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胁痛,按证型推荐10种中成药

胁痛作为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其是以自觉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胁肋部指两侧胸壁由腋以下至第十二肋以上的区域。其病位主要在肝胆,与脾、胃、肾等相关。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虫石阻滞、跌扑损伤或久病体虚等为主要病因,基本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所致肝络失和。下面介绍其西药、中成药用药,其中推荐10种中成药。


  一  

西药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

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抗炎、止痛作用。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胁痛患者,尤其是由炎症引起的疼痛。布洛芬常用剂量为每次0.3~0.6g,每日3~4次;双氯芬酸钠每次25~50mg,每日3次。


利胆药

药物:熊去氧胆酸、茴三硫等。

熊去氧胆酸可促进胆汁分泌,改变胆汁成分,有助于溶解胆固醇结石,缓解因胆系疾病引起的胁痛。熊去氧胆酸一般每日8~10mg/kg,分2~3次服用;茴三硫能促进胆汁、胆酸和胆色素的分泌,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茴三硫每次25mg,每日3次。


抗感染药

对于因胆囊炎、胆管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胁痛,可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肟、头孢哌酮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头孢克肟一般成人每次0.1~0.2g,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每次0.5g,每日1次。

  二  

中成药


胆腑郁热证

主症:胁肋部持续性灼痛或绞痛;胁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痛引肩背。

次症:口苦;恶心欲吐;饭后呕吐;身目黄染;持续低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治法:清泻胆热,理气止痛。

01

益胆片

功效为清热利胆,行气散结。适用于胆腑郁热证引起的胁痛,可缓解胁肋疼痛、口苦、恶心等症状。用量用法为每次3片,每日2次,口服。

02

大柴胡颗粒

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用于胆腑郁热证,对改善胁痛、口苦、便秘等症状有帮助。每次1袋,每日2次,开水冲服。


肝郁气滞证

主症: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心烦易怒,喜太息。

次症:脘腹胀满;胸闷不舒;嗳气;纳少。

治法:疏肝理气,缓急止痛。

03

胆舒胶囊

具有疏肝理气,利胆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证的胁痛,可减轻胁肋胀痛、胸闷等症状。每次1~2粒,每日3次,饭后口服。

04

胆宁片

能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肝郁气滞证的胁痛,对缓解胁肋胀痛、大便秘结等症状有效。每次5片,每日3次,饭后口服。

05

四逆散

可透解郁热,疏肝理脾。适用于肝郁气滞证的胁痛,能改善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等症状。每次1袋,每日2次,开水冲服。


肝胆湿热证

主症:胁肋胀痛;口苦;口干欲饮。

次症:身目黄染;脘腹胀闷;恶心厌油;纳呆;身体困重;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06

鸡骨草胶囊

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肝胆湿热证的胁痛,可缓解胁肋胀痛、口苦、黄疸等症状。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07

金胆片

能利胆消炎。用于肝胆湿热证的胁痛,对改善胁痛、口苦、黄疸等症状有一定效果。每次5片,每日2~3次,口服。


瘀血阻络证

主症:胁肋刺痛,入夜尤甚;痛处固定而拒按。

次症:面色晦暗;胁下或见癥块。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08

血府逐瘀胶囊(丸)

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络证的胁痛,可减轻胁肋刺痛、痛处固定等症状。每次6粒(胶囊)或1~2袋(丸),每日2次,口服。

09

元胡止痛片(滴丸)

能理气,活血,止痛。用于瘀血阻络证的胁痛,可缓解疼痛症状。每次4~6片(片)或20~30丸(滴丸),每日3次,口服。


肝阴不足证

主症:胁肋隐痛,绵绵不已;两眼干涩。

次症:口干咽燥;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肢体困倦;失眠多梦。

治法:养阴柔肝,理气止痛。

10

杞菊地黄丸

滋肾养肝。适用于肝阴不足证的胁痛,对缓解胁肋隐痛、头晕目眩、眼干等症状有帮助。每次8粒,每日3次,口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三十九节中医辩证治胁痛探讨
(十一)小柴胡汤——胁痛,胆囊炎
武当道医学|道家秘传疏肝第一穴:玉堂
程凯养生说:身体自备的气滞胃痛颗粒
胁痛 肝胆气滞证:中医经典古籍辨病辩证分析及四逆散治疗
《中医诊断》常见50种中医辨证证候(4)——肝气郁结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