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朋友妻羞愤地把苏轼轰出门,苏轼写下一首诗,让一个成语火了千年

在中国数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宋朝算得上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它重农抑商和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得宋朝出现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这样的政策虽说有很大的弊端,但也还一定的好处。比如,在宋朝国力远不如唐朝那么强盛的情况下,文化上却出现了唐诗之后的另一个高峰——宋词,还出现了很多文学上了不起的人物,如欧阳修、苏轼、陆游、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了不起的人物。

在这些人物当中,苏轼算得上是各个领域的大师级的人物,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书画琴棋,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准,都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就算是拿到现代来说,他都依然是神一样的存在。

所以苏轼的水平,可以说是在古今都少有人能够达到,而在苏轼所处的时代,像他这样的全才,人们是极其崇拜的,就像今天的人们崇拜鼎盛时期的刘德华与张学友一样。

所以能够认识像苏轼这样的人,人们都会感到非常的荣幸,而能够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更是一种难得的自豪。因此,寻找机会认识或者与苏轼交朋友的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而陈季常就是其中的一个。

陈季常算得上是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隐士,他自称龙丘先生,是陈希亮的第四个儿子,而陈希亮是苏轼的上司。不过,陈希亮作为北宋时期最受老百姓爱戴的官员之一,在管理上非常严格,而苏轼生性豁达,大度随意。因此,苏轼与他的上司的关系处得不怎么好。

但是,做官归做官,做人归做人,所以尽管苏轼在官场中与陈希亮的关系并不佳,但他与陈季常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陈季常也甘当苏轼的粉丝。他一有空就与苏轼谈论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败的道理。

当然,除了谈论这些,他们还一起饮酒喝茶,天南海北地胡侃,而谈论风月之事,更是家常便饭。

对于饮酒来说,从古至今,只要能饮,没有什么限制。而风月场所,在北宋是非常正常的事,更算不得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创作慢词的柳永,就长期流连在风月场中,而苏轼的诗词,有一些更是为了歌妓所作的。

不过,男人觉得很正常的事,社会也很不在意的事,女人们却是很在意。陈季常的妻子柳氏,更是不允许丈夫在外面乱来,而且,她还是一个很霸道很彪悍的女人。而作为一个知书识礼的读书人,陈季常经常被他的老婆收拾得服服贴贴,不敢明着抵触妻子。

陈季常的惧内,不仅声名远扬,而且还是古今传颂。传说有一天,陈季常本来已经与苏轼约好了出去游玩,可他的老婆说什么也不让他出去。实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了,又不想失信于苏轼,陈季常只得向妻子柳氏承诺:“如果去了风月场所,愿意罚打”,妻子柳氏这才松口让他出去。

然而一出门,如放虎归山的陈季常就忘记了对妻子承诺的“誓言”,真可谓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是面对陈季常信誓旦旦的言语,柳氏哪里肯信?她不仅打听到陈季常与苏轼在一起去鬼混,而且还打听到陈季常与哪位名妓相处的细节。

因此,陈季常一回家,就见到了妻子柳氏为他准备好的青藜杖。好在家人苦苦相劝,陈季常可怜地哀求,才免了一顿皮肉之苦。不过,皮肉之苦虽然免了,跪搓衣板的“厄运”可是难免。

苏轼自知“连累”了好友,心里过意不去,于是前来探望陈季常,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居然看到了陈季常被罚跪的一幕。在那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丈夫被妻子罚跪,苏轼还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事。苏轼惊愕万分,他一边把陈季常搀扶起来,一边与柳氏争论,甚至还怂恿陈季常纳妾,打击柳氏的锐气。

哪知面对大宋万人敬仰的才子,柳氏却是半点也不买账,他反而觉得都是因为苏轼怂恿,丈夫才会在外面“学坏”,所以她怒火中烧,愤怒地向苏轼大吼:“滚出去”。就这样,苏轼被灰溜溜地赶了出来。

面对陈季常这样的老婆,苏轼一叹三摇头,无计可施,只得悻悻地离开了。后来,苏轼给朋友写了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苏轼提及了陈季常与他的老婆的事,这首诗就是《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简析

从题目可以看出,苏轼的这首诗是写给当时的名士吴德仁的,苏轼几次拜访吴德仁,皆没有见到他本人,感到非常的遗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寄给吴德仁。

在苏轼这首诗中,他描写了吴德仁悠然自得,闲适静谧的隐居生活,并描写了自己和陈季常在佛道上的失败,反衬吴德仁追求佛道的成功。可奇怪的是,苏轼重点描写的吴德仁的事迹没有火,写自己的地方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描写陈季常的地方,却是从古代火到了今天,一直火了一千多年停不下来。

在这首诗中写陈季常火了千年不停的地方,就是诗中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所谓“龙丘居士”就是陈季常,因为他自称“龙丘先生”。陈季常信奉佛教,经常修至深夜而不知疲倦,但是即便他刻苦用功,日月不辍,仍然没有学好佛法,甚至还不如他的老婆对佛教的领悟。

其中的“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两句,是苏轼戏谑陈陈季常学佛,却没能领悟佛中的真义,而妻子却领悟到了。“河东”柳氏指陈季常的妻子。“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指释迦摩尼初生时“分手指天地,作狮子吼声”的典故,用在这里是戏言陈季常与妻子都学佛,陈季常粗知其表,不知深意,而他的妻子却领悟到了其中的真义。

苏轼在这里实际上只有戏谑陈季常的学佛,并没有讽刺陈季常怕老婆的意思,不过人们并没有掌握佛教中“狮子吼”的真正含义,而把“忽闻河东狮子吼”理解为陈季常一听到柳氏如狮子般的吼叫,就吓得连拐杖都丢掉了,形容陈季常的老婆柳氏凶悍得如同狮子一样。

从柳氏怒罚陈季常的情景来看,在人们理解出错的典故中,人们把她比喻成河东狮吼真的非常的是形象,而且从此以后,“河东狮吼”也常常被用来形容男人惧怕自己的老婆,“河东狮吼”这个成语也一下子火了起来,直至今天,千年不绝。

事实上,柳氏真的是太冤了,放眼茫茫人海,放眼古今社会,有哪一个妻子会放任自己的丈夫在外面寻花问柳呢?管好和约束自己的丈夫不去那风月场所,难道就不是一个好妻子吗?这可是为了他的身体,也是为了美满幸福的家庭着想,这难道也有错吗?

而苏轼更冤,明明是写柳氏领悟能力很强,比丈夫更加懂得佛中的道理,却生生地被人们理解为她如同凶悍的狮子,真的是很无奈。但是这首诗的确出自苏轼之手,苏轼如何解释得清?

本文观点: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苏轼本来写的是拜访著名隐士的诗,其中之意实际上是夸赞柳氏有领悟的慧根,并没有睚眦必报,但是却没有想到“河东狮吼”的另一层意思却流行了开来,火了千年不断。

另一方面,对于苏轼与陈季常所谈论的风月场,那实在是一种封建社会的糟粕,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舍弃,就像陈季常的妻子柳氏一样,该河东狮吼的时候一定要河东狮吼,还社会的一片风清气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东吼狮”典出麻城
苏轼初出茅庐,撰文讥骂上司,太守不仅不怪罪,还请人刻石立碑供人欣赏,最终成就千古名篇!
UC头条:苏轼被友妻赶出门, 愤然写下此诗, 让一个成语火了千年
得知好友怕老婆,苏轼写首趣诗《寄吴德仁简兼陈季常》调侃,诞生一成语“河东狮吼”流传至今
苏轼被友妻赶出门,愤然写下此诗,让一个成语火了千年
苏轼被友妻赶出门,愤然写下了一首诗,让一个成语火了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