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弱弱地问一句,皇上,您这字儿是不是写错了……


  天下第一“错”字——承德避暑山庄匾额中的“避”字


  天下第一“错”字——“避”

  写法: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这字一是影响大,二是皇帝写的。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见图)。此“错”字是谁人所写?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传言:康熙多写了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更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言外之意是康熙创造了此字,这可是大谬不然!

  考据: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流传至今的《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中,李白诗《古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两个“避”字均多一横。唐崔孝公墓和敦煌经卷P3742《二教论》中,“避”的碑别字和敦煌俗字右边辛下也均多出一横。康熙饱读汉文诗书,绝非笔误而是有所依据。

  最有说法的“错”字——“鱼”


  “花港观鱼”碑

  写法:康熙写的“错”字不只避暑山庄一处,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碑,碑上的繁体“魚”字下面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这个“错”字最有说法。

  传言:这是怎么一回事?如果说避暑山庄的“避”字康熙不会写还情有可原,但这“鱼”字不会写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了。

  考据:《说文解字》:像多出一横的“避”字一样,少一点的“鱼”字古已有之:抄写于唐永隆二年(681)二月十九日的张衡《西京赋》中的“鲸鱼”“鱣、鲤、鲔、鲵”,鱼下皆三点。束皙的《补亡诗》:“鱼游清沼,鸟萃平林;濯鳞鼓翼,振振其音。”“鱼、鳞”二字中的“鱼”下亦均三点。

  早于此的《魏张玄墓志》和敦煌经卷S.78《失名类书》中,“鱼”下皆为三点。康熙只是选取了古人所用生僻字来题写碑文而已。

  出现最多的“错”字——“明”


  “此山眀太祖之墓”

  写法:“眀”是国内景点出现最多的“错”字之一。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细心的游人至少可以发现两处“错”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错”,后者则是民国初年人所题,至于此人叫甚名已无从查考了,估计也是精通书法者。

  除上面提到的外,在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内,有块匾额叫“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就写成“眀”;新都的宝光寺有“光明世界”匾,上面的“明”字也写成“眀”;济南市大明湖的门牌上,“明”字同样写成“眀”。

  传言:后人有两种猜测:一种是清代文字狱厉害,当时文人在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明”,担心惹祸,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把“日”易为“目”,意思是“睁眼写错字”。另一种说法则相反,用“目”代替“日”是一种智慧,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就是这用意。

  考据:明代博学广闻的张自烈,广收三万三千余字编成《正字通》一书,释“明”为:“古皆从日月作明,汉乃从目作明。”唐写本张衡《西京赋》中的“廼有昆明灵沼”,谢灵运《述祖德》诗中的“明道时经纶,清尘竟谁嗣”,李白《长相思》中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王昌龄《长信怨》中的“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明”字皆写作“眀”,且大都早于明代年间。

  写“眀孝陵”之人是有经典可依据的。

  最具哲理的'错'字——“流”


  平山堂“风流宛在”匾

  写法: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有一块题写“风流宛在”的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其中的“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而有意错之。

  传言: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当年每到夏天,欧阳修就会在平山堂大宴宾客,请来美妓助乐。为了营造气氛,还击鼓传荷花,荷花落在谁的手上,谁就得饮酒一杯,作诗一首,摘一片花瓣扔到地上……常常深夜不歇。“击鼓传花”的游戏,据说就是因为欧阳修的这段风流韵事而传下来的。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写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

  考据:“流”字右偏旁少一点,乃古籍写本甚至刻本中不胜枚举之字。如张衡《西京赋》中的“流景内照”,李白《瀑布水》中的“挂流三百丈”,王昌龄《梅道士水亭》中的“名流即道流”,比比皆是。敦煌经卷S.388《正名要录》中的“流”字亦如此。作为诸生出身的刘坤一,写此字只是信手拈来。“风流”二字也并非贬义词,既然前面已云“追念”,后面再作“微词”说解,这在逻辑上也说不圆满。

  “土”字在敦煌经卷中常常在右侧两橫间多加一点。多此一点的“在”字,见于敦碑016《自在王菩萨经》和《魏丘哲妻鲜于仲儿墓志》,也非刘坤一创制。

  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


  写法: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侧有一副楹联,此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传言:“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游人听后不仅没有人说它是错字,反而连连叫绝。

  对于孔府这两个“错”字的来历,也有传说。据说这是神来之笔,系仙人指点。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据说这以后孔府凡书写“富”上面皆无点。

  “章”一竖通天,又是怎么一回事情?据说与大才子纪晓岚有关。当年纪晓岚应邀给孔府写联,但“章”字就是写不好,写了多遍皆不满意。纪晓岚索性放下笔,去休息了,不一会儿进入梦乡,纪晓岚看到有一老者在他写的“章”字上画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纪晓岚当即醒来,得了灵感,挥毫泼墨,把“章”字的一竖写出了头,意境一下子全出来——“文章通天”,用在孔府的大门上十分贴切。

  考据:头上无点的“富”字早在1500多年前就出现在北魏衮州刺史元弼的墓志铭上。在敦煌经卷096《双恩记》中也清晰可见。清代著名书法家金农、何绍基、童大年都写过无点之富。至于“章”字,民间所云“立早章”实为误解。《说文解字》:“章,乐竟为一章,从音、十,数之终也。”可见最初的“音十章”是音乐术语,之后才泛指文章。清代著名书法家吴大澂、丁敬、邓石如、赵之琛、莫友芝、俞樾等人都写过下面一竖通至上面的“章”字。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文章通天”的含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胜古迹的错别字
思维导图:什么?这些错别字竟被传为佳话?
历史上的天下第一错字
最有典型性的五大著名错字
约定成错、有意写错字是一种文化--中国五大著名错别字
中国史上著名的五大错字:皇帝提笔也写错别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