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炎黄之战——上古第一战

  1、炎帝黄帝是什么关系?

  2、炎帝是不是神农氏,炎黄之战因何爆发?

  3、明明是黄帝战胜,为何炎帝位次排在前头。



  【1、炎黄出世】


  黄帝像,汉砖

  在东亚大地,有一支军队,沿着太行山脉,不断向北进发。

  这支军队的步伐并不是很整齐,他们一个个披头散发,神色异常的疲惫,他们各自穿着本族的衣服,手上拿着的是经过打磨的锋利的石器。

  在这支行军的队伍之中,有一个人头上戴着用树枝扎成的王冠,显然是这支队伍的领袖。

  他看着前面,眉头深锁,仿佛心中有至为难下的决断,一直未能解开。

  这时候,他先期所派出去搜集情报的哨探前来回报,前方不到一百里,便是涿鹿。

  这位首领比他的哨探更了解涿鹿的情况的。

  啊,几十年前,他离开这里,现在,他回来了,回到了故乡。

  他不但回来了,还带着庞大的军队,要和自己的亲兄弟决一死战。

  他,就是神农王朝之最后一任君主炎帝。

  他要攻打的,便是他亲弟弟黄帝之封地涿鹿。

  不论是伏羲王朝还是神农王朝,都属于部落联盟时期,流行的是轮流执政。

  部落联盟中那一个部落最为强大,就越有机会赢得执政权。

  炎帝之上台,就是因为他出自于华夏集团中的有熊部落。

  炎帝的父亲少典是有熊国首领。

  据考证,有熊其所在地理位置即今山西省大同市以东、河北省张家口市以南、涿鹿县以西、阳原县以北的桑干河山间断陷盆地之中央。

  少典娶了有蟜氏部落的一位名叫女登(一说任姒)女子。

  关于他的诞生,据说是他母亲,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于常羊山生下炎帝。[1]

  少典还从有蟜氏部落的取了另外一位名叫附宝女子,这位女子为他生下了黄帝。

  关于黄帝的诞生,非常之神异——

  当黄帝的母亲附宝,看见一道巨大的电光绕着北斗枢星旋转,照彻郊野。

  顿时之间,附宝因了这天上的异相,感而受孕。

  在怀孕二十五个月,在青丘这个地方生下了黄帝。[2]

  青丘之所在,即以青丘为都的古国别称,实即“有熊国”;

  按照原始部落的习俗,两个兄弟长大成人之后,父亲各自分给他们一部分的财产,让他们各自去发展。

  炎帝就跑到了姜水[3]发展。这个自立门户的部落在他治理下,有声有色,兴旺发达。

  他以牛为本部族的图腾,和附近部落征战的时候,树立起来的旗帜,上面就绘制着本族神牛的图案。是以后世传说他是人首牛身。

  他的后裔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就自取了一个姓——姜。

  姜,从字源来说,从女从羊,前者代表母系,后者则是说明这一部族以牧业为生。

  神农王朝各部族首领看到炎帝作为一名政治明星冉冉升起,联合向执政神农氏推荐,炎帝就此成为了接班人。

  炎帝上台时的神农王朝正处于衰落期,伏羲王朝太昊时期形成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大联盟无法再维持下去。

  炎帝上台之后,对于这一状况束手无策。

  他显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都归于失败。

  也许是因为他的政治手腕不够高明,更或者是几代以来,东夷集团的独立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烈了。

  特别是东夷集团中领军人物蚩尤已经露出了和炎帝一别苗头的迹象。

  于是,造成的局面是炎帝在台上呆的时间越长,两大集团撕破脸的可能性就越大。

  即便是华夏集团内部,多数首领也不赞成炎帝和稀泥的因循政策。

  他们私底下秘密谋划,决定推举出一位鹰派的首领,取代炎帝,从而一举扭转这一局面。

  这位被神农王朝各大族看中的人是炎帝的兄弟——黄帝。[4]

  当初,炎帝在姜水发展的时候,他的弟弟黄帝则跑到了姬水[5]发展。

  他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同样的也很出风头。

  他的后裔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就自取了一个姓——姬。[6]

  据《史记》的说法——

  黄帝是少典氏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

  他生下来就神奇灵异。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史记》上关于黄帝的姓名的说法,是很不靠谱的。

  公孙,就是公爵的后裔。

  可是神农时代,还没有后世公侯制度,因此这个公孙之姓,当是后世好事之人,觉得黄帝作为中国人之祖先,应该有个响亮的姓,所以就捏造了一个出来,安在了他的头上了。

  至于轩辕,则是因黄帝是规定了造车之制而得到名字。

  据说,中国最古老的车子,本来是不分类的。到了黄帝的手上,才一分为二。

  一是小车以供坐人,舆中竖一直木撑起遮阳光的如伞之物曰华盖。

  它的规制是用一根独木连接于舆下轴之中央为牵引,延伸出舆前而高扬,以搭于马背。

  因此大家便取取其牵引木高扬之状,而称之为“轩”了;

  二是载物之大车,用两根直木做牵引,这又是所谓的“辕”了。

  两者合二为一,是为轩辕了。

  黄帝为什么单单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所统治的封地涿鹿里头,有个地方叫做轩辕之丘,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当是有熊国造车的手工坊了。

  黄帝处理政务的办公大楼,就靠近轩辕之丘,因此被人称之为“轩辕氏“了。

  当然,这个名字和公孙一样,也是很不靠谱的。

  因为,中国发明车子,根据文献,是到了夏王朝时代,由商王朝之先祖奚仲发明的。

  而就目前考古发现而言,在两河流域及欧洲,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已经肯定有了车,而车最初发明的时间显然还要早。

  但是最早的中国古车则是商代晚期,系有牲畜的车则在中国考古材料中要到公元前5世纪才出现。

  所以在黄帝所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没有车的,更不可能对车还加以分类。

  他之所以叫轩辕氏的缘故,和他之所以姓公孙一样,都应该是后世捏造出来的。

  ..

  .


  华夏始祖黄帝像

  出自明人所绘之《历代帝王名臣像册》

  【2、阪泉之战】

  .


  据考证画的是炎帝之像,出自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炎黄争霸之阪泉之役

  炎帝黄帝两人可以说各有所长。

  炎帝长于政事,所以才被神农王朝之天下共主神农氏看中,成为神农王朝之最高领导人。

  黄帝则热衷于军事,整天习兵练武。

  据说他还训练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组成特种兵团。[7]

  当时神农王朝已经衰微了。

  一个王朝衰微了,分离主义倾向就出现了,就不听中央的指挥了,为了各自的利益大打出手。

  长久下来,就会搞得接任的炎帝这个老大很没有面子了。

  而最残酷的事实是,炎帝没有力量征讨他们。

  怎么办呢?就得手上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也在这时候,炎帝和黄帝的父亲少典过世,炎帝既然成为神农王朝的君主,因此有熊国的封地当然由正崭露头角的黄帝继承了。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更何况黄帝长于军事,于是炎帝就命令他帮神农王朝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部落,各部落这才都来归从。

  长此以往,黄帝在神农王朝中威望远远高于炎帝。

  慢慢地,炎帝发现,他的这位弟弟的战功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不听话了。

  当兄弟的亲情再无法遏制追求权力的野心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冲突必然不可避免。

  随着两者正式公开的决裂,战役终于爆发,各部族只能选择站队了。

  当炎帝所率领的由神农王朝各大族所拼凑的联军抵达涿鹿之附近,顿兵于阪泉

  阪泉位于今天河北涿鹿之山北、北京延庆县之阪泉村。

  从军事的角度看这里背山面野,进可攻退可守,处在妫水河与海坨山之间,地当交通要冲,在这里发生激战是顺理成章的。

  黄帝在炎帝出征之前,已经早就得到了消息,他选择的策略是坚守,实施的是以逸待劳的战术。

  对于炎帝来说,他出自有熊国,又是神农王朝君主,自以为能够在这里赢得响应。

  没想到有熊国这些年在自己兄弟黄帝的治理下,已经只知道有黄帝,不知道有炎帝。

  这一战略上的判断失误,可能是炎帝之所以败绩的原因。[8]

  在经过三次至为激烈的大会战,炎帝所率领的神农王朝各大族联军彻底崩溃,一败涂地。

  炎帝兵败之后,神农王朝各大族更是离心离德,纷纷倒戈。

  唯有一个部族誓死忠于炎帝,这位部族的领袖后人称之为刑天。至于他的本名,却无人知晓。

  刑,就是杀戮的意思,天,指的则是黄帝乃是天子。

  根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

  刑天为了自己的信仰和天帝争战,被天帝打败之后,砍下脑袋,埋葬在常羊之山。

  然而心中熊熊战火却支撑着他的意志,让他重新站了起来。

  没了头颅,他如何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呢。

  他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奋战不休,至死不息[9]

  黄帝对于刑天之忠诚,至为感动,所以在打败刑天之后,将刑天的尸体埋葬在常羊之山。因为常羊之山,正是炎帝之出生地。

  后人对于这位失去名姓的将领很是佩服。魏晋的陶渊明读到《山海经》这一段的时候,就忍不住写了一首诗,诗中有句——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10]


  山海经之刑天

  



  .

  商代金文中之刑天族徽。

  ------------------------------------------------------------------------------------------------

  [1]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姙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姓焉。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於陈。——《帝王世纪》)

  [2]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青丘。——《河图稽命征》

  《归藏》载:“蚩尤出自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

  [3]近代学者郭沫若、翦伯赞等认为姜水在今岐山之东,为渭水的一条支流

  [4] 关于炎帝和黄帝这对兄弟,谁是大哥谁是小弟?搜罗一下汉代之前的说法——

  《国语·晋语》载晋大夫司空季子语曰:“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孔子集语·主德》:“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

  《新书·益壤》云:“黄帝者,炎帝之兄也”,《制不定》篇又曰:“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

  ,大抵都认为黄帝是哥哥,两人并提的时候,总是黄前炎后。后世可能以为炎帝执政在前,是以变为炎黄。

  [5]今称沮河,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的黄陵县境内

  [6] 关于黄帝之名姓,姬姓之由来,有好几种说法,郭沫若以为轩辕即天鼋,因为《国语·周语》中有“我姬氏出自天黾”的说法。天黾即天鼋,就是今天俗称的猪婆龙——中华国宝扬子鳄。

  至于姬,从女,从臣,臣,是一只乌龟从侧面看的写法,而黄帝之黄,从最初的文字造型来看,就是一只乌龟的正面。因此,黄帝一族崇拜的乃是龟图腾。

  龟在上古,属于四大灵物之一(另三大灵物为龙、凤、麟)。黄帝族人以姬水发达,选中姬水之水族——龟为图腾,倒是很正常的。

  而且还尚有一说,黄帝出自有熊之国,这个熊呢,并不是四点水,而是三点水——能(读音能),也是龟鳖之类的水族动物。

  [7] 另一说则是各自以熊、罴、貔、貅、(chū,初)、虎等猛兽为图腾的部落。

  [8]关于这场战役,《大戴礼·五帝德》上说:“(黄帝)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而《列子·黄帝》则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9]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

  [10] 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和他的后人
第三部 三邦鼎立:炎黄前传
黄帝大战蚩尤
阪泉之战的真像是弟夺兄权 炎帝是五帝之首而非黄帝
神农氏、轩辕、黄帝、炎帝、蚩尤到底是什么关系?
认可度较高的,道教神仙谱系全图:这些神仙你都知道吗?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