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字
userphoto

2015.05.22

关注
 yìn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印。

甲骨文“印”字像一只手(爪)抓住一个跪着的人(卩)的头部,。

造字本义:古代官府强制性在发配边疆的罪犯额上烙戳发配记号

压制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异体字“抑”再加另造代替。


“印”、“”、“抑” 三字同出一源。 最初甲骨文写作 “

 、 
 、
 、
” , 上边是一只手在按下边的一个跪姿的人形, 本义是按压、 压迫、 压抑。 金文写作 “
、 
” , 虽字形不一, 但均是手按人形。 又因盖印章时用力下压, 故引申 “印” 。 为区别于印章之印, 小篆将 “
 ”(印)反写成 “
” ()。 后又另加 “手” (扌 )成 “
” (抑)专指压抑。 隶书随之写作 “
、 
” , 成为今文。


运气好

丈夫很晚才回到家,额头上还有一块红色印记。妻子见了大发脾气:“你头上哪儿来的口红印?”

丈夫赶紧解释:“不是口红印,刚才开车回来时出了事故,我一脚刹车踩猛了,前额撞到了方向盘。”

妻子平息了怒火:“算你运气好。”



裴度曾遇到过一次“丢官印事件”。

符印是各级官员办公的信物,在封建社会,除了皇帝的玉玺,行政能力最大的符印就是宰相的官印了。唐朝中后期,官场并不清明,很多小吏为了谋取私利,时常有盗印的事情发生。

没想到,裴度的宰相官印也曾被盗,让宰相府的幕僚们惊出一身冷汗。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裴度家中来了几位好友,晚上大家在一起饮宴。此时,有人趁乱在裴度家中盗走了宰相官印。裴度的幕僚率先发现官印丢失,惊慌失措。

因为事出紧急,幕僚不顾家中有客,便到裴度耳边汇报此事。没想到,裴度却对幕僚说:“你先退下吧,千万不要声张!明天自然有人会把官印还回来。”

幕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宰相官印丢失非同小可,既然有人偷走了官印,此时应该立即下令搜查,要是晚了就来不及了。他不明白裴度为何不采纳他的建议,反而让他不要声张。

且说裴度,他得知宰相官印被盗以后,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也不管旁边心急如焚的幕僚,而是继续和客人举杯畅饮。

一直饮到后半夜,等客人们都走后,幕僚突然兴奋地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相爷,官印果然又'回’来了!”裴度笑了笑,仿佛一切如他所料。

幕僚不理解,问裴度:“相爷,你当时为何不下令寻找官印呢?”裴度给出的回答,让幕僚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胥吏辈盗印书券,缓之则复还故处,急之则投水火,不可复得矣。”




印【印】(yìn) 

  “印”,会意字。 

  “印”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爪,右边像一个跪着的人。“印”表示一个人用手按住另一个跪着的人,会意为“按压”,可理解为用弯曲的手指执印章按压盖印之意。“印”原本是上下结构,随着汉字的演变而为左右结构。《说文·印部》:“印,执政所持信也。”许慎认为“印”的本义是官印。近代人罗振玉认为,“印”的本义为按压,用按压的“印记”来专指“印章”。按压能在物体上留下痕迹,故“印”还可以表示痕迹、记号的意思,如印痕、印迹、手印,由此又可引申为在人的大脑里留下很深的记忆,如印象、印记、烙印。 

  《尔雅》:“玺谓之印。”我国秦代以前把“印”叫做“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只有皇帝和诸侯王的印才可以称“玺”,列侯至二千石官员的叫“章”,其他人的一律叫做“印”。以后“印”、“章”合用,则为泛指。印章按照使用的方法在历史上分为两个时期:一为“封泥时代”,始于春秋而终于南北朝;一为“朱印时代”,自南北朝一直延续至今。“封泥”这个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但没有记载具体的使用方法,后世知道的人很少。直到近代,人们从陆续发掘的古墓中找到封泥遗物,这个谜底才解开。古代公文都是书写在竹简木牍上的,公文传递需要保密,于是人们就把写好的简牍封闭,用绳子扎牢,在绳子接头的地方加上刻有凹槽的小木匣,在凹槽内填上湿的黏土,把绳子的结扣封在泥团里面,再在泥团上加盖印章作为保险的标记,泥巴干了以后,中途就无法私自拆封了。这种方法就称为“封泥”。封泥不仅可以用来封缄文书,还可以用来封住盛装东西的器皿、口袋等。清末吴式芬、陈介祺《封泥考略》一书面世,才使这一古代技术大白于天下。据考古学家发现,已经挖掘的汉墓陪葬品中,装食物的器皿外面就有用封泥加盖印章的。至于“朱印”,则是用刻章蘸上红色印泥压印到纸上,这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印”的本义是压按,这同《说文》中把它解释为执政者所持的“印章”、“印信”的使用方法一致,所以“印”可以表示印信,图章。古代士人,多以“腰悬金印”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绶”是印上系着的带子,合称“印绶”,象征权力和地位。古时天子设百官,由品级各置官印,以此表示授予了他们权力,他们可以协助天子治理国家,但是官员在离职时必须交还官印。中国古代士人的心中,莫不或多或少地存有这种“印”的情结,而统治者就利用这种心理来行赏论罚。《三国演义》中关羽“挂印封金”的故事众所周知。曹操对关公封侯拜将,上马赠金、下马赐银,三日小酌、五日大宴等等,都没能留得住这个忠义之士的归心。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相印”就是宰相之印,但文天祥并没有接受这个高位,仍然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参与朝政。 

  按压能使物体上留下痕迹,故“印”还可以表示痕迹、记号的意思。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穿着木屐游览,青翠的苔藓路上留下了屐齿的印记。《水浒传》中常写到某人脸上被刺“金印”,这里的金印并不是在脸上用印按了个印记,而是先用针刺字再以色填涂,类似于文身的做法,但却是刺在脸上,因此这个“印”就是针刺后的痕迹。 

  印章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令国人骄傲的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中国”,就是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融入其中了。奥运会会徽图案疏密有致,虚实互补,潇洒飘逸,含蕴无穷,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神韵。不论古今,在中国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或多个印章,或言志,或娱情,或表身份,或仅仅是名章用来代替签名,用途各异,却都留有文化的印记。 

  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也是推动人类文化进程的一大动力之源。其工作原理和用印的程序颇为相似,所以“印”也用来代表印刷。 

  沈括《梦溪笔谈》:“若印数十百本,则极为神速。”这是讲活字印刷的先进性,突出了它的方便、快捷。印刷术经历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铅字印刷、胶版印刷等发展时期,到今天的激光照排、数码印刷等尖端技术,无不以“活字印刷术”为基础。

中学生捡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博物馆,十年后,专家才鉴定为稀有国宝

大河报-博览 2022/12/19 17:45来自北京

1981年的某天,陕西省旬阳中学的一位名叫宋清的学生,在放学回家路上偶然捡到了一件浑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圆形石头,但定睛一看,它竟然有26面,且每面都刻有大小不同的红色书法铭文。学生感到好奇,猜想应该是一件老古董。

但是,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作什么用的呢?少年宋清拿着这枚捡来的稀罕物件,来到了旬阳博物馆。但哪知博物馆工作人员拿着这枚“骰子”揣摩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最终只能当普通“老物件”留了下来。

就这样,这枚身世不明的文物就被当地博物馆随意搁置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躺就是10年。

旬阳博物馆

在偏僻角落里搁置10年,险被遗弃,原因不难理解,毕竟普通常人甚至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看到这件“不明物件”时,就只知刻着汉字。但若给稍懂书法的人过目,一眼就能看出这件文物的书法风格偏魏碑,且笔法精良,骨力遒劲,气势开张。

而魏碑,距今1500年,并且我们所知魏碑书法都是刻在石块上的,从来没见过这样制式的吧?

种种迹象表明,这绝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一个石破天惊的谜底,即将揭开。

终于,在这枚被少年捡到的文物上交县博物馆10年之后,陕西省一位考古专家到当地博物馆考察交流见到这枚“骰子”时,他竟异常兴奋地喊道:

“这不是独孤信的印章吗?天哪,原来在这里!”

至此,经过多位专家研究认定,这枚“骰子”的身世才终于被揭开:这就是鼎鼎大名独孤信的“多面印”。

独孤信是何方神圣?他中国历史上最传奇人物之一,生活于502年-557年,历史上称他“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后因治绩突出,“信著遐迩”,被西魏权臣宇文泰赐名为信,即为独孤信。

独孤信也被称中国历史上“最牛老丈人”,他有7个女儿,而且一个比一个嫁得好:大女儿嫁的是北周明帝,为周明敬后;小女儿嫁隋开国皇帝杨坚,为隋文献后;四女儿是李渊的母亲,所以独孤信位高权重。

而眼前的这枚多面印章,就是他极高社会威望的最好说明。

这枚多面印章,是由煤精制作而成,煤精是珍贵宝石,又称煤玉,韧性极大,非常适合雕刻。煤精抛光后具有明亮的沥青和金属光泽,在中国古代,煤精常被作为贵族文人墨客的文房四宝,如笔筒、砚台等的原料,有时也被制为串珠或陈设品,价格不菲。

此枚煤精印章一共包括8条棱26个面,其中正方形面共18面,其余皆为三角形。在其中14个正面上,有楷书阴文镌刻着独孤信在北魏朝中的职位,印文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马印”、“柱国之印”、“令”、“密”;上书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书信用印,如“独孤信白书”、“信启事”,这些内容,佐证了独孤信的显赫地位。

因为所担任的官职太多,为方便起见,独孤信便将所有的官职都刻在一块印章上,无论是使用还是携带,都非常方便,令人大开眼界。这枚国宝的发现,不仅是多了一件重要的“书法作品”,且补白了我国古代用印研究。


这枚来自民间的怪石头,后被证明是研究北魏印玺制度不可多得的文物—煤精多面印,是我国迄今为止印面最多、正文字数最多的印章,集三种用途于一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章知识大全
香港《美术家》︱孙慰祖的篆刻创作与印学研究
古人为什么用印章?
古代印记 传奇封泥
汉代官印封泥《荧阳丞印》:此印印边偏圆,但圆中寓方,方中有圆,显
各式款识从古至今,你会识别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