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河向东流之黄河

1、历史河套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说,河套地“周回六七千里,其土肥饶,可耕桑;三面阻河,敌难入寇而我易防守。故自古帝王及前明皆保有其地,以内安外攘而执其要也。

河套地区三面环河,北为阴山屏障,南有鄂尔多斯高原隔开中原,山河的阻隔虽有不便,却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和中原政权北上的必经之地(对于北方少数民族来讲,一旦进入河套,就等于进入了中原的北大门;前期中原王朝帝都多在渭河谷地,一旦河套有失,直接威胁都城),让河套地区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都将河套视作前沿(边防)阵地,阻遏游牧民族入塞南下。因此也就有了“河套安,则天下安”的古语。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出击匈奴,蒙恬率30万兵屯田于河套,后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佃与移民。”然而,秦祚短暂,河套地区未来得及开渠灌田,就遇到借秦亡而大举犯边的匈奴。汉武帝时,数次移民60万到河套屯田,修建水利工程,引河水进行垦殖。其后千百年,河套始终战乱多和平少,屯田开渠,始乱终弃。

17世纪,阴山南北尽入中国(清)的版图,虽然没有了兵荒马乱,但清廷划定了蒙汉界限(后套属蒙地,禁止汉人垦耕),河套平原的(农业)产业未能得到真正的拓展。这时,迫于生计的农民,铤而走险,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河套地区换取有地可耕的机会。即后世知名的“走西口”



2、地理河套

大兴安岭—阴山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山地的西北部为高原牧业和蒙古族居住分布区,山地的东南部为平原、丘陵农业和农牧交错区,以及汉族和蒙汉杂居区。阴山之南的河套平原(广义河套指的是包括宁夏平原、后套平原到前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的大河套,狭义河套仅为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组成)素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塞上米粮川”之称。

河套平原是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断陷盆地(平原),其中拥有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以及总排灌渠,成为中国灌溉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是内蒙古粮(小麦、玉米等)、 油(向日葵、大豆等)、糖(甜菜)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地带,内蒙古自治区两大城市呼和浩特(首府)和包头(钢城)就坐落在此。

地质时期,地壳运动造成贺兰山东侧、阴山南侧的巨大断裂带,形成了狭长的低地。黄河顺势而行,改变了流向,从今宁夏青铜峡市的峡口自北而上,在(阴山)狼山折向东流,经过(内蒙古)巴彦淖尔全境,到托克托县由峡谷南下,到今陕西省府谷县的黄甫川口遇到大山,向东流回她原有的轨迹上。由于该地的黄河河段在地图上形似绳套(如同“几”字湾),“河套”由此得名

由于河套地区气候较干旱,且缺少地表水流的补给,再加上地处断裂下陷的盆地,坡度小(及河曲发达),河床平缓,导致该地水流缓慢,泥沙淤积较多,形成了带状平原


相比不断改道的黄河下游,中游河道相对稳定。黄河流到中游,唯一的大改道就是在位于巴彦淖尔的后套平原。清道光三十年(1850 年),由于乌兰布和沙漠不断向东侵扰,黄河北支(干流)——乌加河的河床被风沙截断,流水顺势侵入南河,使得靠近鄂尔多斯高原的南支成了新干流结合地图,我们可以看到黄河在“大几字弯”的左上角又来了个“套中套”,即黄河主干道(曾经的南河支流)之北,乌加河(改道前的黄河干流)绕了个弯,又汇入黄河干流。

河套平原,尤其是后套平原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一般规律,降雨量400毫米以下是荒漠草原)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黄土高原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皆适宜在河套的光热条件下生长,河套平原1000万亩良田由此产生。



3、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东北部,河套平原的西南部,面积近0.91万平方千米。该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心,面积35.73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面积5.6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西南边缘,面积约5.50万平方千米;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东南部,总面积为4.19万平方千米;柴达木盆地沙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1.7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位于新疆南部东端,罗泊湖以南、以东,面积2.21万平方千米;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面积约1.39万平方千米)之一,沙漠的成与败,都跟黄河有关。

乌兰布和沙漠,在历史上曾是黄河冲积平原。随着气候逐年干冷,每年冬春季(11月到次年5月),西北风和西南风贺兰山与(阴山)狼山之间的风口吹入乌兰布和地区,使得当地的生态逐年恶劣。公元1世纪前后,趁着西汉政权的没落,匈奴人南侵,河套地区人烟荒芜。狂风吹破地表黏土,底层沙泥起沙成丘,最初的时候只是单个的沙丘,渐而连片成为沙地

其次,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还与黄河改道有关。黄河故道所沉积的粉细砂,是沙子的来源之一。风吹沙扬,形成流沙,留在故道中的粗粒物质在干旱条件下逐渐沙化。此外,因为黄河的滋润,乌兰布和沙漠也是中国最湿润的沙漠——丰富的地下潜水,提供了治理沙漠的有利条件

基础练习

安徽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三模”

据考证,至少在距今5~6万年之前,河套地区存在一个覆盖吉兰泰和河套盆地大部分地区的“吉兰泰—河套”古大湖,现今古大湖在自然和人类的共同影响下消失了。湖滩岩是一种发育在湖滩带上拍岸浪和周期性湖水涨落影响区间的湖相沉积物。下图示意古大湖某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6~8题。

6、判断“吉兰泰—河套”古大湖最高水位的海拔接近

A.1100m    B.1080m

C.1060m     D.1040m

7、据材料推测5~6万年来湖泊环境变迁大致经历了

A.深湖环境、滨湖环境、风成环境

B.深湖环境、风成环境、滨湖环境

C.风成环境、滨湖环境、深湖环境

D.风成环境、深湖环境、滨湖环境

8、该古大湖曾有时间较长而稳定的沉积环境,最能反映这种环境时期的岩层是

A.湖滩岩

B.洪积砂砾石

C.细砂

D.湖相粉砂—粘土

请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及解析:

6、B

根据材料,我们可知“湖滩岩是湖滩带上拍岸浪和周期性湖水涨落影响区间的湖相沉积物”,也就是说湖滩岩所处高度就是湖岸线的大致位置。因此,直接读图就可知,湖岸线位置的海拔大致为1080m。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7、A

根据材料,我们可知“现今古大湖在自然和人类的共同影响下消失了”,也就是说湖泊总体水量逐渐减少,乃至成零。随着水位的下降,湖泊环境从深湖环境、滨湖(浅湖)环境变为最后的风成(无湖)环境。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8、D

地层中的岩层及沉积物可以反映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同理湖泊的岩层、沉积物也能反映当地的沉积环境。该古大湖时间较长而稳定的沉积环境时期,即沉积物(岩层)较深厚且细致(联想流速与侵蚀的关系,湖泊水动力强,沉积物越不稳定)。因此,该时期形成的岩层最有可能就是湖相粉砂—粘土。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云南玉溪一中2021届高三月考

“水煮黄河”景观是由于河面上水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一层雾气笼罩水面,是在特殊条件下才出现的,十分罕见。2019年12月30日,内蒙古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库区出现“水煮黄河”景象,黄河像煮饺子开了锅,雾气腾腾,蔚为壮观。据此完成1~3小题。

1、与“水煮黄河”现象的产生关联性最小的是

A.低空水汽量多

B.江面水温低

C.天气晴朗微风

D.昼夜温差小

2、“水煮黄河”现象一般出现在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正午  D.日落前后

3、在“水煮黄河”现象形成过程中,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的发电过程有利于水汽

A.凝结  B.输送

C.蒸发  D.升华

请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及解析:

1、D

“水煮黄河”,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大雾。雾的形成三要素:一是气温冷却(温差大),二是水汽充足,三是稳定的大气环境(晴天微风)。由此可知,低空水汽量多、天气晴朗微风和江面水温低等自然因素均有利于“水煮黄河”现象的产生。此外,昼夜温差小,并不利于空气中水汽凝结。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2、B

结合上题结论及现实生活,我们可知一般大雾多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中午过后(14时左右),气温最高。再加上夜间地面辐射降温,到日出前后降温达到极值。这时,符合雾的形成条件冷却降温(日出后一段时间,水汽蒸发,为雾的形成提供水汽条件),水汽凝结。故B项正确,A项错误。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太阳高度角增大),气温不断升高,空气中的雾气消散。故C、D二项错误。

3、C

水利枢纽的发电过程,一方面会加剧水体运动(联想水杯中滚烫的开水,我们会通过多次换杯倒水让开水冷却),扩大蒸发的接触面积,增加蒸发的水汽;另一方面发电会使水温升高,增加江水的蒸发。故C项正确。

凝结,即气体遇冷而成为液体,水温增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故A项错误。

按照水循环的定律,水汽输送过程主要有三类:海陆间水汽输送、陆上水汽输送及海上输送。“水煮黄河”与水汽输送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

升华,固态的物质直接变为气态(不经过液态),因此水温升高与升华无关。故D项错误。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届

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

3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河套灌区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土壤盐碱化日趋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下图为河套灌区区域图。

(1)简述河套灌区水渠密布的原因。(6分)

(2)说明河套灌区进行秋后灌溉的主要目的及其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10分)

(3)试为河套地区促进农业良性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6分)

(4)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北部山脉(狼山、阴山)对河套灌区成为“塞上粮仓”的作用。(4分)

请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解析及答案:

(1)解析:

水渠(水利工程)密布,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有关。河套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较少,水源缺少。其次,当地农业发达,缺水状况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要。

答案:

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需求大;(2分)降水少,蒸发量大,农业活动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2分)地势平坦,便于开挖沟渠。(2分)

(2)解析:

秋后灌,是在作物收割后的大灌溉,是一年中水量最大的一次灌溉,其目的主要有二:一者河套平原属于我国盐碱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不合理灌溉),秋后的灌溉,可以洗去表土盐分,减轻土壤盐碱化危害;二者,大量的灌水,可以保持土壤墒情(湿度),利于次年春播。

上游大量用水,对于下游的最大影响就是水量(径流量)减少:水量的减少,会导致下游地区出现用水安全问题;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下游河段水质变差;河流的搬运作用减弱,输沙量减少,河口三角洲倒退(萎缩),湿地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主要目的:降低土壤盐度,改善灌区土壤肥力结构;(2分)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第二年春播。(2分)

影响:使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威胁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2分)使下游河段水质变差;河流的搬运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堆积作用减弱;(2分)导致下游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2分)

(3)解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只需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即可。结合上题结论,河套地区盐碱化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有灌有排,减轻次生盐碱化。其次,当地降水稀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最后,河套平原的成就,主要与黄河及其配套灌溉工程有关,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此外,该地地形低洼,河曲发达,多泥沙淤积,需要及时疏浚渠道,防止泥沙淤积对水利工程造成损毁。

答案:

加快灌区灌排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灌有排;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土壤盐碱化;及时疏浚渠道,防止泥沙淤积。(任答三点得6分)

(4)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据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我们可以从地形的角度分别对河套平原的气候(温度、降水)、土壤等方面进行论述。

诸如气候角度,北部高山一方面阻挡冬季风(冷干气流),减少当地低温冻害影响,另一方面阻挡夏季风(暖湿气流),形成较丰沛的地形雨;土壤角度,北部及西部高山不仅阻挡了狂风侵袭,也减缓了西部沙漠的入侵等等。

答案:

气候:阻挡了北部的寒冷气候,减少寒潮的影响;阻挡北上的暖湿气流,形成地形雨;

土地(壤):减缓西部沙漠的入侵,减少了土地荒漠化,保护了耕地;山地改变了黄河的走向,使得黄河在河套平原地区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

水源:山地有森林植被含蓄水源,增加了该地的地下水补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情
大漠深处的粮仓|河套平原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前套后套西套,一半天成,一半人为
【黄河行之二十四】朱丹林︱黄河走过内蒙古高原
黄河在内蒙古:一手牵着农田,一手拉着牧场黄河之点滴097
河套平原:黄河造就的“塞外粮仓”,阴山山脉庇护下的绿洲(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