他复杂的功能全部不要──这是属于满足化消费型的顾客。因此,日本Tu-Ka推出超阳春的老人手机,功能只有接电话、打电话,并将萤幕与数字键加大,没想到除了银发族之外,也大受年轻人欢迎;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用手机写email、听音乐、传图档、玩游戏、看影音......那么复杂,他们希望手机就是手机,可以随时方便打电话就好。

 

也有人想要多功能手机,但又不希望价格太昂贵。因此,全球手机业龙头诺基亚同时拓展高、低阶的手机产品,以满足两种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催眠你的顾客

 

正如前面所述,经济活动是由人们的感情所推动。当人们的感情被挑动,继而产生消费行为,这就是经济的原动力。无论是打造品牌或行销产品,说穿了,其实都是一种催眠,目的就在于让消费者对品牌与商品产生感觉、甚至感动,进而愿意付费购买,从中获得满足。

 

因此,企业在打造品牌或推出新产品时,不妨从上述的三大思考方向,从消费心理学着手,直接进攻顾客的心。当你的品牌与产品,从顾客脑中理性的第二系统进入到感性的第一系统时,那么,你的商品等于直接在消费者的潜意识上架,因为,顾客已经认同了你的品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索ZARA广告宣传与商品陈列营销—0.3%与3%的差异
传统营销方法之惑
揭露星巴克、ZARA、GUCCI等8大品牌的背景**!
跟HM和ZARA同名的快时尚品牌,为什么快倒闭了?
优衣库与kaws合作款发售遭哄抢 我国快时尚市场竞争格局如何?
亿万富翁思考系统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