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一谈:雨滴在天上跑步,谁累了谁掉下去



我为什么写这部《童谣》

文丨蒋一谈


人生由很多个偶然构成,偶然是生活的意志。2017年4月下旬,当我第一次带着诗集《截句》走进北京十一学校校园,和孩子们面对面交流诗歌与成长的时候,我有瞬间被点燃的感觉,这次偶然的碰撞,留给我切切实实的深刻记忆。

 

我问自己,为什么没能早一点走进校园?或许因为我当时在为成人写作,没有过多想过诗歌与孩子这件事;或许因为我女儿已经读大学,下意识地忽视了更年幼的孩子。

 

雨滴在天上跑步

谁累了谁掉下去


2017年7月,我出版了《给孩子的截句》这本诗集,从八月份开始,一直到今年四月,我走进中小学校园、图书馆和幼儿园,和七千八百多名孩子交流过诗歌阅读与写作。参加这样的诗歌公益活动,体力上辛苦,心里的收获是难忘的,但我并不想夸大这份满足和收获。

 

事实上,我因为发现了一个真相而心生沮丧: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诗心是最天然的,而读初中的孩子显然比读高中的孩子,对诗歌更有兴趣,虽然这份兴趣已经在衰退。高中生,尤其在读高二之后,孩子们已经没有精力关心课业之外的事情。学习知识,为了高考,孩子和家长的压力都很大,但这又是不得不面对的人生大事。孩子慢慢长大,诗心越来越弱,除了面对,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正当我心思不定的时候,我无意间读到一份中西方童谣对比资料。中国传统童谣依据主题和内容,按次序分列如下:品德、学习、幸福生活、游戏、亲情、友情、自然。西方童谣依据主题和内容,按次序分列如下:自然、游戏、亲情、友情、品德、幸福生活、学习。

 

于是,我走进书店翻阅书架上的中国传统童谣选本,这也是我十几年来第一次重新翻阅这类书籍,里面的内容和写作方式大同小异。我因此有了一个念想,我要给中国的孩子们写一本童谣,是那种把自然放在第一位的童谣,是那种更贴近孩子的语感和日常生活的自然童谣,是那种孩子可以模仿着去想、想表达、去写作的新童谣。

 

请不要踩猫咪的影子

它会做噩梦的


童谣在中国已经有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童谣?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但是听到“童谣”这个词语时,很多人会想到儿歌,会认为儿歌和童谣是一回事。一百多年前,也就是1914年,周作人先生就有这样的论点:儿歌即童谣。而且他的这个论点影响至今。事实上,周作人先生研究中国古代童谣的时候,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还没有开始,虽然周先生对新儿歌(新童谣)有期待,但可供研究的新作品几乎没有。

 

中国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百年,时代已经不同,所以对童谣的理解也有了差异。童谣理念差异化的发生,源自于世界现代主义诗歌百年来对中国诗人理念和写作上的持续影响、中国新诗和现代汉语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当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无法回避的接触和碰撞。

 

所以,对童谣的理解和定义或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传统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适合儿童记忆、背诵、朗朗上口的无乐谱的歌谣。第二,新童谣(现代童谣),是指距离儿童日常生活很近,和儿童有天然的亲切关系,不强调文字的押韵,能够启发并鼓励儿童用口语或日常文字表达自己想象和感受的现代诗歌。

 

《童谣》插图


为了验证这一判断,在写作《童谣》的过程中,我和一些朋友做过交流,我请他们背诵童年时代的童谣,很可惜,没有几个人能完整背出几首,最后我们有了一个共识:这些童谣只是成长时期的点滴记忆,远远谈不上记忆深刻。

 

我也和一些家长交流过,不少家长告诉我,孩子能背诵十几首甚至几十首传统童谣,但不能编出自己的童谣,也就是说,孩子能背诵传统童谣却不能在传统童谣写作上进行实践。


《童谣》插图


这是为什么呢?

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几个重要原因:

第一,中国传统教育“重教轻养”,而童谣是成人创作的,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教”的观念,而孩子内心的诗意不是“教”出来的,是启发出来、鼓励出来的。因为成人持有“给予”的价值观念,自身因此缺乏对孩子的平等意识;第二,成人用韵脚、叠句、复句以及顶针手法写作中国传统童谣,这是写作上的语言修辞学,是成人可以掌握的语言技法,虽然这种技法可以写出让孩子能读懂的文字,但这样的语言修辞学幼小的孩子没有能力掌握;第三,中国家长把知识灌输看得很重,因此会更多关注孩子能否记住并背诵传统童谣,不太重视孩子阅读时的个体感受。第四,亲子阅读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除了陪伴孩子阅读,还要培养孩子独立选书、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第五,现在有些孩子喜欢看带拼音的书籍,没有拼音就不太愿意读。孩子通过拼音能认识很多字,这也给家长一个假象,以为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事实上,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危险。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并不是汉语本身,过多依赖拼音阅读,会让孩子习惯性地停留在汉语字词的表面,在语言意识上深入不下去,从而养成浅阅读的习惯,对未来更深的阅读和理解形成障碍。语言学习是说和写的持续训练,中国传统童谣的特点是说,而不是鼓励孩子去感受、去表达自己。

 

《童谣》插图


写作这部《童谣》时,我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太阳和月亮》、《天空和大海》《雪花和雨滴》《飞鸟和花朵》,这是离孩子最近的自然,《爸爸和妈妈》《狗狗和猫咪》,是家庭的亲情,《男孩和女孩》是孩子之间的童真友情。

 



我们是自然的孩子,也是语言的孩子,而尊重汉语的最佳方法就是和汉语互动起来。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新鲜的感受和思想,而现在的孩子们更需要新鲜意识的启蒙,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希望和未来。

蒋一谈,一九六九年出生,作家、诗人。一九九一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至今出版六部短篇小说集,其重要作品有《鲁迅的胡子》《China Story》《透明》《林荫大道》《赫本啊赫本》《公羊》《中国鲤》《夏末秋初》《芭比娃娃》《发生》《在酒楼上》等。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出版诗集《截句》,提出截句诗歌新文体及其写作理念。二〇一六年一月主编《截句诗丛》。二〇一六年六月出版诗集《诗歌是一把椅子》。二〇一七年七月出版诗集《给孩子的截句》。二〇一八年四月出版诗集《童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〡经历人生沧桑后,文字中仍要留存着纯真
‖60后诗人联展‖余怒(012)
让孩子爱上写作,只需短短一首诗!(含名师书单及听课福利)
名校之道|情智校园,文味悠长——以文“化”人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上)
汉语新诗鉴赏(81)?秀水?陈铭华?林莽?许世旭?蔡其矫
彼何人斯 作者:于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