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了枪托的驳壳枪性能可不可以提升?

一、加盒式肩托不是毛瑟手枪的独技,而是当年所有大威力战斗手枪的惯技

举几个例子:

1.德国鲁格炮兵型手枪——

2.日本南部8毫米甲型手枪(王八盒子早期型)——

3.美国M1911手枪——

4.比利时FN35手枪——

5.芬兰拉蒂L35手枪——

当然远不是上列几种了,主题不在这,不赘述。


二、毛瑟驳壳枪的木壳

驳壳枪的木质枪套,也简称木壳,是旧中国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轻武装具。就是这个:

驳壳枪木壳外侧有一按钮,是用于开启盒盖的。陈佩斯朱时茂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中有关于这个按钮的用法。

驳壳枪与兼作枪套的木壳是如何结合的呢?请看:

这是木壳尾端的卡榫。

这是枪柄后端的勾槽。

将木壳卡榫插入枪柄沟槽,就完成了二者结合:

结合以后,整个枪就变成一支卡宾枪,或者微型冲锋枪了。

三、实战中的应用

如果对民国军史有兴趣,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即不论国军还是共军,在统计实力和战果时,驳壳枪是不归在手枪之列,而是单列的。这就给出了一个定位,即驳壳枪是被像今天的P90那样作为单兵自卫武器使用的。

根据旧中国军队教范的要求,凡正规作战,驳壳枪必须结合木壳。以颁行于民国二十六年的驳壳枪教范为例,其中说道:“若在未上把之枪……若指掌不能密接枪把,则腕力不充足,而据枪难安定,其射击命中则鲜有精良矣。”因而教范要求,驳壳枪射击必须要将木盒结合于枪尾。

看图说明:

1.旧军阀时期五省联军的一队手枪兵:

从图中可以看见所有的驳壳枪都结合有盒式枪托。

2.国民党军的制式教练:

再看一个近景的国民党军手枪兵:

3.中共军队的驳壳枪制式教练:

中共军队有长时期的游击作战,游击作战很多情况下,要求驳壳枪必须隐藏携带,故而并不要求必须将枪盒结合于枪尾。但正规作战与训练,则仍然要将二者结合,以发挥更大射击效果。

即使是游击队,只要条件允许,驳壳枪的射击也要上木壳,因为作为冲锋手枪,单手打连发很难控制。啥叫条件不允许呢?游击队经常在敌后作战,化装成赶集的农民或商贩侦察、偷袭等等,驳壳枪必须暗藏携带,硕大的木壳不好隐藏,也就只好不用,这就是条件不允许。

这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曾山、刘英、粟裕和警卫战士的合影。除三名首长外,十九名警卫战士的驳壳枪全部结合了木壳。

这是新四军一名手枪兵在训练中。

这是琼崖纵队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的原型)的三名女战士,手中的驳壳枪全部结合了盒式枪托。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杨子荣借题发挥”一节中,有这样的描写:“他把大肚匣子上了把,点射两发,把快慢机一拨,嘟嘟嘟……一梭子,子弹雨点似的落在几个黑影周围,翻起几点儿雪尘。”这句话中的“上了把”,就是将木制枪盒结合到驳壳枪上,用作枪托使用的意思。

老电影《南岛风云》中,由老艺术家仲星火饰演的游击队员张强一角,在掩护事务长运粮那场戏,与敌枪战时,也是结合木壳做连发点射的。只是今天的男女戏子们用驳壳枪,是很难看到这样的用法了。

四、手枪加枪托,其目的是为了增大有效射程

枪还是那个枪,弹还是那个弹,为什么加了枪托后可以增大有效射程呢?

这就得科普一下有效射程是怎么回事儿了。

一支枪的有效射程,即是对有生目标能获得可靠射击效果的距离。这个“可靠射击效果”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弹头动能对有生目标的杀伤效果,二是精确的瞄准效果。粗俗说,就是:第一,能否撂得倒;第二,能否瞄得准。

这两个因素又是遵循木桶定律的,也就是说,二者取最短的那个,才是有效射程。

对于手枪来说,哪个最短?显然是瞄准。就说毛瑟驳壳枪吧,以其发射的7.63X25毫米毛瑟手枪弹来说,200米距离上的存能为20.7公斤米,300米距离上的存能为15.2公斤米,而按当时的标准,对有生目标的有效射杀最低需要8公斤米的能量。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考虑瞄不瞄得准,那么这驳壳枪射出的子弹就是飞行到200米以外甚至300米,摞倒一个人也是没问题的。

那既然驳壳枪弹在200~300米的距离上都能够有效射杀一个有生目标,为什么其单手射击时有效射程只有50~70米呢?这就是受制于瞄准这个短板了。因为手枪的瞄准基线短,在单手无依托的情况下,70米,已经是极限了。加装了木壳做枪托使用的好处,就是可以抵肩行有依托瞄准射击。瞄准有依托和无依托效果当然大不一样,有依托的瞄准毋庸置疑会增大其有效瞄准距离,这个短板加大了,有效射程也就随之加大了。

假如能够给驳壳枪安装光学瞄准镜的话,可以有效瞄准上千米,那么它的有效射程是否就是上千米呢?不是,有效瞄准距离上去了,还得看弹头的动能够不够。在这个距离上,7.63X25毫米毛瑟手枪弹显然达不到有效杀伤的动能要求。

综合两个指标,就得出了驳壳枪的有效射程,单手无依托射击50~70米,加装肩托后有依托射击150米。

注意,这个有效射程,有两点容易误解,需说明:

第一,它是个大约值。为什么是50米和150米?51米就不行吗?155米就不行吗?不不!不能这样计较。这个50米或150米,只是个大约值。

第二,它是个平均值。也就是说,你既不能拿神枪手的标准来说事儿,也不能拿军盲枪盲的标准来说事儿。对于驳壳枪来说,有些神枪手单手无依托射击,有效射程也能达到100米开外。旧社会东北的胡子能在100步的距离上用驳壳枪无依托射击击中高粱杆,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能用驳壳枪在无依托的情况下击中200步远的苹果,而也有些人,你就是给他加装了木托取卧姿行有依托射击,他也打不中30米的目标。所以,这个50米或150米,是对经过射击训练的普通射手的平均值而言的。

不知我说清楚了没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毛瑟驳壳枪,你听过的说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毛瑟驳壳枪之一)
此乃谣传:中国人为提高命中率发明了盒子炮横向射击
驳壳枪枪套知多少(3)——变态的另类枪套
加了枪托的毛瑟驳壳枪盒子炮到底性能能提升多少?
驳壳枪枪套知多少(1)——木头盒子枪套
手上拿着一支二十响,心里一点都不慌 驳壳枪在中国演绎的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