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林说礼 (四)穿出精彩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穿农服,虽然衣服不一定华贵,但是农服和人很和谐,怎么看怎么舒服。而有的人穿衣服,怎么看都有些别扭,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者在着装上符合一定的礼仪,所以衣服就能衬托出人的气质。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穿衣打扮,要想体现出自身的气质和修养,要遵守什么样的着装礼仪呢?)。-
    我们每个人在穿着上,都不要小看你的这件衣服。人与人见面,看衣服的样式就基本知道你的立身处事的风格,看色调就可以知道你的文化素养。看你的穿法,这帽子是正着戴的.还是歪着戴的,衣服是散着还是扣着的,就可以知道你的基本生活态度。所以服饰加上容貌表情就构成了你的文化形象。如果衣服穿的有间题,就会带来麻烦。来看两个小故事,启功的老师生前提到过“马棚修容”,子贡有一天拜见一个朋友,走得太快没修饰容貌,到了人家门口,被拦住了。认为他不够资格与主人交朋友。子贡也认识到
了,赶紧钻到马棚里,把衣服搞整齐了,再求见,人家就让他进去了。说你衣衫不正,会被人瞧不起的。我看到过东南亚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正举行招待会,一个外交官随便,穿着T恤就想参加,被人家拦住了。外交官都不行,这身打扮不配参加。古今是一个理。古人甚至从小孩时的衣着推想到将来的发展。鲁国鲁襄公死时,儿子年小,结果穿着丧服,还在外面胡闹,连一身衣HErB搞不好,肯定当不好国君,不幸被人言中,鲁昭公是昏君。我们对自己的衣服得重视。衣服是放在涉及到形象与修养的位置。古代诸侯盟会,
叫衣裳之会。如果家族出现好事,称为家族的衣冠盛世。中国人在衣服上展示的文化是其他国家难比的。古代做将军的,有将军的服装,士兵有士兵的服装,官有官服。官服前有补子,表示几品官。古代在衣服上,能够体现出职业。古代法官有服装,中国人传说尧舜时有法官叫高尧,很有名。他每次判断不了案子时,会找一角神兽有帮忙,獬豸(像羊,只一角)能立刻知道谁是坏人,打官司知道是谁错了。高尧牵出它来,“杵不直行”。一审,果然是。法官后来戴帽子叫“獬豸冠”。

    (如果是炎炎夏日工作时,光膀子符合着装礼仪吗?)
    天气古今是差不多的。《礼记》里有话:“劳毋袒”,再劳动也不能光膀子,不文明。我家乡是江南水乡,我们到处是桥,桥坡度大,现在给平掉了。小时我们看到人力车车夫辛苦,车拉着人爬坡,到上边往下冲,危险。他们每天汗流浃背,从来不光膀子拉车。再穷也有自己的尊严。“暑毋褰裳”,再热不能上撩,一旦面向公众,走到社会生活中,要穿戴整洁。我们不能因为天气热而放松要求。庆祝国庆六十周年时,是五十年来的酷暑,有上万名参加国庆阅兵的人,在阅兵村里两个月,后来庆典过后,许多训练的资料表
明,没一人因为天热光膀子操练。这体现了很高的文明素养。人要管住自己,生活中要特别注意管住自己。孔子叫学生“约之于礼”,我们每个人也要想到自己的行为受到文明约束的。不能为所欲为。
    (穿什么与怎么穿与人的品位有关。那么究竟怎么穿戴才合乎礼仪之道呢?三紧指什么?)
    今天随便了,尤其是孩子,对衣服乱抓乱丢。两千年前,《礼记》里规定了晚辈早晨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我们是文明古国,重要表现是衣冠整洁。培养人生态度从早晨穿戴开始。后来成了传统。这个人要看上去,让人觉得精神,有这些穿戴上的要求:
    一是衣服要穿得得体,朱熹就谈到要做到“三紧”一一帽带、腰带、鞋带要紧。今天看到一些嘉宾访谈时甚至歪戴帽子,会给孩子们散漫的印象,如果正戴会给孩子们提示作用。扣子每个都要扣上,军队检查风纪,最上边的是风纪扣,再热也要扣。大凡正式场合,腰里有腰带。鞋子一定要系紧鞋带。现在女孩子流行穿拖鞋,就进了教室。我上课常看到学生穿着拖鞋,怎么穿拖鞋呀?最后我发现穿着拖鞋都有上飞机的。我提议正式场合不要穿拖鞋。一年到马来西亚去,我批评一部分听众,他们接受了。哪怕正式场合,都要注意。“三紧”,人的精气神就出来了。三个地方都松垮垮,客观上会让人觉得玩世不恭。
    (买价格贵的名牌,是不是就合适礼仪呢?).

    第二点,穿衣服时好坏不在于名牌。中国古代礼仪的精神是反对这个。《弟子规》里说,“衣贵洁,不贵华”,要洗干净,不是多值钱。家庭出生不能选择,但是通过学习,使自己有崇高的境界,有学间,这种东西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要比就比这个。孔子反对穿着华丽,一天赞扬学生“衣敝媪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衣服基本功能有了,内在更丰富,一个得表面上的,一个是内在的东西,穿着差与他站在一起,仍有自尊与自信,这才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神。道家也是这样,“被褐怀玉”,穿着粗的布衣,可是怀抱的是玉。我有玉,所以用不着比外表。有玉就自尊自信。清华大学在1 92S年,陈寅恪先生留洋归来,就穿着长衫,一个布包袱包着书就去上课了,人家衣服干净得体。无论什么时候想到自己更多的求内在,外在要合乎礼仪要求,整洁干净。“童子不衣裘帛”,从小养尊处优不好。《弟子规》说“准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重要的。
    三是要合适职业的要求,特别说一下教师,一些老教师注重教态,站在讲台上,身上尽可能不要出现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吸引学生注意力。衣服老是翻新,最能误导学生。所以我在清华,身上尽可能减为零。参加工作了,当年买块手表都稀奇,要看手表都要背着学生看,不让学生分散注意力。至于上街了,是另一回事。我们是教师,得对自己有严格要求。
    四是要与场合—致.家里的衣服不要在公共场所出现。去参加婚礼也要与其相配,丧礼也一样,只能有最自然的色一一黑与白。这表现最本真的颜色。现在有人不懂,穿着红衣去参加。甚至女的涂着口红与指甲油去参加丧礼,因为这是内心高兴的表示,让人生气。参加婚礼不能比新娘子还光鲜。
    五是服饰要体现自身的修养。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本是混混,内心玩世不恭,一定要反映在服饰上。“戴鸡佩豚”,稀奇古怪的东西,他就喜欢这个,见到孔子也无礼,孔子用礼仪来教导他,子路才发现自己的野蛮,扔了,换上儒者的衣服,请人向孔子拜师,不再觉得穿着旧衣服难为情,最后卫国内乱中,他被人家一下砍了帽缨,他在最后一刻说,“君子死,而冠不免,结缨而死”,从容系帽带,被人砍死了。看看周围人,穿衣打扮与内心追求一致。
    六是尽可能体现民族的文化个性。其实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系列,服装是这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服装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和当地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生活方式相一致的。我们中国人的服装我讲,世界上最灿烂的。有一些外国朋友跟我讲,他看了我们一些古装戏,就是汉朝的、唐朝的,还有什么《大明宫词》,他们就非常感慨,说你们古代的服饰是非常漂亮的。这个东西是中华文明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支。我们这个衣服不仅很漂亮,而且跟我们的文化是一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人社交仪容常识大全
衣着礼仪
关于礼仪的名人名言
音乐会欣赏礼仪(二)——音乐会的穿着礼仪
(转)衣服分类
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