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聊见智录】揭开朦胧的面纱——柴胡桂枝干姜汤VS温经汤


建设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经方专题整理组简介:

目前经方学习日渐火热,网络讨论日益深入,各种经方qq群、微信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胡冯经方群同样如火如荼进行中。网络学习促进了大家讨论,启迪了不少人的思路。最初本着将比较深入、有价值的讨论和专题资料保存下来的目的,我们成了的“经方专题整理组”,由组内成员将大家日常讨论编辑成文,保存下来。最初主要为促进自身学习。现在思之,何不分享同道,共同思考?

本专题主要讨论内容大致分为三类:方证学习、医案分析、医理探讨。大家日常的聊天式学习中,处处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其中不乏精彩言论,或许其中某一句话就蕴含着令我们茅塞顿开的智慧。

在此,我们谨向专题整理组、录音组各位同道致敬!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和温经汤方证的探讨

【彭鸿杨】: 温经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虽然同为治上热下寒、血虚血瘀水饮之方,但是否可以口苦或有表鉴别之?

【牟洪荣】: 温经汤方证归太阴,我的理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情志问题明显,偏实证。

【明经平】: 温经汤方证归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偏实证?温经汤方证一直都听人说是厥阴,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一直都听人说是偏阴证。

【马志化】: “三阳合病,治从少阳”是不是阳明当下或者太阳当汗的时候啊?这个阳明里热当用白虎汤清里热的时候,就可以从阳明治啊?

【明经平】: 这挺颠覆的。

【牟洪荣】: 乌梅丸证偏虚证,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为对应方证,奔豚 汤证为乌梅丸证的阳证方。

【盛绍堂】: 为什么归属少阳,这个还真不知道。但我讲个例子,比如说:有的小孩子发热, 在医院打针后大汗出,热不退,不恶寒了,很像阳明证。用白虎汤热会降,但接下来,会说嘴巴里没得味,不 想吃饭,精神不好,这时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一般2天就会好。

【牟洪荣】: 阴证中也有虚证,也有实证。柴胡主胸腹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八两,不是泻,难道是补?

【彭鸿杨】: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偏实是相对乌梅丸证来说的。

【马志化】:牟老师,我的呢?三阳合病不是从少阳治吗?

【牟洪荣】: 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但加石膏更佳。

【明经平】: 1、《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9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胡老解释:这个吴茱萸汤合麦门冬汤,它既温中又养液,咱们说是补胃阴了,所以这一个方子,这个叫小温经汤。在调理妇人经脉的时候常有用的机会,但是未必然现这个症候。这个症候主要是这个人不愿意吃东西,又恶心,他用这个吴茱萸汤去大枣,他加的桂枝。那么在这个情形之下,他这个芍药用的量不大,如果她肚子痛得厉害,你配合当归芍药散,比这个应该还强。所以有的时候现柴胡证,

我们就配合当归芍药散,与这个方子都差不多。如果有头痛、呕吐,或者头晕,加吴茱萸也是可以的,与这个方也差不多了。

“未必然现这个症候”,所以牟师兄认为这个温经汤属太阴,不知道理解对否?

2、《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胡老解读:“渴而不呕”,他这个微结,他里头有热,渴。胃里头没有停水,他不呕。

…这个“此为未解也”,它是两个问题:一个多少还有表证,一个这个少阳病整个也内结。

…所以仍然还是以柴胡为主来治疗,它里头合用桂枝甘草汤,多少也解表……

..它与小柴胡汤不同,他里头不虚,他不用人参;他不呕,他也不用半夏;但是这一个,他是渴,所以他用瓜蒌根、牡蛎。

“胃里头没水…有热”(温经汤是胃寒)……少阳(半表半里)有微结……里头不虚……所以可以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偏实证。这么一展开,温经汤加苓术证就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证有很大不同了:温经汤是太阴,是里,是寒;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半表半里的阴证,是胃有热。

【陈华英】: 胡老讲的“不愿吃东西,又恶心(胃寒)?是不是可以看成吴茱萸(或加半夏)的药证?

【明经平】: 我的理解是这个意思。

【牟洪荣】: 血得温则行,故温经汤没用太多强力破瘀药。

【张清泉】: 三阳合病,胃中津虚则弃表顾里治从少阳,如小柴胡汤加生石膏;胃中不虚则太阳少阳阳明同解,如小柴胡合大青龙汤。

《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注解:口不仁,即口中不和。面垢,即面不光泽。腹满、谵语、遗尿为热盛于里;身重难以转侧则外复多湿,口不仁、面垢热在少阳,故谓为三阳合病。热盛于里则不可发汗,若发汗则必益甚其谵语。里虽热但不实,故亦不可下,若下之虚其里则额上汗出、手足逆冷。若上证自汗出者,则宜白虎汤主之。此虽三阳合病,但以阳明为主,自汗出者里热迫汗于表,阳明证已明显,故白虎汤主之。

【曾庆滨】: 此条好像没什么表证。

【张清泉】: 表证,少阳证皆不明显,以阳明为主。

【朱宏光】:黄芩汤那一条字面上也看不出太阳。

【整理:刘 青】

【校对:王鸣、杨燕】

编者按


1

温经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所以相提并论加以讨论,多是因为《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将两方俱归入厥阴病名下,于是,在继辨六经之后的辨方证环节理所当然的要加以鉴别。

冯老曾做专文“《伤寒论》一方二法初探”,分析的是桂枝附子汤与去桂加白术汤,后来提到温经汤时也指出,若上热不明显,可不用麦冬,可算太阴,若上热明显,加麦冬可归厥阴,可见属否厥阴,考虑的是上热下寒,主要是上热与否,笔者倾向于将温经汤归太阴(或合阳明),柴桂姜则是典型的厥阴方。

单就方、药证而言,柴桂姜方可分为柴芩、瓜牡、姜(干姜)草、桂草药组,温经汤又可分为萸姜参(生姜)、芎归芍丹胶、桂草夏、麦冬四个药组。不论个别药证,就整体而言,两方证下寒相当,柴桂姜证上热更明显,温经汤证中虚更明显。同时,在此基础上,温经汤证主要是血证(血虚血瘀)。从方药上看,如果去掉芎归芍丹胶药组,余七味药也与柴桂姜相当,上之清润有麦冬,下之温煦有吴萸,虽具体药证有别,但所异者,惟中虚有余,清润不及。


2

关于“三阳合病,治从少阳”,我们首先多是从反面来认识的,比如少阳不可汗(265条)、不可吐下(264条),所以对于合病,只有和法一途了。而我们也可以从正面来认识。

首先三阳症显,可以用合方,柴胡桂枝汤、小柴胡合麻杏甘石汤、小柴胡合葛根汤等,老师讲,大家用,效果都很确定的。关键是单用小柴胡汤或柴桂姜汤可不可以,老师最近多次讲到这个问题。

如患儿徐某,感冒后反复多次发汗而不解,呈往来寒热,电话询诊,虽有无汗而“身痛如刀砍”之表证,但有咽痛而辨作少阳,予小柴胡一剂而解。所虑者,惟其经再三汗之,津液已然不足,故不再直接施以汗法,而从小柴胡汤健胃生津液,以解除表邪。《伤寒论》98条所言与此类似。《伤寒论》97条、230条对其机理阐述亦较为详细,刘渡舟先生在注解230条时也提到,小柴胡汤不汗而汗,不下而下之功,正和解之谓也。

其次,柴桂姜方证也是如此,表邪未解并渐入里,入里未深但里气已虚,柴桂姜一以柴、芩坐镇,主半表半里,复以瓜蒌、牡蛎清润解从阳之热、渴,削剪有余之邪热(上),一以甘草、干姜温解从阴之寒、结,振奋不足之虚寒(下),又以桂枝、甘草平冲逆、解表,冯老曾谓“引邪达表”(表、外)。虽和解在中,但兼表兼里,即虽谓治从半表半里,但实则治及三部。于是,胡老关于半表半里治则有“借道”一说,或从表出,或从里消,或兼备之。此亦和解一法之应有之义。

诸位同仁各抒己见,读后深受启发,点滴意见,尚不成熟,谨供参考,还请指正为是!


胡希恕经方医学ID:huxishujingfangyixue

本微信订阅号由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 3工程建设单位——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 胡希恕经方医学订阅号致力于经方学术推广与应用,关注后即可定期收到我们精心编辑的经方学术。每天学一点经方,仲景门人人可入。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 最大最专业的经方交流平台微社区



阅读 1067
14举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一汤)用方主证
“抑郁症”我有一个很好用的方子
验案分享——慢性胆囊炎
柴胡桂枝汤
抑郁症验方一则
从柴胡桂枝干姜汤说辨证 铁杆中医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