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越中的阅读审美体验

--评鄢文龙的《颠覆与超越》

读鄢文龙的《颠覆与超越--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越读越有说点什么的冲动。这部史铁生的作品评论,有太多让人感悟的东西。作者是用心去读史铁生,用心来写史铁生的。在充满情感的评论分析中,渗透着对评论对象的深深喜爱之情,渗透着对作品的深刻感悟。正如作者在“跋语”中所说:“可以这样说,史铁生著述的每一字句值得怀念,每一创造令人珍惜,每一坚守构成感召,每一知行合一已成示范,每一谈笑留下无尽的回味!然而,其非凡创造所承载的精神、文化、道德价值,更难以估量,于个人是莫大的勉励,于我们的民族将是走向未来难以替代的珍贵资源。”因其这样倾情的阅读体味,这样精辟的深刻感悟,作者以“疯子”的阅读速度,超乎寻常的阅读体验,引领读者倘佯在史铁生的语言世界,感受其修辞魅力。以“超越”解读“超越”,独显魅力。

《颠覆与超越--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是对史铁生作品语言进行系统化修辞解读的首部专著,在视角的独特新颖、评论的理论深度广度等方面独具特色。其学术价值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史铁生研究修辞策略视角缺失的现状,作者将自己的视角定位在“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哲学和美学的视角进行立体研究,尤其注重从修辞学角度切入,探讨其运用语言的匠心与独运”。这就意味着作者以修辞学为主要视角,并融合相关多学科理论,形成交叉学科研究思路。将自己的研究定位在多边缘学科视角,为该专著确定了适于从广度与深度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这一视角与研究对象--文学作品的特点相吻合。文学作品是一个融文学、语言学、美学、信息学、心理学等多边缘学科理论内涵的融合体,其自身就渗透着多学科因子,对其考察所涉多学科是理所当然,是切中学科本质的。这一视角还与修辞学属于多边缘学科的性质相吻合,扣紧了修辞学属于多边缘学科的性质特点。早在1961年至1963年,陈望道就提出了“修辞学是介乎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一门学科”、“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等论断,这是对修辞学性质认识的本质飞跃,引发了学者对修辞学性质的探讨。《颠覆与超越--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就定位在这一大修辞学背景之下,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如果从单一学科角度进行,必然受到学科局限,无法拓展思路。作者选择了多学科研究视角,无疑为自己的研究拓展了思路。既注重了研究对象的特点,又为自己打开了广阔的言说空间。为了能从多学科视角加以融会贯通的研究,作者“一直在坚持不懈的细读冯友兰《三松堂全集》、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吕叔湘《吕叔湘全集》、《韩非子校注》、司马迁《史记》、《陶渊明集》、《韩愈全集校注》、《李白全集》、司马光《司马温公集编年校注》、《姚勉集》、《三苏全书》、《余光中集》和《史铁生作品系列》等著作,意在打通哲学、美学、语言学、文学和心理学的交叉联系,全息解读作家文本。”在阅读的基础上,有了对修辞学科性质的深刻认识:“修辞是一种通过语言以美的形式表达内心世界的活动。也就是说:修辞是一种心理过程;修辞是一种美学选择;修辞是一种辩证思考;修辞是一种语言运用。因此,全息修辞学,应与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和心理学息息相关。”作者好读书,喜思考,善研究,各学科知识兼备的学养积累,使他能够自如地穿梭于史铁生的语言汪洋大海,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作者在具体论述中鲜明地体现出多边缘学科交融,以美学与语言学交融的特点体现在整部专著的基本框架中,从第三章至第九章,都是基于美学原理,从均衡之美、张力之美、变化之美、朦胧之美、侧重之美流动之美、联系之美等方面来阐述辞格所体现出的美感。在具体分析中,可以得见作者美学、语言学的深厚功力。将心理学与语言学交融,体现在对具体语料的分析解读中。如在分析成语活用的“插入”时,从“心理预期”来说明其修辞效果:“插入手段的心理预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注意,无论是插入主体对象、助词还是关联语等,其修辞目的均殊途同归:打破常规,引人注目,会其深意,领悟主旨。”这就将心理学与语言学有机结合,从心理现象来解读语言现象,无疑深化了分析的深度。将信息学与语言学结合也由一些具体章节表现出来,如第三章第六节“建信息环 显机智格--连锁”,标题就体现了信息学的研究特征。在阐释这一辞格的论述过程中,更是体现了信息学与语言学的沟通:“可以看出,这种修辞方式建构的是一个信息环,整个句子呈现出多个语义焦点;从语用功能看,它表现出几个相关的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使说理更加严密有条理,显示出机智敏捷的话语风格,有时使表达幽默风趣,轻松诙谐。正因为此,这种手法还常用于语言游戏中。”语言学与哲学也是密切相关的,作者在一些分析中渗透了哲理因素。如分析《原罪·宿命·中篇1或短篇4》一段山中残阳映照下的图景时评论道:“这是一幅残阳图。画面雄浑开阔,静中显动,动中寓幽,色味俱全。因为动,格外寂静;因为寂静,格外轰轰烈烈。这种艺术效果,全得力于作者以详显略,以静衬动的极力对比与夸饰张扬,全得力于意想之外的段落顶真,这种顶真的艺术效果在于以视觉变化引起读者的有意注意,通过有意注意,引导读者进入文本,汇通作者的心机。”哲理的渗透,使分析富具辩证理念,与史铁生的描述性文字相辉映,引领人们深入领悟史铁生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

书名为《颠覆与超越--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标明了该书以“颠覆与超越”为贯穿始终的主线,贯串起史铁生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一主线,从理论深度上把握了史铁生语言的主要特色,并以辩证唯物观念为理论基础,使传统的修辞理论分析得以升华。

“颠覆与超越”的关系,在“前言”就开宗明义地提出:“打开史铁生的文本,我们发现:史铁生,因修辞而生存;生存,使史铁生的文本语言不断颠覆;语言的颠覆,让史铁生的文本不断超越。”由此可见,“颠覆”是修辞生存的外在标志,“超越”是修辞生存的内蕴效果。作者在表层修辞现象中,挖掘出了内在的修辞价值。将“颠覆”与“超越”的对立统一关系放置于辩证体系中加以关联。这样的理念体现在一以贯之的全书系统中,也体现在一些具体的阐述中。如对史铁生语言风格的分析:“可以这样说:史铁生的语言,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甚至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字,然后让你大吃一惊。正如有人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宣布与大伙性命相关的消息,并不因为其音量小而被忽视。”11从“平静低调”的“平实”文字中,发现其“出语惊人”,文字表层与内蕴深层构成了对立,作者发现了其中的内在统一。正由于作者具有这种敏锐的目光和悟性,才能够见微知著,从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中,发掘出其深蕴的审美价值。

“颠覆与超越”的辩证分析,贯穿于全书。在对作品语音修辞、词汇修辞、语法修辞、标点修辞中始终贯穿着这一观点。如对语音摹拟与迭字等超常规的颠覆使用与超越的效果价值的分析,对词汇近义反义以及成语等超常规的颠覆与超越的效果价值的分析,对语法行为造成的序换、包孕等超常规的颠覆与内蕴的超越效果的分析,对破折号、问号、冒号等标点符号的颠覆使用,与造成超越的修辞效果的分析。这些分析,既着眼于颠覆现象的表层形式变异,又深入挖掘了其中超乎寻常的修辞价值。在辞格的研究中,更使得“颠覆与超越”这一根主线得以突出体现。专著占主要成分的是辞格分析,辞格是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列为“积极修辞”的现象。所谓“积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挥了语言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语言使用约定俗成的常规,使修辞效果得以充分体现。因此,“颠覆与超越”可以说是抓住了辞格的核心特点。以此为线,贯穿始终,这就使辞格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分类研究视角。打破了传统的辞格分析,引进了跨学科的研究理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诸多辞格按照其表现风格与特点,归纳为均衡之美、张力之美、变化之美、朦胧之美、侧重之美、流动之美、联系之美等,这些风格特点,又是从其所传递的美学信息角度出发概括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融的视角。作者从细微处敏锐地发现颠覆与超越,如对史铁生《命若琴弦·我之舞》:“从一只摇篮一片光影,变成小床上的木栏和玻璃外面一只嗡嗡叫的金壳虫;从一道又高又大又难迈过去的门坎,变成一片又深又密几乎迷失在其中的花丛;从一只木马变成一排课桌,变成一面旗帜,变成一张地图,有山岭、沙漠和平原,有大陆、岛屿、海洋,有七个洲在一个椭圆的球体上昼夜旋转运行,却仍不过是浩瀚宇宙间一粒尘埃。”的分析:“史铁生的语言运用高妙之处在于:从不愿意恪守规矩,总是于规矩中颠覆与超越。这里表面上用的是三个齐头+齐腹式,可是作者并未一贯到底,在第三个中又嵌入三个‘变成’三个‘有’,将变成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将地图的内涵进一步形象化,极尽铺排之能事。”12所分析的都是寻常词语,在人们的阅读中很容易被忽略,分析者凭借着对特定语境中字词使用的敏感悟性,从寻常词语的组合关联中发掘出其审美价值。这就是超越式阅读所达到的高品位领悟。

一组统计数据体现了鄢文龙对研究对象的涉猎了解程度和研究深度:“我如饥似渴地张望,仅仅用了36天的时间;我辗转反侧地思索,却用尽了365天的精力。在游梦中思索,在230万字中张望,在2816页的字里行间遨游。”13“真正撰写完全稿却耗费了3年零35天--1130天,15820小时。我的心,我的血,全在史铁生的文本世界。”14这是该书“前言”、“跋语”中以具体数字展现的阅读思考及研究过程。这一过程说明专著展现的语料是对史铁生作品穷尽式搜索的基础上寻找出来的,并以全力所进行的倾心研究。以语言为立足点,融合各边缘学科理论,对史铁生语言的修辞特点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这体现在专著的篇章布局,也体现在专著的具体分析内容。

第一章对作品作了总体评述,从作品特点、研究现状、文本思想、创作风格(语言风格、审美意象)、创作的文化心态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概括,让读者对史铁生作品的修辞总体概况有了大致认识。第二章从“静”与“动”的辩证关系对作品的语音、词汇、语法、标点修辞作了总体概括的分析,这就从语言要素方面对史铁生作品进行了语言系统修辞特色的梳理。在梳理分析中抓住其主要特色,突出了辩证分析思路,突出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与修辞的密切关联。从第三章至第九章,对史铁生作品的辞格作了具体详尽的分析。所涉辞格类型繁多,包括旧格,也包括新格。如比喻,下涉比喻的诸多小类。明喻、借喻、博喻、补喻、连喻、互喻、对喻、倒喻、扩喻、较喻、设喻等都有典型的语料加以分析说明。《汉语修辞格大词典》中的“比喻”一格,是由我执笔的,在寻找语料过程中,深感一些类型语料的难以搜寻。鄢文龙竟然从史铁生作品中,将这些类型的语料挖掘出来。专著涉猎的辞格大类达68种,每种都有丰富的例子加以分析说明。没有对作品全面细致的阅读,没有对辞格类型的深刻把握,难以有这样的收获。从列举的各类辞格语料来看,可称得上辞格语料的汇编。

专著对史铁生作品的语言分析,能立足于文本具体语言,寻找丰富、典型的语料,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既能从宏观理论把握整体,又能从微观做具体细致的分析。在史铁生众多作品中寻找典型语料,体现了作者交织着文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科学养的悟性,发现典型语料的敏锐眼光。语料是语言分析的基础,从事语言研究,要有善于发现有价值语料的眼光和分析其价值的能力。寻找有价值的语料与对语料价值的挖掘,是分析评价作品语言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使语料的典型性与分析的深刻到位融为一体,凸显了作品语料的价值。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鄢文龙不是简单地拾捡语料,而是将语料放置于特定语境中加以分析,从中发掘颠覆与超越的价值,这就使语料的分析详实可信,并提升了语料的理论价值。

专著的评述性文字一改理论评述严肃庄重的面孔,以充满诗意与文采的评论语言,与评论对象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学语言相辉映,增强了著作的可读性。

读鄢文龙的评述话语,似乎倾听他对史铁生娓娓道来的讲述,体验他的以心来阅读作品的感悟。这使得这部专著的评论性语言充满了情感,充满了诗意和文采。仿佛不是评论家在进行高深的理论阐述,而是一个作家中在充满诗意地抒写另一个作家。我们可以从下列文字中感受作者对史铁生的热爱,对作品充满了情感的深刻阅读体验:

(1)史铁生是一个不失朴素的唯美主义作家,他在叙述间隙插入写景抒情的文字,有如乐曲中恰如其分的装饰之音。史铁生借助语言符号将其对人生宇宙的理解巧妙编织成一个个文学意象,悬挂在静夜的理想之树上,启迪人的智慧,照亮人的灵魂。他的创作有极强的哲学意味,往往于玄思中连丝缀缕,扯梦牵魂,正是借助形象神奇的语言,读者得以领略那虚无的想象,那飘渺的神思。

(2)进入史铁生的文学语言之境,恍然若入落英缤纷之桃花源,乐而忘返,怡然恰临幽幽咽咽之泉水畔,尘心渐消。涂上智慧的显影液,静夜滑落的心魂之语,便连缀成星光闪烁的意象之树。

仅举两段文字,就可窥见专著语言风格之一斑。这两段对史铁生创作风格阅读体验的感悟,采用了富有诗意,富于文采的表述。比喻性的话语,描述性的话语,给人散文诗的审美体验。这类文字在专著中多处可见。以诗意来评述作品的诗意,二者相辅相成,形象体现史铁生语言风格的同时,也体现了专著的语言风格。正因为作者对史铁生的热爱,对史铁生的倾情倾心的阅读,才有了这样充满情感的体验文字。

正如吴礼权教授在该书《序》中所介绍的对作者的三个印象:“非常有主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时间抓得非常紧”、“非常勤奋,作学问非常认真踏实”,鄢文龙以他的敏锐、悟性、勤奋、执着成就了《颠覆与超越--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一书的学术魅力,为富有特色的史铁生作品留下了富有特色的解读,也为中国文学语言的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祝敏青,女,福建福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春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现代汉语研究班。现任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修辞学会辞章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理事,福建省修辞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方向为修辞学、文学语言学,特别致力于小说语言、语境等课题的研究,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有较丰富的学术积累和较大的学术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用取向拓宽语法分析的视野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谭老师谈诗”第40讲: 加强诗歌语言修辞研究
潘文国:100年来,我们用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
作曲与分析的修辞学观照
中国语言学家及其代表作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