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三原医学的中药学分类
 [摘要]理出三元学说的武学文认为:“疾病万千,不离三元。何谓三元?毒,郁,虚”。三元学说认为疾病的病因、病机、辩证,只有三个字,毒郁虚。根据三元学说,只有有毒,不通、虚三种病机,因此中药也分为解毒、解郁、补虚三类。三原中药学部分,把中医的中药学上升到了毒、郁、虚理论。三原病理的分类,是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一 解毒药
1 治风毒药治疗感冒用的辛温药和辛凉药能解表,即治疗感冒的药,也用于全身软组伿及关节疼痛的治疗及伤暑、伤湿和胃肠道感染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风毒病菌引起的皮肤病等。
1.1 辛温解表药(西药的解热镇痛类归于此类,但西药的作用面小,没有中药的醒胃化湿等作用)
麻黄 桂枝 紫苏(苏梗) 生姜(生姜皮) 香薷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藁本 苍耳子(附苍耳草 苍耳虫) 辛夷 葱白 胡荽柽柳可用于感冒身冷、身痛、流涕、无汗。外感病毒引起的怕冷、体温升高、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率不快。以流清涕、身冷为特征。水肿或咳喘、风湿、身疼痛也可用。
1.2 辛凉解表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淡豆豉(附大豆黄卷)桑叶 菊花 蔓荆子 葛根(附葛花) 柴胡 升麻 浮萍 木贼 桉叶油 薄荷冰常见于热伤风或风寒感冒第二、三天转化而来。风热性眼病、咽喉痛、疹出不畅、因热咳嗽也可用。
3 清气药 石膏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淡竹叶 栀子 板蓝根 大青叶 夏枯草 寒水石 铁苋菜用于热证:高热、汗出、心烦、口渴、妄语发狂、神昏说胡话、小便短少、黄赤、舌苔黄燥。
4 治湿毒
4.1 芳香化湿:苍术 厚朴(附厚朴花) 藿香 佩兰 砂仁(附砂仁壳)白豆蔻(附豆蔻壳) 草豆蔻 草果
湿毒药,有芳香抗病毒作用,可用于夏季多见的肠胃炎、发热等。湿毒也会造成湿郁。淡渗利湿归于补虚类。
4.2苦寒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龙胆草 苦参 三棵针 千里光 四季青 鬼针草葎草千里光湿热在肠胃可见痢疾、泄泻。湿热在肝胆可见胁肋胀痛、黄疸、口苦。
5 凉血药
犀角(附水牛角)生地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用于血热证
6 解疮毒药
金银花(附忍冬藤)大血藤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青黛 穿心莲 牛黄 蚤休 拳参 半边莲 垂盆草 土茯苓 鱼腥草 射干山豆根(附北豆根) 马勃马齿苋 白头翁 秦皮 鸦胆子 红藤 败酱草(附墓头回) 了哥王  白花蛇舌草熊胆 白蔹 白鲜皮 漏芦山慈姑  金荞麦 地锦草 白毛夏枯草 绿豆(附绿豆衣) 贯众
疮毒证:体表疮毒或内在各器官、脏腑毒,见发热、咽喉炎、痈疮、斑疹、痄腮、痢疾、伤寒、肝炎、肾炎、骨髓炎、脉管炎等,还见毒蛇咬伤、癌证、各器官热毒证。
7 清虚热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用于虚热证。
8 解毒利关节药(祛风湿抗炎类)
防已 秦艽 豨莶草 臭梧桐 络石藤 北五加皮 海桐皮 蚕砂寻骨风。此类药和辛凉解表药,可用于关节热毒症。而辛温解表药和温经散寒药,可用于寒冷性质的关节不利。
9 清眼目热毒
鸭跖草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眼目有热:目涩、痛、流泪、红肿、怕光。
10 治寒毒 温阳散寒 有温阳止痛作用。
治关节冷痛,对胃肠道感染出现的腹冷痛、泄泻的非常好的效果。
附子(附乌头) 干姜(附炮姜) 肉桂 吴茱蓃 细辛 花椒(附椒目) 荜茇 荜澄茄 丁香(附母丁香)高良姜小茴香(附八角茴香)胡椒
寒毒证:可见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呕吐泄利;心脏病供血不足、心肌梗塞;癌症、骨髓炎、骨结核或有畏寒、肢体冷痛、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大汗后见四肢未端冷、脉弱欲绝。芳香解毒药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如丁香油、桂皮油等。对肿大,表现为不红、漫肿无头者,用之效果好。
11 降血糖类
翻白草 地骨皮 黄连 藕汁 蜂蜜 甘蔗汁
高血糖是由毒邪引起。
12 降血压 硫酸镁 樟脑 杜仲 臭梧桐叶 稀莶草 菊花 青木香  罗布麻 钩藤 桑寄生紫石英夏枯草 大蓟 地龙 刺蒺藜 穞豆衣 羚羊角(附:山羊角) 决明子 石决明 牡蛎 珍珠 珍珠母 玳瑁 紫贝齿 白僵蚕 天麻代赭石
13 安神清热(治失眠)类 合欢皮 朱砂 磁石 龙骨(龙齿)远志 炒枣仁 琥珀 柏子仁
心火过盛:可见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以及惊风、癫痫。
14 芳香开窃药香料,香树,为何千年不腐?因为有极好的抗菌防腐作用,意即百毒不侵。但对人无毒。这类解毒药有油类,芝麻油、桐油、香柏油、丝柏油松油松节油 加上中药的芳香开窍药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 安息香。本类药有解毒、镇痛、开窍醒神 ,对心肌梗塞有很好的作用。
15 抗痨毒药 金果榄 啤酒花 猫爪草 百部 侧柏叶 夏枯草 矮地茶 白芨 穿破石 五指毛桃 十大功劳叶
16 抗肿瘤药 龙葵 农吉利 长春花 喜树 莪术 半枝莲 白花蛇草 白英 斑蝥 藤梨根 通关藤 黄药子18 抗疟药 常山 马鞭草 青蒿草果 鸦胆子
二 解郁药 各种不通即为郁。
1 大便结 结,即郁结、不通之意
(1)攻下: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治热结证,可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2)润结:火麻仁 郁李仁 芝麻油 蜂蜜干结:见于津液少不能润养肠道。兼气滞配行气药如木香、厚朴;血虚配养血药当归、气虚无力配补气药如黄芪、党参。阳气虚即身冷、不能推动,可加肉苁蓉。
2 水肿 (郁)
攻水:甘遂 大戟 芫花 巴豆 逐牛子 商陆 千金子
水肿证:水肿、胸腔积水、腹腔积水、有痰喘满。此类药较峻猛,也有泻下大便作用,用时注意不能泻下过度。
渗湿利水:茯苓 猪苓 泽泻 车前子(附车前草) 滑石 木通 通草(附梗通草) 金钱草 海金砂(附金沙藤) 石苇 萆薢 茵陈蒿 地肤子冬瓜皮(附冬瓜子)葫芦 赤小豆 泽泻 扁蓄 瞿麦 灯心草 冬葵子
水湿证:小便少、淋漓不畅,水肿; 或有黄疸、湿疹、湿毒、或痰饮。此类药性质和缓,可慢消慢图,用于病情不是危急者。
3 通利关节药。经络郁阻不通
独活 威灵仙 木瓜 徐长卿 桑枝 桑寄生 虎骨 白花蛇(附乌梢蛇 蛇蜕) 千年健 松节 全蝎 蜈蚣
经络郁证:风湿疼痛、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
4 芳香化湿 解湿郁
苍术 厚朴(附厚朴花) 藿香 佩兰 砂仁(附砂仁壳)白豆蔻(附豆蔻壳) 草豆蔻 草果治湿郁证
5 气郁
橘皮(附橘核 橘络 橘叶 化橘红) 青皮 枳实(附枳壳) 佛手(附佛手花) 香橼 枸橘木香 香附 乌药 沉香 川楝子 荔枝核 青木香薤白 檀香刀豆 柿蒂 甘松 娑罗子 八月扎 玫瑰花 绿萼梅 九香虫。气滞证闷、胀、满、痞塞 。气逆:呕恶、呃逆或喘息。
6 消食药、催吐药
消食药 山楂 神曲(附建曲) 麦芽 谷芽 莱菔子 鸡内金用于食积证。
催吐药 瓜蒂 常山(附:蜀漆)胆矾 藜芦
病在上者,吐之。人体上部(咽喉、胸脘)有毒物,宿食、痰涎等。误食毒物,服农药中毒,郁滞胃中,未被吸收;或食积在胃中,还未入肠,胃脘胀痛。或可用洗胃机抽吸。若是痰涎壅盛,阻塞呼吸,也可以吐之,或用吸痰器。癫痫、发狂,也可以用催吐药治疗。
7 杀虫积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附大腹皮) 南瓜子 鹤草芽 雷丸 鹤虱 榧子 芜荑 鸦胆子用于虫证。
8 活血化瘀
川芎 乳香 没药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莪术 三棱 丹参 虎杖 益母草(附茺蔚子) 鸡血藤(附鸡血藤膏) 桃仁 红花 五灵芝牛膝(附土牛膝) 穿山甲蛰虫 水蛭 虻虫 降香 泽兰 月季花 淩霄花 自然铜 王不留行 刘寄奴 苏木 干漆用于瘀血阻滞证。
9 痰郁
半夏 天南星(附胆南星) 白附子 白芥子 皂荚(附皂角刺) 桔梗 旋复花(附金沸草) 白前 前郁 瓜蒌 贝母 天竹黄 竹茹 竹沥浮海石 海蛤壳礞石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胖大海 猪胆汁 蔊菜 远志 用于痰证。
10 降血脂类 决明子 首乌 山楂 灵芝 车前 泽泻用于血脂升高
11 窍闭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 安息香用于昏迷证和心痹.
三 补虚
1补气药 人参(附人参叶)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扁豆(附扁豆衣 扁豆花) 甘草 大枣 饴糖蜂蜜见气虚证.
2补阳药 鹿茸(附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巴戟天 肉苁蓉 仙茅 淫羊霍 胡芦巴 杜仲 续断 狗脊 骨碎补 补骨脂 益智仁 冬虫夏草蛤蚧 胡桃肉紫河车(附脐带) 莬丝子 锁阳 黄狗肾 韭子 阳起石 用于阳虚证
3 补血药 当归 熟地 何首乌 白芍 阿胶 龙眼肉 酸枣仁 柏子仁用于血虚证。
4 补阴药 沙参 麦门冬 天门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百合 枸杞子 桑椹 墨旱莲 女贞子 龟板 鳖甲 黑脂麻用于阴虚证
5 固脱:
(1)止咳喘 杏仁(附甜杏仁)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苏子 桑白皮 葶苈子 枇杷叶 矮地茶 白果(附银杏叶)洋金花
(2) 止血 大蓟 小蓟 地榆 苎麻根 紫珠 白茅根(附白茅花) 槐花(附槐角) 侧柏叶 仙鹤草 白及 棕榈炭 血余炭三七(附菊叶三七 景天三七)茜草 花蕊石 艾叶 灶心土 羊蹄 藕节
(3)收涩药 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浮小麦(附小麦)糯稻根须 麻黄根 椿皮 石榴皮 诃子 肉豆蔻赤石脂 禹余粮 罂粟壳莲子(附:莲须、莲子心、莲房、荷叶) 芡实 山茱蓃 金樱子 桑螵蛸 覆盆子 乌贼骨刺猬皮治脱证。涩可去脱。适用于久病体虚,可见自汗、盗汗、久泻、久痢、脱肛、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咳虚喘,以及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证候。
外用药及其它:
治癣类 木槿皮(附:土槿皮)
硫黄 雄黄 砒石 轻粉 升药 铅丹 炉甘石 硼砂 明矾 皂矾 毛茛 大蒜 斑蝥 蟾酥(附:蟾皮) 马钱子 蛇床子 露蜂房 木芙蓉叶血竭 樟脑 大风子  丝瓜络 松香 孩儿茶 瓦楞子 守宫
外用药指外用为主的一部分药物。具有解毒消肿、化腐排脓、生肌敛疮、杀虫止痒等功效。
三原医学,对含有有毒重金属药,不主张内服,如牛黄解毒片、朱砂安神丸等。
三原医学用药特点:遇到疾病,先考虑有没有毒邪损害,分析毒伤的部位。若没有毒,再考虑郁,郁就是不通,根据是何种郁,选相应的药物。然后是虚,因各种虚选用。但病有兼夹,可兼而治之。兼而治之,要考虑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补气药与行气药的功效抵消。药物配合,取之协同作用,如行气通便,行气活血、补气养血。避免互相功效抵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学口诀全文
讲故事学中药 七
《中药学》——清热解毒治痢药
乳腺癌破溃流血水,我只用一个方子就搞定!
中药学散点拾遗
《中药学》第41讲: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白豆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