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是真理、是契约、是信仰,是公平……;不讲“道”,哪来的“德”?儒家做到了吗?

任何主观评论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言辞,都觉得肤浅。真正的大家不多,能悟出天道、人道、地道的人寥寥无几。‘道’是客观规律,‘德’是主观行为,按照‘道’的要求行事叫道德。这样理解是为了更形象,更易懂。我也常常想,什么是道德,《道德经》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是最早论述‘道德’的,把‘道’理解为自然规律,似乎又表达不准确,道还涵盖了规律的源动力,‘道’回答了规律本身,又回答了规律为什么存在。把‘德’理解客观行为似乎很狭隘了,德不仅限于人的层面,似乎有机体都要按规律存在,偏离轨道方向发展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德’。道德就是按照正确的规律处事,道家思想体系是大道,修道成仙,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实为君王之道。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庸之道,力求达到圣贤。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标准,是为人处事之道,偏离了这个标准视为不道德,儒家文化对道德做了详细的解释,制定了道德标准,儒家代表人物也亲力亲为传播道德理念,所以说儒家在道德文化领域,做的很优秀。

道和儒本来就不是一个路子,摆到一起比较不合适。

道是形而上的,讲得是哲学,是玄。

儒的目标很明确,用于指导现实生活。吃饭怎么吃,祭祖怎么祭,结婚怎么结,死人用什么仪式安葬。

和道一类的,是希腊哲学,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佛教的清谈,究竟是树叶在动还是意识在动。是基督教神学,针尖上可以挺多少天使。类似这种问题。

和儒学一类的,则是部落里的萨满,生病了怎么办,生孩子怎么办,鬼上身了怎么办,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是社区里的教法学家,儿子和老子吵架了怎么裁决,鸡被隔壁家狗子吃了怎么办,用于司法裁决,所谓春秋决狱。

儒学从来都不走清谈的路子,一直都很现实。

儒学后来成为做官的唯一凭证,被儒学门徒高高的拜着,现实中却搞着法家的那套,实在是儒学门徒的欺师灭祖,典型就是王安石。

其实最先提出道的概念是老子,在《道德经》中。道是一种先天的状态,也是一种不可抗的规律,道能够化生万物无处不在,总之是一个很玄妙的存在,无法用言语概括。道是一种没有善恶的存在,与后来佛教的空相概念比较接近。与儒家所说的道德有区别。

儒家从历史上来看,思想流派比较多,主要说一下孟子。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他对仁的阐发可以看作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道德。在孟子看来,他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也就是说,高高在上的天是一个仁慈的有道德的天。同样的人性本善,一个人看见小孩子要掉进井里,便会生出一股怜悯之心。所以人如果有仁爱恻隐之心,便能将自己的内心和天道合一,他认为这样的人在德性上就是完备的,“人皆可为尧舜”,这种人性平等的思想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代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基于这种思想,孟子也提出了仁政的思想。他认为只有用仁治国的君主才是王道。用武力权术等治国的,只能称为霸道。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很积极的意义。如他认为人民应该有相对固定的资产,应该确定土地的界限,免得诸侯贵族损害民利,减少税收,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他还推进教育与德化,让人修其孝悌忠信,并且非常重视人才。可见儒家所讲的道德是去善避恶的,与道家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思的人格及思想
儒家仁道的演化系谱
中国儒家学说的发展简述
儒学三大伪
孔子儒家思想的真面目是什么?儒家能解决当代中国的道德问题吗?
“董家儒学”是社会管理学的鼻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