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题研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名家散文教学策略探微——以《白鹭》为例
userphoto

2023.01.12 山东

关注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中高段收录了多篇名家散文,这些散文的基本特征是情感丰厚隽永、表达富有个性,《白鹭》就是其中的典型篇目。通过《白鹭》的教学实践,探索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名家散文解读和教学的主要策略:一是依托语文要素,找准教学定位;二是围绕个性表达,体会作家情感;三是唤醒学习经验,激活阅读思维。

关键词:统编教科书中的名家散文;白鹭;基本特征;教学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中高年段收录了不少名家散文,如五年级上册的《白鹭》(郭沫若)、《父爱之舟》(吴冠中),五年级下册的《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手指》(丰子恺),六年级上册的《丁香节》(宗璞)、《好的故事》(鲁迅),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老舍)、《腊八粥》(沈从文)等。作为教科书选文中的精品部分,名家散文在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也具有许多共性特点。笔者以其中典型篇目《白鹭》为例,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名家散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

统编教科书中名家散文的基本特征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景科指出: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作出界定:主要指除去实用文章和诗歌、小说、戏剧等“纯文学”,以及演讲词、科普小品、散文诗、杂文等文体特征比较清晰的亚文类,剩余的文学性比较显著的那些文章,统称“文学性散文”。这些文章介于文学与实用文章之间,既描写客观的人、事、物,也在叙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1]教科书中的名家散文就属于这一范畴。

纵观统编教科书中的名家散文,大多创作于作家特定的生活背景下,且历经岁月沉淀,语言优美,含义隽永,承载着作家特殊的情感,也彰显出作家个性化的表达,是作家用文字抒发自己一己之感、一己之思,用高超的写作经验书写人生经验的产物。

01

情感丰厚隽永

情感和意蕴是散文的“神”。以《白鹭》为例,作者郭沫若通过对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忽视的美的精细描绘,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还通过想象,将白鹭田间捕鱼、枝头站立、黄昏低飞这些日常活动变成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面,对白鹭的欣赏与热爱之情字里行间随处可见。情感背后还有意蕴,孤独而悠然、平常而清澄的白鹭形象是郭沫若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2]

再如《北京的春节》,老舍通过对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春节的热闹和喜庆,表达出他对老北京春节的眷恋之情以及深深的北京情节。又如宗璞的《丁香结》,作者通过对丁香花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02

表达富有个性

散文佳作,无不追求精准的言语表达。名家散文中,作家总是用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情感认知。郭沫若在描写白鹭外形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乎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登徒子好色赋》片段的化用,把白鹭外形的适宜展现得淋漓尽致。

个性化的表达在名家的散文中俯拾皆是。《月是故乡明》里,季羡林记忆中故乡的月亮是“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心爱的小月亮”“平凡的小月亮”;《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回忆里的腊八粥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这些特殊的、个性化的表达是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的感官所触、心绪所至。[3]

名家散文解读与教学的主要策略

教学名家散文,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中丰厚隽永的情感,理解作者富有个性的言语表达,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01

依托语文要素,找准教学定位

面对名家散文可挖掘的内容实在太多这一现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散文进入教科书,它的功用必须受到年段、学情等因素的限制。统编教科书的单元语文要素应是教师进行散文文本教学解读的支撑点。

《白鹭》是郭沫若赞美白鹭的散文,是郭沫若在严酷的战争时期精心筑构的清新明净的精神花园,时时供给他勇往直前的动力。文章创作于1942年10月,时值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拥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国民党政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双重身份的郭沫若,表面是在赞扬寻常事物,实际则是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表达自己紧跟时代步伐又试图保持精神独立自由的理想化追求。

显然,文章本身的内涵远高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解读文本时找准定位。《白鹭》所在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文后习题也指向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难发现,本文解读不宜勾连创作背景,而适合“就文解文”。也就是说,引导学生在体会作者对白鹭情感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借白鹭抒发感情的方法,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内容厘清了,教学就有了方向。

02

围绕个性表达,体会作家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是散文教学的主线,这里的情感主要指作者在创作文章那一时刻的独特感受。散文作者将一己之思、一时之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有了散文。可以说,语言是作者情感的外衣,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点。教学生读名家散文,就要引导学生读懂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品读作家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学生“读进去”与作者“写出来”就在同一路径上形成了来回。

《白鹭》全文仅352个字,却有多处个性化的表达值得品味。这些独特的表达,正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点。如,文章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以诗来比喻白鹭,这在描写白鹭的文章中是颇为少见的。郭沫若这样表达,流露出的正是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再如,写白鹭外形时,郭沫若连用四个“那”开头,将白鹭的蓑毛、身型结构、长喙、脚如数家珍般一一呈现,画面感十足,欣赏中更含赞美。而后化用《登徒子好色赋》片段,穷尽白鹭外形之美。细细品读,会让人不由感叹,美到无以复加就是“适宜”。基于这样的思考展开教学,学生读懂了表达的特殊之处,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

师:读读这个句子,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里面都有一个“那”字。

生:我也发现“那”字出现了四次。

师:你们的语感很敏锐。一个词重复出现,往往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

生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师:谁有体会?

生:作者喜爱白鹭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师:除去“那”似乎也能表达这个意思。

生:“那”强调了白鹭的美。

师:你说出了一个很关键的意思——强调。

生:加上这个“那”字,我感觉到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与众不同的,别的鸟也有这些,但白鹭在作者眼里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

师:真好!除了喜爱,你还读出了什么情感?

生:赞美。

生:欣赏。

师:我们来读整个句子,读好“那”字,注意停顿,试着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

生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不仅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还感觉到作者在带着我们欣赏白鹭,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

除了描写外形的部分,作者在写白鹭活动时,也有多处个性化的表达。如用“悠然”形容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的姿态,将黄昏白鹭低飞的样子写作“清澄的形象化”。抓住这些特殊表达深读下去,同样可以触摸到作者对白鹭的情感。

03

唤醒学习经验,激活阅读思维

散文作者的人生经验,总是融会在语言经验里。学生阅读散文,主要是在文本语言中体味作者的情感经历和人生经验。作为散文阅读者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阅读散文时,同样带着两方面的经验,一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二是语言学习的经验。因此,散文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体会、感受作者的人生经验,用自己的语言学习经验去理解、验证作者语言经验的过程。在体会、感受、理解、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已有经验被唤醒,阅读思维被激活,进而不断生长出新的经验,这正是散文学习的最大价值。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这是郭沫若对白鹭在田间觅食的描绘。学生能读懂这段文字的内容,也可以凭借作者的描绘想象画面,但很难感受作者眼中白鹭那悠闲自得的神韵,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看这段话,写白鹭在清水田钓鱼,其实就是?

生:其实就是白鹭在清水田里捉鱼,在作者的眼中却成了钓鱼。

师:作者不说捉鱼,而说是钓鱼,你有什么感觉?

生:更拟人化了。

生:更生动,把白鹭写得和人一样。

师:讲到钓鱼,你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场景?

生:坐在河岸边,拿着钓鱼竿,静候鱼的到来。

生:湖边上,垂柳依依,清风徐来,老人正悠闲地钓着鱼。

师:同学们,这样的场景给你什么感受?

生:唯美。

生:惬意。

生:悠闲。

生:悠然自得。

师:自由,闲适,悠然自得。这些感受,都是哪个词带来的?

生:钓鱼。

师:是啊!如果作者说白鹭在捉鱼、觅食,我们不会有这样的感受。正是“钓鱼”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画面,让白鹭在清水田间的画面有了味道,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

生:韵味。

师:谁能用朗读把那种画面、那种感觉、那种韵味表现出来了?

生: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上述教学片断,围绕“钓鱼”这个容易被学生忽视的词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感受到作者眼中白鹭捕鱼的神韵,激活思维的同时,还习得了散文阅读的方法。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领域。借助《白鹭》的教学实践,我们探寻了统编教科书中名家散文教学的一些策略。但针对这一类文章,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只有围绕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不断思考、实践,这些名家散文才能发挥更大的教学价值。[4]

参考

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66.

[2]陈艳玲.以动物的名义——郭沫若文艺性散文中的动物意象[J].郭沫若学刊,2017(4):52-56

[3]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74.

[4]林通.统编教材中名家散文教学的三个关键点[J].小学语文教师,2020(7、8):81-82

【备注】本文系省级课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家散文教学研究》阶段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先云:教好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5大关键(含讲座视频)
长文短教,难文浅教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何捷|轻松驾驭片段教学,不妨分门别类找规律
第二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回放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至六年级各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一览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