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刚吃降压药,出现这4种意外,别急着停药,要找医生看看!或是让子弹飞一会!

刚吃降压药,就出现意外,如果是这4种情况,不要急着找医生!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血压高的人是否吃药也是有校准的,一般建议:

1、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之间,经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压仍≥14090毫米汞柱者应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2、收缩压≥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00毫米汞柱者一开始就应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

经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1年后,可逐渐减少降压药的用量,但应避免突然停药。

对刚开始吃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而言,会出现一些药物反应,有些是正常的有些则是不正常,可以分以下几种。

1、首剂综合征

高血压患者在第1次使用降压药物时,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心慌、晕厥等不良反应,甚至感到服药后症状加重。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压力反射不敏感,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障碍,更易出现首剂综合征。容易引起首剂综合征的药物是哌唑嗪,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者开始服用降压药物时剂量宜小,一般建议是常用量的13,以后逐渐增加到治疗量。

首剂综合症的提出是在80年代,使用哌唑嗪治疗高血压病人,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晕厥,常发生于首剂,故称为首剂效应1985年邵耕首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以问题解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中的首次剂量综合征这一名词和概念。

容易引起首剂效应的降压药并非只有哌唑嗪,其他如钙拮抗药硝苯地平、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还有周围血管扩张药肼苯哒嗪、长压定、硝普钠,以及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胍乙啶等等,都可能发生此类现象。

这些药物多数是短效药,起效时间快,发挥作用较强,不良反应也容易发生。而且,不同种类的药物会出现不同的首剂效应,如特拉唑嗪等α受体阻断剂可出现眩晕、心悸、恶心症状;心得安等β受体阻断剂可出现心跳过慢;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有时会导致头痛、心悸、面红等。

降压达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合理、规范服药也是治疗高血压的根本保证,患者应谨记,加药或减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己调整不可取的。

2、停药综合征

有些人服用降压药物后,看到自己的血压已经恢复了正常,便擅自停药,结果没有多长时间,血压又出现回升,且伴有出汗、头痛、失眠、易激动等症状,这种情况称为停药综合征。

几乎所有的降压药物都会发生停药综合征,但主要的有甲基多巴、普萘洛尔(心得安)、胍乙啶等。产生停药综合征不仅能使病情恶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会导致高血压危象

在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中,常见停药综合征的药物,就是洛尔类的β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阿罗洛尔等。这些药是降压药里的一大类,高血压患者经常用到。

因此,服用降压药物期间最好不要突然停药,即使需要停用也要逐渐减量,慢慢停药。

3、低血压综合征

低血压是指血压最高值(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或最低值(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突然血压骤降,脉搏加快,头晕目眩,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或丧失,此为低血压综合征。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收缩机制障碍,使脑部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时性脑缺血和缺氧所致。因此初次服用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或作用缓慢而持久的降压药物(如控缓释片、缓释片、长效剂)开始,且中途不得擅自增加剂量。

大多数药源性低血压是一过性的,休息后可自愈。但部分患者发展急骤,个别情况下可引发严重后果,因而应加强防治。

凡服用,特别是首次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抗抑郁药和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勃起障碍的药物可能诱发低血压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用药反应情况逐步调整剂量。

用药后安静平卧30分钟至1小时。转变体位时宜缓慢,如从卧位站立,应先缓慢坐起,稍做休息后站立片刻,再缓慢起步,这样可使体内血液循环有一个调节、适应的过程。

如果在用药过程中突然出现低血压,不必惊慌失措,应立即平卧,适当垫高下肢,以增加静脉回流量。如果确定所服用的某种药物是其诱因,可停用或减量,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血压。

4、夜间综合征

人的血压波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正常情况下,血压在昼夜24小时内呈周期节律性变化。清晨一觉睡醒来,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上午9∶0011∶00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下午3∶006∶00再次升高,随着夜幕降临,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午夜后至觉醒前这段时间,血压又有少许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低平的。这二高一低的时间是高血压的危险期。

睡前服用降压药物,因自然下降因素加上药效作用,会导致血压较大幅度地下降,再加之夜间血流量减少,血流缓慢,极易导致心、脑等供血不足,也极易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附着在血管内膜上凝聚成栓子,从而产生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偏瘫、失语等症状。所以,高血压病人切忌在夜间睡前服用降压药物,以防止夜间发生意外。当然在部分血压波动不走寻常路的高血压患者则需要通过24小时血压检测后,决定是否晚上吃降压药

由于老年人多患有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弱,血压自动调节作用减低,故夜间血压下降得更为明显。当血压下降至低于自动调节能力的下限时,血流缓慢,脑部血流量明显减少,严重时可发生脑梗死。传统降压药的服用法一般为一日3次或临睡前服用。应该说,这种服法是欠合理的,不仅不能理想地控制血压,甚至增加了诱发脑梗死的危险性。

合理的服药时间是:应根据药物的类型和剂型加以选择。如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第1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不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00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药效果最好。不可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长效控、缓释制剂每日只服用1次,应在清晨醒后即服用。

经研究发现,这种服药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的意义,既能使白昼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同时,实践已证实这样服药比均衡给药的脑卒中发生率低50%7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血压恢复到什么程度才算“90”分?
【X】网传“美国已正式规定:65岁以上标准血压150/90为“错误”讯息
高血压如何根据病情科学选择降压药
降压治疗的几种小技巧
为家中老人收藏!老年高血压有啥特点?如何用药?
7种低血压 你属于哪一种?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