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 努力提高中考试题质量——以中考化学试题命制为例

引用本文请注明:

王云生.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 努力提高中考试题质量——以中考化学试题命制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Z2):87-94.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要严格依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从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功能和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度确定功能定位,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参照课程标准中学业评价与考试命题工作建议做好命题工作。命题工作还要注意结合近几年来教育部组织形成的中考命题评估意见,吸取成功经验,检查存在问题,遵照教育部有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把握中考测评要求,确定正确的命题思路,加强命题规范,提高命题质量,有效地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发挥好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取消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求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202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包括化学学科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科层面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功能。同时,教育部在近几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 命题质量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就各地中考命题跟踪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确保命题质量的要求,即“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强化试题政治性审查”“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认真遴选命题人”“规范中考命题管理”。这些举措为改进中考命题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强有力的支撑。

中考命题对于初中学科课程的实施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命制中考试题,发挥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确保中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

以化学学科为例,从近几年化学学科中考命题评估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包括不少实施省级命题的地区,都十分注意评价学业质量的达成程度,关注命题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的水平。但是,也有一些地区的中考命题与国家和地方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深入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反思地区中考命题中的不足,不断提升命题水平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一环。以下以化学学科为例,谈对中考化学命题研制的一些思考。

一、试题命制要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学业水平考试性质与功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化学基本观念和规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崇高追求”。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立德树人导向

依据课程标准命题,要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化学试题的命制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从品德修养、奋斗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其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树立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态度。试题选材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注重选取能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

近几年来,不少地区的中考试题命制都十分注重结合课程内容,选择运用我国化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我国化学家的研究成果等素材来创设试题情境。例如,选择运用我国古代湿法炼铜、青铜器制造、黑火药与造纸术的发明、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与贡献、“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杂交水稻研究等科技成果作为情境素材。不少地区在中考试题命制中,也注重体现化学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例如,介绍世界各国化学家在合成氨工艺研究、高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上所做的贡献等。一些地区利用本地区在碳减排、碳中和、碳捕集回收、污水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沙漠保水等方面的工作成就,帮助学生形成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另一方面,试题命制时需要避免使用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有负面影响的素材,不要过度渲染化学发展和应用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避免对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二)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正确把握考试内容要求

课程标准确定了化学学科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和不同的认知维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明晰的阐述,还增加了学习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制定了学科各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编写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与案例。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中明确了化学课程应该建立的化学核心概念(大概念)和应该培养的关键能力。学业质量标准对“学到什么程度”做出明确规定,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学业质量要求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依据,减小了教学和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深广度把握的难度。

中考命题要依据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检查和纠正以往存在的不正确的命题思路和命题倾向。例如,有些地区不是以学业质量要求为依据,而是依据过往的命题经验命题;有些地区没有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要求,而是以教材内容代替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命题;有些地区命题中搬用网络上流传的要求超标或科学性不足的模拟题;有些地区为了提高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使用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作为命题素材。在对历年化学中考命题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少地区或多或少都存在超标命题的倾向。个别地区超标试题占到整卷试题的40%。超标命题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助长了某些教师超越初中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的不良倾向。中考命题要纠正超标命题的倾向,杜绝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的行为,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教考衔接,发挥中考对课程实施的正向指导作用。

二、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确立命题思路

(一)依据课程标准,坚持以素养立意命题

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课程标准中以内容主题呈现各单元学习内容,以化学大概念、学科思想统领学习内容,要求帮助学生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要手段的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关键能力,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中考命题要依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注重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物质组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客观存在、有规律的,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也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变化是可以控制的”“物质的变化包括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等化学大概念和化学思想;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从宏观辨识物质、从微观探析化学变化、以符号描述物质组成结构与变化等思维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从对中考化学试题的评估中可以发现,近几年来,不少地区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具有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境、能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的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试题。这些试题考查学生在面对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能做什么、做得如何,以此测量考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例如,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第24题就是一道值得称道的好题。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

(1)采矿(此处略去插图)。“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水中淘取锡砂(指锡矿石)时,所用容器的孔径需(选填“大于”或“小于”)锡砂颗粒大小。锡砂主要成分为(选填“易”或“难”)溶于水。

(2)冶炼(此处略去插图)。“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①鼓入足量空气能使木炭,从而提高炉温。

② 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

(3)使用。

①锡往往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使用,目的是(选填“增大”或“减小”)硬度。

②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

试题从我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选择了一则介绍锡冶炼的文献,将中国古代优秀科技典籍中有关金属矿物冶炼的记载与初中化学课程有关金属及其冶炼的内容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化学文献的能力,运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过程涉及的物质变化过程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依据物质性质合理开发和使用物质资源的化学观念。通过对试题的解答,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成就,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

(二)合理规划试题分布,命制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试题

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试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整合应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学科方法,通过高阶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陌生程度、复杂程度不同的现实问题。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中考试题命制要“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中考试题的命制要“适当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因此,中考化学试题命制工作要加强对探究性试题、开放性试题和综合性性试题的命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命题水平。

探究性试题、开放性试题和综合试题的命制,要选择适合的素材,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知识和能力考查的载体,情境所呈现问题的背景、隐含解答问题需要的条件,应该是学生可理解并能从中提取解题相关信息的。试题情境要与试题考查的内容契合,情境与考查目标、设问与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明晰,情境和描述情境的词语概念应是大多数考生能理解的,避免使学生在理解问题时产生障碍或发生歧义。情境素材的选择和设计要考虑考生所属民族、所在地区、家庭和其在经济、文化、生活习俗上的差异,尽量避免不同考生因理解和接受差异而出现不公平的问题。

1.探究性试题

探究性试题可以考查考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否发现问题的关键点,能否积极地思考,能否以科学的思维方法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通过实验或社会调查活动,运用证据做推理论证,解决或解答问题。探究性试题的问题情境可以是复杂程度、陌生程度不同的事物和现象,探究的问题(设问)可以是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可能结果。问题的应答需要考生经历一个环环相扣且每个环节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不同的探究过程,要求考生运用或多或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适当的方法,积极思考、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或结果,以此考查考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

例如,下述的试题选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氧气制取”的学生实验中使用的双氧水作为实验探究的对象,学生利用已学的基础知识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过氧化氢水溶液在某一温度下稳定存在的条件和酸碱性条件。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会缓慢发生反应而分解(化学方程式为=+↑),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快慢不仅和它的浓度、所处的环境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为粗略地了解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他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用不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且仅能改变溶液pH的试剂,调节溶液的pH,进行11次实验,分别测定10克pH从3到13的30%过氧化氢溶液在60℃时分解产生的氧气体积,把获得数据绘成数据图(见图乙)。

请依据小明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各次实验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的大约体积,可以从图甲量筒C中收集的水的体积来测量,因为

(2)根据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30%过氧化氢溶液在60℃时分解产生的快慢和溶液pH的关系是,在室温下保存30%过氧化氢溶液的适宜pH是: ▲ 

(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后质量减少了约0.32克,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多少?(滴加的调节溶液pH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该试题实验情境创设真实、独特,学生易于理解,解题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思维活动。试题能依据学生的解答,考查学生从实验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依据实验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和定量分析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也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同时,试题的3个设问设计得有梯度,赋予试题较好的区分度。

2.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的问题情境相对复杂,试题条件不明确(或不充分),解题路径、方法和答案不固定、不唯一。与常见的封闭性试题相比,学生作答的认知过程相对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而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3.综合性试题

综合性试题的“综合”,可以是学科内综合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学科内综合性试题要求学生将学科课程中不同主题的学习内容,通过科学整合的方式灵活运用于解答试题。跨学科综合试题要求学生以某一个学科的知识与相应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为基础,合理地组织、运用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问题。综合性试题能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结构化,加深其对学科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学习内容中增加了跨学科实践活动,列举了可供选择使用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课题,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不少于学科总课时10%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为了促进课程标准的落实并引导教学,在中考试题命制中要积极命制综合性试题,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中考命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同时,要注重命制体现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关键能力考查的试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基础试题的命制。居于学科核心地位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是形成学科素养的基础。因此,在编制命题多维细目表时要合理规划基础试题、探究性试题、开放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和分布。

三、认真执行中考试题命制的规范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是初中生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中考试题的命制、考试时长、考试容量、考试难度控制、易中难三类试题的比例、试题难度分布等都要兼顾毕业和升学功能的定位,制定规范的命题要求,既要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试卷过易,难以体现一定的区分度。

中考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制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全国统一,但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因此,试题的难易分布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依据近几年中考试题评估结果的统计分析,中考化学试卷总体难度要求控制在0.70-0.75的范围内。试卷中容易题(实测难度大于0.8)、中档题(实测难度0.4-0.8)、较难题(实测难度小于0.4)的比例一般控制在7∶2∶1。试卷中试题的编排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试题的排布要有利于缓解考生的紧张心理。例如,题型排布应由简到繁,难度由易到难,阅读量由少到多等。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评估结果中可以发现,一些地区的中考化学试卷,有的预设难度过大,有的实测难度大于预设的难度,难度把握偏差较大。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反复出现,规范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流程,课程标准中编写了中考试题命制的基本流程和情境素材的选取和加工流程(图1,图2)。

基于此,地方在中考命题之前要了解考生的构成,做好学情分析,严格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科学地确定试卷的预设难度,编制规范的命题多维细目表,把核心素养考查列入命题多维细目表的基本维度中来规划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依照命题多维细目表,设计与核心素养立意相匹配的试题,在试题中合理地分布考查核心素养的内容,控制好试卷难度,避免预设难度与实测难度偏离过大。试题命制要杜绝出现科学性错误,表述要严谨,避免产生歧义。试题中的文字、符号、公式、数据、图表要规范、准确,物理量单位与国际计量制单位符号使用要规范。

此外,《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还从命题管理、条件保障、命题人员数量和质量要求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例如,通知提出了“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的要求,并从“认真遴选命题人员”“规范中考命题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规范管理的要求,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命题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命题程序,完善闱点条件保障,强化安全保密工作,确保命题工作顺利开展”,开展命题质量评估。这些都是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提高命题质量的重要部署。

作者:王云生,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要求
大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学科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数学、英语、日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
段玉山 周维国: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
【教师发展】“新课标”大家谈之“试题命制”
中考不再划“重点”传递三大教改信号
初中考试命题和教学应强化“八个意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