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玄论战”休矣!

“科玄论战”休矣!

                  ——《把握自己的生命密码第一篇 8.

 

    我这里之所以重新提起科学和玄学的论战问题,是因为历史的这场理论争辩仍然影响到21世纪的文化界,如果不重新理顺认识,可能会误导许多人迷失前进的方向。

    回顾历史,以伏羲、黄帝和老子一脉相承的道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历史上简称“黄老学说”,而后到西汉时期发生汉武帝施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件,汉武帝采纳儒士董仲舒清除道学的策略,害苦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儒士们自身本来已经封闭了慧观能力,对关于阴阳两个空间整个宇宙的概念一点没有,对黄老学说阐述的含盖阴、阳两个空间世界的真理一点不理解;汉武帝因为幼儿时起的老师就是儒士,使他偏爱儒学,缺乏道德教育,专权统治的欲望很强烈;加之当时朝廷里道儒两派人事斗争很激烈,汉武帝上台后,为了大权独揽,故以犬儒维护统治,一反高帝、文帝、景帝的道学治世原则,铲除道学对官民的教育和道学书籍,实行大清洗,如《黄帝四经》被野蛮地从朝廷和民间彻底清除。从此,《黄帝四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后的历代学者们都再也不知道还有这本伟大的道学著作存在过。在那种刀光血影、杀气严峻的形式下,迫使道学退隐山林和秘藏民间。自此以后,政治和文化舞台上仅留下变质儒学,于是道学的传承发生了断层。

    天道助黄老学说的复苏,幸好汉代初年边远地区的湖南,涉及大清洗的浪潮小一些,就有一本《黄帝四经》埋藏在西汉初期诸侯家族的坟墓里,才躲过被清洗的一劫。至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被挖掘出土,辉煌显于今世,已经埋藏2000余年了。

    道学中关于阳空间的实践论部分留待以后细谈,我们特别关注太极弦另一侧高维虚空间的部分,古代道家学说的“形而上为炁,形而下为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都明确高维虚空间的本质,指明道和德是宇宙本源,道和德的“无”诞生万物的“有”。故近代数百年以来,把这个超越显态物质(matter)的道学中关于“无”的部分(玄学)称为“形而上学”,意为形而上的学问。我们认为,这个名字是恰当的,因为这是研究人们肉眼不能看见的虚空部分——老子称为“黑”境的宇宙规律,是有形宇宙之母,属于宇宙高维虚空间的领域,无处不有,广泛存在于万物和人体之中,只是人们日用而不知。“人体生命科学”主要讨论人体内“精、气、神”的一系列实践,都属于高维虚空间的内容,归结于实践“天人合一论”。故道学认识论的一半,处在太极弦阴侧的高维虚空间,鲜为人知。实践论中所使用的潜意识无为思识等也在虚空间进行,属于玄学内容,应该称谓玄道科学。古代《说文解字》释“玄:幽远也。隐蔽而深远。”阴世界被称作“幽,冥;隐也”。“玄学”是看不见的阴世界虚空间的学问,属“形而上”的科学。历代儒士们不修身,没有慧观能力,不明白玄界知识,故以“玄秘;不真实,不可;虚伪,玄想”等词贬低玄学。

    近代历史上一直有科学和玄学之争,最突出的“科玄论战”发生在1923年,张君劢发表“人生观”的讲演,丁文江在北京《努力周报》发表长文《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他们不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根底在于道学,故所说的“玄学”并没有涉及真生的玄学,不是真正的玄学,仅指人文文化领域的“人生观”。论战深入的展开,引起文化界精英们的一场大讨论,以丁文江为代表的科学阵营取胜,所谓的“玄学”败阵,即传统人文文化以失败告终。这场论战的结果,一方面收到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效应,使清政府遗留下来的闭关锁国思想被冲开,人们乐于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产生负面作用,使“中华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失落了。那时人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主要是董朱犬儒,读书做官维护皇帝专制统治,背离了原生态的孔子儒学,成为与封建专制统治紧密结合的变质“儒学”。在一切转向学习西方的声浪中,从此人们忘记了已经深深隐退于山林和民间的传统黄老道学,特别不知其中“修之身”的宝贵学说,在国家的文化学术舞台上,道学之根系几乎全部断裂了。

    从本质而言,玄学是研究太极弦阴侧虚空间的学问,科学是研究太极弦阳侧实空间的学问,两者本应和谐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构成完整的太极图模式,互补有无,互相支持,一体圆融。可是,因为文化上层领域失德离道很严重,丢失道学根本,弄不清真正的玄学是什么,也不知玄学和科学是什么关系,因而盲目地互相争吵不休。

    现代科学缺少对宇宙另一半虚空间中事物的认识,而另一半与这一半恰恰像和谐的“夫妻”关系,构成完整的家庭,只是人们肉眼看不见那另一半而已。关于宇宙本源“道和德是物质”,这个结论的根本原理,现代科学连起码的粗浅认识都不具备。道和德以及伴随其存在的宇宙虚空间的物质性,将在本书第二篇“道宇宙学”中详细阐明。

    道学中的玄学和现代科学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在于研究的时空区域和研究的对象都不同。《易经》“大传·系辞”中概括曰:“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这句话中,“形”是指现代科学研究的物质m都有形状,小到原子核、电子和各种细小的粒子,大到宇宙天体星球都有形状,这些都是天下的阳世界物质或物体,古代道家祖师谓“形而下之器”,故曰“形而下者之谓器”。

老子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德道经》),天下万物从“有”开始。这个“有”是什么呢?就是天德之炁Qi,有隐态质,无显态形,充满隐态高维虚空间。从黄帝起,炁Qi称“德一”,由有质无形之“道”所生,道以德现。一言以蔽之,德一之炁Qi为天下物质m之母。因为无形物质Qi在有形物质m之上,且由道所生,故称“形而上者之谓道”。这是宇宙的本原,为道学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

    简而言之,形而上者之谓“玄学”,形而下者之谓“科学”。形而上的无形之质Qi和形而下有形之质m的分界线就是阴阳太极弦。

    从17世纪末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起始,西方哲学中的一派认为最高的终极“存在者”是“上帝”。与此不同,东方中国自古黄老道学的玄学确认最高的终极“存在者”是道物质和德物质,老子说他观察到“道”在“上帝诞生之先”就已经存在了,由此观点足足可以断定黄老道学及阴阳学说是唯物的。在这一观念上,东西方有本质的差异,是人类的一个严肃重大的哲学问题,影响到后世人类对宇宙本质的认知,左右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

    近代和现代社会,人们没有慧观能力,仅能用后天智识认识事物,势必歪曲认识“形而上学”为“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这种歪曲处在情理之中,无可非议。但在21世纪需要重视研究黄老学说的玄学,确认它的真实内容,即研究太极弦另侧阴空间德炁Qi的运动规律以及与每个人生命之间的关系。研究玄学对开展人体生命科学和完善唯物论哲学,促进社会发展都具足重大的指导意义。

    玄学和科学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从老子的“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这句话得知,“形而上”之炁为“形而下”之器的亲生母,下器为上炁之子。或者说,无相的精神(在德炁Qi范畴中)为母,可视可测的有相物质m为子。现代科学技术以“下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唯物论哲学仅以下器为立论的基础,都在“形而下学”的范畴内。研究道学得知,德一物质“Qi”和物理学研究的物质“m”是母子关系,虽然上与下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非常和谐一致,在两个区域连续衔接,不存在丝毫的矛盾。

    爱因斯坦在科研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两者互相支撑的关系,故发自肺腑之言:“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他说的“宗教”内涵,在东方实际就是“玄学”。这个名言对我们21世纪的道学学术工作很有指导意义。中国的情况不同欧洲和美国,道学包括玄学和生命再造实践学(修真学),两者都在宗教诞生前6500年就有了。

    玄学不玄,内中有可实践操作的内容,形成正确的法术(方法和技术),善加利用可以为民造福;但是在封建社会中,个别道德败坏的人手中还掌握妖法邪术,欺骗和危害百姓。这一现象,恰被一些反对道学的儒士所利用,在文学作品里,让道人扮演掌握妖法邪术的坏人,企图抹黑道学,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虽然,道教队伍里未免混进不良分子或沾染糟粕者做些违德的事情,但不能代表道学数千年来正确辉煌的大方向。

    在社会上道学文化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道教于东汉早年诞生于民间,使道学仅存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通过山野道观保存下来,得以延续至今。预计21世纪,玄学与科学一阴一阳,在道德的陶冶下,对称互补,互为支持,团结起来,共同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现象学形而上学看西方学术的精神价值基础及中、西方学术异同
人体之气:解秘气功
世界的真相是什么(1)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出自哪 是什么意思
关于形而上和形而下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总体特征的简明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