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詹天佑:难道我还不如那个英国人?

文史博览

詹天佑:难道我还不如那个英国人?

1917年,铁路工程师郭民原参加铁路测量工作。有一天他来到汉口,此时担任粤汉铁路工程督办的詹天佑,正在汉口主持指导铁路修筑工作。由于父亲和詹天佑是至交,郭民原遵照父亲的嘱咐,专门拜访了詹天佑。交谈中,郭民原說起了火车自动挂钩的事。

原来,来到汉口之前,郭民原就听到民间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1905年,詹天佑主持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修建。就在丰台车站铺轨的第一天,工程列车中有两节车厢之间相连的链子不意折断,造成脱轨事故。

那些不怀好意与看不起中国人的洋人说:“詹天佑在钉道的头一天就翻了车,中国修建铁路不用外国工程师是靠不住的。”詹天佑对这样的话嗤之以鼻。不过,这次事故也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修建铁路不仅要有坚固的路基和标准的轨距,还要使列车的各车厢能够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特别是列车爬向高地或自高地下降,都必须十分安全。

为研究车厢间新的连接方法,詹天佑寝食难安。后来,他偶然从人们的握手动作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自动挽钩,使十多节车厢衔接方便自如,并牢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一发明很快在京张铁路中得到应用。英美等国家也学了去。

郭民原将民间的说法向詹天佑说了。他原本是想听听詹天佑有关发明的经验,以及体会什么的。不曾想,詹天佑一听,连连摇手说:“这种挽钩是京张铁路一位姓郑的专做车辆挂钩的中国工人发明的……这个工人最早是把他构想的草图给一个在铁路上工作的英国人看。英国人回国后按图试制成功,发现效用良好,后来全世界都普遍采用了。这个英国人对人坦白承认这是中国工人的创造,并没有冒称是自己的功绩。”说到这,詹天佑的口吻中充满对这位英国人的赞许!“当时我负责的是铁路建筑工程,并没有为这个自动挽钩尽过力。”

郭民原告别时,詹天佑又再三叮嘱他要为此事向各方解释清楚,詹天佑说:“我在铁路工程方面享有盛誉,已觉受之有愧;决不能再在'自动挽钩的发明问题上掠人之美。难道我还能不如那个英国人吗?”此后在多种场合,詹天佑都诚恳地对周围的人说:“请你们帮我解释解释,没有这件事。”

这种自动挽钩,英文名称为“Janney Coupler”。由于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建设的权威,也因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中国有关人员就将英文“Janney Coupler”译为“詹氏车钩”,或“詹天佑钩”。

为了不掠人之美,后来,詹天佑在亲自主持编撰的《新编华英工学字汇》中,将“詹氏车钩”译为“郑氏车钩”,使得这一历史事实“白纸黑字”,“板上钉钉”。

将“詹”译为“郑”的一字之改,彰显的是詹天佑“一是一,二是二”的实事求是的风格,耿直诚实的品质,严肃认真的科学家风范。





海军生涯

詹天佑1861年出生于广东一个茶商家庭,11岁考取清政府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在耶鲁大学学习铁路工程专业。1881年詹天佑回国后被分到福州船政局,在后学堂学习驾驶。半年后,他以一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扬武号兵舰,做实习船员。

詹天佑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6月,法国舰队侵犯福建沿海马尾港,8月,法舰突袭马尾炮台和船厂,马尾海战爆发。在马尾海战中,詹天佑表现得镇定自若,当时他在扬武号兵舰上,和留美同学黄季良等人专司燃炮,与法国军舰展开殊死拼杀。后来,扬武号兵舰被法舰水雷击中着火,詹天佑等仍不下舰,继续向敌将领孤拔的座舰猛轰。直到扬武号火势猛烈,管带下令全体人员撤离,詹天佑才跳下了船。他还在水中救了好几个同船战友。对于詹天佑英勇作战的精神,上海英商办的《字林西报》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中法的海战,约经五小时三刻钟。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学生五人中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动人。他临大敌而毫无畏惧,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镇定如常,鼓其余勇,由水中救起多人。”这是詹天佑第一次以出色的表现出现在西方人的报纸上。

之后,詹天佑结束了他短暂的海军生涯,从1888年起,詹天佑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中国的铁路建设上,参与修建京沈铁路,主持修建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报效国家

1910年,一个叫朱子勉的广东人参加清政府组织的留学生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任邮传部左参议的詹天佑。因有同乡之谊,乡音交谈,倍感亲切。詹天佑告诫他说:“我们留学外国获得了一些知识技能,就要做一点事贡献国家。如果只想做官,就不能做事;想做事,万不可做官……在现在中国里,没有朝廷给予你一个官职,就没有地位,没有人把重要的事给你做。”

1910年詹天佑建造的京张铁路老照片。

詹天佑的意思是赞成朱子勉到京考试,但获得官职之后,万不可恋栈在京供职,要回到广东办一点事业。可能有人说,邮传部左参议,明明是一个实缺的官,为什么他自己做官,却劝人不要做官呢?这自有詹天佑的考虑,从关内外铁路帮办到京张铁路总办再到汉粤川铁路督办,从六品的州同到正四品的道台,从邮传部参议到交通部技监,詹天佑仕途也算顺利。但是,此中詹天佑仍然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他本是想以满腔热情希望报效国家,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投身祖国建设。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詹天佑很快发现了一个单纯的工程技术人员是无法干成大事的。他逐渐明白,在封闭落后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要有一定的官职,否则连做事的机会都得不到,别说做成一件事!所以詹天佑才有了这一番感慨。曾经有人称赞说:“做官与做事历来被分为二途,唯有詹天佑能合二为一。”不久,詹天佑就回到广州来办理粤汉铁路了。

不贪美名

京张铁路修成后,詹天佑任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及交通研究会会员、审订铁路法规会名誉会员、运输会议会员,同时担任粤汉铁路工程督办,他到汉口主持指导铁路修筑工作。詹天佑一个至交的儿子郭民原也是铁路上的工程师,一次参加铁路测量工作,路过汉口,受他父亲的嘱咐,专程去看望詹天佑。

当时有一个说法,就是连接火车车厢的“自动挽钩”是詹天佑发明的,甚至有人说外国人就把这种挽钩定名为“詹天佑钩”。郭民原在拜见詹天佑时谈起此事,詹天佑却连声否认。他说,这挽钩是京张铁路车站上一个专做车辆挂钩工作的中国工人,把他构想的草图给了一个在铁路工作的英国人看了,那个英国人回国后按照图纸试制成功,效果良好,后来在世界各地都普遍采用。不过这个英国人很诚实,他对外坦白承认这是中国工人的发明创造,并没有冒称是自己的功绩。詹天佑又说,他当时负责的是铁路建筑工程,工作确实繁忙,至于车辆检修保养和调度等业务,都另有部门人员负责,他也无暇顾及,他并没有为这个“自动挽钩”尽过力。

郭民原告别时,詹天佑再三叮嘱他要为此事向各方解释清楚。他说:“我在铁路工程方面享有盛誉,已觉受之有愧;决不能再在'自动挽钩’的发明问题上掠人之美。难道我还能不如那个英国人吗?”

巧拒任命

1917年6月,军阀张勋拥兵入京后,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在组织班子成员时,因为詹天佑建设京张铁路的成绩,张勋强行宣布他为邮传部尚书,电请在汉口的詹天佑到任。张勋的任命书到了粤汉铁路工程督办詹天佑的手里后,他没有答复一个字。张勋再次去电报催促,盼他速来京就职,同时令左侍郎陈毅暂代职务。

一天,陈毅忽然收到詹天佑拍来的电报,电报内容甚为诙谐幽默:“某日正朝眠未起,忽接到京师快电一通。方以为友朋问讯,亟披衣展读,乃赫然任仆为邮传部尚书之明令。第仆为草茅下士,何以忽邀眷顾,思之殊难索解。始犹以为相如名字,或有偶同,安知非电局投递之误,故未便答复。不料近顷又奉电文,谆谆敦促,本欲辞谢不就,另任贤能。若上达天听,势必恭缮奏折,娓娓陈词。然仆由三十年前游学归国,虽蒙录用,而位卑职小,不但无惧奏之资格,亦且不谙此项程式。今脱令率尔操觚,措词失当,鲜有不上干天怒。思维再四,惟有恳求足下代达弗能就职之意于贵皇帝。”詹天佑这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用他那嬉笑怒骂、含讥带讽的电报,巧妙地拒绝了张勋的邀请。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在汉口仁济医院逝世,终年59岁。


1912年,詹天佑修铁路时月薪1000两银元,相当于现在的21万左右。他的工资养10个老婆都没有问题。然而当别人叫他纳妾时,他却厉声地说道:“我是修铁路的,不但不能出轨,更不能纳妾”。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名叫詹天佑的先贤,他在1912年修铁路时,月薪高达1000两银元,相当于如今的21万左右。这个数字足以维持十个家庭的生计,然而,当有人提及纳妾时,詹天佑却坚决回绝:“我是修铁路的,不但不能出轨,更不能纳妾。”

詹天佑,是铁路的奠基人,被尊称为“铁路之父”。而这位铁路巨匠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段别具风采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廊,回到1912年,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时至晚清末年,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维新运动。在这个时候,一批优秀的海外留学生崭露头角,而詹天佑便是其中之一。年仅12岁,詹天佑便背井离乡,告别父母,踏上了前往美国的留学之路。这个决定并非易事,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然而,一个名叫谭伯邨的家族好友对詹天佑的未来充满信心。

谭伯邨认为詹天佑有着过人的才华,不能辜负这份难得的机遇。于是,他劝说詹天佑的父母,提出了一个富有诱惑力的条件:只要詹天佑前往美国留学,他便将自己的女儿谭菊珍许配给他。这份感动使得詹天佑的父母最终同意,送别儿子远赴异国求学。

詹天佑在美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绩优异,最终考入了耶鲁大学。在1881年,他毕业于美国雪非尔德理工学院,获得了耶鲁大学土木工程学学士学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留学生中,只有两人能够如詹天佑一样成功地拿到学位。

在留学的六年里,詹天佑与谭菊珍的感情逐渐深化。1887年3月27日,詹天佑回国,与谭菊珍喜结连理。随后,夫妻二人辗转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北京等五地。在这一路上,谭菊珍为詹天佑育有八个儿女,无论铁轨修到何方,那里就是他们的家。

然而,这并非一段平坦的生活。詹天佑一直在为粤汉铁路努力工作,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如此,他对妻儿的疼爱从未减退。他总是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陪伴儿女学习、写字,威严而又慈祥。

直到1912年,詹天佑受聘担任粤汉铁路总办,亲自设计监督一座欧式建筑,这一家才算在汉口安顿下来。而他最为人知的成就之一,便是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随着京张铁路的通车,詹天佑的声望水涨船高,月薪也从前的一千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1万左右。

詹天佑的成功引起了富家子弟的嫉妒,纷纷提出将女儿许配给他。然而,詹天佑以坚定的态度拒绝了所有的提亲,坚持说:“我詹天佑是有妇之夫,我只娶谭菊珍一个妻子,我不能出轨,也不能纳妾。”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但詹天佑对于婚姻的忠诚却赢得了大家的敬佩。有人曾试图劝说他纳妾,甚至说现在的条件很好,但詹天佑怒斥道:“我詹天佑是有妇之夫,我只娶谭菊珍一个妻子,我不能出轨,也不能纳妾。”这一番言辞让所有人铭记于心。

詹天佑的一生彰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在那个充斥着纷争和变革的年代,他坚守自己的信仰,将对妻子的忠诚当成生命的底线。他的爱情观,清新纯真,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真挚与美好。

在评述詹天佑的一生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仅是杰出的工程师,更是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的丈夫和父亲。詹天佑的坚守,不仅是对铁路事业的投入,更是对家庭的责任。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曲深情的家庭乐章。

回顾历史,詹天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先知先觉者。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妻一夫”的婚姻理念,表达了对家庭的珍视和对爱情的坚守。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爱妻护妻才是正道,忠诚和责任不仅体现在事业的拼搏上,更应延伸至家庭和亲情之间。

在詹天佑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采,看到了真挚的爱情和家庭的温暖。他的一生,如同一列坚实的铁路,贯穿时光,留下深刻的痕迹。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力量,用真挚和坚守,构筑自己的家园,铸就属于自己的时代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车自动挂钩詹天佑发明?
【老照片】1910年,詹天佑建造的京张铁路
1910年,詹天佑建造的京张铁路
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出京第一站,现在面临着拆除,人们纷纷留念
读《詹天佑》有感
【每天老照片】-1万-4468-老照片 | 1910年的京张铁路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