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跳出圈子看问题

跳出圈子看问题

 

澹台鸿刈

 

听一个朋友说他们单位的一个趣事:在一次召开班子会议的时候,主要领导愤愤不平、勃然大怒,原因是单位里的一个新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很如领导的意。关键是在领导找这个同志谈话的时候问了一句:“你觉得工作怎么样”?而这个愣头青小伙子话也说的实在:“刚来的时候也是满怀热情的,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都没了,对付干吧”。

这真是气炸了领导的肺,觉得被打击了。“难道是我没办好这个学校,没带好这个队伍”?所以啊,在那一段时间里,只要一开会,大会小会的,领导都要提这件事,诉说着自己的艰辛与不易。当然了,只是他一个人在说,大家都默默的听着,没人吱声。其实那个小同志只是说出了大家都没说的实情而矣。

我不知道那个领导反复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博得大家的同情?表功?还是要通过讲说,给自己打打气!但是朋友说他没看到大家的一点变化,低头的、发呆的、拿着笔乱画的、甚至玩手机的都有,就是没看到被激励的。

我不知道一个优秀的领导遇到这样的事,会如何面对。也许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我觉得最起码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检视一下工作情况和单位的发展情况,跳出固有的圈子,换个角度思考,再做做调查,然后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正如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不断的反思自己,找到不足加以改正,以期做的更好。如果只是徘徊在自己的世界里,沾沾自喜,那就永远都不会有发展。

早上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有的领导高高在上,做分内事便觉得劳苦功高》,觉得很有道理。文章揭示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实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好这份权力是群众的期许,更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所在。也批判了一些为了私心而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做贯了官老爷,高高在上的不良行径。

跳出圈子看问题,是一件很简单也很实际的事。古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我们身在局中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就会片面,一叶障目,被自己的做为以及一些下属的吹捧而影响判断。这个时候换个角度思考下问题,再听听群众的意见,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会产生新的灵感,从而反思过往,做出更好的决策。

但现实中,有些干部却秀难做到跳出圈子看问题。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任何违背其想法的行为都是错误的,要打压。我甚至听到某些领导说:宁可把单位办黄了,也不能让某某接。这样的话,直接反应了其怎么样的心理,容不得别人做出成绩,把单位当成自己实现某些目的的工具。归根结底是利益作祟,都是私人的东西。

报道中提到了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林伯渠同志与群众一起生产劳动的故事,高度赞扬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情怀,习惯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学习与继承的优良传统。

文章的结尾用了这样一段话,我把他写出来,让我们共勉:今天,形势越发展、情况越复杂,领导干部更需戒骄戒躁,时时处处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多一些勤恳踏实,少一些居功自傲,尽到分内之责,作出应有贡献,守住为官底线。同样,领导干部的身边人,不妨少一些类似“亲自”的恭维,多一分真挚的提醒,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证明自己,也避免让领导干部在甜言蜜语中迷失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紧盯问题”抓落实
从机关老秘写的材料中挑些好句段,细致到位,助你写好廉政讲话稿
年终正常福利“被节俭”是对中央禁令的误读
解决思想问题要靠“导”
【重庆正事儿】重庆出了个万事通,他的名字叫“群工”
下基层任职需克服的倾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