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空谈误国都是儒家,法家实干却被文人们贬低?

由于不可言说的种种原因,儒家思想如今被严重误解,很多儒家人物形象也被扭曲,与此同时由于商鞅变法的名气,法家在大众心里的形象普遍比较高大。其实,如果你仔细阅读儒家经典和法家经典,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事实远非如此。

先说儒家

对于儒家,我们最需要明确的一个事实就是,儒家思想不等同于孔孟思想。在孔孟之后的几千年里,很多后世儒学大家的思想并不贴合孔孟之道,甚至远远背离了孔孟之道,比如西汉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理论,就是对孔孟思想的极大扭曲,后人可以以此批判董仲舒,但不能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顶糟粕的帽子扣到孔孟的头上,因为孔子孟子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孔子只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这句话的意思是“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孔子强调的是君臣之间要相互尊敬,绝不是君对臣单方面的压迫。在这个问题上,孟子的思想就更激进了,他的原话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认为,如果君主把臣子看作草芥,那臣子就可以把君主视作敌人。

对于儒家的第二个误解就是空谈误国。孔子孟子在主张仁义之外,都有自己具体的施政手段,孔子主张“使民以时”,孟子也明确说人伦教育的前提是发展社会经济,要公平合理地丈量土地,使民各司其业。即便是理学创始人朱熹,他也是个实干家,他创办的“社仓法”对于保障底层百姓的生活有巨大作用,不仅在当时成为一国之法,即便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些东南地区的“朱子社仓”仍然在发挥作用

所以,如果仅仅因为在某些王朝面临崩溃时,儒家官员拿不出有效解决方案就说儒家空谈误国,就太不公平了,因为自汉代以来的所有王朝,任何一个盛世的开创,都少不了儒家弟子的实际参与。

在封建帝制时代,王朝的兴衰起落自有其规律,而且多数王朝是“外儒内法”,或者儒释道并用,如果把每个王朝的没落责任都归咎到儒家身上,显然过于草率了。

再说法家

如果你读过商鞅和韩非子的大作,就会明白法家的实质是什么,法家准确来说更应该被称作“权术家”。其核心思想固然有公平、公开和公正,但其根本目的是国家和君王的意志,为了实现君主意志而立法,然后将王法用残酷手段推行下去,把国家迅速变成战争机器,最终实现君王意志。

商鞅的《商君书》里专门有《弱民》一篇,里边的“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等言论,比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观点不知道要可恶多少倍,其对思想的荼毒简直罄竹难书。

在《韩非子》这本书里,也有《八奸》一篇,在韩非子眼里,有八类人是君主需要严密监视,用权术加以控制的,分别是“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基本社会上的所有亲情和有温度的情感,在韩非那里都要变成冰冷的,所有美好的情感都要被“尔虞我诈”所替代。

所以,这样的法家,就算实干,难道是值得推崇的吗?

结语

儒家相比法家,可能在某些方面是趋于理想化的,但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社会,难道不需要理想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荀子差点把儒家提速千年
萧三匝:儒法融混的尴尬
孔孟思想能流传数千年,为何二人在春秋战国时混得那么差?
解光宇:论荀子哲学思想的创新性
“不隐于亲”“重罪不可容隐”与儒家家国伦理 | 宋磊
孔子和孟子归根到底同为儒家学派,那孔孟之争到底是在争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