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等价鞅制度与反等价鞅制度】
等价鞅制度与反等价鞅制度
  
  在试图解决资金管理问题的同时,我将自己的视角放到了赌博上。基于很多投资人都知道的故事,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可以稳定获利的赌博公式。他因此在赌场中持续盈利,并因此写了一本书。它主要利用市场中最好的预测者所预言的赔率与赌场公布的赔率之间的差距下注,他的核心思想被浓缩成一个市场称之为“凯利策略”的公式。这个公式就是资金管理的核心思想。著名的圣菲研究所中由几位科学家在研究过金融市场的演变后,开始利用自己的方法寻找市场的“规律”并因此而获利。不过在他们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以前,几个人化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练习赌博。由此,我开始积极探寻赌博中隐含的资金管理和新思想。
  涉及到资金管理领域后,首先经常提及到等价鞅制度与反等价鞅制度。从表现形式看,使用等价鞅制度的资金管理方式,在出现亏损以后,倾向于使用增加投入金额的方式进行后来的游戏。一旦获得盈利后,资金投入比例会再次回到起始水平;使用反等价鞅制度的资金管理方式,在出现亏损以后,会倾向于减少投入金额的比例进行后来的游戏;而伴随盈利的增加,也会不断增加投入资金。
  等价鞅制度的典型代表就是如下的方式:如果游戏中允许赊账;如果游戏中没有规定最大下注金额。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策略:在游戏中,我可以在每次输钱以后,在游戏的下一次中将赌注金额加倍,知道获胜为止;一旦获胜则把赌注恢复到最初的金额重新开始。这样无论输多少,只需要一次获胜,我都可以赢得与第一次下注金额相等的金额。
  如:在游戏中,你获胜的概率为50%,游戏的赔率为1:1,这是我们常说的公平游戏。如果采用等价鞅制度,成功的概率会不断提高。如:我们连续输7轮的概率为0.78%。也就是我们获胜的概率为99%以上;现在我们只需要一次获胜就可以挽回所有的盈利,但注意这时的赔率已变为127:1。如果我们计算游戏的期望收益率会发现:游戏的期望收益率依旧为零。但注意的是,因为我们在理论上可以有无限多的资金参与这个游戏。我们就可以稳定的获取利润,我们研究金融工程学中的几个基本假设会明显看到:公平游戏、自融资策略、动态无套利均衡、等价鞅制度构成了期权公式的理论基础。它的潜台词就是:只要我们可以正确,我们就会获利。这一点主要是基于市场无效后,一定会恢复到有效的认定。长期资本公司的事例,说明了使用这种策略的后果。
  市场中对长期资本公司的事件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对此,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如果认为市场只存在一个固定的均衡,使用类似的公式可以获得成功;如果市场不仅仅存在一个固定的均衡,使用类似的公式必然会出现多次加倍后的崩溃。风险中性假设、自融资策略、动态无套利均衡假设、等价鞅制度等等都是与市场之存在一个固定的均衡相对应。如果存在一个固定的均衡,即使其分布形式类似帕雷托分形分布,也同样可以成功。如果市场不仅仅存在一个固定的均衡点,这样会在某种情况下,游戏所期望的均衡“永远”不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所作的加倍将会极大的积累市场风险。这个变化的均衡点,在《混沌理论》、《耗散结构》、《协同学》中都是存在的。在长期资本公司事件中。其杠杆系数已超过了100倍。也正因此,必须要美联储出面化解风险。等价鞅制度不是一套适应于非常态的资金管理方式。在常态中,或许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功。一旦系统进入非常态,必然导致崩溃!
  反等价鞅制度的典型代表就是凯利公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游戏中的最佳投入比例。这样在比例确定的情况下,伴随盈利的增加,就会出现逐步增加的下注金额。但他总是保持在最佳的比例。只要我们坚持长期使用这个最佳的投入比例,就会获得理论上最好的结果。前面我们介绍了凯利公式的基本模型,但市场中经常出现各种可能,其实如果我们可以坚持使用凯利公式寻找最佳的投入比例,同样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2 等价鞅测度
   如我们使用一枚硬币模拟。但硬币出现正面时,我们可以获得投入资金的2倍;如果出现背面,我们需要付出自己下注的资金。即:赔率是2:1;胜率是50%。这是一个可以稳定盈利的系统,我们只要持续的将资金压在正面上,就可以稳定盈利。但如果想通过调整投入资金比率的方法获取的最佳收益率。可以使用“凯利公式”得到这个最佳的投入资金比率是25%。也就是我们每次投足的资金是剩余资金的25%即可以获得最佳的收益率。
  在等价鞅制度背后,隐藏着人类本身对确定性的渴望;同样也反映着使用人的“肯定”的思维方式。其逻辑如下:如果我们通过肯定的思维过程判断某价格具有投资价值。如果价格低于这个水平,也意味着投资价值的增加。这样在行为中必然出现补仓的等价鞅行为;在反等价鞅制度背后,隐藏着投资人对不确定性的重视。同样也反映着使用人的“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在某个价位介入,通过止损等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证明自己错误的信息。我们在证明自己错误后会离场;如果一直没有证明自己错误,我们就应该一致停留在场内。
  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行为与等价鞅制度对应。如:很多人经常说的一点就是低位补仓。我们需要注意,除了正常使用的建仓策略中使用的建仓方法。我们在进行补仓时,往往已形成了一定的亏损。补仓的方式主要是降低成本,但补仓的方式同样意味着等价鞅制度,即:在形成亏损的时候增加资金投入比例。大多数人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补仓。
  有效的补仓应该是在买进后,出现盈利,利用第二次买进形成的盈利弥补第一次亏损的格局。但常规的操作经常是在价格没有下降多少即开始补仓。这样就会形成反复补仓、反复被套的格局。等到真正可以补仓的时机,手中已没有资金可以介入!
  与反等价鞅制度相对应的行为就是止损。在反等价鞅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交易中出现的亏损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出现亏损达到预定水平时,本次交易失败。应该离场等待下一次交易,正式通过收益与亏损冲抵后得到的利润,获取最后的好成绩的。这里,我们首先强调的一点就是:如果你采用资金管理的方式。就不要在观念中轻易使用“补仓”的思想。这是与反等价鞅制度相悖的。
  
  风 险 的 背 后
  
  
  关于风险的话题,在著名的《与天为敌》(或翻译成:《反抗诸神》)中,彼得·伯恩斯坦先生讲述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故事。二次世界大战的某个冬夜,在德国对莫斯科的一次空袭中,前苏联的一位著名的统计学的教授出现在当地的一个空袭避难所中。而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出现过。“莫斯科有700万居民。”他过去常常这样说:“有什么理由指望炮弹不会击中我?”因此,他的朋友对他的出现感到很惊异,询问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他的思想。“瞧,”他解释道:“莫斯科有700万居民和一头大象。而昨天晚上,他们(德军)炸死了那头大象。
  这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长久以来对于该事件的深入思考。使得我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有了更真实的感受。2000年秋天,我所在的城市出现了“爆炸事件”。有人利用国庆前的时间,通过在公共汽车上放置炸弹的手段,在社会制造恐慌情绪。当时已经有几辆公共汽车出现爆炸,人们总是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给以更多的权重。就像我们关心自己的感冒胜过关心2002年肆孽欧洲大陆的水患。或许是自己从事的行业习惯角度,我习惯给自己身边的每个事件赋予不同的风险/收益分布。自己当时很冷静的认为:1)自己坐公共汽车的概率几乎为零;2)自己在公共场合长久停留的概率几乎为零;3)这两个区域是最有可能发生问题的区域,因为我基本不会去。所以这对我几乎没有任何风险性。
  一天,我外出办完事后准备回单位。期间停在了城市最繁华街口的红绿灯前,对面的商场正在进行着开门前例行的升旗仪式,秋风中升起的国旗、围观的群众、漂亮的升旗小姐,所有的一切都显得平凡快乐,生活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
 
 

 
 
3 等价鞅测度
   绿灯了,我停在路中间等待改变方向。一声巨响过后,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我扭头看时,我身外不足一米的女孩子满脸是血、已开始痛苦的呻吟,爆炸产生的碎片击中了她的脸部。如果没有他,现在痛苦的或许应该就是我了。血从她指缝间溢出的情景,一直烙进我的记忆中。与今时想起,依旧如刀划过肌肤的凛冽……
  事件过后很久,我一直在思考。这中间一定存在一些东西是自己没有认识到的。或许我是一个幸运者,还有机会思考这些问题。事件总是惊人的相似,2001年的三月,我所在的城市再次发生爆炸事件。这其中一幢居民楼成为废墟;一幢居民楼被由中间分为两半。期间我在北京工作,当自己再次回到家乡时,被分为两半的居民楼依旧在那里矗立。印入我眼帘的巨大缺口无疑在向我诉说着什么……。一位朋友告诉我,他认识的一位和我同龄的女孩子就住在楼里,她的生命已远离我们。或许这正像米兰·昆得拉那句很著名的话——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轻!
  9·11事件时,我在夜里爬起来收看大厦被撞后的景象。永远留在记忆中的是几百米高空陨落的躯体。失重后的身体就像瑟瑟秋风中飘落的落叶,这一刻,莫名的悲怆后,我深深感受到当人类面对意外时,我们不可以把握的东西太多。上面的那段话就是索罗斯先生在9·11事件过后留下的。双子楼里面有上千位和我从事同样行业的人,这些被认为市场精英的同行,长久的市场生存使得很多人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准确计算出各种可能的风险分布。但对于自己,或许一直没有想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风险。
  9·11事件时,中国证券市场正在经受“银广夏事件”的冲击。不久,美国的“安然事件”也浮出水面,以上的这些都要求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赖以分析风险的所有一切。或许这中间有很多是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的。
   证券市场中的生存就像依靠不完善的航海图在大海上航行,或是一个人在充满危机的丛林中孤独的行走。实际进行的决策,通常比较不在意这样做是否能够使自己的满足感得到最大的提升,而是更多的关心如何避免那些潜意识中“积存”的礁石,是否会出现在我们不确定的地点;或是如何积蓄力量,避免突如其来的袭击。
   转盘和扑克,与证券市场一起,是研究风险的天然实验室。当我们屏住呼吸看着白色的小球在旋转的轮盘上四处弹起;当我们的资金伴随敲击的键盘在市场中流入流出。我们的心脏同那些数字一起在跳动,也是伴随着靠机遇而定的各种重要的结果在跳动。
  风险管理是科学抑或是艺术?在数学家逐渐把《概率论》从职业赌徒的职业工具发展成管理、诠释、应用信息的有力武器。伴随着富有创意的思想逐渐堆积,产生了大量的风险管理技术。在其中明显形成了两类对立的观点:1)坚持认为最好的决策是通过过去模式决定的限制和数据为基础;2)和决策是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主观信仰。其中主要的分歧在于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模式预测未来。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字,担忧是我们也忘记了数据仅仅只是工具。数据并没有灵魂……但现在风险管理的数学驱动工具也孕育了自我湮灭。
  我现在一直牢记着索罗斯先生的那段话:我什么也不害怕,也不害怕丢钱,但我害怕不确定性……
  
   效用函数的内在机制
  
  
  假定两个人使用一枚硬币进行赌博,如果在第一次出现正面,甲将付给乙1元;如果第二次出现正面,甲将付给乙2元;如果第三次出现正面,甲将付给乙4元。以后以此类推……直到出现正面结束游戏。现在如果你可以向乙购买这项权利,你将会付给甲多少钱?
  
  如果根据《概率论》计算这个游戏的期望收益,我们会发现游戏的期望收益是无限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以很高的价格来购买这个游戏,相反很多人会以很少的价钱,比如不到100元的价格来出售这个权利。类似的游戏在证券市场中也经常出现,著名的期权定价公式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在97年时,曾经有人专门利用类似的公式计算上市公司成长性和市盈率之间的关系。并很认真的指出如果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达到100%,市盈率将失去作用(具体计算公式可以使用净现值贴现公式推导得到)!这篇文章发表于97年的《中国证券报》上,其时以(600839)四川长虹为首的绩优成长股正处于历史的高峰。
 
 

 
4 等价鞅测度
   贝努利先生针对“圣彼得堡悖论”提出了“效用”的概念。并指出了确定一个项目的未来价值不能以其价格为基础,而应该参照它产生的效用。项目的价格可以由项目本身来决定,它不会因人而改变,但效用取决于评估人的特殊环境。效用的增加应该是自然财富增加百分比的自然对数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收益增加了50%,效用将会增加0.405个单位(ln(1+0.5));如果再增加同等财富,效用只会增加0.288个单位(ln(1+0.33))。
  在效用函数的作用下,人们会拒绝公平赌博。公平竞争的含义就是在游戏中参与双方的预期收入相等。假定两个人有100元,各自拿出50元作为赌注,通过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输赢。赢家最后手里有150元,输家最后手里有50元。这个游戏的期望值为150×50%+50×50%=100,但通过效用函数,我们可以看到:不参加游戏的效用为ln(100)=4.605。参加游戏的预期效用为ln(150)×50%+ln(50)×50=4.461。而4.461相对应的确定性结果为86.60(通过公式ln©= ln(150)×50%+ln(50)×50计算)。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我们来说是“亏损”的游戏。
  
  实际生活中,不同人对风险的偏好与效用函数并不一致。这样,通常可以分为风险厌恶、风险中性、风险喜好等类型。如我们曾谈到巴菲特先生的例子。
  
  一次游戏中,与巴菲特在一起的高尔夫球友们决定同他打一个赌。他们认为巴菲特在三天户外运动中,一杆进洞的成绩为零。如果他输了,需要付出10美元;一但他赢了,可以获得20000美元。每个人都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巴菲特先生拒绝了。他说:“如果你不学会在小的事情上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会受内心的约束”。
  
  对于这个事件,我们似乎并不能因为巴菲特先生具有的财富认为20000美元对他没有效用。问题的关键是巴菲特先生具有明显风险厌恶特性。这一点是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的。虽然在研究过程中认为一般人都属于风险厌恶型的。
  
  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结果证实:绝大多数人在以下相同前提的两种表示为A和B的投机风险的选择中,都倾向于选择B而不是A。其中:
  A=〔80%的几率获得1万元、20%的几率获得100万元〕;
  B=〔99%的几率获得10万元、1%的几率获得1000万元〕。
  我们很容易算出:A的期望收益为20.8、B的期望收益为19.9;A的方差为1568、B的方差为9703。这明显与投资组合理论中的基本原理相悖。如果使用期望效用可以计算出: 
  A的期望效用为:
  ln(A)= ln(1万)×80%+ln(100万)×20%
  =9.21×80%+13.82×20%=7.368+2.764=10.132;
  B的期望效用为:
  ln(B)= ln(10万)×99%+ln(1000万)×1%
  =11.51×99%+16.12×1%=11.395+0.161=11.556;
  B的期望效用明显比A的期望效用有价值。现在我们可以附加一点条件,即参与上述游戏,需要付费。很多人都会参与的。保险行业与彩票行业的机制就在这里。
  如果我们可以回到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在金融市场以前,保险和赌博是人类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最好尝试。保险的起源与航海业的发展几乎同步,商人们认识到如果将单独的船组合在一起形成船队,可以有效降低可能遭受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开始有人将有关的航运风险进行收集,形成了专门承担风险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对于群体来说,不确定性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个体来说,为可能遭受的不确定性损失付出一定的费用是有价值的。
  依据《概率论》中的大数定理,保险的机制是相当完美的。比如:人们在承受包括灾难等重大灾害的概率为1:50万。而在出现损失后的获赔金额为100万,每个人的投保金额为5元。对于投保的人来说,无论这概率如何分布,5元付出对100万收益金额都是合理的。同样对于保险公司,如果有2000万人投保,可以获得5×2000万=10000万元,而每年的付出大约为2000/50×100=40×100=4000万。4000万的付出相对与10000万元的收入同样是一项非常精明的生意。现实生活中的保险应该远较上面的例子复杂,但原理的一致性,保证了保险公司的收益。
 

 
 
 
5 等价鞅测度
   与保险形成对应的应该是赌博。赌场的运作机制同样依据《概率论》中的大数定理。我们可以以彩票为例,比如:我们发行一种特殊的彩票,每张面额为5元,最高的奖金为100万元。中奖机会为50万:1。对于参与的人来说,付出5元的损失与可能得到的100万相比,无论如何都是合适的。同样对于举办方来说,5×50万=250万的收益与付出的100万相比,同样是不错的收益。基本上所有的赌博原理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频率分布与效用悖论的背后
  
  市场中有两个因素很值得深入研究,这就是频率分布与投资人的效用。
  赌博与保险都是应用《概率论》中的大数定理,但与赌博明显不同的就是保险的收益情况明显要大于赌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1)在赌博过程中,概率是可以被充分确定的。如:我们设定彩票的中奖概率为1:50万,这个概率分布就不会出现变化。而在保险中,我们说的是一种相对的可能性。还是上面的事例,如果保险公司的投保人数减少到200万人,我们可以计算出:200×5=1000万,200/50×100=400万。似乎收益还是不错的。但现实世界中,如果受灾难人数达到10人的可能,10×100=1000万,保险公司将无利可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保险公司计算出的收益情况会明显高于赌博。就在于现实中概率分布一方面存在方差,另一方面就在于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概率分布时,存在着明显的误差可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确定性。需要提醒的就是:在市场中简单使用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仿佛在高速公路上加速高速行驶的汽车,我们却在通过后视镜观察前方的路况!
  现实的市场中很少会再出现类似于新股发行中的抽签和中签的概率机会。这个机会与我们前面说的彩票机理基本类似,投资人付出的是相对有效的风险,而收获的新股中签后的上市的差价收益。在没有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以前,这是一项很不错的市场机制。由于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中存在着差价,总会吸引一部分来承担新股发行的风险。这部分参与发行市场的资金利用《概率论》中的大数定理,利用类似保险公司的机制,同样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如:新股中签的概率为1:1000,新股上市后的收益为100%。如果新股的发行价为5元,基本申购单位为1000股。这样,为保证获得1000股,需要投入1000×5000=500万的资金,申购的资金没有任何风险,付出的就是冻结资金的利息。一般冻结时间为5个交易日。这样,一笔固定的申购资金在一年中可以周转50次,如果资金成本为2%/年,这样,每次付出为500万×2%/50=2000元,获得收益为5000×100%=5000元。这是很稳定的获利途径。但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收益的因素主要包括:参与申购的资金总量和新股上市定位情况。该办法自96年开始以来,历年的收益因为参与申购的资金逐年增加由96年的100%到97年的50%、98年的30%、99年的20%、2000年的18%、2001年的12%左右。但如果可以精确计划,同样可以《概率论》的均值和方差的特点获得良好的收益。如:在98年中我曾经利用150万的单账号资金获得35%以上的年收益,在99年利用30万的单账号资金获得40%以上的年收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与保险机制相反的是,相对较小的资金更容易受到方差因素的影响。如果进一步计算好申购品种的中签率和新股定位,就可能获得超过平均值的收益。相反资金量大的申购资金只能获得平均的收益水平。
  
  很多投资人可以精确的定义一些交易行为的频率分布,但同样并不能取得预想的成绩。这种见的关键就在于忽视了投资人效用函数的异常反应。
  这是一个引自马科韦兹《投资组合理论》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投资人需要选择如下三种彩票的一种:1)彩票A赢得1000元的几率为1/1000;2)彩票B赢得100元的几率为1/100;3)彩票C赢得1000元的几率为1/2000、赢得100元的几率为1/200。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人都倾向选择彩票C。但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UC=1/2×UA+1/2×UB。这样无论如何,UC不会是三者中的最大者。上述问题中,三者的期望收益结果是完全一致的。但为什么会明显出现这个悖论呢? 
  
  我们再看一下典型的“期望理论”试验。对于提问1和提问2的回答可以找到答案。 
   (提问1) A:确定可以获得80元; 
   B:以85%的概率可以获得100元,而以1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提问2) C:确定要损失80元; 
   D:以85%的概率将会损失100元,而以15%的概率将会丝毫没有损失。
   根据试验,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是A和D。如果按照期望效用的观点,A与C是一致的,如果选择A,同样也会选择C、而不是D。A的期望值要小于B。可人们往往会选择可靠的收益机会;同样,C的期望值要高于D的期望值。人们在这时更倾向于接受较大的亏损。
  上述这些现象属于心理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既不像学术分析理论中假定的那样符合概率分布的“风险中性”原则,也不向期望效用理论要求的那样,严格按照期望效用做出选择。而是在获利的领域里,人们会天生选择利益较少的稳定获利机会;在形成亏损的同时,人们的选择标准会变成倾向于赌博的心理。在这个角度来说:人类是天生认赔的!
  同样,我们可以注意到与此有关的众多选择中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心理学家归纳为: 
   (1) 收益期望值(u)与风险承受能力(f)的均衡: 
   3×Ln(u)/Ln(f)=K
   (2) 被动型风险(BF)与主动性风险(ZF)的评价: 
   BF/ZF×1000=K 
   公式一的含义是:收益期望值增加时,所能承受的风险不是相应成比例的增加。而是对风险的判断一下子变得宽容了,市场中出现的多次泡沫经济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公式二的含义是:即使相同的风险,当其与自身的主动性有关时,或有自身的行为所致时,在感觉上会有1000倍的差别。市场中的风险多数与主动性有关。
  通过以上的这些简单事例分析,投资人在形成自身的操作体系时必须要面对一系列常规理论中并没有很清晰展开的环节。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资金管理、不确定性、效用的一些理解与思考,未来还会慢慢贴出来有关的内容。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6 回复:等价鞅测度
 好文,其中提到的《与天为敌》是本好书,虽然比较晦涩。
  呵呵,前几天看到您的文章中提到蒙特卡罗,我就猜您肯定看过这本书,今天一看果然如此。 
工具箱  
  
  你既然如此富有,何以不能同样聪慧 
  
  《成事在天——机遇在市场及人生中的隐蔽角色》
  
  一本关于“运气”的书 
  
   
  
   
  
   谈起1987年10月19日那个黑色星期一,至今令美国证券业内人士心有余悸。这一天结束了美国股市长达5年的好光景,一些经验丰富的交易员都难逃劫难,从此离开了股市。塔勒波——一位数学型的年轻交易员却成功地度过了那场股灾,他潜心半年研究这场风暴,认为他的逃脱不是有比其他人高明之处,完全是运气好——运气在金融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总是过低地估计了随机作用,忍不住想对事物作出自己的解释,这就形成了种种迷信。由此他写作了一本关于运气的书。 
  
   运气,就是事物发展的随机性质。塔勒波从十几岁就对概率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从数量化的历史中了解和推测未来概率的做法持怀疑态度,他疑惑:如果概率本身是错误的该怎么办?他在沃顿商学院上学时定下目标,要利用易变的金融产品下赌注;他相信自己的推测,喜欢做投机交易,利用不测事件谋生,就像金融大鳄索罗斯一样;87年的金融风暴以后,他决定以成为学者为主,而把交易作为一项爱好,他成为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的兼职教授,还创办了一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6个天生不愿意做公司奴仆,与他在学术上意气相投的精兵强将和他共同管理着4亿美圆。他有着广泛的爱好,对文学、哲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爱好骑自行车、游泳。凭着优异的成就,2001年他入选著名的《衍生证券周刊》名人堂。他是美国交易/投资业内知名人士,又具有博深的文化修养,因此他既希望这本书是一本用严峻的逻辑写出的科学图书,又希望它是一本个性化的文学图书。这本书一上市即获得了各方的好评。耶鲁大学考里斯经济研究基金会教授罗伯特·席勒说:“我实在喜欢这本书。我们需要有这么一本书,这么一本能帮助我们对付自己顽固的人性弱点的书。我们的人性弱点总是低估随机性的作用。此书读来兴味盎然,思想清新独特,同时也谐趣丛生。”伯恩斯坦公司总裁、写有《与神作对:惊心动魄的风险》的P.L. 伯恩斯坦的评价是:“这本书,一句话,精彩。读下去,塔勒波会摄住你的心。作为一个非随机性的后果,你对人生(及你的金钱)的认识会呈几何级数扩展。”该书2001年出版以来在英国亚马逊购书网上排列商务图书第1名,经济世界书店2001年12月最佳书籍;在日本、韩国、德国同样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成事在天》是这样“一本好玩的书”(作者自称):运用文学的语言,以金融市场为舞台,描绘了几个特点鲜明的形象,讲述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过低估计随机作用的。而随机性处处存在,要不然有些基金经理在连续多年的优异表现以后为什么突然破产?为什么说看多和看空的说法是被许多资深专业人士摈弃的?年薪50万美圆的律师住在曼哈顿最好的社区为什么却不快乐?比尔·盖茨为什么在计算机领域不是最出色的?为什么作者对媒体的报道总是不屑一顾?为什么《隔壁的百万富翁》这本畅销书犯了幸存者认识偏差的毛病┅┅俄罗斯轮盘赌、商界首脑、历史典故、诗歌、数学、福尔摩斯、科学战┅┅所有这些都融汇在这里,帮助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各种机遇,并设法利用机遇,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是作者对古代智者梭伦的警示做的一些深入思考。作者把梭伦的警示总结为数学上的三个概念,即欹斜、不对称和归纳。梭伦认为任何境遇都跟随着数不胜数的不幸,随着时间的推移境遇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变化,因为有运气女神的参与,你无法预测,会受到捉弄。梭伦明智地指出:借助运气带来的东西也会被一起带走;反过来,没怎么靠运气得到的东西更能抵御随机性。梭伦还直觉到了一个过去三个世纪困扰着科学家的问题,这就是归纳问题,作者管它叫黑天鹅事件。梭伦甚至还理解另一个连带的问题,即欹斜问题:一件事不管多频繁地获得成功,但如果失败一次的代价太沉重,那么它就没有意义。 
 
 
 作者:202.38.236.*
2005-11-6 16:07
回复此发言 
 
 
 
8 回复:等价鞅测度
   
  第二部分讲的是作者在研究随机性的生涯中所经历过的有关概率认识偏差的一些事例。这些事例都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来表现的。这些认识偏差是:(1)幸存者认识偏差,这种偏差来源于我们只看见了成功者,并因此对机遇形成一种歪曲的看法;(2)导致极端成功的重要原因是运气使然;(3)人类的生理缺陷导致我们无法理解概率(概率盲)。 
  
  第三部分是本书的结语,揭示出摆脱人类的弱点,不被随机性愚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耍一些花招,通过一些方法避免被随机性捉弄,比如以腊封耳,摆脱赛壬女妖的歌声,在遇到背运事儿时不要忘记个人的风度等等。中国古代贤人也早有警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在先,不可预见性虽然是无法把握的,但对随机性的清醒认识会使我们对命运的把握更主动一些,因为命运女神唯一控制不了的是你的行为。 
  
  本书以金融市场为背景,揭示的是人类对在市场和生活中出现的随机性的普遍不适应。作者的人生积累及分析事物的角度,对我们来说是新颖的也发人深省。比如梭伦的三点警示是作者终身的座右铭,它们对我们是不是也有一些警示作用呢?在我国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这个社会多少显得有些浮燥,急功近利,求富求胜,种种干扰的噪音充斥社会,人人都感觉活得很累,读读这本书吧,它一定会让你放松下来,静心做自己的事,没准那天幸运女神就会找上门来了。 
   
工具箱   
 
【 · 发布:鬼眼狂刀  2003-03-24 21:00 】   
  看过阁下许多关于资金控制方面的帖,很多都没看完,当然,学问不够,看也看不懂,惭愧。
  
  看阁下的帖,有一个感觉,或许你是在指引身外人,但你又只是在画不同的圈,绕来绕去,对于资金风险控制来说,说句不礼貌的话,基本上是一定用也没有。
  
  或许你已经解决了资金风险控制的精华,但是,在你的帖中,实在是理论多于实际利用价值。
  
  就个人而言,资金管理控制风险,看起来很复杂而且多变,但对于交易而言,它就那么几种规避方法,而且都可以实现分析家指标化,如果严格按照资金管理来交易,什么时候买,买多少,什么时候还可以买,再买多少,或则是什么时候卖,卖多少,都可以实现机械化提示,再加上些技术指标分析,交易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如果真的就一个资金管理控制风险就需要了解这么多的知识,等分析完资金管理控制风险,我想交易一定错过了最好机会。
  
  就个人而言,阁下的许多帖确实很不错,但对于交易而言是没有任何用途的。当然,我也知道你并非是想让人真的学会你苦心研究出的资金管理控制风险的方法。
  
  没有不恭敬的意思,说点心里想的,再见。祝,工作顺利。 
工具箱   
 
【 · 发布:胭脂的涩味  2003-03-24 23:15 】   
   谢谢关于那本书的介绍。有机会的话,我会找来一读的。国内现在有吗?
  
   关于资金管理的东西,我自己想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有一些自己的体系,但我现在想与朋友探讨的是一些原理性的东西,方法或许是每个人自己的。但原理是一致的……
  
   其实交易系统解决的东西并不很多,尤其是建立在类似分析家上的交易系统。我自己做过类似的尝试。这里谈几个基本的问题,任何一个交易系统的信号具有什么特点?在每个信号之间的工如何处理?如果你的资金量大一些,需要涉及到流动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如果涉及到同时操作多个品种,如何解决权重的问题?
   最早我也很简单的认为有一个公式或体系可以处理好这些。但自己研究的越深入、感觉越不可能。不过如果想把握资金管理的内容。有几个原则提供:
   1)控制好自己自己的亏损,保留自己持续的交易能力;
   2)处理好进场点、出场点之间的过程。大多数成功交易是通过加仓的到的。学会在最好的机会中下重注!
   3)学会做好20%的交易,因为大多数成个交易主要来源于少数几个成功的交易。如果你可以连续积累这些成功,足后必然会的到好的成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彩中如何减少风险,这个小技巧送给你!
道德社会与法治社会是等价命题
打新小秘籍:一不小心身家就翻倍!
为什么股市期市里面有90%的人赔钱?——因为他们不懂资金管理
新股上市并非无风险 提高摇新中签率的五种方法
【新提醒】第二篇:核心技巧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