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点话题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融学作业”的设计与使用
userphoto

2022.07.06 山东

关注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融学作业”的设计与使用
章桂芳 双减背景下,如何以“作业改革”来推动“学教方式”的改变?如何让作业融入学习的全过程?如何借作业研究带动备课改进,从“教学设计”转向“学习设计”……为此,我们提出的“融学作业”设计以预学作业为导向,以辅学作业为支架,以拓学作业为载体,融入、优化、拓展了教学活动。
01
以预学作业为导向,
拨动教学“切入点”
01
从字词入手,在预学中聚焦难点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揭题导入后,很多老师会把整篇课文中要求会读会记的词语全部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逐一学习,这样耗时多,效率低。教师可在课前预习时设计这样的作业:下面的词语(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请你认真读一读,然后把自己觉得特别难读难记的词圈出来。借助这样的预学作业,聚焦学生真正的“字词学习难点”,瞄准这个教学起点,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往往能事半功倍。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好的故事》一课里面难读难理解的词语特别多。经过预学统计,我们发现有的词因为时代久远或语言表达的不同,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有的词本身不易理解。根据预学作业所反映出来的不同原因,我们采取了不同方法:
第一步:下面的部分词语因时代久远,与现在的用法不同,你能给它们配对吗?石油 鞭爆 伽蓝 皱蹙 虹霓 夏云头寺庙 煤油 皱缩 鞭炮 彩虹 夏天的云团
第二步:请你把难懂的词语“澄碧、泼剌奔迸、膝髁、瘦削”放到文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比如“澄碧”一词,可联系上文中岸上的景物“乌桕,新禾,野花……”都倒影在小河里,也可联系下文中水里的景物“萍藻游鱼”清晰可见,从而知道“澄碧”的意思是清澈。
通过预学作业,捕捉到学生学习的起点,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直击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教学就会更高效。
02
从要素入手,在预学中聚焦重点
预学作业应从单元语文要素入手设计,精准快速地捕捉到教学重点。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问题从哪儿来呢?既可以是课后的问题,也可以是孩子们在预学中提出的问题。鉴于此,我们为《灰雀》一课设计预学作业:认真默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请你提出1-2个你最想提的问题,并写在横线上。学生完成后,我们梳理发现学生最想提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
灰雀到底去哪儿了?(62%的学生都提了这个问题)灰雀不见了,列宁和男孩对话时心里在想什么?(47%的学生提了这个问题,与课后习题2相似)列宁和男孩都很爱灰雀,但他们爱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有两个孩子提了这样一个了不起的问题)列宁明明知道男孩抓走了灰雀,为什么不批评男孩,而对着灰雀说话?(有4个孩子提了这样的问题,也很了不起)
根据以上问题,将教学重点落在“带着问题默读——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中解决问题——读懂课文意思”,效果较好。
03
从课文入手,在预学中聚焦疑点
在预学中,初读课文要读到什么程度?教师要设计好预学作业帮助学生预读。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月迹》一文,要求学生通过初读了解“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但由于课文篇幅长,学生在预学时很难找出答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月迹”,可把“月亮出现的地点”画成一张“月迹图”,让学生“寻月迹”。学生快速找到后,我们统计发现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学生对于文中月迹最后是出现在了“眼睛里”还是“天空上”有争议,教师可聚焦这一学习的疑难点展开教学,让“月迹”更清晰。
这样的预学作业成为诊断学情的依据,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直击疑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02
以辅学作业为支架,
驱动教学“深入点”
“融学作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编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支架则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把作业作为支架,推动课堂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关注表达,积累语言,让学生更好地展开深度学习。
01
借助“导图式”作业,梳理文本内容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设计“思维导图”式的作业,运用一系列图示或图示组合可以把本来不可见的思考路径及思考方法呈现出来。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导图式”作业帮助学生寻找思维支点,发展思考力,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盘古开天地》一课时,借助课文插图,可设计这样的“导图式”作业:
首先,课文中四幅插图按事情发展顺序编排,图文对照,容易聚焦主要内容。其次,在“导图式”作业中把故事的起因和结果用概括性的语言作了示范,可以帮助学生在提取信息后,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这也是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四幅图分解后与关键词一一对应,就能很快帮助学生厘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个梳理、概括的过程也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学教”过程,让思维真正可视化。
02
借助“表格式”作业,凸显人文主题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都能大致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我们试图通过“表格式”作业,凸显人文主题。
如针对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可设计如下作业作为教学展开的支架,辅助学生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从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中,我明白了:
“精彩极了”是一种    的爱,使“我”    ;
“糟糕透了”是一种    的爱,使“我”    。
首先让学生填写表格,然后引导学生纵向横向比较表格中的内容,找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聚焦在异同点上,感受父亲那不一样的爱。爱正是文本要凸显的主题,而理解特别的父爱又是这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表格式”作业能有效发掘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借助支架学得深入,学有所获。
03
借助“选择式”作业,关注语言表达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不乏经典语言。借助这些语言设计“选择式”作业,既可以与阅读教学互为促进,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如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课中,有这样两个句式——“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为帮助学生体会“漂哇漂”“飘哇飘”这样的表达方式,教师可设计两项“选择式”作业,展开如下的学教过程:
师: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板贴:漂)风筝飘啊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板贴:飘)这两个“piāo”能换一下吗?为什么?生:不能。有水才能漂纸船,有风才能把风筝飘起来。师:大家都能区分这两个“piāo”吗?请你选一选:①漂   ②飘纸船(  )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  )到了松鼠家门口。五星红旗迎风(  )扬。天空中(  )洒着雪花,美丽极了!师:把“piāo”送进句子中,自己再读一读。(生读)师:再对比两组句子——第一组:A.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B. 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第二组:A. 风筝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B. 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生:第一组,我选择A,因为这样写能感觉到纸船漂得很慢。师:在漂流的过程中,纸船可能会遇到哪些阻碍呢?生:可能会碰到岩石的阻挡。生:可能会受到小鱼的干扰。生:也可能水太急,纸船会翻身……师:是啊,多么艰难,多么危险,你们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读)师:第二组你们为什么也选A,风筝飘上山顶,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生:被树枝钩住、被风吹到水里……师:怪不得,小熊收到纸船乐坏了,小松鼠收到风筝也乐坏了。看来,这份友谊来之不易。
通过对字词的选择,学生不仅清晰地区分了“漂”和“飘”这两字的不同点,也知道了这两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通过对句子的选择,学生进一步明白“漂哇漂”“飘哇飘”这样的表达方式有利于体现出过程的艰难,从而明白彼此的友谊来之不易。只有充分展开学习的过程,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
03
以拓学作业为载体,
联动教学“延伸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以拓学作业为载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动阅读,联动练笔,联动活动,延伸和拓展学习的视野。
01
联动阅读,从一篇走向多篇
课内阅读的目标是培养语感,习得阅读方法,以此由课内引向课外。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单元主题设计为多,教师应引导学生整合单元,互文对照,对相近或相似的内容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文本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领悟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所在。
如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的学习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对比以及不同结局对比,以揭示寓意。然后,教师设计课外阅读拓展作业,带领学生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带来的启发。
文本人物性格结局寓意
《陶罐和铁罐》
《蚂蚁与屎壳郎》
《芦苇与橡树》
请认真阅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两个故事,完成阅读对比卡。
不同的文章或因主题相同,或因结构相似,或因写法相同,可以作为比较阅读的好素材。我们立足整体,精心设计作业,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对比阅读出不同文章的共同点,从而由一篇带动多篇。
02
联动练笔,从习得走向运用
统编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读写融合。作业中的“小练笔”,是读写融合最有效的载体,也是教学最好的延伸点。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站起来”和“坐下去”这两个细节,学生的情绪被感染和调动。于是教师在课堂拓学环节安排练笔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场景和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一站一坐,如此简单的动作,可我看了却再也忍不住了。(出示:“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此时,“我”内心一定感慨万千。作者用了一个“……”,你能把他省略的心理活动写出来吗?
及时练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喷发,思维得到点燃,并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母亲这份深沉的爱。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布置练笔作业,让学生在情感的喷发处“潜心会文”,与文本深入对话,迁移运用习得的方法。
03
联动活动,从单一走向综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三学段应“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如果在拓学环节中,教师能将综合性活动设计的作业内容作为学习任务融入课堂,让学生深入文本,就能更好地在学习中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学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学作业:纪念鲁迅的寻访活动活动一:读作品,谈感受我读了鲁迅的   等作品,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是   。我读了之后,最大的感受是:   。活动二:观电影,品作品我看了与鲁迅作品有关的电影   。看完电影,再读作品,我发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   。我更欣赏作品《   》的表现方式:   。
以综合性活动的方式设计作业,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在不同任务中拓展阅读,深入思考,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立足学情,关注阅读要素的落实,基于单元整组设计,牢牢把握语文要素,以“融学作业”带动课堂,优化课堂,让学与教悄悄发生改变,真正实现“轻负高质”!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
转自 | 《小学语文教师》2022年第2期
《小学语文教师》书林
全场爆款
RECOMMEND
- 名师系列
- 实用教参
- 专业教辅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进店,享受优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12.7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勾勾手,做朋友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张树花、李欣芮、吴玖玲——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周璐︱“双减”背景下学作评一体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