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市炒股也要"见好就收"


牛市炒股也要"见好就收"
  熊市炒股需要“见好就收”,否则就会出现利润缩水甚至亏得一塌糊涂。牛市炒股也不例外,同样需要“见好就收”,11月7日及11月11日大盘先后两次在见到两年多以来新高后随即转头向下,便从一个侧面说明牛市炒股“见好就收”的重要性。
  牛市炒股也要“见好就收”,不仅体现在牛市见顶后需要全身而退,而且体现在牛市途中也需逢高离场,以便待大盘和个股回落后再逢低买回。投资者如果只会闭着眼睛买股票,不善于“见好就收”,就会使牛市中的操作大打折扣,投资收益受到影响。
  做好牛市中的“见好就收”,最关键的是时机选择,即当大盘处于什么点位时卖出股票,通常情况下判断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行情涨幅已大,个股获利丰厚,这是很重要的一条标准。无论大盘还是个股,历时数月的阶段性上涨后涨幅已大、时间也长,且这种上涨往往出乎多数人预料,后期很有可能出现调整。一方面,从不同个股品种看,一些股票涨幅惊人,不少品种连翻数倍,有强烈调整要求;另一方面,从投资者持仓成本看,许多股票已脱离投资者的买入价格,许多股民账户中的股票多数已“翻红”,堆积大量获利筹码。此时,就有必要把风控放在首位,把“见好就收”提上议事日程。
  二是开户数量猛增,人气过于旺盛。如果说在行情初涨阶段,市场中一直有投资者因担心下跌而不敢买入股票的话,当行情处于关键敏感点位,譬如大盘整数关头、连拉数阳之后,以及两年前的阶段高点等,此时投资者往往谨慎心态占据上风,也不敢大举出击。但当行情一举冲破前期高点(如上周五见到的两年多以来新高)之后,人气极度高涨,市场一片狂热时,此时行情往往会发生“质”的变化,投资者的情绪和想法往往也会随之出现大变,新股民和老股民在持续获利思维定势下,往往对操作变得兴奋起来,对显而易见的风险视而不见,更有一些原本不打算炒股的人也一头扎进股市、开始开户炒股。此时,更有必要把风控放在首位,把“见好就收”提上议事日程。
  伴随着以上两个特点,还有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行情一旦加速“赶顶”,投资者的心态会处于十分矛盾之中,一方面担心卖出后踏空,错过最后获利良机;另一方面担心大盘下跌利润出现缩水,表现在盘面上就是震荡幅度比之前明显加大,不少人开始追涨杀跌。但市场有个特点,开始时即使出现跳水也往往有惊无险,会很快收复失地,但经验表明,这种“悬崖边的舞蹈”不可能持久,有惊无险的“故事”也不可能每次都会重复上演。根据A股历史走势,行情一旦处于这样的阶段,无论从长线还是短线角度,都有必要排除外来干扰,做好风控准备,做好“见好就收”的打算。
  一旦决定“见好就收”,接下来就是执行。具体“见好就收”的仓位数量和比例可因人而异,依投资策略(长线或短线)而定,既可全身而退,也可分批离场。应该说,操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见好就收”之后的心态。几乎所有参与“见好就收”的投资者都不可能卖在最高点。此时,当卖出股票后,由于已出手股票还在涨,其他股民的收益还在增加,唯有你卖空后成了局外人。特别是每当收市后一算,因为“见好就收”,已出手股票市值又少涨多少,利润又缩水若干,更让人心悸的是,一看这些卖出股票的最新价格比自己卖出的价格高出许多,担心日后再也接不回来,心中难免会有些许不安。每当此时,面对“见好就收”之后的心理纠结,笔者倒有一法,那就是自己替自己“宽心”:想想本轮行情起涨以来自己获得的收益,是不是该知足了,再想虽然卖出后收益少了点儿,但与踏空者、局外人相比自己是不是已够幸运。再说,市场永远都不缺机会,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有了这样的想法,距离做好牛市“见好就收”的功课就不远了。


投资从寻找价格驱动力开始
  沪港通打乱了A股运行节奏,也使一段时间来已几乎固化的炒作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一些大咖、大V们纷纷预言:沪港通将促使沪深股市在投资理念上与国际接轨。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凡是大咖、大V们都在说的观点一定是错的。
  需重点强调的两点是——
  顶在顶上是牛市的基本格调之一。对2444点和2478点这两个熊市的波段以及沪综指大底部形态颈线位的超越,客观上已为本轮行情做了最后定性——牛市,不管其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震荡。
  休整是为了走更长的路,是牛市的又一个格调。按史太米亚观点,趋势过程中的大幅震荡,是动力充沛、交投活跃、买卖双方都对当前价格满意、市场足以承担起上升重任的表现之一。
  延续上周话题,讲股票选择的驱动力问题。一个股票值不值得买入,需要考虑它的价值驱动力、价格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最理想的情况是三个驱动力同时具备,就像拉瑞·威廉姆斯说的,“占有全部优势”。如果无法满足,那么哪个驱动力才是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价格驱动力。因为股价犹如灰尘,有人拨动才会飞扬起来。也因为万种行情归于市,我们都不是神仙,市场不会按我的意愿走,股价表现往往是检验我们对这个股票判断对错的试金石。
  有些“高人韵士”可能会嗤之以鼻:这是一个投机分子,巴菲特会看股价表现吗?
  是的,巴菲特不看股价表现,但这是巴菲特说的。巴菲特向来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显性的,一套是隐性的。巴菲特爱隐瞒一些“小秘密”,玩一些“小把戏”,这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
  巴菲特还有两种理性。一种是公众理性,他在公开场合说的都是公众理性,讲的都是最根本、最正确的东西,否则就可能暴露一些不便于暴露的秘密,也可能使一些一知半解的读者(听众)舍本逐末,误入歧途——与一些巴菲特信徒“重道轻术”相反,绝大多数投资人很容易重术轻道,舍本逐末。另一种则是赚钱理性,适合于自己掌握、自己做。比如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对金融衍生品很反感,认为它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金融市场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2002年5月6日,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他又一次明确反对金融衍生品,他的搭档查理·芒格插话:“把金融衍生品比作下水道,都是对下水道的侮辱。”说得多好啊!
  但这只反映了巴菲特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商人,赚钱才是硬道理。“和尚摸得,为什么我摸不得?”仅仅在采访后的16天,他就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连一些专门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大师都觉得“复杂而秘密”的金融衍生产品——连续负息债券。在宣布这项产品时,巴菲特承认,这是他请高盛设计的(在说金融衍生品比下水道还肮脏时,他已请高盛帮他设计了)。当天,巴菲特宣布完就走了,最尴尬的是公司发言人,面对人们的责难、提问,无法自圆其说,作出合理解释。
  关于巴菲特的投资之道和投资之术以及言行不一致的地方,我在《股票投资道与术》巴菲特系列中已讲得很多。在那组文章中,我举过两个股票例子。一个是可口可乐,在巴菲特动手前,可口可乐在4美元的价位上横盘了数月,但直到向上突破,月线拉出巨量长阳后,巴菲特才杀进去。一个是IBM,巴菲特动手前它一直在历史最高位盘整,巴菲特也已完成对它的研究。但他真正动手却是在它创出历史新高后的第4个月。为什么在第4个月?因为直到第3个月,它才放出巨量长红。2002年我曾花数月,研究过巴菲特买过的许多股票,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买的所有股票都遵循了三种基本形态,其中一个就是“以巨量长阳方式突破某一个回档或整理区域”。
  这种形态在美国股市其实很有名,它成型于20世纪60年代,是非常经典的威廉·欧奈尔模式——买入支点。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台湾林隆玄先生的《散户护身符》一文中第一次读到它,林先生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称:电线杆。2006年,一个叫简凡的将它起名为“立桩量”,名噪一时。由于这种方法最好掌握,因此一般投资人可以把它作为价格驱动力判断的第一个标准。
  买入支点的构成要素有三。突破,可以是大形态突破,也可以是小形态突破,其中小形态突破较容易把握。电线杆量,顾名思义,在它之前的量柱必须是短小的、相对均衡的。大到什么程度算巨量?一般是50天均量的3倍以上,或最近几十天内最低成交量的10倍左右。长阳,我一般以阳线长度超过近100天平均K线长度的2倍以上为标准。
  以此来观察300金融指数,我们就会发现,本轮行情金融股有两次较好的买入机会。一次是7月24日的买入支点,不过那一次具有这种形态的股票很多,金融股未必是好标的。另一次是10月31日的买入支点,由于绝大多数股票都已不具备这种形态,金融股便成了好标的。
  投资,应从价格驱动力开始。


财苑股民学堂:炒好股的三大秘诀
  一是选对时机:
  职业投资者区别于普通投资者的最大之处在于,他们往往能从变化莫测的股市交易细微处,洞察先机。而他们之所以能看出盘中数字变化传递的信息,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亦即股市经历。
  杨百万提出,看盘主要应着眼于股指及个股未来趋向的判断,大盘的研判一般从以下3方面来考虑:股指与个股方面选择的研判;盘面股指(走弱或走 强)的背后隐性信息;掌握市场节奏,高抛低吸,降低持仓成本。尤其要对个股研判认真落实。
  二是选对股票:
  好股票如何识别?股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买入量较小,卖出量特大,股价不下跌的股票。
  (2)买入量、卖出量均小,股价轻微上涨的股票。
  (3)放量突破趋势线(均线)的股票。
  (4)头天放巨量上涨,次日仍然放量强势上涨的股票。
  (5)大盘横盘时微涨,以及大盘下跌或回调时加强涨势的股票。
  (6)遇个股利空,放量不下跌的股票。
  (7)有规律且长时间小幅上涨的股票。
  (8)无量大幅急跌的股票(指在技术调整范围内)。
  (9)送红股除权后又涨的股票。
  三是选对周期:
  股民可根据自己的资金规模、投资喜好,选择股票的投资周期。


财苑股民学堂:炒股技术和交易系统哪个更重要
  因为技术这玩意儿,是基础中的基础,当交易深入骨髓之后,对这些基础的东西实在提不起兴趣了,整天说技术的,怎么可能是高 手,高手,早就不在乎什么技术了,因为高手眼里只有系统。
  简单谈一下系统。
  所谓交易系统,说白了就是一套行为准则、操作纪律,也可以理解为投机活动中的道 ,当然,技术本身也是道 ,但此道非彼道。后者是基于走势结构本身的 规律而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缠论比较厉害的是将这种规律以一种可以量化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但必须认识到,缠论不是万能的,就理论本身充其量只是比世面 上的其他理论更完备一些,但仅凭理论是根本无法胜任投机这种高难度活动的。问题在于对前者的认识,也就是交易系统,或者说是操作者基于本身特点而自创的 道 。
  既然是基于操作者本身的道 ,那么每个人必然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成功者的操作系统是不可复制的。就拿我自己来说,虽然缠论在我眼中已无任何神秘,已 经透露的盘背三大应用以及未透露的更高级的应用在处理复杂走势上面也是游刃有余,但我自己在实际操盘中几乎不用(期指除外),这一点,曾经在小群里说过。 我个人性格急躁,喜新厌旧,不耐烦在一只股上反复短差,从不参与任何复杂的中枢震荡,除了个别几次,也几乎从不耐烦把一只票的成本搞成0。我的风格是选择 N个标的物,在每个上面出现简明快捷的走势时,进去搞一把,一旦开始转为复杂的中阴阶段,就坚决退出,这样的好处是我只做特定的走势,时间长了熟练之极, 闭着眼睛都知道一种走势后续如何发展,缺点是精力消耗较大,因为要不断轮换,对各类消息也要敏感。
  这样的模式只适合我个人,其他人未必用的来,就是全说出来也没有任何意义,而在这其中,技术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很多人都痴迷于这样那样的技术,在我看来 完全是浪费时间,若干条均线就可以组建一个系统。有人说炒股就是赌博,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在于对走势的把握不可能是百分百准确的,开仓后,走势符合预期怎 么办、不符合预期又怎么办,都应该有相应的策略,这些都是需要实战锻炼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系统,这不是任何人、任何理论能够教导的。有哪 个高手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即便没有任何技术理论,一个立足于市场、积极实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人也会成为高手。
  系统的建立,刚开始必定很粗糙,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验证、不断完善,最后必然会有一个经过实战验证的成功率可以保证稳定盈利,再往后的日子就很轻松了,看到 符合自己交易系统的就开仓,不符合的就无视,神马心态的修炼在系统面前都是小菜一碟,根本不需要刻意的修心,照章办事,心态自然好。如果有系统却无法执行 到位怎么办?简单,给自己制定各种惩罚措施,如果还是无法执行,那只能说明不适合投机,这就好比一个上课老是走神的、下课老是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怎 么可能考高分,该干嘛干嘛去,离开这个市场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真正的高手到了一定境界,对技术一般都没什么兴趣,因为都有了自己完善的系统,习惯了机械化操作,而且不愿意跟人交流,因为根本没什么好交流的,你有你的特点,我有我的特点,你有你的模式,我有我的模式,各玩各的。



财苑股民学堂:试试将MACD指标变成买卖指挥棒
  MACD指标是所有技术指标里经典的一个技术指标,正确运用这个指标,通过结合K线(日K线、周K线)、个股走势、量、大盘走势、利空利好消息等,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较好地买卖效果。在实际投资中,MACD指标不但具备抄底(背离是底)、捕捉极强势上涨点(MACD连续二次翻红买入)、捕捉洗盘结束点(上下背离买入)的功能,还具备使你捕捉到最佳卖点帮你成功逃顶的功能。(原文链接:http://cy.stcn.com/myblog/3993757)
  1、利用MACD低位两次金叉买进的方法。
  MACD指标是利用长期(MACD)、短期(DIF)二条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并计算两者之间的差离值(DIF-MACD)作为红绿柱长短的数据,使用中主要考虑长短期移动均线的交叉情况和红绿柱长短数值,以此作为判断行情买卖的依据。
  在实际使用中投资者可能感觉到,如果完全按照金叉买进、死叉卖出,获利较难或还有可能套牢亏损。因此,可以使用一种低位两次金叉买进的方法。
  MACD在低位发生第一次金叉时,股价在较多情况下涨幅有限,或小涨后出现较大的回调,造成买进的投资者出现套牢亏损情况。但是当MACD在低位第二次金叉出现后,股价上涨的概率和幅度会更大一些。因为在指标经过第一次金叉之后发生小幅回调,并形成一次死叉,此时空方好像又一次据了主动,但其实已是强弩之末,这样在指标第二次金叉时,必然造成多方力量的发力上攻。
  使用方法:随股价上升MACD翻红,即白线上穿黄线(先别买),其后随股价回落,DIF(白线)向MACD(黄线)靠拢,当白线与黄线粘合时(要翻绿未翻绿),此时只需配合日K线即可,当此时K线有止跌信号,如:收阳,十字星等(注意,在即将白黄粘合时就要开始盯盘口,观察卖方力量),若此时能止跌,称其为底背驰。底背驰是买入的最佳时机。
  反之,当股价高位回落,MACD翻绿,再度反弹,此时当DIF(白线)与MACD(黄线)粘合时(要变红未变红)若有受阻,如收阴,十字星等,就有可能顶背驰,是卖出良机。
  但在操作时要注意:、背驰时不理是否击穿或突破前期高(低)位;、高位时只要有顶背驰建议坚定卖出,不博股价能重新翻红,除非大阳或涨停;、其为寻找短期买卖点的奇佳手段,短期幅度15%以上,但中线走势则要结合长期形态及其他。
  2、运用MACD捕捉最佳卖点的方法。
  其含义是指股价在经过大幅拉升后出现横盘,从而形成的一个相对高点,投资者尤其是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必须在第一卖点出货,或减仓。判断第一卖点成立的技巧,是股价横盘、MACD死叉卖出,也就是说,当股价经过连续的上涨出现横盘时,5日、10日移动平均线尚未形成死叉,但MACD率先死叉,死叉之日便是第一卖点形成之时,应该卖出或减仓。
  第一卖点形成之后,有些股票并没有出现大跌,而是在回调之后为掩护出货假装向上突破,多头主力做出货前的最后一次拉升,又称虚浪拉升,此时形成的高点往往是成为一波牛市行情的最高点,所以又称绝对顶,如果此时不能顺利出逃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判断绝对顶成立的技巧是价格、MACD背离卖出,即当股价进行虚假拉升创出新高时,MACD却不能同步创出新高,二者的走势产生背离,这是股价见顶的明显信号。必然说明的是,在绝对高点卖股票时,决不能等MACD死叉后再卖,因为当MACD死叉时股价已经下跌了许多,在虚假顶卖股票必须参考K线组合。
  一般来说,在虚假急拉过程中如果出现高开低走阴线或长下影线涨停阳线时,是卖出的极佳时机。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由于MACD指标具有滞后性,用MACD寻找最佳卖点逃顶,特别适合那些大幅拉升后做平台头的股票,不适合那些急拉急跌的股票。另外,以上两点大都出现在股票大幅上涨之后,也就是说,它出现在股票主升浪之后,如果一只股票尚未大幅上涨,没有进行过主升浪,那么,不要用以上方法。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标均线技巧——股虫
炒股高手详解MACD指标:MACD将死不死最强势,黑马股十拿九稳!
股市兵器4:三死叉和三金叉
[转载]我的操盘准则
细数技术指标
MACD背离交易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