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宝蝉冠菩萨像,出土碎三截被盗14载,神秘来信透行踪成追索关键

 2019/10/3111:00

我遇见她,是在国家博物馆“回归之路”展,与众多青铜重器相比起来,她可能没有那么耀眼。若是你了解了她的沧桑历史和传奇故事,说不定你会停下脚步重新审视她。

这尊1500多年前东魏时期的菩萨像,出土于滨州市博兴县著名的龙华寺遗址,是山东博物馆于2008年1月收藏的佛教文物珍品。在她来到山博前,历经了北周的灭佛运动;出土时断成三截,耗时3年才找全残块;此后又流亡海外14年,今年是它重归故里的第11个年头。可以说真的是历尽了千回百转才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

历经千年,仍身姿亭亭玉立

她的名字叫“蝉冠菩萨像”,虽然蝉冠菩萨像双臂残缺,双足亦有毁损,底座遗失,原本的通体彩绘也已脱落,但残损仍挡不住其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魅力。她通高120厘米,修长身姿亭亭玉立。

面相方中带圆,面容慈祥。双眼微睁下视,眉弯细长,鼻高且直,鼻翼宽窄适中,嘴唇饱满,唇线清晰,嘴角下凹,双唇微合。目中有神,嘴角含情,视线俯视着前下方,好似在与面前的人“对话”。

菩萨上身穿袒右衣,双肩覆搭披帛,帛带于胸前打结后分向两侧,下垂至小腿侧再向上折,最后各自绕两手肘下垂,两肘外侧下垂的帛带已残缺;下身穿着长裙,裙袂处分布密集皱褶。裙带的浅雕线条尽显菩萨的修长挺拔。衣服薄而贴体,衣褶密而不厚,整个形体已显轻灵之意,而无北魏时期厚重之感。

菩萨头后有巨大圆形头光,戴高冠,嘴角微翘,面含笑意;身上装饰品精美华丽,两肩各立一圆形饰件,胸前悬挂两层项链,链下坠一宝珠。

繁缛的璎珞自两肩下垂,于腹部交叉后分向两侧,再折向身后,腹前交叉处装饰一颗更加硕大的宝珠。

“禅冠”造型十分罕见

宝冠中央精雕细刻的一只蝉,更加引人注目,“蝉冠菩萨像”也由此得名。

这种佛教蝉冠,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仅在山东发掘过三例蝉冠佛像,这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尊,因此弥足珍贵。蝉冠最早为汉代时侍从官所佩戴,侍从官经常陪伴在皇帝的左右,为皇帝的顾问,可以出入宫廷,魏晋南北朝时期,侍从官地位逐渐提高,有的甚至代表皇帝与朝臣论政,权力盖过宰相。作为侍从官身份标识的“蝉冠”也日渐成为权贵的象征。

蝉冠装饰在菩萨像上是何意?

官员帽子上装饰蝉纹,是古人认为蝉有“居高饮絜,口在掖下”的特征,戴蝉冠被喻为韬光养晦。菩萨像为何装饰蝉冠?或许因为当时的僧侣将佛比拟人间皇帝,所以在佛的胁侍菩萨冠上雕饰蝉珰。

出土、脱壳、升树、高鸣,蝉的生命象征着复活和循环。汉代贵族墓葬中的墓主人口中常含着一块蝉形玉,除了相信玉能保持尸体不腐外,还祈求尸体能像蝉一样复活过来。早期中国的道教更是以“蝉蜕”来比喻人类羽化成仙。在菩萨冠上装饰蝉纹,也是佛教造像中国化的一个极好例证。

耗时3年从“废石堆”里拼凑出的国宝

在菩萨微笑的背后,是一段曲折的故事。

1976年,山东省博兴县陈户镇张官村一村民在挖土垫房基时,无意中挖出了一些佛像,这些破碎残败的佛像整齐地摆放在土坑中。当县文物部门闻讯赶来时,现场早已破坏,石像被附近的村民当做石料运走。几年间文物工作人员找到几百件残块,经粘接修复,收回佛像、佛像座等残缺个体73件,这尊蝉冠菩萨像就是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

发现之时蝉冠菩萨像就已断为三截,当地文物干部李少南前后用了三年的时间分三次从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终于拼接成一尊较为完整的菩萨像。1982年归藏当地文物管理所。

为什么土坑里会有许多整齐的佛像残块?

张官村附近是北朝时期龙华寺遗址,龙华寺出土的隋代寺碑记录着北周时期针对这一寺院的灭佛浩劫。“像天塌下来了一样,寺院的梁柱倾倒坍塌,僧人们被迫离开寺院,流离失所。”劫难之后,佛教信徒将成堆的残破佛像收集起来,像埋葬佛的舍利一样埋藏起来。这就是博兴县张官村窖藏坑的来历。

雨夜失窃,神秘来信提供线索

蝉冠菩萨像在县文物管理所才过了12年的安生日子,就又经历了另一段坎坷。

1994年7月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蝉冠菩萨像不翼而飞,此后几年音讯全无,直至1999年12月,一件神秘的来信透露了“蝉冠菩萨像”的迷踪——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者杨泓先生收到一件匿名寄来的日本美秀博物馆展览图录,在印有“蝉冠菩萨像”的那一页,夹有国内考古期刊的复印件,其中一张白纸上写有“国宝”二字。

为什么说这是一封神秘的来信呢?

除了图录和写有“国宝”二字的白纸,信中再无其他内容。信封落款是“宿白”,这是佛教文物研究的泰斗级人物。杨泓认识宿白的字迹,发现信件的落款字迹不符,托人向宿白询问后,对方说不知此事。杨泓还发现,来信人将地址中的“朗润园”写成了“浪涧园”,“国宝”二字的顺序由右至左,而且是用繁体字写成。至今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把这样重要的线索寄给杨泓,“也许是某位对蝉冠菩萨像有所了解的热心日本学者吧”。

没过多久,又收到了另一条关于蝉冠菩萨像的线索,瑞士米西奈斯古代艺术基金会主席马里奥·罗伯特在来信中也提到了蝉冠菩萨像。失踪已久的蝉冠菩萨像的身影终于浮出水面。

回归之路从来就没那么好走

原来,蝉冠菩萨像被盗一年后,就流转到了英国文物市场,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馆花费巨资从伦敦埃斯凯纳齐东方艺术组织中购得,成为该馆的展览文物。

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海外追索文物的经验,始终没能开启对蝉冠菩萨像的追索。为了证明这尊菩萨像是从博兴县文管所失盗,文物工作人员搜集曾经刊发有关照片资料的《文物》和《山东画报》杂志,并找到当时文管所的《文物鉴定清单》和《博兴县文物管理所文物资料入馆凭证》。尤其是在入馆凭证,“来源”一栏中记录“1976年5月张官村出土”,“备注”一栏中则记录“1994年7月4日夜被盗走”。

最终经过了多回合谈判,终于在2001年4月达成协议,并正式签署备忘录,确定2007年底在美秀博物馆创立10周年之际日方将这尊稀世珍宝无偿捐还中国山东。2008年1月,在外流浪长达14年的蝉冠菩萨像终于回到故乡,入藏山东博物馆。按照先前鉴定的赠还协议,蝉冠菩萨像此后将每五年到美秀博物馆展览一次。

这份备忘录签的并没有那么顺利,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字眼,都是经过了反复商谈的。

美秀博物馆方面希望用“让渡”或者“送还”,中方不同意,因为蝉冠菩萨像本来就是中国的。但是,美秀博物馆在购得前并不知道这是一件被盗的文物,算是善意持有人。最后提出“捐还”的说法,中方觉得这个词既表明了美秀博物馆方面的友好态度,又说明了“还”的本质。

第二个是归还日期,美秀博物馆方面希望遵循国际先例10年后再还,但对于我们来说10年太过漫长了。最后确定从1997年美秀博物馆正式投入使用之日起算10年,2007年到期后,蝉冠菩萨像回归中国。

至此,关于蝉冠菩萨像的前世今生就说完了,在了解她背后所经历的这一切后,若是你再次站在她面前,是否会别有一番心情呢。

国家博物馆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到11月17日就闭展了,还没去看的同学可要抓紧时间了,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细细讲述着海外流浪和重返故土的曲折经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蝉冠菩萨像,山东的维纳斯女神
华夏国宝流落日本
这尊国宝级佛像每5年去日本展览一次,有何传奇故事?
甘肃博物馆中有件国宝,当你低身时,会发现一个“微笑”的秘密
1999年12月的一天,中国社科院考古研...
文殊坐像突现数百件文物国宝,专家却犯难:要国宝还是保佛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