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啥后人会说: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上

从一个公案说起

先探讨个公案。

高中语文老师在讲到《祭十二郎文》时往往会告诉学生:苏轼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啥时候、在哪说的这话呢?

据考证,清人章懋勋在《古文析观解》卷五中提到苏轼把《陈情表》《出师表》《祭十二郎文》并举,称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

问题是,章懋勋离着苏轼好几百年呢,他在哪看到苏轼这么说滴?

这个不知道。没出处!

早在章懋勋之前,南宋的赵与时在他的历史轶事笔记《宾退录》中是这么说的: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云。”

赵与时的意思是——这话也不是他说的,而是一个叫安子顺的隐士说的。

南宋紧挨着北宋,如果苏轼说过,赵与时不知情的概率,大家觉得有多大呢?

好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这话很可能并不是苏轼说的,因为他名头大,“他说”有说服力,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了……

不管是谁说的吧,反正至少从南宋时,关于“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的说法,千真万确是存在的!

那么《祭十二郎文》到底写得怎么个“感人法”,以至于“不哭一鼻子”都会有不友爱、友好的“人性瑕疵”之嫌了呢?

下面咱就结合这篇祭文的文本,看看它写了什么,又是怎么打动人心的!


这篇祭文写了啥

1.韩愈及侄子十二郎的悲惨身世

你知道“八仙”里面的韩湘子吗?

韩愈的侄子十二郎大名叫韩老成,韩湘子就是他的儿子。

韩愈两岁就成了孤儿,跟着大哥大嫂过日子。不省所怙【hù】,惟兄嫂是依)

至于他的侄子十二郎,成为孤儿的时候则是8岁。

韩愈总共三个哥哥。大哥韩会,比他大30岁。(估计不是一个妈生的)

另外两个哥哥韩弁韩介也早早去世了。

十二郎的生父是韩介,过继给了没有儿子的大伯韩会。

公元780年,42岁的韩会客死在广东韶州(被贬)。那年,韩愈12,十二郎8岁。(本文年龄均采用我们今天更为熟悉的周岁,文中的“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应该是18岁)

相差只有四岁的小叔侄俩儿,分别是家族两代唯一的骨血。丁弱祚薄,孤苦伶仃。(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之后跟随寡嫂郑氏颠沛流离,苦苦挣扎的日子其艰辛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家庭条件所迫,韩愈早早就扛起了养家的重担。刚刚成年,为了生计就只身从宣城跑到京城西安投亲求职。(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2.仕途辗转波折,叔侄抱憾分离

别看后来的韩愈被人奉为“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但是他的科举之路走得分外不顺。

经历了三次科举落榜打击之后,直到第四次他才进士及第。然后又经历了吏部三次失败的“博学宏词科”考试,又是到了第四次才被选上。就在这期间,他还永远失去了抚养他长大的,情同老母的嫂子郑氏。

考试上不顺利,事业上同样闹心。

好不容易,他得到了宣武节度使董晋的赏识,开始“观察推官”的幕府生涯。

十二郎跑到他做官的汴州看他,他留侄子同住了一年。侄子才说回去接家眷一起来团聚,没想到,第二年他的老板董晋就去世了,他自然也就失去了汴州的工作。一家团聚就这样被搁置了。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那就下一次吧。

不久后,韩愈又获得了到徐州入幕府做官的机会,赶紧派人去接十二郎。谁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派出去的人刚刚出发,他的官职居然又丢了。

当叔叔的想:他们都还年轻,暂时分别,一定能有机会再次相聚,那就先“以事业为重”吧!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他完全没有料到,机会是再也不会有了。

公元800年,韩愈再次来到京城。

801年,终于通过了吏部的考试(第四次博学鸿词科)。

802年,做上了国子监的学官,并写下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师说》

803年,在宰相裴度的提携下,35岁的韩愈得以晋升监察御史(当年12月就被贬)。就是这一年6月2日(阴历),患有“软脚病”的十二郎病故了。

惊闻这个消息,韩愈一时间五雷轰顶,天塌地陷。过了七天才慢慢缓过魂来,让家仆摆上供品祭奠,然后写下了这篇撕心裂肺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3.声泪俱下的《祭十二郎文》

他追悔莫及早知道会这样,就算高官厚禄,我也不会离开你一天,去高就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他抗拒接受天呐!难道这是真的吗?不是做梦吧?难道不是传错消息了吗?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他绝望不已:你的儿子才10岁,我的儿子才5岁。像你这样年富力强的都保不住,还敢寄希望于他们长大成人吗?悲哀啊,悲哀啊!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他顿足捶胸:你去年写信来说得了“软脚病”,经常剧烈疼痛。我说:“这病,南方人很常见。”我竟然没当它一回事儿。唉!难道真因为这个病丧命了吗?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他哭天抢地:

(1).谁能想得到啊,年轻的晚辈先死了,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没了,衰弱的反而还苟活在人间?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2).我从今年以来,本来花白的头发,几乎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气血越来越衰微,精神越来越差,这样子,过不了多久就会追随你去死了。如果泉下有知,那么我们很快就可以相会了!假如我死后无知,为你悲伤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不悲伤的日子更是没有穷尽的。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他又痛定思痛,安排好侄子身后事宜:

(1).你的妻儿老小,如果粮食够用到丧期结束,就等到丧期之后把他们接来;如果不够用,我就马上把他们接过来……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会把你安葬在老家的祖坟旁,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2).从今往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在世上奔忙了!想回老家去置办几亩地,了此残生。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能长大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一直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也就这些了!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古代抒情散文。文章如泣如诉,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真实的、猜想的交织错杂在一起。在作者纷乱的思绪里,我们能看到他的艰难身世;能看到他的宦海沉浮;能看到他骨肉死别的血泪悲伤;还能看到他作为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和担当。

“真”是文章动人的根本。31岁的十二郎是韩愈唯一的侄子,从小同甘共苦如同“兄弟”(因此才说“友”)。这篇祭文由衷而发,历陈琐碎家务,艰难生活。说到痛处放声哀嚎,至情、至性、至痛、至真。

人类的情感体验是相通的,这质朴自然的真悲伤,必然能触动无数有心有情之人,在这份情真意切的“惨痛悲切”之下,坠落“不期然而然”的共情之泪。

漫漫人生,试问几人无友爱之情,无骨肉亲情?谁又能不触类伤情?

这样看来“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的说法,也并非是文学家“矫情”,自有它“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之处。


中场小结

写完这篇祭文“内容上”写了什么打动人心之后,按计划,我是要想掰扯一下它在“表达形式上”那种强烈的情感感染力的。那将是我对“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的另一半解释。

不过,此刻,左下角的文字统计显示,本文已经超过了3000字。

那么就先从这里分篇吧。

如果你读了我的文章,无论赞不赞同,都请不吝赐教。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为下篇写作积蓄更多的动力!

感谢阅读,感谢支持,我是爱历史、爱诗词的任襟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坤明:形单影只的历史典故,韩愈写给侄子韩老成《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古今三大祭文之首
祭文中的千年绝唱——韩愈《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ppt
《祭十二郎文》无法解决的问题终于得解 蓝山二中 欧阳思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