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城魏碑十大经典 领略魏碑书法独特魅力

魏碑,是魏碑书法或魏碑书体的简称,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我国书法史上处于汉唐过渡阶段的书体。这种字体的碑碣墓志数量众多,它和汉碑、唐碑各自体现了一个时代书法艺术的高峰。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赞魏碑书法“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论其结构则“ 构字紧密非常”;并总结出魏碑书法具有“ 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之十美。

01

平城第一碑《皇帝南巡之颂》

皇帝南巡之颂碑

《皇帝南巡之颂》碑,简称南巡碑,在现存几十件平城碑帖中,在大同历代数以千计碑刻中,南巡碑是集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书法艺术价值于一身而且水平最高的一通古碑。虽然碑身已残缺不全,仍可堪称北魏古都“平城第一碑”。

南巡碑碑阳现有158字,字径3至4厘米,大概是在叙述文成帝巡视三州活动的概况。碑阴有2300多字,字径2厘米左右,可以看得出记述的是声势浩大的南巡队伍中的大小官员的官职和姓名。


南巡碑碑阳印件

南巡碑碑阴印件

南巡碑是北魏前期汉字由隶变楷初始阶段的魏碑书体的皇家顶级代表之作。北魏书法就是在草原鲜卑民族政治上向封建制转变、文化上向汉文化转变潮流中的文字体形的继续演变的产物,隶楷相融、雄奇方朴、豪情满怀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书体和标志性特征。

南巡碑碑阳印件局部

02

标致碑刻《平国侯韩弩真妻碑》

平国侯韩弩真妻碑

迄今所知北魏平城时期最早的碑形墓志。碑文竖7行63字,碑上方为圆弧形,有双龙交尾戏珠螭首图形,下刻“平国候韩弩真妻碑”八字篆额。隶意楷书,字体规范、简洁清峻,型端体正,举止平和,堪称墓铭中的上乘之作。

《平国侯韩弩真妻碑》拓片影印件

03

稀世极品《曹天度造九层石塔记》

曹天度造九层千佛石塔旧照

《曹天度造九层石塔记》,又名北魏千佛石塔,为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的纪年造塔题记。根据石塔底座背面的铭文可知,曹天度是北魏的“宫内小臣”,他在北魏首都平城为已故的父亲和儿子特建此塔。当年的匠人,在约2米高的石料上足足雕刻出了1300多尊佛像。

分隔两岸的塔身与塔刹

《曹天度造九层石塔记》被众多书家史家捧称“稀世极品”,既因为其石雕艺术高超惊世,还因为其书法水平罕见绝奇。曹天度塔记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外柔内刚,越看越气息高古,嚼之味醇,观之心醉。与汉隶相比,它横不细竖不粗,由隶书横左起又挑变为左右都挑,更显苍劲有力。

《曹天度造九层石塔记》拓片影印件

04

雄俊伟茂的《五十四人造像题记》

云冈石窟第11窟东壁造像及题记

云冈石窟第11窟的《太和七年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造像记碑》,集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于一身,不仅记述了平城佛教徒开龛造像的情况和愿望,对研究北魏平城佛事活动乃至当时佛教文化传播有着重要价值。

题记长78厘米,高37厘米,共二十五行,每行十三至十六字,除周边菩萨名刻字外,共三百五十一字。

《五十四人造像题记》拓片影印件

隋唐书法是继承东晋和北魏之后书史上的又一次高潮,应当说隋唐书法之大河之水也是从平城魏碑上游流过来的,很有中晚唐颜体清雄遒劲、宏博开张风味的《五十四人造像题记》,就是有力例证。

《五十四人造像题记》拓片影印件局部

05

楷书名品《司马金龙墓漆画题记》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绘屏风

在太和八年(484年)琅琊王司马金龙去世,与先于他去世的妻子姬辰共同埋葬在京师平城白登之阳北贵族墓葬区。

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农田水利建设打井时发现该墓,虽然早期曾被盗过,但也出土了450余件珍贵文物,而属于北魏平城书法系列的就有《琅琊王司马金龙墓寿砖》十字阳铭文、《司马金龙墓表》《司马金龙墓志铭》和《司马金龙墓漆画题记》4件,而《司马金龙墓漆画题记》尤为上乘。

司马金龙墓彩绘漆屏风正面(第二幅) 山西博物院藏

司马金龙墓所出土的木板漆画上的题记,以实物形式展现了魏碑这一全新的书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为探明魏碑书法渊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漆绘屏风题记

(局部)

漆绘屏风题记

(局部)

漆画上有大片墨书的题榜文字,墨书笔画方严劲挺,结字平正宽博,具有舒展、刚健的特色,接近楷书;但有的字尚带有隶书遗风。漆屏上的书法正处于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阶段,是不可多见的北魏书法真迹。

06

隶楷杰作《司马金龙墓表》

《司马金龙墓表》

《司马金龙墓表》1965年出土于大同市御河东石家寨村。与墓表一起出土的有墓铭、漆画、石器等400多件珍贵文物。墓表为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书刻,为顶圆底方碑形,通高64厘米,宽46厘米。碑额八个篆书大字“司空琅琊康王墓表”。

墓表的点画笔体非常特别,横划多为两头方挑,点竖撇划起笔多为方头。结体扁平方正,这是《司马金龙墓碑》的又一特点。《皇帝南巡之颂》属隶楷队伍中皇家正规军,而《司马金龙墓表》是皇家正规军但沾染上了一下地方军、游击队的自由特点。

07

盖世神品《昙媚造像记》

昙媚造像题记原石

1956年整修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前早年崩塌的乱石时,《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出土。根据出土信息推断,原碑可能镶嵌在尼姑昙媚造像龛的石窟壁面,后来随着岩壁坍塌而埋入地下。

后人重见这块高30厘米、宽29厘米、厚6厘米略呈方形的碑刻时,左右上方角部已经略有残损;碑文共10行,每行12字,除3个字被毁、4个字半损之外,其余都很清晰。

无论是站在浮雕墙前还是临近原碑,我们在体味佛门弟子昙媚内心世界之时,也在视觉上享受着魏碑书法艺术的震撼。

08

邙碑先导《封和突墓志铭》

《封和突墓志铭》拓片影印件

《封和突墓志铭》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年)刊。碑青黑色石灰岩,碑有座,高42厘米,宽32厘米,书刻12行,每行12字,共141字。1981年秋出土于大同城西小站村花圪塔台封和突墓。

《封和突墓志铭》的书法特点,在书界尽现溢美之词。著名史学家、书法家殷宪先生称之为“方重劲截、意态跌宕”。著名书法理论家刘涛先生称之为“封碑是楷隶混合,以楷为主,又扩张之势的典型北魏后期的魏碑书体”。

09

雍容娟秀的《元淑墓志》

《元淑墓志》拓片影印件

在史上魏碑石刻群体中《元淑墓志》应为一高峰。此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74厘米,宽42厘米。1982年4月出土于大同市城东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碑额为“魏元公之墓志”,为篆书竖三行六字,风格与司马金龙墓表碑额相近。碑文为魏楷,竖24行,每行27字,共511字。

《元淑墓志》应为北魏后期佼佼者,书体峻制疏朗、气象庄重、体态凝重的意境既蕴含着汉晋雍容方正之态,又不乏北朝强悍粗拙之气,在布满北方各地为死者歌功颂德的碑版墓志中,成为脱颖而出的精致石刻。而且与许多平城魏碑石刻一样,与洛阳时期魏碑精致石刻形神相传。

10

魏楷一巅《高琨墓志》

高琨墓志原石

《高琨墓志》(514年)1984年出土于御河东小南头村,据《魏书》记载,高琨父兄弟三人均葬此地,俗称“三皇墓”。墓志为方形,边长64厘米,石厚12厘米。志文共12行,足行12字,共126字。

《高琨墓志》风化严重,缺字较多,此墓志的书法水平确是皇家级别、一流水平。著名史学家书法家殷宪先生认为,字琨葬时正值其弟字肇当权,其兄的墓志为朝中名家书刻。

《高琨墓志》虽属魏碑类书体,但明显的隶味少了,楷味重了,而且独树一帜体现出笔道分明、典雅静穆的尚法倾向性。

是否喜欢魏碑书法?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隶楷书”
北魏《司马金龙墓表墓志》
魏碑国宝 | 司马金龙刻石
关于北魏司马氏祖孙三代四碑的那些事
《中国书法》推出北魏前期碑刻书法特辑 彰显平城魏碑地位
墨香集—名人佳作.苏泽立书法《泽立录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