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条件的爱”难道不是溺爱吗?!

宬成放暑假我带他回娘家住了两周,每当我妈对宬成说“宝贝你好好吃饭,待会儿姥姥带你去世纪广场(娱乐场)”或是说“你怎么又发脾气了,你这样姥爷晚上可不能带你去吃大香肉”...我就会想到小时候我妈也常常在我身上表现出这种“有条件的爱”,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内在自我的力量都很弱,遇到事情总是缺乏信心。

对于我妈这种程度“有条件的爱”算是程度较轻也比较普遍的,还有一种“有条件的爱”甚至是沉重和暴虐的,想必我们也都听过有父母类似于“你成心想气死我”“早知道你这么个德行,当初就不该生你”“为了你,我把工作都辞了...”这样的言语用爱去绑架孩子,让孩子产生内疚和恐惧、不得已去接受父母的控制。

在这种交换或威胁式的“以爱之名”下,孩子也便学会类似的沟通方式,严重影响自己的亲密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另外这样的爱,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真诚,把父母的“疑似不爱”归咎于自己的不好,没有自信和内在力量,影响将来生活和事业的发展。小时候的我曾经一度觉得我妈可能不是亲妈,大概是被某个妖精画皮来的,总是对我那么严苛。后来长大我终于知道不是妈妈不爱我。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资源的稀缺,老一辈的影响,她只是用错了爱的方式。

“有条件的爱”必然是不对的,现在很多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和课程也都提倡“无条件的爱”。我最早听一个导师讲《PET父母效能》微课时了解到这个概念,刚听到这个概念,我也和很多家长一样有这样的困惑,无条件的爱不就是溺爱么,可溺爱肯定是不对的啊!

后来听了课,又买了相关的书籍,我终于理解了无条件的爱和溺爱之间的大不同。

首先溺爱是没有原则没有方法的爱孩子,这种爱往往没有边界感,破坏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动性,认识不到“自我”“他人”“世界”之间的关联,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无条件的爱是父母出于爱,带着爱去引导和教育孩子,教会他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并发展人际互动的能力、自主独立性以及自我价值感。往往溺爱出来的孩子容易发展宬“白眼狼”,形成亲情关系中的对立;而无条件的爱培养的是孩子完善的性格,不只是对于孩子,也是对于父母自身的一种修正。

比如在面对头条问答中经常被翻牌子的一个问题“孩子如果挨欺负了怎么办”,两种爱的方式造就两种处理结果,也造就两种孩子的养成。

溺爱的家长肯定是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找地儿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自己家的宝贝疙瘩被欺负了还得了。领着孩子找老师,找对方家长,责备老师照顾不周,责备家长教养不严。对于这种家长,出口不逊是常有的事,我们甚至看到有家长还会替孩子出头,“教训”对方孩子。孩子通过这件事会以为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骄横跋扈来解决,或者认为凡事总会有家长替自己出头,无论暴力还是“事不关己”都会造成人际相处和自主能力的缺失。

会爱(无条件的爱)的家长首先会关注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愤怒、委屈和沮丧,如果有受伤处理伤口表达自己的关心。既不责问孩子打架,也不评判谁对谁错。等孩子冷静下来慢慢询问事情发生的经过。在这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分析双方的立场以及矛盾爆发的原因、过程,共情孩子的情绪,并引导孩子找到下一次处理类似冲突的有效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同时有这份爱出发,懂得从自己的角度和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的区别,学会了爱自己和爱别人,同时学会处理冲突的有效方法。从一次“挨欺负”中让自己的心智进一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言一行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并发展出孩子爱和成长的能力,这就是无条件的爱的教育方式。

父母之爱本是不打折扣的,随着孩子成长,父母的过渡期望和过度关注都容易造成“有条件的爱”或是溺爱这种“无原则的爱”。而要想爱的清醒而有质量,父母需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如何“无条件”而“有原则、有方法”的爱,让这爱浇灌出孩子更鲜活更自信的生命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能做到自主学习的孩子,都具备这两个条件!
父母十种行为毁掉孩子自信3
孩子不是父母的面子
不要把孩子变成自己圆梦的工具
北师大教授:父母爱孩子爱到焦虑,孩子为什么不买账?
为何青春期孩子自杀率如此高?不是太叛逆,而是父母没做好这四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