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唐朝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约公元597-公元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乃北魏皇族支脉,其祖上为鲜卑族拓跋氏。长孙无忌是初唐名臣,大约自隋炀帝时期便与唐太宗李世民“穿一条裤子”,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长孙无忌即投入唐室,初为渭北行军典签,入李世民幕府。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伙同秦王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事变,后官至尚书仆射、司空,是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公元659年,为许敬宗构陷,被流放黔州,自缢而死。长孙无忌一世英雄,有人说他贪恋权势死不足惜,有人说他智足谋身义不避祸,他究竟如何踏上不归路?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长孙无忌太过“出格”,也是取死之道。唐太宗是个大度的君王,不以长孙无忌“谋诛建成、元吉”为恶,反而对他更为信赖。似这类功高震主的臣子,当然会引来他人的攻讦,甚至连长孙皇后也对兄长的地位感到危惧,向太宗苦谏以求减少恩宠,但不管外臣还是皇后,都要面对长孙无忌“贞观元年,转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实封千三百户,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册拜司空……太宗追思王业艰难,佐命之力,又作《威风赋》以赐无忌,且况其功”。李世民以李治懦弱,欲立吴王,曾对长孙无忌说,“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如何?”长孙无忌对曰,“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之重,岂可数易?”长孙无忌在太宗一朝,荣宠无二,至于如斯。

唐高宗上台后,“以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高宗体弱多病,在不能理事期间,多将政事委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二人,这两人倒也本分,“同心辅政,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故永微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长孙无忌一力推重关陇集团势力,并借房遗爱谋反的东风,宰了吴王李恪,流放了江夏王李道宗,权势膨胀到无以复加。

武则天“插足”宫斗之后,以长孙无忌、禇遂良二人势力庞大,为求得二人支持,使其母与之接触。但王氏皇后于长孙无忌等人,是为巩固已有权势的一大臂助,自不会舍本逐末,由是交恶武则天。唐高宗性情懦弱,虽更倾向于武则天,但终究不改后宫,不久武则天抓住王皇后探视其新生幼女的机会,扼杀女儿,嫁祸王皇后,终于坚定了高宗废除王氏之心。

武则天凭借高宗的宠爱,进一步掌控朝政,拉拢长孙无忌、禇遂良等人的政敌,经过数年蓄势,于显庆四年,使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懦弱无能,稀里糊涂就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长孙无忌都顶不住谋反的帽子,长孙一派势力更是难以抗拒武后的打击,墙倒众人推,势力磅礴的长孙氏没经住几下折腾,便树倒猢狲散。不久,武则天为求斩草除根,将长孙无忌逼死。

 54   评论
 分享
 举报

长孙无忌,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从李渊开创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宫门,再到李治顺利接班,每一个关口都承载着长孙无忌的智慧、谋略和心血。长孙无忌对大唐可谓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同样,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对他代代礼遇,宠眷甚隆。李渊在位时,封其为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李世民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无忌力也”;李治即位后,封其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然而,到了公元659年,也就是李治当上皇帝的第十个年头,长孙无忌却因“谋反”罪被削职流放,三个月后被逼自缢身亡。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唐高宗都优先采纳。

然而在废除王皇后这件事上,二人却有了分歧。

公元654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公元655年,高宗又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等人入内殿,征求他们对改立皇后的意见。李勣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借口有病,根本没有入内。于志宁胆小怕事,不明确表态;褚遂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勿庸置疑,高宗要改立皇后,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公元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

公元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

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关陇集团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从此以后,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一切都自作主张。

高宗废王立武,改换皇后的问题,已超出了皇帝家务事的范围。褚遂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轻易废后,即是“违先帝之命”,即使“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这种门第观念,反映着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势力的没落,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后期以来的历史潮流。高宗敢冒“违先帝之命”的风险,打破士族势力的威胁,直接掌握政权,正是他不愿任人摆布,敢作敢为的具体表现。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这种胆量和作为的。

三朝元老就这样在政治斗争中牺牲,血缘关系还是没有皇权重要。不过任何人一旦凌驾于皇帝之上,确实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七公子:长孙无忌为唐朝第一功臣,为何落了个自缢的下场?
李世民儿子被杀前,撂下一番怨毒的狠话,预示长孙无忌悲惨下场
李世民英明一世,却用错了这个人,间接断送了大唐江山
趣史杂谈:唐朝奸臣许敬宗的起起伏伏,籍贯和资历让他悠然不倒
从当朝宰相到褴褛囚徒:一代名相长孙无忌为何不得善终?
始于爱情终于政治,武周皇帝与唐高宗之间的恩怨情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